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052900000027

第27章 大乘佛教主要经典的若干考察(二)(2)

见到“无限”这一概念之意义的,在中国当首属唐代武则天。她在八十卷《华严经序》中说:自有人文以来,“虽万八千岁,同临有截之区;七十二君,讵识无边之义?”至于“大觉”,“其为体也,则不生不灭;其为相也,则无去无来”,而其心行方便圆对之多,“混大空以为量,岂算数之能穷?入纤芥之微区,匪名言之可述”。这迂回地表达了世界无限、众生无限,所以认识也不能止于既有的名言,而需要面对种种无限多的新领域、一一方便圆融地去解决的新思维。近代英人罗素在其《哲学问题》一文中也说:“哲学所思量的宇宙是浩大的,意识也因此变得浩大,能与宇宙相联,从而臻于最高境界。”罗素著,何明译:《哲学问题》,商务印书馆,1959年,第112页。这个最高境界,指的是思维需要不断开拓,避免被日常的经验所限制的意思。

三、 与教义有关的几个常用概念

其中主要的有三个:“界”、“法界”和“境界”。此外还有“世界”、“虚空界”和“愿”、“愿力”等。

“界”,在早期佛教的“三科”里就使用过,所谓“蕴处界”的“界”。这三科把世界一切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分为三组十八类,即“六根”(人体)、“六境”(对象)和“六识”(精神活动),总称为“十八界”。用“界”命名这十八个门类,并非是六根、六境和六识的简单相加,而是别有含义的——尤其在哲学上。按《俱舍论》解释,此“界”相当于分类学上的“类”,与佛教常用的“种”、“族”、“姓”等义相当,含有两层意思:一是界限、范围,所谓“分齐”;一是与其同类的个别事物作因,所谓“因义”。例如“种子”是果实产生的原因,它涵盖的范围即是与之相应的一切植物。此“界”旧译多作“持”,是表示它具有执持自性,使自性不失的功能。

《华严经》冲破了十八界的传统分类,将“界”运用到了具有对佛教最有意义,也最具普遍性的事物上,像世界、众生界、法界、虚空界等词,在经文中触目皆是。所谓“世界”,与现代汉语里的世界一词大体相同;不过佛教传统上以一个日月所行的空间为一个世界单位,加上它们把“世”定义为变化无常的“有为”领域,而与“出世”的无生无灭的“无为”状态相对应,所以世界也与“世间”概念相当。《华严经》将“世”作为“界”的定语,是表示在“世”这个范围,乃以无常变化为特征,并给一切世事作因的,无需世外另有天神等作因,如传说中的“梵天”、“大自在天”等创世主。《华严经》勾画的理想世界是“华藏世界”,这本是佛和大菩萨的聚居处,似乎应该属于出世间范畴,但《华严经》也不承认,所以仍以“世界”称之。

另一方面,早期佛教的“世界”不但指谓日月星辰、山河大地等自然环境,而且也包括在这一环境中居住的有情众生,例如“三界五道”,既是器世间,也是有情世间,只有两者的统一才是世界。《华严经》改变了这种情况,世界的范围尽管扩大到了无限,但仅限于有情众生依存的客观环境;有情众生则被凸现出来,构成另一类,所谓“众生界”。中国佛教把众生与其生活环境的关系称为“依(环境)”、“正(有情)”的关系;认为此两者密不可分,故“依正”也往往被当做一个概念使用,《华严经》则强调它们的区别,故另立“众生界”之称。

《华严经》的“众生界”,外延极广,它不但将传统上三界五道、处于轮回的一切有情包括了进去,而且将大罗汉和大菩萨,甚至显现于世的佛,也包容于内。不止于此,它认为树木、花草、谷物之属,悉能成神;山河大地、楼台城郭亦有神人,所以植物界以至整个自然界皆有神灵分管,称做“世主”,也都归属于有情一类,列在“众生界”内。

“法界”的“法”,可以泛指一切事物,也可以特指“佛法”。《华严经》在使用这个词的时候,并没有明确这一差别。所以“法界”有时指佛法界,有时指一切事物界。两者都含有令事物得以产生的原因及其存在领域这样两层意思,或者说,法界就是各有界限的事物,并具有为其相类事物作因的功能。中国佛教华严宗将法界分为四种,所谓“事法界”、“理法界”、“理事无碍法界”、“事事无碍法界”,就是对“法界”作这样理解的:事物固有的内涵和外延,即是“事法界”;佛法作为抽象道理的存在,即是“理法界”;此理与彼事,相互关联,而事与事之间,由于同为一理,也互相联络,且都相互为因,这就是“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同属“法界”范畴。不过经文中也常有“充满法界”之说,这时候的法界,则只指该法的界域了。

