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凡战,所谓奇者,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也。交战之际,惊前掩后,冲东击西,使敌莫知所备,如此则胜。法曰:敌虚则我必为奇。
“今译”
凡是作战,所谓奇,就是让敌人意料不到和无法防备。两军交战时,在前面威逼敌人,从后面偷袭敌人;向东冲击是为进攻西边,使敌人不知在何处设防。这样作战就可以取胜。兵法说:造成敌人无法防守的局面,我就必定要用奇兵。
“战例”
三国,魏景元四年,诏诸军征蜀,大将军司马昭指授节度,使邓艾与蜀将姜维相缀连于雍州,刺史诸葛绪邀维,令不得归。艾遣天水太守王颀等直攻维营,陇西太守牵弘邀其前,金城太守杨欣诣甘松。维闻钟会诸军已入汉中,退还。欣等蹑于强川口,大战,维败走。闻雍州已塞道,屯桥头,从孔函谷入北道,欲出雍州后。诸葛绪闻之,却还三十里。维入北道三十里,闻绪军却,还,从桥头过,绪趋截维,较一日不及。维遂东还守剑阁。钟会攻维未能克。艾上言:“今敌摧折,宜遂从阴平由邪径经汉中德阳亭趋涪,去剑阁西百里,去成都三百里。奇兵冲其腹心,剑阁之守必还,赴涪,则会方轨而进;剑阁之军不还,则应涪之兵寡矣。军志曰:‘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今掩其空虚,破之必矣。”艾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凿山通道,造作桥阁,山高谷深,而甚艰难;粮运将匮,频至危殆。艾以毡自裹,推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至江油,蜀守将马邈降。蜀卫将军诸葛瞻自涪还绵竹,列阵待艾,艾遣子邓忠出其右,师綦出其左。忠、綦战不利,并退还,曰:“敌未可胜。”艾怒曰:“存亡之分,在此一举,何不可之有?”乃叱忠、綦等,将斩之。忠、綦驰还,更战奋勇,大破之。斩瞻,进军成都。刘禅遣使请降,遂灭蜀。
“战例今译”
三国魏国景元四年(公元163年),元帝曹奂诏令各军进攻蜀国。大将军司马昭被任命为节度使。魏国将领邓艾与蜀汉将领姜维相对峙于雍州,刺史诸葛绪拦截姜维后军,截断了姜维的退路。邓艾又派遣天水太守王颀等人直接进攻姜维的营寨,派陇西太守牵弘率兵从正面进行钳制,派金城太守杨欣去甘松把守。姜维得悉魏国将领钟会的军队已进入汉中,便领兵退还。王颀等追击到强川口,与姜维大战一场,姜维败退。他得知去雍州的道路已被堵绝,便屯兵桥头,从孔函谷进入北道,想进到雍州后方。诸葛绪听到后,将军队后撤30里。姜维进入北道30里,得知诸葛绪军后撤,便又返回从桥头通过。诸葛绪出兵阻击姜维,因迟了一天未能赶上。姜维这才向东,退守剑阁。钟会进攻姜维,未能攻克。邓艾建议说:“现在要挫败敌人,最好从阴平出发,走斜路,经汉中、德阳亭去涪城。这一地方在剑阁以西百里。成都以北300里。以奇兵冲击敌军心腹之地,剑阁守军必然退回。援救涪城,那么钟会就可以大摇大摆前进;如果剑阁的守军不退回去,那么,援救涪城的兵就会廖廖无几。《军志》说:‘进攻他所不戒备的地方,打他措手不及。’现在我军偷袭敌空虚的地方,必能打败他。”于是邓艾取道阴平,在荒无人迹之地跋涉700余里。凿山开路,架阁为桥,一路上山高谷深,十分艰难;加上粮食供应不上,军兵几度面临绝境。邓艾用毛毡裹住自己,让人推滚至山下。将士们也都攀着树木,沿着悬崖,一个跟一个前进。军队到达江油后,蜀守将马邈投降。蜀卫将军诸葛瞻则由涪城退守绵竹,布成阵势,等待邓艾。邓艾派儿子邓忠从右翼进攻,派师綦从左翼进攻。邓忠、师綦作战失利,一起退回,说:“敌军不可战胜。”邓艾大怒说:“我军生死存亡全在此一举,为什么说不能打败敌人?”于是叱骂邓忠、师綦,并要杀掉他们。邓忠、师綦拨转马头重返前线,奋勇再战,大破蜀军,斩杀了诸葛瞻,大军一直攻入成都。蜀后主刘禅派人求降,从此蜀汉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