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052900000024

第24章 大乘佛教主要经典的若干考察(一)(9)

其二,“我本行菩萨道,所成寿命,今犹未尽……今非实灭,而便唱言,当取灭度”。

这样,释迦佛就有两个身份:一个是“常住不灭”的佛身;一个是无量劫来,至今尚未灭度的菩萨身。不论从哪个角色说,释迦牟尼都未真正涅槃。可为什么实未灭度而要示现灭度?释迦佛也有个解释:佛久住于世,薄德之人不种善根。贫穷下贱,贪著五欲,入于忆想妄见网中。若见如来常在不灭,便起恣而怀厌怠,不能生难遭之想,恭敬之心,是故如来以方便说……如来虽不实灭,而言灭度。此处要确立的基本观念,是“如来常住不灭”,而且是唯一的实在。其余所有佛事,都是如来对应于众生需要的方便现示,“以诸众生有种种性、种种欲、种种行、种种忆想分别故,欲令生诸善根,以若干因缘、譬喻、言辞”方便说之。于是,这样的佛既非《阿含》中人的觉者,也不是某些般若经类解释的,佛只是人的异化,而成了超越众生、教化众生、永恒不灭、遍于一切、客观实在的神灵。

把释迦牟尼树立成这样的佛身,是《法华经》把佛偶像化,从而导向信仰主义的又一重要教义。它对传统佛教产生的冲击之大,以及由此掀起的波澜之大,在《大般涅槃经》中有更为集中的反映。关于佛身的性质,《正法华》与《妙法华》在文字上则有些微妙的不同。《正法华》的《如来现寿品》是这样讲的:如来皆见,一切三界随其所化现,亦无所行,亦复不生,亦不周旋,亦不灭度;不实不有,亦不本无……亦无虚实,亦不三界。意思是说,佛在面对众生方便现化为种种身时,其自身是既无任何作为,也无任何分别,所以只是一种抽象的实在。

此经《药草品》关于佛身还有个说法:“佛为道父”,为各种众生“分别道慧”,使诸听受者,“因从本力、如其能量,坚固成就平等法身”。这个“平等法身”,当就是上述那个无任何规定性的“如来”。此品又说:如来正觉讲说深法,犹如大雨;大圣出现兴在世者,则为诸天人民……大师子吼班宣景模:吾为如来使,天上天下诸天世人,未度者度,未脱者脱,未安者安,未灭度者令得灭度。这一兴现于世、为世人所知见的佛身,实为“如来使”,而非“如来”,所以称做如来之“色像”。

这样,《正法华》里就有两种佛身:一种是经书所记,众生所知,具种种差别功德智慧、神力行事的“色像”佛;一种是不实不有、无生无灭的“法身”佛。

《妙法华》的《如来寿品》也有类似上文的译文,是这样表达的:如来如实知见,三界之相无有生死,若退若出,亦无在世及灭度者,非实非虚,非如非异,不如三界,见于三界。两相对照,《正法华》讲的如来虽有化现而其自身不生不灭,并无意识;《妙法华》说成是“如来知见”三界众生无有生死,意思全变了,变的核心是没有了无意识的“法身”这一观念,有了人格化的“知见”。

关于《正法华》讲“法身”的那段话,《妙法华·药草喻品》的译文是这样的:一云所雨,称其种性而得生长,华果敷实。虽一地所生,一雨所润,而诸草木各有差别……如来亦复如是,出现于世,如大云起,以大音声普遍世界天人阿修罗……如来于时,观是众生诸根利钝,精进懈怠,随其所堪而为说法……皆令欢喜,快得善利……是诸众生,闻是法已……于诸法中任力所能,渐得入道。这是指佛据众生的不同根性而为说三乘不同之法的。接着又说:如来说法一相一味,所谓解脱相、离相、灭相,究竟至于一切种智。这是指佛所说法本无不同,而由于根性差别致使解者有异,如同一云雨,所润花木不同。最后解释,尽管“如来知是一相一味之法,所谓解脱相、离相、灭相,究竟涅槃,常寂灭相,终归于空”,但佛“观众生心欲,而将护之,是故不即为说一切种智”,而是“随宜说法”。此“一切智”,即“终归于空”的空智,是般若经类和中观学派才广为流行的概念,它在这里替代了“法身”的地位。

简言之,《正法华》归为“法身”——一种对“佛法”的概略性称谓;《妙法华》将它改成了有人格知见的佛身,同时又将这一佛身抽象化为精神性实体,即“终归于空”的“一切智”——一种般若性空的智慧。这种译文上的少许差异,反映的是两个译本在哲学倾向上的区别。再例如,竺法护译本《授五百弟子决品》之初,有一个“入海求宝喻”,把入海“得如意珠”喻作佛教修习的最高成就,所谓“获如来无极法身”;罗什的译本《五百弟子受记品》中,则根本没有这个譬喻,当然也不会要学者去求那个“法身”了。

