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052900000028

第28章 大乘佛教主要经典的若干考察(二)(3)

《华严》的思想,萌芽于《兜沙经》,此经谓“我佛光明”,“佛悉现光明威神”,“佛放光明,先从足下出,照一佛界中,极明现十亿阎浮利天……如是等,各各照见诸天人所止处”,以至悉皆照明十方世界。这已不像《大智度论》所说,众生须有值此光明的机遇,才能获得菩提无上,而是强调光明普照一切,万物与众生都在他的照耀之下,问题全在众生是否能够觉知它。及至《华严》成经,不但说佛能发光,而且确定光明即是佛,因而塑造了卢舍那佛(毗卢舍那佛)的形象;那些蒙受佛光照耀,具有反映佛法性质的人和物,同时也具有了发光的能力。

《世间净眼品》对佛的形容有:智慧日光,照除众冥,悉能显现诸佛国土;普放三世智海光明,照净境界;无量光明,充满十方……以力无畏,显现无量自在力光……一切光明普现三世诸佛所行诸佛世界。这里的佛光,类似于日光,是佛智慧的物化和形象化。太阳有驱暗照明的功能,佛智就起着驱除众生愚冥,令众生变得聪明起来的功能。日光可以令人见到被黑暗隐蔽起来的所有事物,佛智则能令人见到世人所不能见的佛国土和净境界。是故说,佛具备“一切智”和“一切种智”,能“悉知一切众生所行”,以及他们的共相和别相。日光遍照的能量无限,不会漏却任何事物,而且平等,无所爱憎,故曰“普入一切世间之身,妙音遍至一切世界不可穷尽”,佛智也是如此,诸法平等,可以泽被一切众生,而无所偏依。日光能够映现在一切事物上,被其照耀的事物也就有了发光的能力;佛智能够体现在一切事物,在一切事物中,也就都蕴含了佛的智慧,可以宣讲这些智慧。这样,光明不再是“神力”,而成了智慧的象征;佛光普照,等于佛智的启蒙:佛智普及到了世界一切众生,并体现在对一切事物的认识中。

被太阳化了的佛身,就成了一个整体。虽然在说法上与般若经籍等类似,从头顶到脚趾,从眉毛到牙齿,以至于佛的全身所有毛孔,都可以大放光明,但它更强调,这每一毛孔都是佛整体的组成部分,佛发光的任何部位,都属于佛身的整体,所以只要发光,就是智慧,就能启蒙;近照佛的道场及其徒众,远至十方微尘数世界,微尘数各类众生,无微不至,无所不照。

佛世界的诸大菩萨,当然是首被佛光的人,因而也都能发光,故多以光明命名,什么“普德智光”、“普胜宝光”、“普慧光照”、“净慧光焰”、“超趣华光”、“智云日光”、“香焰光幢”、“光明尊德”,如此等等,隐喻佛光进入菩萨之身,佛法含藏于菩萨之智,所以皆能“普现诸佛功德光耀”。

一切天王鬼神都可以成为菩萨,从而也具备发光的能力,所谓“菩萨所行,具足清净,各随本行,皆得出要,悉由如来光明照故;乘解脱力,入如来海,于佛法门悉得自在”。其诸天鬼神之所以能于种种法门中获得自在,也是“如来光明”照耀的结果,所发光明,也就各有特性,并表现在各自不同的名字上。诸如有“乐乐焰”、“须弥光”、“百光明”、“金刚善曜”、“净光”、“乐光明”、“智慧妙光”、“大力光”等种种名称的诸天,还有“坚固光耀”、“日光耀”、“胜光明”、“淳厚光藏”、“珠髻华光”等名目的“金刚力士”,以及“摩尼光”、“喜宝光”、“净身光”、“目宝光”等种种“龙神”,总之,凡佛教传闻的一切鬼神,都会发光。

不止如此,从佛所坐之道场、法堂等地方,到天地一切非情物类,诸如山河树木、五谷花草、昼夜四时,皆悉有神,并能成就佛之“大喜普照”或“大悲普照”,故亦以光明名之。像道场上的“菩提树”,其所发之光,“普兴十方世界,种种现化,施作佛事”;又“常出一切众妙之音”,赞扬如来无量功德。佛所坐“师子座”之光,能“周遍普照无数菩萨大海之藏,大音远震”,“于一念顷,一切现化,充满法界”。佛的其他“庄严具”,还能“一一各出一佛世界微尘数等大菩萨众”,这些“大菩萨众”,散众妙花,烧诸杂香,作众伎乐,“供养世尊,绕百千匝”。

