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046200000044

第44章 元杂剧传奇英雄形象研究(8)

由此可见,悲剧结局的处理确实与传统美学重抒情以及作者与民众的参与意识有着密切关系。中国古典戏曲没有西方戏剧意义上的大悲剧,它并不把某一条悲剧的线索贯穿到底,也不是简单地调和悲喜的浓度,而是将观众轻轻地从剧情推出,让他们在一定的心理距离上观赏剧情。由于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伦理社会,民族精神中的伦理色彩非常浓厚,在文艺欣赏过程中往往从善、恶观念评判作品,特别强调美与善的统一。这种鉴赏中重“善”的伦理色彩,既形成了中华民族嫉恶如仇的善良品格,也形成了中国观众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心理状态。观众作为一个接受群体,他们的“经验期待视野”必定制约着戏曲作者的创作思维。元杂剧主要面向文化水平不高的市民、农民演出,吸收了许多来自民间的传统思想观念。“好有好报,恶有恶报”的思想得到极力宣扬,剧作在分清善恶忠奸的基础上,总是让坏的一方失败,好的一方得胜。为了满足观众“惩恶扬善”的心理,于是在悲剧的结局,就出现了给人以安慰的场景。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幽默中的哀伤,诙谐中的悲凉,而这种美学风格正是中国古典戏曲所追求的。由于有了这种氛围,当人们接受痛苦的时候,常常表现出从容和自尊,表现出较强烈的自信心,并逐渐升起一股奋发的动力,但又没有激昂亢奋的情绪。因此,中国的古典戏曲就表现出含蓄、深厚的风格,表现出欣喜而不狂热,忧伤而不绝望的基调。它没有任从上帝摆布般的情形,也没有宿命论的恐惧,更没有无所适从的彷徨。它具有自己独特的较为固定的哲学背景,所以它总是给人以“曲径通幽”的感觉,向你展示以柔克刚的力量。

(二)脸谱化

元杂剧中的英雄形象的塑造,有着脸谱化的特征,虽然由于资料的缺乏,我们无法详细了解当时元杂剧在演出时演员的化装与扮相,但从剧本中透露出来的信息,我们还是可以约略窥探出一二。一些性格特征相近的英雄人物往往有着相近的外貌特征。如元杂剧中性格刚直,脾气暴烈的英雄形象,几乎都是高大威猛的黑脸形象。元杂剧中张飞的形象是“獬豸身,狻猊爪”(《黄鹤楼》),“直爽爽剔竖神眉,气昂昂健勇神威”(《石榴园》);《双献功》中李逵给观众和读者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穿血渍的衲袄,像“墨染的金刚”,“威凛凛的身似碑亭”,手执着新磨净的“夹钢斧”,甚至连嘴里发出的都是“莽壮声”。《李逵负荆》中描写李逵“动辄绰起两把板斧,睁圆怪眼,大吼一声”的粗夯暴躁的性格,这正是李逵性格的基本特征:粗豪、鲁莽。尉迟恭的形象是“若非真武临凡世,便应黑煞下天台”(《单鞭夺槊》)。率直鲁莽和勇猛暴烈是这些黑脸英雄共同的性格特质。他们多是性格粗豪、缺乏必要的细致,遇事争先出头的急先锋式的人物。《三战吕布》中曹操至平原县劝说刘关张三人前往虎牢关破吕布,才问道:“不知意下如何?”张飞即接口:“左右那里,与我鞁马者。”刘备、关羽连声“住住住”才将他拦了下来。水浒杂剧中每当宋江欲派人下山救人危难,李逵不问对头是谁,往往头一个挺身而出。齐如山云:“凡人之血强而浊者,其脸多黑,其性情多戆直孔武有力,故戏中勾黑脸之人,多系好人。戏界有一句恒言曰,黑脸无坏人。大致此种人,好则忠毅戆直,其次者,虽粗莽而亦诚实真挚。”

