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044200000017

第17章 方成先生(2)

比如王复羊①,方成说:“美院毕业生的工作,画什么的都有,画漫画的很少,我认识的只有那么几位,王复羊是其中之一。从《父亲的碗里有了肉》这幅画就看出美术学院出身的他的厚实的绘画功底,没受过正规美术教育的漫画家是画不出的,例外不多。”

比如江帆②,方成说:“江帆是古稀漫画家中佼佼者之一。在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中期,和其他漫画家一样,他画的是政治讽刺画,多属国际题材;‘文革’之后,也和其他漫画家一样,画国内题材了。他作画讲究信笔挥洒式的画法,取简约奔放效果,显其自然生趣,画面清晰,一目了然,由此形成独特艺术风格。他常将已发表作品重新加工复制,以加强其艺术效果,这无疑是对艺术创作珍视的表现。”

比如李滨声③,方成说:“现在漫画家之中能称得起是‘杂家’的,除了他,恐怕没有第二位了。他是漫画家,上台能演京戏,去年还在舞台上扮演《八大锤》中的一位主角陆文龙。他还先后应邀到中国戏曲学院、中央戏剧学院、文研院舞蹈研究所和中央电视台等处,讲京剧美学、造型和舞蹈程式等。他还是一位出色的魔术师,又是北京民俗的熟知者。在电视剧《武生泰斗》和电影《离婚》中他担任民俗顾问。还有,谈起风筝,他也是行家呢。他在漫画中使用的人物对话,就如相声语言,很有幽默感,所以他四十年前发表在报上的许多作品,至今我还记得清清楚楚,可见他幽默的艺术魅力。”

比如陈跛子④、李青艾⑤夫妇,方成说:“他们俩不仅是漫画家,还是一个漫画家群体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这个群体称为‘青蛙’漫画组,成员都是白天下地劳动的农民。这个漫画组的出现,在国外漫画界中也成了新闻。他们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画的都是他们身边的事,因此在艺术上充满朴实而纯厚的底蕴,生动感人,生活在城市的漫画家是画不出来的。漫画有语言功能,不是一般语言,而是俗称为俏皮的也就是颇为谐趣的说法。在日常生活中,现成的习惯语里多的是讽刺话,表扬、称赞的话直说就成,不需拐着弯说俏皮话,现成的歌颂性俏皮话极少。漫画就常引用现成的讽刺话,如说‘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狗改不了吃屎’‘老虎屁股——摸不得’之类。所以漫画利于讽刺,而不善于表扬、歌颂,漫画家也很难画出有幽默感的这类漫画来。但看这两位农民漫画带头人的作品,就有多幅动人的歌颂性漫画。几十年来,我国农村变化很大,他们身历其境,感触深,就动手以朴实激动的心情画了出来,很感人的。他们俩是一家人,不仅独自创作,也常以‘陈与李’署名建立家庭创作互助组。真个是天作之合,在漫画界还是首例呢。这个漫画组的作品集《青蛙漫画》,已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

① 王复羊(1935-2008),辽宁大连人,曾任北京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北京市文联副主席。

② 江帆(1924-),江苏常熟人,《人民日报》原高级编辑。

③ 李滨声(1925-),原籍辽宁本溪,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

④ 陈跛子(1934-),河北省邱县人,邱县文化馆馆长、研究馆员。

⑤ 李青艾(1939-),河北省邯郸人,邱县文化馆研究馆员。

比如朱森林①,方成说:“五十年来,我国漫画家都有各自的职业,由所在单位分配住所,称为宿舍。所以一直没有不在单位工作的专业漫画家。最近有了,想必是有了宿舍之后才辞去职务,专门从事漫画创作的。但人很少,天津的朱森林先生是其中一位。专门从事漫画创作,以此维持生活,在艺术上没有一定功底,是不会轻意为之的。”