这类描写,都是为了烘托佛的智慧,威德神明,无边无际,使得一切万物皆具有了佛性,反映着佛的无所不在,无处不在说法。

如果用一个基督教词汇表达,“佛光”的功能相当于“灵恩”:灵性充满,众生受恩;佛法普被,充满世界;众生信仰,即可蒙恩。不论有情世界和无情世界中的任何人或物,无不在自己的个体中体现着普遍的佛法、蕴含着同一的佛性。

《华严》将佛法遍在化和个性化的思想倾向,导致了佛教世界观上的又一重大变化;其直接的表现,一是将光明拟人化,塑造了“卢舍那”的新佛,一是让光明成了佛教的象征,具有了负荷全部佛法和一切善良的功能。光明所至,黑暗被逐;愚昧尽处,即是觉悟。于是世界从此变得只有善良美好,富贵自在。此经勾画的“华藏世界”,光明交织,无边无涯,莲花象征纯净,珠宝表现富贵,应当就是“佛光普照”下的理想国。

二、 佛光普照下的万物有神论和诸神性善论

《华严经》把自然界所有的非情物也都加以神化,使这些神化了的非情物,具有了人的性情品格,而且无例外地一律都是佛的信徒,既承担起佛的部分教化和利益众生的事业,也发挥着它们固有的世俗功能。

例如,药草诸神,以其固有的医疗性能,体现着佛对众生之“大悲”:谷物诸神,以其固有的疗饥和享乐的性能,体现着佛给众生之“大喜”。如此类推,河神,“常能精勤利益众生”;火神,“悉为众生照除暗冥”;风神,“能和合众生,令不分散”;虚空神,表现“一切心皆无垢,坚固精妙”;主方神,“能善照一切众生”;主夜神,“于助道法,深重爱乐”;主昼神,“信乐正法庄严”。如此等等,一切自然界物类各自固有的天然属性,都具有了体现佛法和利益众生的作用,或者说,凡于人类有益的自然物类,全有神主,无不体现着佛法的善良和对其余众生的慈悲。

这一观念也反映在对印度的神话和传说的重新定性上,像“阿修罗”本是与“天”对立的一类神,是恶魔的首领,《华严》将他改造成了“降伏慢放逸”的象征,变成有利于人们勤于精进的动力。其余诸龙鬼之属,如“伽留罗王”(一种龙神),能“成就方便,广润众生”;“紧那罗王”(一种乐神)能“普于一切众生精勤、勤发,能使乐法”;“摩睺罗伽王”(一种蛇神),能“普为众生除诸疑网”;“鸠槃荼王”(一种鬼王),能“悉修习无碍法门”;以至于“无量鬼神王”,包括“毗沙门夜叉王”(隶属毗沙门天王的鬼王),“普能勤护一切众生”。于是,佛光使善的变成普善,恶则变成了善,害即变成了利,致令无益于众生的神,都变成了利益众生的神。

至于世间所见日月星辰,更是归依于佛,为众生勤作佛事和善事不断:“月天子”、“星宿天子”等,“勤以智慧普发众生无上宝心”;“无量日天子”,“皆悉成就一切善根,常欲饶益一切众生”。而“欲界”诸“天”也不例外:“无量三十三天王”,“皆悉具足清净善业,能令众生生精妙处”;“无量夜摩天王”,“皆悉勤修,出生欢喜,信乐知足”;“无量兜率天王”,“皆悉成就念佛三昧”;“不可思议化乐天王”,“皆悉成就寂静法门,调伏众生”;“无量他化自在天王”,“普皆勤修自在正法”。直到“色界”,“不可思议大梵天王”,“悉具大慈,度脱众生”;“无量光音天子”,“安住喜光寂静法门”,等等。

