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油田当了党的十一大代表的维维,到27岁才回到北京,她的回京之路也是曲折的。
她当了十一大党代表,便回不了大庆石油学院学习了。她是多想上完大学啊。没有办法要服从需要。她回到了女队,那时她是多红啊。这事是好是坏还真说不定呢。因为这红,油田领导便动员她留在油田,想把她培养成扎根油田的典型。她不想当典型。
她在1978年出队,安排她到钻井指挥部通讯站当副站长。她说,她不适应做一把手,她有较强的执行力,而创意力较弱。“一把手”要有铁的手腕,而她没有。
这时,她想得最多的是如何能回北京。父亲解放了,妈妈最愁的是这个女儿如何回到自己身边来。于是,妈妈便在北京的大街上,寻找那贴在电线杆子上的对调小广告。
那年月,这种广告很多。
这一天,每天都注意对调广告的妈妈,偶尔看到一个小广告。他是北京一个工人,爱人在农村,户口来不了北京,他为解决两地分居而可以离开北京;妈妈又通过朋友关系,知道涿县石油物探局的有人想去东北,也是想解决与爱人两地分居问题;妈妈便通过朋友想办法,将女儿从吉林油田调到物探局,因为同是石油系统,便调动成了。然后和北京这个工人商量,他和爱人同到物探局,女儿与他对调回北京。这个工人同意了。这叫三角对调,是个很麻烦的事儿。这种做法在当时的知青返城中是很普遍的。就这样,维维终于调回了北京。对调使她失去了干部身份,好在后来的工作单位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又给恢复了。
1979年6月,听说公安部有个消防研究所可以进去,但要等待时机。还是让她等。她等不了,她从没有这样闲过,闲得她五急六受,她要上班。
说到这儿,有心的读者会问:维维的父亲不是高级干部吗,这时已经解放而且恢复了工作,他完全可以用他的关系,给女儿找一个好的工作,不至于让她自己为工作奔波吧?当时一些干部不是这样做的吗?但她的父亲是个按照党的原则办事的人,他最反对以权谋私,维维的工作,他竟没有管,而是让她和普通百姓一样去找寻机会,去等待时机。这看来是不好的事,却又是好事,这就让维维更加努力奋斗,她不依靠家庭的优越,而是凭自己的实力,得到发展。
二轻局下属五金公司,大多是大集体,只有两个属于国营,有人介绍让维维到那里去。一切从零开始。只要有工作就好。管人事的看了她的档案,原来她是十一大党代表呀。但她却不愿意搞政治工作,只想搞点实际业务。领导觉得这太委屈她,说只有一个统计位子没有人。维维很高兴地接受这个职位。她立即跑书店购了有关统计方面的书。
她在从头学起。她要学打算盘,也要学使用计算机。她要给大家讲如何填写报表。她用女队的精神,什么不能学会呢?
机会永远是给那有准备的人。由于她的努力,她很快熟悉了统计业务。她不是靠别的,而是依靠实力,得到了大家的承认,让人越来越服气。
机会来了。1982年,她被借调到北京市二轻局。这个局下属200多家企业,让她去协助搞报表,她完成得很好。1983年,人民大学一分校干部专修科统计系统计专业招生,给了二轻局名额,领导同意她去报考。她一考竟得了400多分,顺利地考上了。
她在学习时倍加珍惜这难得的机会。她当了学习委员,在班上成绩突出。
1985年,她毕业后,正赶上全国工业普查。她回到二轻局,正是普查对象,这就给了维维一个显示能力的机会。全市的报表会审,从各公司抽人到市统计局。重担落到了维维身上,她审查得非常认真。市统计局领导看中了她的能力和工作态度,看出她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在这个展现自己的时候,她完成了一场更好的考试。
维维被调到了市统计局,她被分配到了综合处。
她原来没有学过计算机处理,但知道国家统计局办计算机专用软件培训班,她立即报名,她不放过一切学习机会,要及时为自己充电。
1989年5月,她被提为副处长;1992年提为正处长;1995年提为副局级的总统计师。北京行政学院研究生考试,她参加考试,以五门421分的优异成绩,考了第三名;而在她前面的两位是刚毕业的大学本科生,后两名也是年轻的本科生。她拿到了研究生的学历。在多年的工作中,她在统计领域的多项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省部级奖项,并在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她在用自己的工作证明着当年女子钻井队队员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价值。
和她在一起的同志,这时才知道,她曾是一名石油女钻井队的队长,也才破解了她之所以如此的深层奥秘。
读者也许想知道她个人生活经历,可惜因为篇幅所限,不能写她的婚姻爱情。如果写电视剧,会写这段故事。我只想说给读者的是她有一个非常优秀的儿子,是90后,现在北京大学数学系读书,是我的小校友,可我至今还没有和这个90后的小校友谈过话呢。儿子为有这样的母亲骄傲,母亲为有这样的儿子自豪。
维维还是青年时的维维,真诚而心地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