比如徐进②,方成说:“徐进同志原是乐器厂工人,钟情漫画。工人干活自然因熟练而成快手,他因长于漫画调到《工人日报》任美术编辑,画了多年新闻漫画,出手自然就更快了。不过手快还要求高质量,可真不易。他的一些作品,能使人记住不忘。能使人记住不忘,那可是衡量漫画质量的一个标准呢。”

也有沉重的,说得很悲痛,比如詹同③,方成说:“詹同匆匆地走了!我们漫画界从此失去了一位正直、诚挚、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失去了一位难得的艺术英才。令人痛惜啊!他才六十多岁,正处于艺术创作旺盛之期。和他工作接近的人说他很勤奋,干得太累了。这我们是知道的……”

方成就这样掰着指头,一期一个人物地介绍,如数家珍,娓娓道来。至于他自己,他当然不说,我们就请了韩羽①来说,看看韩羽如何说的(《谨赘数言》,《书屋》1996年第6期):

方成近年之作,兼漫画国画二者之长。信手拈来,率意为之,似游戏之笔,读之莞尔,意味无尽。

① 朱森林(1955-),天津人,职业漫画家。

② 徐进(1942-),北京人,《工人日报》高级编辑。

③ 詹同(1932-1995),又名詹同渲,广东南海人,其祖父为中国著名的铁路工程专家詹天佑,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一级美术设计兼导演,其制作的《猪八戒吃西瓜》《真假李逵》等全是中国动画电影的经典,著作有《詹同漫画集》《我画漫画五十年》等。

有画有跋,先就跋试尝一脔:

“豪气满腹,英雄末路,霸王悲歌,鲁达拔树。”前三句为庄语,沉雄激壮,浑切朴雅。岂料庄着庄着,忽焉甩出一句粗话:“鲁达拔树。”兔起鹘落,倏雅倏俗。是如此之不协调,却又正妙在这不协调。“洒家”不识“之无”,怎唱得出“力拔山兮气盖世”,却又满身是劲、满腹牢骚,感乎中发乎外,不拔树而何?和尚和尚,真本色得有趣也。

“三日入厨下,洗手做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此诗与“笑”字似实难沾边,方成却窥觅出其间之笑之趣。经他画笔一点拨:看那被辣椒辣得咧嘴大哭的小姑与好心好意捅了娄子而不知所措的新妇谁能不笑,同时又怎能不兼而笑之画者的匪夷所思!

《水浒传》里的花和尚浑身似无一点幽默细胞,何以如此逗人?《新嫁娘》与“笑”更是“风马牛”,却能发人捧腹。看来世上或物或事本无所谓“趣”。如佛家谓即心是佛,则无往而不佛;即心是趣,则无往而不趣。“趣”实出之画家心中、眼中。如米为炊,有“趣”,方得“才必兼乎趣而始化”。

就画论,《布袋和尚》《洒家不是窝囊废》当为戏笔中之佳品。《洒家不是窝囊废》画面上那粗粗的大黑树干从左至右横贯画心,本为章法布局所忌,是涉笔于险。然而险又与“奇”相伴。涉险、化险,在艺道中是难处,又是乐处,也是见功夫处。看方成只在树干之梢稍稍着笔,皴出几许下垂柳丝,竟将“险”化了,从而生发出险中之奇:一种视觉上的新异美感。更且与人物的衣服、黑白对比得越发强烈。《布袋和尚》的造型朴拙大气,有如书中魏碑,看似内敛,实则外张,形式之美,甚见匠心。

① 韩羽(1931-),山东聊城人,其代表作有动画片《三个和尚》的人物造型设计,其著作有《韩羽画集》《韩羽小品》等。

方成戏笔,无乃王国维之所谓“诗人(当也包括画家)视一切外物,皆游戏之材料也。然其游戏,则以热心为之。故诙谐与庄重二性质,亦不可缺一也”乎!