这样,经过佛光普照的世界,全都变得美好起来;现实中一切动植物,神话中的一切精灵,都围绕着卫护众生、利益众生而存在着、行动着。这样美好的世界是怎样形成的呢?《世间净眼品》说:如来往昔,于无量劫行菩萨道时,以“四摄法”善摄众生,于诸如来集诸善根,方便教化,立如来道,深植无量如来善根,皆令安立一切智道,逮得无量功德势力,皆悉成就如来愿海——菩萨所行具足清净,各随本行,皆得出要,悉由如来光明照故。原来这些神灵性格的改变,都是如来作菩萨时,行“菩萨道”的结果,是他以各种身份,各自“成就如来愿海”的结果,是“悉由如来光明照”的结果。

众生之所以能够成为菩萨,必须有一个基本前提,那就是接受佛的教诲,以成就作为菩萨内在根据的“善根”;同时履行佛的愿望,实践菩萨道;蒙受佛的光明,取得佛的智慧和神力。只要做到这一些,就会使他们“悉在如来大众海数”。经云:于一切众生悉行平等,无量妙色皆已成就;于“十力”中能善安住,处一切众而不倾动,随所至方无能坏者。如来所乘常现在前,离烦恼障,其心清净,诸结使山,皆已摧毁。睹佛姿颜无量妙色,光明普照。意谓,上述生灵都已经属于如来种姓,其心清净无障,所作皆属“如来乘”,故虽各有“妙色”,各行“本行”,但在体现佛的功德势力、饶益众生方面,却是平等一致的。

承受光明普照,表达的是如来遍在于一切个体的共相;各行“本行”,指谓的是在同一光照下诸生灵的别相。别相令佛的存在不会失落,共相令众生悉具佛慈悲。所以华果给人以喜,药草施人以悲;日神驱冥散暗,夜神宁静和诤;天龙鬼神也各以其独特的身份、职责而各持一特种法门,自在地利益众生。如毗沙门王,“于平等观方便,离一切恶,饶益众生法门,而得自在”;持国乾达婆王,“于摄一切众生娱乐方便法门,而得自在”;金刚眼照力士,“于示现如来无量色像法门,而得自在”;毗楼波叉龙王,“于一切龙趣中,除灭炽燃、恐怖救济法门,而得自在”,如此等等。

重点描述万物有神论的是《世间净眼品》,唐译将此品改成了《世主妙严品》。这一改变,无疑是把这些神灵当做世间万物的主宰了。由此导向的逻辑,可以有许多发挥,此处不论。仅就万物有神论言,它可能来自原始的万物有灵论,但两者有根本的区别。这里给万物的灵性以佛教的洗礼,赋予了大乘与人为善一面的品德和功能,等于是把世界万物佛教化、善良化了。而这一切的根源,都出在佛光明上。

三、 卢舍那佛及其与众生的关系

至少在太阳系,光明的本源是太阳。在佛教传统的神话中,太阳的人格化是“日天”或“日天子”;他们所居处,称做“日宫”。日月星辰都是“天”,都属于三界五道内的世俗众生,地位并不高,佛教很少把这些场所作为教化地。到了《华严经》有了变化,它把光明升华为智慧和创造幸福的象征,从而将太阳化做智者、觉者、利益众生者的表征,因而也就人格化为一类新的佛,以太阳命名的佛,即“大日佛”。日夜伴随着我们的太阳和月亮及其光亮,则只是蒙受大日佛光明的反折,但也因此具有了他们本来所没有的那种慈祥性质。

卢舍那佛的创造,应该是《华严经》系统的专利;他的面世,开辟了佛教一个全新的信仰系列,在推动佛教哲学的发展上,具有重要意义。唐代就特别推崇毗卢佛,《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的译出,更把此佛引进了密教体系,并安置了《华严》的一些独特的思想观念,使其原始的神秘主义也有了一个哲学基础。

“卢舍那”是晋译本的音译,原义“光照”;“毗卢遮那”是唐译本的音译,其中“毗”,是“普遍”的意思,意谓光照普遍,多译作“光明普照”。它们都是太阳的别名,故意译“大日佛”。佛以毗卢遮那命名,是在什么时候,最早出现在哪部经里,很难考证。至少在《兜沙经》中,尚只有光明,而无此佛的名称;《阿含经》中偶尔提到毗卢遮那之名,但那不是佛。

在《华严经》中,卢舍那佛除了发光之外,别无其他作为。他作为光明的本体,使命是驱逐一切黑暗,令所有恶浊的人或物,及人或物的恶浊一面,消失殆尽,统统化为与人为善的因素;万物众生也由于蒙受他的光辉,得以自我净化,主动为善不已。三世十方,一切如来,都凝结在卢舍那佛身上,卢舍那佛也就成了一切佛的代表。于是,万物对如来感恩戴德,归依佛教。经文到处都是对佛的讴歌,表达众生对佛的“恭敬供养”,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树立卢舍那佛的权威和形象。