同样,以关羽为代表的红脸英雄常常是忠义的代表,《西蜀梦》中说关羽“面如重枣”,而且“往常开怀常是笑呵呵,绛云也似丹脸若频婆。”给人以血气方刚之感,大义凛然之感。

脸谱化的人物特征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有关,是靠直觉形成的,有一定的生活依据,鲁迅在《脸谱臆测》一文中,有一段精彩分析:“富贵人全无心肝,只知道自私自利,吃得白白胖胖,什么都做得出,于是白就表示了奸诈。红表忠勇,是从关云长的‘面如重枣’来的。而在实际上,忠勇的人思想较为简单,不会神经衰弱,面皮也容易发红,倘使他要永远中立,自称‘第三种人’,精神上就不免时时痛苦,脸上一块青,一块白,终于显出白鼻子来了。”[34]这段话揭示了脸谱化的人物性格特征源于生活和民间审美心理的象征功能,在经过提炼、夸张和强化之后,它们已经成为固定性格符号,成为脸谱化人物构成的基本要素。

(三)朴素化

元杂剧有着广泛的群众性,自它产生之日起,就与广大的人民群众息息相关。它接受的对象往往出自社会的下层,所以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并以其对社会现实质朴而率真的认识,生动而形象的表现,传达出人民对生活的热情和关注,对征服自然、反抗压迫的肯定和赞颂。

元杂剧在塑造传奇英雄的时候,符合中国人的审美心理,有着朴素化的倾向。如一本四折的结构,唱腔的组曲形式、人物举止行动规则、人物形象与写意的精神一致,武打套路服饰特色等方面具有一般戏剧类型化、符号性的特征。可以说,朴素化是元杂剧传奇英雄形象的主要审美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元杂剧在塑造英雄形象的时候非常注重他们的传奇性。传奇性其实就是曲折多姿的故事情节,卓立不凡的人物所做的非常人所能及的行为,简单地说,就是元杂剧中的英雄形象是奇人、奇行与奇事的完美结合。这种对英雄人物传奇性的追求符合数千年来形成的民族的审美心理,“传奇”这一术语曾在我国文艺发展史上,运用过两次,一次是用在唐代小说的称呼上,一是用在明代戏曲的称呼上,这说明我国人民大众对奇人奇行奇事的审美偏爱。这种审美心理即使是今天观众也依然保持着。

《双献功》写李逵智救孙孔目,成功诛杀白衙内和郭念儿的故事。剧情曲折多变,充满了浓厚的传奇色彩。剧本写孙孔目要同妻子郭念儿去泰安州还愿,但由于泰安州“谎子极多,哨子极广”,便求宋江给派一个护臂,李逵主动请命,并在宋江跟前“说下大言,保护得孙孔目无事还家来。”并且“立下军政文书,若有失错,输了我李山儿这一颗头”。然而到了泰安州,白衙内便与郭念儿定计私奔。然后,白衙内随意借了个大衙坐堂,等被他拐了妻子的孙孔目来告状,孙孔目一上大堂喊冤,就被白衙内上了枷下在死牢里。李逵扮做庄家呆厮去探监,设计数出了孙孔目,放走了满牢人。接着他又扮做祗候混进官府,杀了白衙内和郭念儿,扯下一块衣服蘸着血在白粉壁上写道:“是宋江手下第十三个头领黑旋风李逵杀了这白衙内来。”然后提着两颗人头,返回梁山。剧中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故事情节设置,使剧情富有传奇色彩,深深地抓住了观众的注意力。

元杂剧中三国戏对故事情节的描写,也倍加渲染,更显得离奇曲折。例如《博望烧屯》先敷演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起初不肯下山,继而听到刘禅降生,“玄德公喜气而生,旺气而长”才肯下山;下山后被刘备任为军师,张飞不服,矛盾进一步发展;张飞立下军令状,擒拿夏侯惇,矛盾激化;最后张飞被夏侯惇所骗,没有擒住,张飞负荆请罪,矛盾得到解决。情节一步步发展,波澜迭起,曲折紧张。《庞掠四郡》则敷演庞统投吴,鲁肃举荐不成;庞统又去投蜀,仍不得重用,只被任为历阳县令,上任后以酒为事,不理政务。张飞怒往杀庞,误杀主簿;庞统应江夏四郡的聘请为军师,与刘备战;诸葛亮返回,派关羽、张飞、赵云、刘封收四郡,都不能收下;庞统最后将四郡归顺刘备,诸葛亮欲让庞统为军师。全剧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庞统压住周瑜的将星,张飞杀不到庞统却误杀主簿,这些细节都十分离奇,近于荒诞。