在佛教“缘起”的理论分类上,一般把《华严经》讲的缘起说归结为“法界缘起”,意谓诸法的生灭变化,只是诸法自身的相互关系,强调在诸法之外,别无因缘。因此,“法界”这一概念在《华严》体系中具有非常特殊的重要性。它有时被人格化,似乎是独立于意识的客观实体,那就是“法身”;它有时又遍在于一切事物之中,成为事物最普遍的共性,那就是“法性”;它有时还被限定在每个众生那里,叫做“如来性”,亦即“佛性”;佛教的一切实践,说到底,都是为了悟入“法界”。从这个意义上说,“法界”是贯穿《华严》全部理论的主线,是支撑《华严》全部思想的脊梁。

“境界”的“境”指认识对象,“界”是界限;就此而言,境界相当于视野。众生不同,视野有别,因而各有各的世界,经由视野限定的世界,即是境界,所以猪与狗的境界不同,人类与畜类的境界不同,佛又与一般众生的境界不同。于是,一般众生所见的世界与佛菩萨所见的世界,也就有了原则的区分,而众生在各自心目中的世界,则更是差别万千了。如果把“境界”的“界”作因解,则决定“境”的是“界”;此“界”即是前述之“种类”,也就是众生各自内在本质的规定性,在佛教来说,即是心性的善恶、染净,道德情操之有无、高下等,相当于心境。佛经在使用这个词的时候,视野与心境这两层意思都有。

在佛经里,“世界”是表达客体的词,不论哪类或哪个众生,不论是否意识到了,都必须依存和流转于其中;“境界”则是表达主体的词,不论哪类或哪个众生,不论是否承认,绝对不会完全一样。“境界”的发现和运用,深化了佛教哲学,它确立了人的认识和精神状态不仅有客观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受着主观自身的制约,因为思想情操的高下,还直接决定着认识的能力,包括智愚及认识的深浅、宽窄等。佛教般若学和唯识学则利用境界的差别性,当成建立自己体系的重要证明。

“虚空”在早期佛教的分类中,被列在“无为法”中,表示空间乃是无生无灭、永恒存在,而又广大无限的,其中可以容纳一切物体,但其自身则是完全的空无,与古人经验理解的绝对空间相似。“虚空界”指的就是虚空这一无边无际而又无特殊规定性,由此而形成不同于其他世事而言的、《华严经》经常用来譬喻如来佛身的根本性质,亦复如是。

“愿”、“大愿”或“誓愿”等词,虽不是《华严经》的独家创作,但贯彻于全经,对于强化信仰、实现理想起着重要作用。早在佛教早期经论中指出,众生维系存活的根本要素有四种“食”,其中还有一类叫“意”或“思”,或通称“意思食”,认为意愿、思欲、希望、期待、理想等对于未来饱含着憧憬的心绪,也是维系生命的一大要素。大乘经籍普遍看重的“愿”,当托胎于此,所谓愿望。人生不可以没有希望;希望是鼓动生命的火焰,足以使人在最危难、几乎没有生路的时候鼓起生活下去的勇气,而为了争取美好的前景,又会激起人们奋斗不息的力量。《华严》中的“愿”,代表着佛和菩萨的理想;佛和菩萨在不间断地推进这些理想的实现,而一切佛徒众生也为满足佛菩萨的愿望和期待而切实实践。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愿望,百折不挠,精进不懈,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故又称“誓愿”,因此形成一种不可抗拒的精神力量,即是“愿力”。

佛愿和菩萨愿可以有许多许多种类,《华严》也提到不少,但突出的唯有一点,那就是深入众生,利益众生。《华严》所说的菩萨行愿区别于其他经籍之处,也集中在这一点上。

§§§第二节光明崇拜与卢舍那佛:“智”之转化为“神力”