关于此佛的性相,在《卢舍那佛品》中,是通过佛所居的“莲华藏庄严世界海”来阐述的。这个“世界海”其实是由十方无限世界海组成的无限空间,以其具有“莲花”的性质并以不可数的莲花装饰,故得名“莲花藏庄严”。莲花是高贵洁净的象征;它的生命不离污泥而又不为污泥沾染,所以早期佛教即将莲花的品格,喻为佛徒之虽居世间而能守其洁净的情操;至大乘更用来昭示,菩萨唯有居于世间的卑污低下之处,始能展现其志趣的伟大高尚。这个无限世界构成的无限空间,简称即是“华藏世界”。

同类推荐
  • 独眼看禅机

    独眼看禅机

    现代佛教并不是人们意识里“封闭和消极的”,佛教自古至今积极利用慈悲普度的情怀饶益众生,特别在文化事业上。华岩寺的弘法利生活动之一即是提倡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复兴,又不舍弃现代的、优秀的、先进的文化艺术形式。佛教界也要利用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传播优秀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李哲良先生的文学作品体现了社会对佛法对佛教的关注,欢迎更多的人们来重视佛教文化,佛教界也愿意与人民大众一起参与构建和谐社会。
  • 奇山:佛教道教名山

    奇山:佛教道教名山

    本书分为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江西龙虎山和四川青城山等四部分,内容包括:佛教的传入和灵鹫寺、清凉山佛教的极盛时期、藏传佛教的传入和兴盛、画中姑娘幻化的峨眉山、大上清宫中的百神传说等。
  • 《旧约》中的民俗

    《旧约》中的民俗

    现在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旧约〉中的民俗》是弗雷泽的另一部名著,是他在写作《金枝》过程中将有关《圣经》旧约故事的民俗材料汇集起来,并与世界上其他民族的有关事例作比较,专门创作的一部著作。这部书已成为人类学和《圣经》研究者的必备读物,著名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称它是“一部人类学传奇”。
  • 汉译佛教经典哲学

    汉译佛教经典哲学

    《汉译佛教经典哲学(上下)》即是作者长期披辨和研究汉译佛教经典、着力厘清繁杂佛教哲学的精要之作。全书共分两卷:上卷“原始佛教与部派佛教的基本教义和经典”,主要分析了佛教早中期形成的基础教义、基本概念及诸经典;下卷“大乘佛教思潮和大乘佛教经典”,主要分析了大乘思潮以及对中国佛教影响深远的大乘诸经典。佛教作为一种域外的宗教,其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主要是通过汉译经典来实现的。
  • 中国信仰

    中国信仰

    什么是国学和现代文明民族文化传统?国学就是国家关于立国的思想文化和道德伦理等的意识形态体系。就中国历史而言,国学可分为古代国学,和现代国学。古代国学是古代时期关于立国的思想文化和道德伦理等的意识形态体系。现代国学是现代时期关于立国的思想文化和道德伦理等的意识形态体系。
热门推荐
  • 仙道之我欲成仙

    仙道之我欲成仙

    我欲成仙,快乐齐天。姑姑说:“人世间漂亮女子皆不可信,因为她们会利用漂亮的脸蛋骗取你的一切。”夜长空却偏偏不信,为何我一穷二白,她们会对我卿爱有加呢?仔细想了想,除了自己长的帅点,武功高点,性格幽默点,好像也没有什么吧……
  • 我从梦中来

    我从梦中来

    女孩子做梦的年纪她已经过了,可她依然醉于梦中,只是醒过来,却在南柯。但是如果一天,有一个人由梦境至现实,教会你爱情,教会你坚持,教会你温柔,用他的所有为你造一个梦,大概没有女孩会拒绝。咳,其实这是一个以仙丹作糖果来诱惑的故事。但愿,梦醒了,那个人在枕侧,与卿同眠。
  • 神途灭生