其次,元杂剧中的英雄人物形象的程式化特征还表现在善的一面。从中西美学比较的角度来看,在审美理想方面,西方偏重于“真”,东方偏重于“善”,中国的价值观念更是突出了对“善”的着力追求。在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中,“善”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周易》《坤·大象传》的“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张扬的就是“善”。《坤·文言传》接着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系辞传下》进一步解释:“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从中可见,在中国人的伦理道德中,善几乎从几千年前就成了中国人崇尚的道德标准,贯穿了中国人的整个生命。同样,扬善抑恶也是中国人一种突出的审美心理,反映了他们的强烈愿望。表现在元杂剧的创作中,就是以英雄的惩恶扬善为结局。就元杂剧的审美心理来看,由于杂剧的观众主体是最广大的民众,而处于底层的百姓最关心的是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如官员与法律能否主持公道、社会是否可以不再混乱、黑暗的社会现实中是否会有能改变历史命运的英雄出现以及当生活中遇到不公正、不合理的实际困难时是否会有疾恶如仇的英雄好汉出来为他们主持正义等等。元杂剧的作家们在进行传奇英雄形象的塑造时,有意无意地将自己的社会理念或者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思考融入到了人物形象之中,让英雄形象承担着启蒙民众、推进社会前进的重任。对于人们认识生活、认识社会,唤醒民众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李渔认为:“借优人说法,与大众齐听,谓善者如此收场,不善者如此结果,使人知所趋避,是药人寿世之方,救苦弥实之具也。”《闲情偶寄·讽剌》

元杂剧中的英雄形象几乎无一不是善与正义的化身。无论是水浒戏中的草莽英雄,还是历史剧中的历史英雄,他们的所作所为和对于无理不平之事的强烈反应,都是在极力张扬着中国文化中那种善的特质。《李逵负荆》、《燕青博鱼》、《黄花峪》、《双献功》、《争报恩》、《还牢末》这些剧作都是通过描写梁山好汉“替天行道”、主持正义的善举。《赵氏孤儿》的主题不仅仅是“忠奸斗争”,而是有着强烈的对善的张扬。韩厥在决定放走程婴和所携赵氏孤儿时的一段唱词:“只见他腮脸上泪成痕,口角内乳食喷,只转的一双小眼将人认。紧帮帮匣子内束着腰身,低矮矮怎舒伸”,充分表达了对无辜的弱小者的同情。尉迟恭最痛恶的是欺压功臣、陷害忠良;李逵最在意的是梁山替天行道,只要是违反善的行为,在他们看来都是不可饶恕的,不论对方是何等身分,无不成为其风雷之性横扫的对象。他们有时表现出明显的莽撞、暴烈之气,但他们并非毫不讲理的蛮横之徒,其实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有着一种对善的强烈追求和对善的价值的笃信。他们看不惯倚权挟势,受不得无理欺压,他们对社会不平的反抗,有时并不是凭借节操的砥砺,亦非道德的抉择,而是一种由善引发的本能反应,这价值又是一般人所普遍接受的,使他们的行为具有“合理”的基础,获得观众的认同。

同类推荐
  • 华语电影的全球传播与形象建构

    华语电影的全球传播与形象建构

    新世纪以来,影像、资本与文化的跨界流动构成了华语电影最为显著的存在生态。本书立足华语电影跨地域传播与形象建构这一主题,围绕文化传播与国家形象、跨界传播与理论建构、合拍片、全球视野与产业实践等分支,汇聚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在场观察与理论思考,希冀探索华语电影未来发展新图景。
  • 世界电影名家名片二十讲

