登陆注册
9052900000029

第29章 大乘佛教主要经典的若干考察(二)(4)

华藏世界的规模和景象被全面显示出来,是在摩竭提国的一次集会上。尔时世尊发大光明,令诸大菩萨得以亲见目睹;未曾与会,未被佛光照耀,非大菩萨者,当然就看不到那些既宏伟又神异的奇观了。在诸大菩萨的视野里,此“世界海”由上下四方八面共十世界海构成,而十世界海外又各有十世界海围绕;这些世界海中的每一世界均为佛刹,各有佛居,佛各有名,各坐师子座,各领有菩萨众,数总有“十亿佛刹尘数世界海”。这些数不尽的大菩萨,“各兴一佛世界微尘数等妙庄严云”,从十方佛土来至佛所,次第而坐。彼诸菩萨坐已,“一切毛孔各出十佛世界微尘数等一切妙宝净光明云;一一光中,各出十佛世界微尘数菩萨……一一尘中有十佛世界尘数佛刹,一一佛刹中三世诸佛皆悉显现”,由此交织成一张令人眼花缭乱、层层叠叠、无穷无尽的光明之网,以及簇拥于这网中的憧憧菩萨。

集会于这里的诸菩萨,仍在念念中,“于一一世界各化一佛刹尘数众生,以‘梦自在示现’法门教化、一切‘诸天化生’法门教化、一切‘菩萨行处音声’法门教化、‘震动一切佛刹建立’诸佛法门教化、‘一切愿海’法门教化、‘一切众生言辞入佛音声’法门教化、‘一切佛法云雨’法门教化、‘法界自在光明’法门教化、‘建立一切大众海于普贤菩萨’法门教化。以如是等一切法门,随其所乐而教化之”。即于一念顷,能灭一切世界尘数众生诸恶道苦,统归于佛道和功德智慧地。

由此形成了一条光明普照的通道:佛身发光;身被佛光的诸大菩萨向尘数众生进行教化;教化的法门很多,最后目的,是使“各如须弥山尘数众生,令立卢舍那佛愿性海中”——令一切众生都安身立命于卢舍那佛的愿望和法性中。于是绕了一个圆圈:从卢舍那光明始,经菩萨行,令一切众生再回到卢舍那的光明之中。

《华严经》将光明崇拜哲理化、神秘化,由此敷演的教理,构成本经的总纲,在佛教史上独树一帜,开创了佛教思想发展的又一条道路。它在域外的命运似乎不佳,除了《十地品》之外,很难见到它的哲学影响,而此品恰巧与光明缺乏有机的联系;只有在古代中国,才使它发扬光大起来。华严宗的始祖们,将光明普照与其照耀下的事物,抽象为一对“理”、“事”范畴,以“十玄缘起”、“六相圆融”为目,打造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既承认个性,又互相依存,专论普遍联系的和谐哲学体系来。这在全部佛教史上,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

推求宗教史上向往光明、歌颂光明以至于崇拜光明的,可以上溯至公元前7—前6世纪的琐罗亚斯德教(祆教),下至3世纪的摩尼教(明教)。两者都被认为是善恶二元论者,善恶虽有斗争,而善为世界的本原,是世界的主流。前者认为善是光明与生命之本,恶是黑暗和死亡之源;后者则称善神为光明之神,恶神是黑暗之神。这两种宗教都产生于古代波斯,尽管受到种种压迫,但影响范围很大,时间很久,尤其是在地中海以东到我国新疆这一广袤地区,都曾经流行过。到了唐代,摩尼教还在内地建立寺院,后来转向民间,并产生过多样变种,也制造过许多事变,遂成为我国历史上一个瞩目的现象。前已说过,汉译佛经中最早用光明象征佛的是《兜沙经》,译者为月支人;从《法华经》开始,光明出现的频率增多,而此经的原本“蕴结大夏”(按唐道宣《妙法华弘传序》所说)。大夏、月支都是祆教和明教很发达的地区。传说汉明帝夜梦神人,“身有日光”,乃遣人至大月支国写取《四十二章经》(见《牟子理惑论》),这也说明,祆教对于中国内地佛教的影响也是极早的。