韩羽的评介是精当的,是独具只眼、画龙点睛,而我心中更喜欢的,还是方成那几笔漫画。如“武大郎开店——我们掌柜的有个脾气,比他高的都不用”。又如“为人民服务——不要叫我‘老爷’,叫‘公仆’!”还有他的那些“无题”:一只手拿着一个镊子从一个领导的脑壳里面夹出一个古代的官员,一个干部扛着一个大他身子几倍的大印站在一台磅秤之上。他的画直抵人心,谁看了都会会心一笑。

我与他仅见过一面,那是1991年,他路过长沙,商谈璧合丛书的事宜(该丛书在1994年出版了第一辑)。那是一套漫画家与杂文家的幽默小品,作者有马得①、韩羽、田原②、舒展③、牧惠④等。那次见面,我记得他谈到不同画家的风格,他说他是:我画我的!我很喜欢这四个字。我想写作也是一样,也可以说:我写我的!我写我的越是多,你写你的也越多,他写他的就更多。如果画画都是这样,或者写作都是这样,那是多么美好的事情,那就是百家争鸣了吧,那才可能百花齐发。

① 马得(1917-2007),原名高马得,江苏南京人,漫画家。

② 田原(1925-),原名潘有炜,别名饭牛,江苏溧水人,漫画家。

③ 舒展(1931-2012),原名舒学煾,湖北武汉人,杂文家。

④ 牧惠(1928-2004),原名林文山、林颂葵,生于广西,祖籍广东,杂文家。

先生简介

方成,原名孙顺潮,杂文笔名张化,一九一八年生于北京,祖籍广东中山,漫画家、杂文家、幽默理论的研究专家。一九四二年武汉大学化学系毕业,入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任助理研究员。一九四六年在上海从事漫画工作。一九四七年夏被聘任《观察》周刊漫画版主编及特约撰稿人。一九四八年在香港参加“人间画会”,在《大公报》连载连环漫画《康伯》。一九四九年任《新民晚报》美术编辑。一九五一年起任人民日报社美术编辑、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讽刺与幽默》编委,现任中国新闻漫画研究会会长。出版有《方成漫画选》《幽默·讽刺·漫画》《滑稽与幽默》《方成连环漫画集》《笑的艺术》《报刊漫画》《漫画艺术欣赏》《方成谈漫画艺术》等著作。主编有世界著名漫画家传记多种。有多幅作品为中国美术馆收藏。

同类推荐
  • 唐宋词精品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唐宋词精品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唐宋词从唐五代起,至北宋南宋而大成,由小令到中、长调,可谓名家辈出精品如林。本书博采众长,选唐宋名家各种流派杰作,精华毕呈,希望帮助读者朋友们更好地欣赏唐宋词名篇佳作、领略唐宋词的幽深情韵。
  • 回望征程:王成忠新闻作品选集

    回望征程:王成忠新闻作品选集

    本书是作者二十多年来所写的消息、评论、通讯、调研报告等选编成的一个集子,记录了中国铁建中铁二十局集团改革发展变化的足迹。
  • 世界名人成功密码

    世界名人成功密码

    本书讲述了感动千万人的世界名人成长故事,包括荷马、亚历山大大帝、但丁、哥伦布、达·芬奇、哥白尼、米开朗琪罗、麦哲伦、塞万提斯、培根等。
  • 大文学与中国格调

    大文学与中国格调

    “中国文学的自觉”是本书特别关注并着力探讨的主要问题。大文学与中国格调作者试图通过对具体文本和具体现象的细致解读,建构“大文学”的价值图景和“中国文学”的主体性,揭示“中国格调”的魅力和价值,进而为当下的文学写作和文学阅读,寻求积极的“支援意识”。大文学与中国格调信从司马迁“不虚美,不隐恶”的写作伦理,不说空话,不说废话,不说假话,体现着作者一贯的坦率认真的批评态度和细读深究的批评风格,显示出一种在质疑中建构的积极的批评姿态。这些文章在报刊上发表后,曾引起较大的反响和读者的好评,多次被多家权威刊物转载,并屡次获奖。
  •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曾国藩家书)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曾国藩家书)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热门推荐
  • 寻爹计划:人参宝贝妖女娘