    世界电影名家名片二十讲

    本读本在浙江大学通识课程立项建设基础上编撰而成。通过对二十五位电影名家与其代表作的阐释,帮助大学生丰富电影艺术方面的必要修养。
  • 梵·高

    梵·高

    本书收录了后印象画派的代表画家文森特·梵高的众多油画作品,其中有部分水彩,该书从梵高早期的画作到后期的风景画作都有收录,题材包含了人物肖像、风景、静物,是梵高现存600多幅画作中的精华部分。
  • 怪谈:日本动漫中的传统妖怪

    怪谈:日本动漫中的传统妖怪

    妖怪文化并不是恐怖的文化,也不是猎奇的文化。之所以说妖怪文化到现在仍然有价值,决不是因为被它的光怪陆离照花了眼,而是透过荒诞的表面,我们可以清晰地触摸到它包含在其中的严肃内核,撇去虚幻的浮沫,我们能够明白地看到它其中蕴涵的真切道理。 日本的女妖敢爱敢恨,正是这强烈的情感使得女妖们血肉丰满,性情激烈,呼之欲出。因为“恨”,她们能不惜一切代价去报仇,去反抗。这些痴人,因为无法化解心中的纠结,又无法将生命瓦全于人世,终于在另一个世界中找到了一席之地,或痛快淋漓、或无可奈何地游荡于苍茫天地之间。本书图文并茂地介绍了日本动漫中的传统妖怪。
  • 唐山皮影艺术及其历史文化研究

    唐山皮影艺术及其历史文化研究

    墨瑶先生生长于滦河岸边,自幼对滦水孕育的皮影艺术情有独钟。他长期从事皮影艺术研究,对唐山皮影的历史有着深入了解,在理论上有独到的见地。虽年逾花甲,仍潜心研究,笔耕不辍。本书是墨瑶先生怀着对皮影艺术的挚爱,积几十年心血精心雕琢而成。该书全面介绍了唐山皮影艺术的演变、形成及发展,从文化史学、民俗学等诸方面,对唐山皮影艺术的历史传说、沿革演变、相关民俗、演出形式、剧本唱腔、操纵表演、皮影造型和雕刻工艺,以及唐山皮影艺术与世界文化的交流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研究。
热门推荐
  • 洛阳桥传奇

    洛阳桥传奇

    《洛阳桥传奇》讲述了一千年前,洛阳江上恶霸乡绅垄断 船运,阻止建桥;蛇妖龟怪兴风作浪,危害百姓……天庭仙界“文曲星下凡”的蔡襄身负家仇民怨,从小就学武修文,希望能为洛阳江边的老百姓除掉 二害。为此,蔡襄日夜勤学苦练。后来,他进京赴考当上了高官。为了筑桥 除害,他回到泉州当官,坚持与魔界妖怪、恶霸乡绅作战,最终消灭了二害,并为泉州老百姓建造了洛阳桥,成为我国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洛阳桥传奇》涉及人物形象众多,采用3D纸偶形象,非常逼真,再现 泉州人民不畏艰险,用智慧和汗水建造我国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的历程。
  • 灵尊大圣

    灵尊大圣

    菩提老祖的师弟孙悟饭究竟为何会流落在山野荒村?悟空能否拯救爷爷?修道、修仙、修魔?路该怎么选?世界如此之乱,谁才是一主沉浮的人?
  • 言先生,别来无恙

    言先生,别来无恙

    宁无双18岁的时候谈过一段轰轰烈烈的初恋,那年A大无人不知,原因是:恋爱的对象是言瑾禾,最后被甩的人是她宁无双。所以大学一毕业,宁无双以闪电般的速度把自己嫁了。七年后再遇言瑾禾,宁无双翻身农民把歌唱,踩着九公分的高跟鞋下巴一抬:“言先生,我已经结婚了,麻烦你离有夫之妇远点儿。”随后如意的看到了他黑沉的脸。*在某个宴会上,他将她壁咚在角落里,薄唇轻呵着她的耳畔:“听说,宁小姐的丈夫是个GAY。”宁无双:“胡说八道!”言瑾禾噙住她白生生的耳垂:“你丈夫还说,他喜欢我。”“……”宁无双吓得花容失色。于是,25岁的宁无双如言瑾禾所愿,离婚了。
  • 地精制造