在中国民间,祆教、摩尼教和佛教,往往被混同为一而流行。宋志磐撰《佛祖统记》卷五四记:摩尼火祆者:初波斯国有苏鲁支,行火祆教,弟子来化中国。唐贞观五年(631),其徒穆护何禄诣阙进祆教,敇京师建大秦寺。武后延载元年(694),波斯国拂多诞持《二宗论》伪教来朝。玄宗开元二十年(732)敇:末尼本是邪见,妄称佛教,既为西胡师法,其徒自行,不须科罚。天宝四年(745),敕两京诸郡有波斯寺者,并改名大秦。大历三年(768),敕回纥及荆扬等州,奉摩尼各建大云光明寺。贞元六年(790),回纥请荆扬洪越等州,置摩邪寺。其徒白衣白冠。会昌三年(843),敕天下末尼寺并废,京城女末尼七十二人皆死,在回纥者流之诸道;五年(845)敕,大秦穆护火祆等二千人,并勒还俗。梁贞明六年(920),陈州末尼反,立母乙为天子,朝廷发兵禽斩之。实际上摩尼教并没有因此消亡,倒因此而成为元明期间农民造反的主要组织形式。

祆教对西方基督教也有过不小的影响。尼采的名著、郭沫若译作《察拉斯屈拉图如是说》中的察氏,就是祆教的创始人琐罗亚斯德,亦即中国古称的苏鲁支,徐梵澄的全译本,依鲁迅意见,乃名《苏鲁支语录》。

但是,在《华严经》中,思想与祆教有很大的区别。经文开篇就大力描绘的“华藏世界”里,唯有光明,没有黑暗,只有佛及其信徒,没有魔鬼,或魔鬼也是改恶从善了的,是纯净无染、至善而富足的理想国度。这样的理想,在祆教和摩尼教的明暗斗争中没有得到实现,但在卢舍那的佛光普照下,通过大乘菩萨行实现了,而且让那些达到这样水平的人亲身目睹,以证实它的存在,并讲说给世人听闻。于是,此后佛教的全部任务,就是教化人们弃恶从善,把恶神腐蚀了的世界重新变得一片光明,令人们都变得互相饶益、互相为善起来。

复次,卢舍那佛只是教理的形象化,他是永恒的存在,但不是创世主;他所处的“一切世界海”,也不是他单一的成果。《卢舍那佛品》之二这样说:有世界海尘数因缘具故成,已成,今成,当成:所谓如来神力故,法应如是故,众生业故行;一切菩萨应得无上道故,普贤菩萨善根故,菩萨严净佛土愿行解脱自在故,如来无上善根依果故,普贤菩萨自在愿力故。如是等世界海尘数因缘具故,一切世界海成。归纳起来,成就这样的世界,至少有三个主因:一是佛的神力(此处的“神”,不是实体,而是指变化莫测)和菩萨的愿力;二是众生的业力和菩萨的善根;三是“法应如是”。前二因,不算新鲜,“法应如是”,即是自然应该如此。在一般佛教里,此说称为“无因论”:世界本然如此,没有创造它的第一因,当然也不会有第一力。《华严》是用多因多力的范畴,阐释世界事物之间的无限联系的。

《华严经》的光明普照说,富含哲学意蕴,中国华严宗就有许多精彩的总结。在西方,从太阳与万物的关系上,也有充满哲理的论述。尼采在《苏鲁支语录》中宣布“上帝已死”,就是震动西方文坛、解放思想的名句。《苏鲁支语录》的《前言》第一节记,苏鲁支隐入山林十年,但一个早晨突然变了,他在日光前,向日球作如是说:

“伟大的星球,倘若不有为你所照耀之物你的幸福何有……但每日早晨我们等候你,挹取你的丰余而向你祝福。看啊,我厌足了智慧,如采取了过多蜜的蜜蜂,我需要向我求索之手。”