又,法护本的《善权品》中有颂,谓:“诸佛本净,常行自然,此诸谊者,佛所开化。”罗什本的《方便品》中的相应颂文是:“诸佛两足尊,知法常无性;佛种从缘起,是故说一乘。”前者认为佛的本质是“本净”,即不具有人们所给予的污染,其性亦非为人功造作、认识所增减,故谓之“自然”。在这里,佛是永恒的纯净自然的客观实在。后者强调佛道“无性”,“佛种”需托缘而起,并不绝对肯定佛是永恒的实体,而是强调佛非本有,从缘而有,关键在于人的认识和作为。这反映的当然也是两种不同的哲学观念。

竺法护是西晋时期的最大译家,理应在中国佛教中占有相应的地位,事实上却被忽视以致遗忘了。他传译的佛教思想,唯识学的倾向明显,与姚秦时期鸠摩罗什重点译介的般若中观,在哲学观上有极大的区别,由此也影响到两人对其他经籍的翻译上。《法华经》是其中的一例。

由此也涉及佛教思想史上的另一个问题:无著世亲的瑜伽行学派,有无先驱者?弥勒其人和《华严经·十地品》,以及反映在竺法护译籍中的唯识思想,都尚待深入的探讨。

五、 “开佛知见”与“诸法实相”

《方便品》记:诸佛随宜说法,意趣难解。所以者何……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唯有诸佛乃能知之。佛只是为了令众生也能得到像佛一样“解”法的“知见”,才兴现于世间,进行教化的。所以经文反复强调: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诸佛世尊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于世;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故……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欲令众生入佛知见故,出现于世……诸佛如来但教化菩萨,诸有所作,常为一事:唯以佛之知见,示悟众生。因此,开示“佛之知见”是佛兴现于世间的唯一原因;悟入“佛之知见”,则成了菩萨一切修道的唯一任务。

如此重要的“佛之知见”,指的是什么?《法华经》没有明确的交待。既然一切众生,包括二乘和已经高升到“不退地”的菩萨,都对这一知见不能理解,而称之为“无漏不思议”,那么,它应该属于不可说的范围,可佛偏偏要向大众现示,要大众悟入,这岂不是逻辑矛盾?

其实,依《法华经》弘扬的内容推论,此“佛之知见”不外乎两种:一种是“智慧方便”,一种是能够究尽“诸法实相”的“真谛慧”。其中,“一切诸如来以无量方便度脱诸众生”的所说所示,都属于方便智慧,因而可以包括世间和出世间的一切知识和旨趣;特殊地讲,则是引导各类众生最后纳入“佛乘”的各种手段。所谓“于诸法究尽明了,示诸众生一切智慧”(《妙法华》卷三),凡根据众生不同根性而分别说三乘法,以及三乘人程度不同地接受的佛说,就是这种智慧。《方便品》一再重复说:“众生从诸佛闻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佛亦自称,其以种种方便力而为众生说法,“皆为得一佛乘、一切种智”。此“一切种智”,是般若经类中的重要概念,唯属“佛智”,既包括对诸法“总相”的认识,也有对众生诸行、深心所念、过去所习,“欲、性、精进力,及诸根利、钝”等等“别相”的认识,还知道采取何种方便、譬喻言辞,令众生可以接受,将他们逐一地引向一佛乘路上的方法。说白了,“一切种智”即是三乘究竟归于同一佛乘的智慧。

但是,“究尽诸法实相”的智慧就不同了:“佛所成就第一希有难解之法,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如此说来,“诸法实相”之知,唯佛才有,所以也是“佛之知见”中最具佛的个性的部分,也是“智慧方便”导向的究竟智慧。

前已说过,“实相”本是般若经类的重要概念,罗什所传的中观派思想,作了很多发挥,所以也引起中国佛教界的特别注意,产生了许多议论。但这一概念在《正法华经》中没有,代之的是“自然”。其《光瑞品》中记,佛“讲说经典,自然之义,显示众庶”。佛“讲说经法,自然之教”。此“自然”在罗什译文中,即是“实相”。

同类推荐
  • 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是《道德经》的思想精华之所在,其意思为整个自然界,都是在“道”的管理下,按照一定的法则在运行。和谐世界,以道相通,只有学习和掌握了“道法自然”的哲学智慧,才能了解人生之真谛、处世之哲理,才能知天道、明人道、开商道,才能以正确的心态处事、正确的方法做事,拥有快乐而成功的人生。
  • 如何安心(禅·心灵·灵性)

    如何安心(禅·心灵·灵性)

    本书通过佛教史上一些僧人学佛求法的故事,和作者对佛教经典的感悟,结合当代人面对的浮躁的世俗生活,难得安心的生活现状做了有说服力的劝导。 其中充满了东方哲学的智慧,有些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要遵循的原则。比如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要有创造力,发自信心。是值得一读的人生励志书,也是人生的大智慧。
  • 红尘禅影1:我用《红楼梦》讲《坛经》