    地精制造

    《地精制造》简介五千年转瞬即逝,地精帝国早已不复往日的荣光。昔日帝国的秘密武器罗惹因为意外苏醒,且看他如何步步为营,重现地精帝国的强盛,以机甲与网络对抗斗气魔法,转战天缘界,用科学战胜术法,再次挑战诸神!罗惹曾经说过:“知识就是力量,科技带来辉煌!”作者致谢:本小说封面由墨星小说封面网免费制作,还没有封面的赶快去免费申请啦!百度搜索“墨星”即可找到!
  • 机关干部实用词条读本

    机关干部实用词条读本

    每年开展的市直机关干部读书活动即将开始。过去的岁月里,机关干部集中学习了党建理论、社会管理、经济工作与理论创新等方面的知识,大家读书、思考、笔耕结合,形成了爱读书、多读书、勤读书、善读书、读好书的氛围,学有所获、学有所长。文以载道、书如智友,今年大家要学些什么?这确实给市委市直机关工委的同志们提出了新的课题。
  • 军门将女

    军门将女

    ***“开炮!”年轻的军官看着远处黑暗营地,“嘭——”某小女子梦中惊醒,“TNND,谁开的炮?”小女子看向远处高地,咬牙切齿,“混蛋,别让我抓住你!”***某女被某男压在门上,“安安,抓住我,你想干嘛?”男子邪笑看着女子,手不老实的……“严戈,你个王八蛋,你孙子,你,你,你!”男子挑起嘴角,看着月光下泛光的针头,“我是什么?”女子掩面娇笑,“你是我老公!”
  • 哥曾混过也爱过

    哥曾混过也爱过

    那些年,哥混过,也爱过。时过境迁,哥现在也低调。初恋女友意外的来电,打破了我平静的生活。我不想混的太好,我只想你能穿衣吃饱。
  • 楼兰妖女:契约王妃很嚣张

    楼兰妖女:契约王妃很嚣张

    版本一:家国仇恨曲:神秘的楼兰国兴盛而后消亡,其中牵扯了多少的秘密?少年初相识的他们,历经多少磨难才能修成正果?若是重新来过,年少有为的将军是否还会义无反顾地保护着心中的神女?若是重新选择,英明睿智的帝王是否会在江山美人之间做出不一样的选择?若是从头来过,肩挑国仇家恨的公主是否还会那般智计百出,却不经意间情根深种?一切都没有如果,何去何从,不过一念之间……版本二:公主养成史:七岁的和亲公主承担着屈辱来到了给与自己屈辱的承国皇宫。在深宫中忍受着非人的折磨,却机缘巧合的涅槃重生,且看这降国公主如何在这异国他乡步步为营,谋得自己一席之地……
  • 囧爱一生地久与天长

    囧爱一生地久与天长

    知名生物制药师苏明启的女儿苏茗天生智商超群,却在7岁那年离奇走失,从此记忆全无。十四年后,一个生活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女大学生宋萌萌在爱情来临之际,一个大脑发昏便和混血交换生闪婚了。然,在外界的压力之下,作为学生的她又迅速闪离了。三年后,她再遇见他,他已经是名动天下的赛车手,而她,却如同蝼蚁般的艰难生活着。正当她以为她还能重获爱情重获新生时,接二连三的真相让她无法招架。她以为他们之间只是纯纯的爱情,没想到的是,原来她的世界没有简单二字。当尘封的记忆重新开启,当宋萌萌变成苏茗,当蒙着雾霜的眼睛再次恢复光泽,一切的故事,就从这次苏醒开始……
  • 那五

    那五

    邓友梅的创作风格可用刚健、平实四个字归纳。而最能代表其艺术成就的“京味儿”小说是《那五》《烟壶》等。这批“京味儿”小说,大都取材于旗人的故事。作家以独特的视角,描绘出今日读者不大熟悉的旗人的生活画卷,给人以历史的感悟和现实的启示。收入本集的有其代表作《烟壶》《那五》等,这几篇小说表现了邓友梅丰富的“民俗学”知识,也显示了他非凡的灵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