假若用《华严》的观点诠释这段话,那么,隐入山林的苏鲁支就是那主张弃家出世的释迦佛;出山而“堕落”到众生之中的苏鲁支,则是那普照大地,需要众生去信仰他、证实他的卢舍那佛。太阳必须有其照耀之物,才能够现其光明的意义;而众生由于得到太阳的照耀,才能够获得生命和幸福,所以必然要向太阳礼赞。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说:“太阳是植物的对象,是植物不可缺少的、确证它的生命的对象,正象植物是太阳的对象,是太阳的唤醒生命的力量的表现,是太阳的对象性的本质力量的表现一样。”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168页。

在这些论述中,太阳是不可以也不能够将自己从世界万有中孤立出来而独尊的;太阳的伟大和性能,只有在它于万有的联系中才能充分地显示出来,在它于世有益有用中成为一切生命不可或缺的对象,从而受到人们的膜拜。《华严》中的大日佛就与此类似。他是一个伟大的、仁慈的、具有无限神力的存在,但必须在众生的和谐相善中体现出来,所以一刻也不能脱离世界众生。如果卢舍那只是一味地孤独寂寞,他就无以表现他的清净和导人向善的智慧和能力,众生也无法获得他的慈悲。换言之,如果他拒绝众生,排斥万有,那不仅无以现示他的存在的无上价值,甚至连他自身是否存在也成了问题。太阳之于万物,佛教之于众生,互为主客关系,是绝对不同又必然紧密联结的两端。

就卢舍那佛言,他的存在及其清净善性,对于一切众生都是平等的、“普门”的、无分别的;就一切众生言,则各有个性,互有差别,不可能是“普门”的。然而,正是众生的个性差别,决定着吸取大日佛遍照的多样性渠道,分别发挥着佛给予的生命之光;同时也在众生之间形成另一种互相依存、互相渗透、互为助力的关系。于是,佛与众生的关系,就可以抽象为“一与一切”或“一与多”的关系,众生之间的关系,同样可以用这样的抽象加以解释;不过前一组关系中的“一”,是卢舍那,后一组关系中的“一”则指个体。为了避免用词上可能发生的混乱,卢舍那多以“十”来表示,是完满、整体性的象征,“十与一”的关系,就成了大日佛与每一个体之间的关系。

可以说,《华严经》的核心教义,是密切佛教与众生的联系;它的最有特色的理论形式,是处理“一与一切”的关系。

附记

威尔·杜兰著《世界文明史》之《东方的遗产》卷上记述了祆教及其创始,大略谓:

据波斯传说,在基督降生前数世纪,在雅利安人的故乡出现了一位先知,即Zarathustra(查拉图斯特拉),希腊人称做Zoroastres(琐罗亚斯德)。他的父亲原是一位祭师,与一位贵族少女结婚而生下这位先知。那时,先知的守护神与酒同时进入祭师的身体,而天空的一丝亮光则忽然降临这少女之腹。于是“守护神与天上的光一混合”,查拉图斯特拉便诞生了。他降生之后即大笑,这笑声使他周围的魔鬼纷纷抱头鼠窜。

(按:可以认为,这光与笑,就成了查氏的特征。大乘佛教的佛陀形象,除了《华严经》的光,剩下的多半是佛陀的笑。大乘佛教之主张光明和快乐,这应该是来源之一。)

他聪明,爱好自由与正义,离人独居于远处的山上。他虔信有位“光明之主”,名Ahura?e011Mazda,是“唯一的真神”。他认为“世间值得崇拜的只有光明之神,其他神充其量不过系此神之一体或象征”。后来这真神授他一部经,名《知识及智慧之书》(Avesta),命他下山开导世人。由于得到埃及一位王子的支持,祆教就产生了,他本人成了祆教的始祖。这都属于神话,但都不肯定确有其人的存在。希腊人断定他活在公元前5500年左右,巴比伦学者认为他生活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现代史学断定他是公元前10—前6世纪之间人。当时的波斯信仰多神,包括太阳神。

那部被称做《知识及智慧之书》的经典,实为其徒汇集他的教训和祷语而成,现名Zend-Avesta,它比《圣经》薄得多,已经残缺,包括祷语、圣诗、神话、药方、仪式、教训等。内容有许多与《吠陀经》相似,印度学者认为,此经就是来自《吠陀经》(关于此经的情况,杜兰有详细的注释,7世纪伊斯兰教徒占领波斯后,作了最后改编,见《东方的遗产》卷上第436页注;其经的第二十二章是教义与道德条文,为目前印度拜火教之经典)。