    红尘禅影1:我用《红楼梦》讲《坛经》

    《坛经》诞生于唐朝,是禅宗标志。《坛经》的诞生是一场奇遇,他是中国文化的奇葩。本书简单讲述《坛经》中的大唐文化,从文学、哲学、历史三个方面讲佛教归化中国,在唐代圆满融入中国文化。这段融入,使中国文化更具魅力。在文学方面:“坛经偈”影响了唐诗,反映了唐代禅诗传统,还影响了《红楼梦》的诞生,本书即用《红楼梦》的内容、情节及人物讲解《坛经》的奥妙。
  • 佛养心,道养性:用佛的境界道的胸怀点释人生

    佛养心,道养性:用佛的境界道的胸怀点释人生

    从淡泊、立身、烦恼、随缘、平常、 包容、谦逊、信念、精进、学问、交友、生活等方面 ,以清新的语言和生动的故事,多角度、多层次地阐 述了佛家和道家博大精深的思想,揭示生活妙理,点 破世俗迷障,以睿智的机锋给世人以深刻的启示,为世人指明人生的方向,是滋润心田的一泓清泉,是治 疗苦病的一剂良方。
热门推荐
  • 校园里的情缘

    校园里的情缘

    本书主要讲述了主人公文怡的校园生活,以及恋爱的故事。更多简介作者还会继续完善
  • 湘西往事:黑帮的童话(全集)

    湘西往事:黑帮的童话(全集)

    1992年,对金钱的渴望让小混混姚义杰迈入了冒险天堂的大门,让他走上飞黄腾达的血光生涯;在财富与刀枪的洗礼中,天生的血性、机警、单纯和残酷,帮助他登上人生的顶峰。二十多年后,“问题富豪”姚义杰富甲一方,总想金盆洗手、退隐江湖,但错综复杂的政商关系、千丝万缕的黑道恩仇早已将他牢牢绑定,动弹不得,直到枪毙安优的那颗子弹呼啸而至,躲开子弹的代价已经太多太大……时代在每一个人身上留下印记,留在姚义杰身上的要更深、更重一些。翻开本书,带您亲眼目睹30年社会巨变中,一代迷失青年的暴力成长史诗。
  • 一个女生的一见钟情史:恋爱实行中

    一个女生的一见钟情史:恋爱实行中

    八岁的她从坏人的手中救下了帅气的他恩人要他做她三个月的男友他却连想都没想就回绝她便立志要追到这个帅气、孤傲的王子十年的光阴后,他终于成了她的,可他们之间的阻碍却不肯让他们两在一起他们的可爱的爱情故事请拭目以待
  • 真武唤魔

    真武唤魔

    武学奇才?天赋体质?我只有一颗无敌的心。是通往武道巅峰的捷径,还是唤醒真魔的陷阱?既然看不透,那我便一拳打碎!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星辰贵族学院:悔恋缘

    星辰贵族学院:悔恋缘

    一个是在地球躲避隐蔽身份的魔族公主,一个是强大的异世界领导者。两个世界的时差更是玄乎,魔族的一个小时就等于异世界的1天!她又该怎么会到那个正常的人类世界呢?还未回去,就迎来了一场爱恋。打是亲,骂是爱......曾经的埋怨,变成了一点点爱情的泡沫,聚集起来也很强大。可她,插手了!改动了他的记忆,代价竟是——减去三分之二的记忆!她将面对发动禁术的痛苦,因为——只有发动,才能改变他的未来!她该怎么办?
  • 你对我说了所有的谎

    你对我说了所有的谎

    一段深入灵魂的网恋故事,我从未想过自己的真爱会给了素未谋面的她,我们已经互传了超过十万次的简讯,你的心却连一厘米也没有向我靠近。
  • 心底桃花眉间痕

    心底桃花眉间痕

    有些今天来不及真正的开始,就被写成了故事。
  • 天命贵女之神医大小姐

    天命贵女之神医大小姐

    白家有女,承天恩泽,大地庇佑,乃福星降世。却也因此带来后患。继母陷害,要夺家主之位;家族背叛,皆因她让他们蒙羞!死亡路上被忠仆所救,死里逃生只想摆脱身上重担,安乐一生。却不想愿望落空,再次被追杀!她仰天狂笑,世人不让我好过,那就都别想好好过!(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天言英雄传说

    天言英雄传说

    自古老的天言王朝结束了其短暂的统治之后,整个天言大陆再一次陷入了无休无止的战乱之中。在这长达一百多年的战乱时期,奇迹般地出现了一个和平时期。但如今的和平也已经是虚有其表,在天言大陆东南的越国之中,出现了一个名为孙雁真的年轻将领,他率领他的部下屡建奇功,逐步地将自己的手伸向天下,一场席卷整个大陆的战争拉开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