    神途灭生

    他,是高高在上的神王。他,是一缕残魂。他,父母被仇人所害。他,欲要崛起,为父母报仇,但命运却不尽人意。他,觉醒了前世的血脉,融合了前生的宝物。他,踏上了一条杀戮之道,一条注定艰难无比的道路。但是,他不悔也不惧。因为,他为了复活双亲,救醒前世爱人,为了心中那一份血战到底的执念。
  • 世宗實錄(穆宗實錄)

    世宗實錄(穆宗實錄)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波什的巫师世界

    波什的巫师世界

    乱入哈利波特的世界,但这里没有哈利,也没有汤姆,只有不一样的霍格沃茨,不一样的魔法世界。吸血鬼、僵尸,这些都会有,练功升级,这个也不会停。波什的巫师世界,争取给你不一样的巫师体验。每天努力更新中。。。望支持!
  • 都市之傲视八方

    都市之傲视八方

    人一生只能窝窝囊囊的活着么?人生在世,就要好好的在这世上走一遭。你以为人什么都不会做,什么都不会想么?那你错了,在这世上,还有一种异能。莫一年的一个春天,一位名叫陈善的年轻少年,自幼在少林寺修习武功,被那里的住持心得喜爱。在过半年时间,陈善将完成了十年修习武功的时间,虽有一丝不舍,而心里却是满怀期待,回到家里。自己的美好人生也即将要开始了,心里有着激动。而另一方面,刚行离开之后,少林寺突然来不速之客,把那里的人,一个不剩的杀掉。而有幸,有一名小僧,离开了这里。这一切,刚好是为了陈善所铺的路,必须要自己走完。爱情,友情,亲情,仇恨,恩怨,朋友,魔化人应有尽有。这一切都要自己去经历。
  • 问剑:封神剑篇

    问剑:封神剑篇

    那场神界异变中,上古诸神相继陨落,一直镇守神界禁地的两仪双龙中的太阴冰释为替其兄赎罪,自愿堕入轮回,受永世劫难。变故中,太阴头上一只龙角被砍断,掉落人间,化作短剑插入蓬莱封神台之上。而因天道轮回,因果循环,此时的人间纷纷扰扰,暗潮涌动,蓬莱之劫,昆仑秘事,正魔相争,一切的一切都将在这一世的爱恨纠缠中一一终结。
  • 超修仙文明

    超修仙文明

    一次太古神劫后,修真世界进入末法时代,世间妖魔鬼怪肆虐横行,原本统御四方的人族成为食物链末端。经过十万年的休养生息,修真纪元翻开崭新一页,进入2.0时代:可幻化虚拟世界的太虚异境,林立的学校替代了修真门派,炼器技术突飞猛进,整个修真世界向现代都市化方向变形……经历两次穿越的资深穿越者时青羽压力山大,作为太古神劫的始作俑者,盖世妖神的他一觉醒来,发现世界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现在的他要在人间开始艰苦卓绝的修炼生涯。“你们说的青羽妖神,我很清楚呀,他哪里会是毁灭世界的反派boss,他分明就是一个有爱心,有礼貌,有素质的三有青年啊。”时青羽振振有词,毫不脸红的解释。这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感觉就是爽!
  • 逆天成神

    逆天成神

    龙飞说:男人与女人之间靠睡觉,男人与男人之间靠钞票,国家与国家之间靠大炮,他的目标是:泡尽天下美女,聚敛天下财富,杀尽天下敌人,做尽天下坏事,他要让全世界都臣服在他脚下,要让世界的格局因他而改变。
  • 宅男梦想的二次元

    宅男梦想的二次元

    某东方腹黑金发妹子:“林星!你就给我好好的拯救世界啊!别给咱继续添乱子了啊!”某傲娇放电妹:“林星!你这个色狼!混蛋!h狂!”某个双胞胎兄依存妹妹:“星,不要离开我,我要,一直在你身边!”某个金发呆毛吃货:“唔。。master!再来一碗!”某无节操红白巫女:“大混蛋!给我去死一万次啊!”某病娇斧头女:“小星,你,是我的!就算是死神也无法从我这里夺走!”妹子有凶残有温顺也有蹭得累,可是面对众多冒着黑气的妹子,林星又该怎么办哩?ps1:之前的计划因为作者菌的不成熟已经推翻,下个世界将会是型月世界,希望多多评论,指出作者菌写的不好的地方,幻梦在这里拜谢大家!PS2:本书大概会一直更下去。。。嗯大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