但杜兰认为,“经上的故事,有许多显然是来自巴比伦。例如,神造万物计分六期(一天、二水、三地、四植物、五动物、六人)。人类的祖先,为一男一女。他们最初所住之地,乃人间乐园。人类堕落使造物者震怒,乃至以洪水毁灭人类。洪水之后,人类孑遗仅余一人等”。赞美诗部分,记有世界末日的预言。此经的特色是:“世间乃两种力量彼此抗争之舞台:Ahura-Mazta与Ahriman,一神一魔鬼,彼此抗争……圣洁与诚实为两种最大的美德,凭此美德,人类可获永生。”

查拉图斯特拉想象的神,是天的人格化后的形象:Ahura-Mazta“以苍穹为衣裳……以光明为身体,以日月为眼睛”,“一方面是造物者,一方面是统治者”,他的助手有水火日月风雨等。对于此神的描述,很像《约伯记》的话:“请明白指示我,啊,Ahura-Mazta,是谁规划日月星辰的轨道?是谁叫月圆月缺……天之所以不掉下来,地之所以不沉下去,靠的是谁的力量?谁支撑着河海树木?谁驾驭着风云雷雨?谁使世界充满理性(good mind)?”威尔·杜兰著:《世界文明史·东方的遗产》(上),东方出版社,1999年,第437—438页。

“‘理性’与人性有别,乃神之智慧,相当于一般所说的‘道’(Logos)。Ahura-Mazta即以‘道’通万有。”(按:这样的神,尤其像《华严》的毗卢遮那。华严宗即将good mind或Logos释作“理”。)

同类推荐
  • 给大忙人读的禅书

    给大忙人读的禅书

    本书内容包括:“悟心悟性:找到认识自己的最佳途径”;“悟苦悟乐:做苦海中一个快乐的人”;“悟富悟贫:不要让自己做一个心理的穷人”;“悟生悟死:正确面对生死”等,通过一个个通俗易懂的禅宗故事,讲述大忙人应随时、随性、随遇、随缘、随喜的人生哲理。
  • 了烦脱俗:让生命圆满的方法

    了烦脱俗:让生命圆满的方法

    "这是一本精神修行指引书,告诉人们认清人生的本质,从俗世烦忧中解脱出来,从而获得趋向人生圆满的方法。我们的人生充满了未知数:我来这个世界到底是干什么的?我的目标是什么?我在这个世界生存的价值是什么?活佛嘎玛仁波切告诫我们:我们每个人都具备可以开放的潜能。一个含苞待放的莲花和一个完全开放的莲花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人最不容易了解的就是自己。该是你的就是你的,越“聪明”越烦恼,一日三省吾身,为获得永恒的快乐而自我修养,达到心灵上的逍遥和自在。"
  • 禅的智慧

    禅的智慧

    本书以参透世理人情的智慧语言,深入浅出地阐释了禅的入世智慧,具体包括:认识自己,禅在心中心中有禅,处处即禅心不妄动,超脱化外原本无物,何染尘埃等六部分内容。
  • 圣经故事

    圣经故事

    《圣经故事》是生活在亚、非、欧三大洲交界处的古代希伯来民族数千年历史长河中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犹太教、基督教(包括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共同的正式经典。它构成了西方社会两千年来的文化传统和特点,并影响到世界广大地区的历史发展和文化进程。《圣经》不仅仅只是一本宗教读物,其中融合着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它与希腊文明一起,形成了今天的欧美文化。
  • 经典故事丛书(佛经的故事)

    经典故事丛书(佛经的故事)

    本套丛书包括十四册:《佛教·佛经故事》、《希腊神话》、《中国神话》、《一千零一夜》、《圣经故事》、《中国经典历史故事(上中下册)》、《伊索寓言》、《成语故事》《世界经典历史故事(上中下册)》、《安徒生童话》。
热门推荐
  • 欣华涵月醉霜歌