    寻爹计划:人参宝贝妖女娘

    "她没有过男人,却有一个恶魔宝宝!为了保护宝宝,她意外的逃到了宴会,却被一朝选中成为总裁成人夜伴侣,要被洗白白后打包送到总裁大人的床上?他是司徒家的大少爷,从她出现那一刻,就觉得她心怀不轨,于是他以“身”犯险,阻止她和弟弟的恋情,却在和她相处的过程中,想把她从弟媳变为亲亲老婆?两个男人的纠缠,一个热情似火,一个寒冷如冰。她叫苦连天,不知道到底选谁做熊孩子的老爹。于是,熊孩子鄙视的撇她一眼:“妈咪,这么简单都不会选,钱多的当亲爹,钱少的当干爹!”某女:“……真是好主意!”"
  • 黎平夜话

    黎平夜话

    眺望世界清澈的眼睛,情境各自的不同,方方正正的汉字依托那饱满的情感绝妙的排列。
  • 跃马大唐

    跃马大唐

    天宝四年,盛世大唐。安禄山正在崛起,杨国忠将权倾朝野,歌舞升平中孕育刀光剑影,太平盛世里暗藏血雨腥风。一名小小坊丁,崛起于市井之间,他是诗坛翘楚,他是天下枭雄。绝代佳人,为谁舞霓裳羽衣!大唐天下,谁将主社稷沉浮!
  • 卡耐基领导的艺术与管理的智慧

    卡耐基领导的艺术与管理的智慧

    《卡耐基领导的艺术与管理智慧》是一本关于领导艺术与管理智慧的经典之作。它对于发现我们的领导才能,提升领导群伦智慧,特别是融合了管理、演讲、为人处世、智能开发等于一体的领导艺术与管理智慧的教育方式,将有非常宝贵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 莲华诀

    莲华诀

    “人于天地间,不知始于何。但自太古以来便有诸多创世之说流传于世。而其中最古老神秘便是《星外传》。相传在太古之前的冥古时期大地似隔壁一样荒芜,海洋如铜镜一般死寂。直到有一日一道光华从虚空而来划过天际降临人世。刹那间,化成一朵莲华,随后灵气四溢。四溢的灵气与日月星辰交相呼应而滋生万物。之后便有绚丽多彩的弥罗世界。”
  • 清风明月传奇

    清风明月传奇

    一个被后妈赶出家门,资质不怎么样的小修仙家族弟子。凭借坚韧、仁义、才智一步步从底层干起直到成为东天大陆的传说。奋斗的经历有哭有笑,有成功有失落。算计别人,也被人追杀。交到朋友也失去唯一。种种酸甜苦辣。。。
  • 贵族之泪

    贵族之泪

    时间轴,改变了她的一生。再来一次,她发誓要不被别人所欺,走上世界巅峰。
  • 友人邀听歌有感

    友人邀听歌有感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一个人走夜路

    一个人走夜路

    这是一条看不到头的路,黑暗之中没有方向,没有希望,有的只是宁峰一人。无论他人如何鄙夷,无论世界如何唾弃,他会一直走下去,因为这不只是他一个人的路。即是自己没有希望,也要为了自己想要守护的人创造传奇。哪怕,只有自己理解。PS:新人新书,没有名气,如果有幸遇到了你。请你收藏一下,投出推荐票。离梦和夜路在此谢过。(感觉这么说比之前的好多了。)
  • 我不想说对不起

    我不想说对不起

    我的爱没有与你不同,只是我敢爱我爱的人。我不在乎世间的流言蜚语,我只想对爱过的人说我还想你就只是还想你而已。但是你的对不起是我最不想听到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