一、 光明之与《华严经》

在大乘经典中,有不少是以光明象征佛法及佛之智慧、觉悟的描述,但所记光明的源泉不尽相同,像《维摩经》记光明来自“宝盖”,这宝盖相当于宝藏,是佛经的隐喻;《金光明经》记光明源自“金鼓”,这金鼓则是“法鼓”的美称,隐喻佛所说法。《法华经》不同,它记的是“佛光明”,佛世尊自身就能发光,并解释说,这光明是佛要说法的前兆,是佛的神变、神通之相,现示佛光明之广大,可以照亮世界,而有益众生,所以也是一种瑞相。《法华》的一思想,早在东汉译出的《道行般若经》(《小品》)中已经有了,至于《放光》、《光赞》,更直接用光明作经名;《大品》的《初品》有这样的描绘:是时世尊,从三昧安详而起,以天眼观视世界,举身微笑;从足下千辐相轮中放六百万亿光明,足十指、两踝、两髆、两膝、两髀、腰脊、腹胁、背心、胸德字、肩臂、手十指、项、口、四十齿、鼻两孔、两眼、两耳、白毫相、肉髻,各各放六百万亿光明。从是诸光出大光明,遍照三千大千国土;从三千大千国土,遍照东方如恒河沙等诸佛国土,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若有众生遇斯光者,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尔时世尊举身毛孔,皆亦微笑而放诸光,遍照三千大千国土,复至十方如恒河沙等诸佛国土……尔时世尊以常光明,遍照三千大千国土,亦至东方如恒河沙等诸佛国土,乃至十方亦复如是。若有众生遇斯光者,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作为瑜伽行派特尊的《解深密经》,亦称薄伽梵“放大光明,普照一切无边世界”(卷一)。

早期佛教所传的佛身,体形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肤色是金色或紫磨金色,并没有全身放光的传说。到了大乘经籍,几乎把佛身发光当成一种标志,置于经文的显著位置,而且不厌其烦地加以铺展。这一现象很值得注意:为什么要把光明引入佛身,或者说,让佛具有了光明的性能呢?简单说来:“为度一切众生故,放大光明难思议,以此光明救群生”(《华严经》卷六)。又说:“因缘所生非生性,如来法身非是身,湛然常住如虚空,因此化导成法光”(卷七)。此处的“法身”,是《华严》全部理论与实践的人格化称谓,其性常住不变,而具化导众生的功能;这种功能,只能由发光——给予智慧,表现出来。卷四三记菩萨所放的光明也有种种名称,列举出来的就有四十多个,如善现、清净、济度、除爱、欢喜、爱乐、德聚、深智、慧灯、法自在、无悭、清凉、忍庄严、转胜、寂静、慧庄严、佛慧无畏、安隐、见佛、乐法、妙音、施甘露、殊胜、宝庄严、妙香、杂庄严、端严、大云、衣庄严、上味、示现宝、眼清净、耳清净、鼻根净、舌根净、身根净、意根净,以及色、声、香、味、触、法清净等。菩萨之光法所以会有如此不同的称呼,是因为众生各异,菩萨从事的净化法门,也必然多种多样。

从众生一方来说,《大智度论》卷七有个解释,大略谓:有人见佛无量身放大光明,心信净恭敬,故知非常人;复次佛欲现智慧光明神相,故先出身光,众生知佛身光既现,智慧光明亦应当出;复次,一切众生常著欲乐,五欲中第一者色,见此妙光心必爱著,舍本所乐令其心渐离欲,然后为说智慧。就是说,佛放光明,一是表示佛乃超人,便于众生产生敬畏虔信之心;二是表示佛之智慧,对众生有启蒙的作用;三是令众生爱著光明,驱除贪欲。

至于佛光是否也有熄灭的时候,《大智度论》卷七回答说:“佛用神力,欲住便住,舍神力便灭;佛光如灯,神力如脂,若佛不舍神力,光不灭也”。又问:“是光远照,云何不灭?”答曰:“光明以佛神力为本;本在故不灭……是诸光明以佛心故,遍照十方,中间不灭。”这一问答给佛光作了定义:佛光出自佛的“神力”,是佛“神力”的一种遍在性的表现。神力是第一性的,佛光是神力的派生物。

就此而言,般若中观派的佛光说,只是把佛从“人”变为“神”的一种反映,是神化佛的诸多方面的一个方面。从此以后,众生“得道”不再单凭个人的精进修习,而且可以依赖于佛和佛的“神力”去实现了。但在《华严》的陈述中,佛光明含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将佛简单地神化,不完全相同。