    欣华涵月醉霜歌

    灵魂回体,沉睡多日的她,终于醒了。性格未变、容貌未变,变得却是体质,她终于可以修炼了!顶着“药姑”的称号为李府送草药,却被李家公子认错了人,对他很熟悉,却什么也记不起。两人,是前世续缘,还是现世还债?
  • 圆峤内篇

    圆峤内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最高任务异界の行

    最高任务异界の行

    潘翠翠看着坐在对面的那英俊非凡的男人,心中不免泛起一丝不舍。已经在他手下工作五年了,像这样的情形却很少见到,这位身家过亿,在短短七年时间里使一家资金不过百万的小公司一跃成为世界五百强的跨国集团,他的决策力和思维的冷静都是非凡的,可像今天这样,“难道是为了那个东西......”
  • 英雄联盟之君临瓦罗兰

    英雄联盟之君临瓦罗兰

    一个落魄学生,身怀星魂系统,穿越瓦罗兰。诺克萨斯?一群冲动的莽夫,我视他们为草芥!德玛西亚?满嘴的正义道德,对付他们不需一兵一卒!艾欧尼亚?坚持可笑的均衡教义,殊不知世间永无均衡!......这瓦罗兰必将由我统领!
  • 敢叫我土包子,我捏死你(1)

    敢叫我土包子,我捏死你(1)

    这本书又名(辣椒vs流氓)一个脾气像辣椒一样辣,打架“一流”的农村女孩海夕,被逼,去了县城传说中的“黑”学校读书,但是没想到的是她的哥哥泽羽是这所学校的三霸王;她更没想到会找到自己的王子,她的王子就是“黑”学校的霸王草(霸王首),校长的儿子冰。自从她们认识以来,就没有一天停止过属于她们的“战争”,可谁又曾想到,这对欢喜冤家糊里糊涂的揭开了一个巨大的秘密,那个秘密是什么呢?那就往下看吧!本书作者是四川的辣椒女,希望大家喜欢!
  • 月牙神坠

    月牙神坠

    在星月神话中,天上曾有两个太阳两个月亮。一个月亮的力量来自一个太阳,另一个月亮的力量来自另一个太阳。后来因为太热,后羿把其中一个太阳射得掉落下来,因此那个和它有关联的月亮也掉落了下来。月牙神坠的守护者陈瑜之将在文中开展一段行侠仗义,维护和平之旅!
  • 元明文献中的忽鲁谟斯

    元明文献中的忽鲁谟斯

    本书是由两位欧洲当代著名汉学家德国马尔堡菲利普斯大学汉学系廉亚明博士(Dr.Ralph Kauz)和慕尼黑大学东亚研究所葡萄鬼博士 (Dr.Rodrich Ptak)撰写的关于元明时代中国与波斯湾口主要国家之一伊朗政治、外交、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史的专著。作者以中国元、明两朝记载中国与“西洋”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交往关系的第一手文献,尤其是明初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的航海日志和航海图为基础,结合西方历代汉学家的研究成果,对这段重要的国际关系史进行了精辟的考证和诠释。
  • 最强源种

    最强源种

    世界变得如此陌生!源种爆发!各种生物变异,何处为安?人族初代源种该如何抵抗?是的俯身为奴还是热血一战。跟随一个时常犯二的宅男主角带你进入这个变异后的世界
  • 菩提雪

    菩提雪

    在世人眼里,霍家公子颜好、家世好、性格好,唯一不好的就是看不见。幼年双目受伤,成了人人口中的残废。楚羽:世人都是睁眼瞎,这世上有这样行动自如的瞎子吗?霍庭燎点头:夫人所言极是。那日杏花微雨,她红了一双眼问他:你等的那人到底是谁?他站在那里,默然不语。直到后来,她的灵柩上开出了一朵花。
  • 圣法者

    圣法者

    虚伪的和平被撕碎,黑暗的阴影笼罩万物。生命在烈火与死亡中挣扎,恐惧绝望与战乱笼罩各地。前世与今生的界限变得模糊,当一抹光辉闪耀在黑暗中时能否改变这一切,重新获得真正的和平?曾经只是一名小将的郑宇,如何面对即将到来的黑暗与毁灭,改变命运。命运之线从来没有固定,一切都掌握在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