同类推荐
  • 淡定·从容·心安之心安

    淡定·从容·心安之心安

    民国四大高僧中,弘一法师和虚云法师两位高僧的思想代表着近现代佛学界的权威思想,《淡定·从容·心安》系列将两位大师的思想精华集结,把深奥的道理化成通俗易懂的话,使人以读书的方式亲近高僧大德善知识,启迪大众思维,唤醒世人迷梦,是值得细细品味的经典之作。
  • 佛修大智,道养心性

    佛修大智,道养心性

    谈佛论道,目的是去除我们心灵上的杂念,智慧一旦在生活中发挥功用,则活泼自然,不受欲念牵累,让人焕发全新的生命活力,扭转人生危局。同时,有了佛道,就有了富有大千的生活,它如同山中的清泉,可以洗涤心灵的尘埃,用一颗平和清净的心,创造自己的事业,开创人生的辉煌。
  • 佛家经典智慧故事

    佛家经典智慧故事

    点亮自己的心灯,擦亮迷失的双眼,寻找到内心的安宁,浸润一颗善心而获取生活的幸福。本书从卷帙浩繁的佛经中,精选出多个富含哲理与智慧,充满幽默与诙谐的故事加以独到梳理,并结合现实生活给予精练评析,以阐释佛的博大与精深。
  • 如何解脱(禅·心灵·灵性)

    如何解脱(禅·心灵·灵性)

    本书用佛学观念关注了生命的本质,开篇就在探究生存的意义和价值,本性禅师认为,生命存在的意义不在于追求幸福,而是在追求现世的尊严,和来世的拯救。在探究生死的过程中,回答了何为解脱这一问题。
  • 每天学点佛学智慧:洒脱些

    每天学点佛学智慧:洒脱些

    《每天学点佛学智慧:洒脱些》分为八个部分,用最简单的文字转述了最深奥的佛家智慧。每天为生活加一点禅,经营幸福人生的必修课。
热门推荐
  • 北城向暖南城向阳

    北城向暖南城向阳

    他说:“我希望我错过的只是时间,而不是你。”再相见,仿佛那舞台上初次演出的戏子,慌乱中竟忘记了自己的角色。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原本只属于我的战争

    原本只属于我的战争

    新人新书,只是因为作者深爱着那个世界,所以将自己的想象用轻小说的文风写出来。我只想,在我的热血还没磨灭,没有遗忘那个次元,思想没有变成大人们所说的“成熟”之前,为中国那个世界的人们,做点什么。(因为作者在开始写书是初中新生,所以更新会慢一些,请多包涵)
  • 青阳剑仙传

    青阳剑仙传

    一个身具玄阳剑体的少年,走入修真界,踏足剑仙之路!
  • oh!我的教授君

    oh!我的教授君

    第一次见面,醉醺醺的被美男带回家。第二次见面,纳尼?竟然是他!乔晓琪无语问苍天,她竟然把新来的教授给睡了!教授温柔“壁咚”——吃干抹净就想跑?你得对我负责。面红耳赤,语无伦次——教授,我还是个懵懵懂懂的少女啊!十八般武艺暖男教授,为你写诗,为你弹琴,为你遮风避雨。少女你还不动心么?
  • 黑暗漩涡

    黑暗漩涡

    无尽黑暗的宇宙中,孕育着一个个旋转黑洞,谁也不知道存在多少,但一个漩涡的形成终将代表着一个伟大生命的诞生,如今在宇宙深处的某一点,一丝黑的令人无法自拔的气流正悄然诞生......
  • 丑丫头,哪里跑

    丑丫头,哪里跑

    【温馨欢快甜宠文】第一次见面,她给他来了一拳。第二次见面,他吻上了她。从此她成为全校女生的公敌,她处处躲避却总被他逮到。“丑丫头,哪里跑!”辛铭一把环抱住她,宠溺的一笑“以后你就是我的人了,不准再逃跑。”林迪不满的看向他:“如果我拒绝呢?”辛铭吻上她的耳垂,在她耳边轻呼一口气写,邪魅的道:“你说呢?”
  • EXO之晨曦的梦

    EXO之晨曦的梦

    那年,风吹花落,晨曦闪烁。他站在他们第一次相遇的地方,牵着她的手,对她说:“我还是会相信,星星会说话,石头会开花,穿过夏天的栅栏和冬天的风雪过后,你终会抵达。”
  • 求圣路

    求圣路

    传说打通十二道脉络,凝结先天之气可长生不老,但事实会是如此吗?而这个世界,又只会如此渺小吗?真正的大世界又是如何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