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不良信用惩罚机制不是对失信企业和消费者个人进行类似刑事处罚,处罚依据与尺度也不出自《刑法》,公、检、法机构也不是惩罚机制中的执法机构。失信是产生于市场经济生活中的不良现象,回应市场对失信现象进行惩罚的机制也产生于市场本身,它的“执法机构”是各种各类的征信公司及其数据库、资信调查公司、消费者个人信用调查公司和资信评级公司等。当然,严重的失信行为或触犯刑律的失信活动则另当别论,既要受到不良信用惩罚机制的惩罚,也要追究刑事责任。
二、社会信用体系的意义与作用
现代市场经济是建立在法制基础上的信用经济。加强信用建设,建立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转入科学发展轨道、走上社会主义和谐之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义重大。
(一)信用制度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保障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信用制度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保障。这是由市场经济的特征决定的。这要从信用与市场经济的关系、从市场经济说起。怎么认识市场经济,在学术界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本作者认为,市场经济是一种经济体系及状态,是生产方式与分配方式市场化的经济体系及状态。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就是生产方式与分配方式的市场化改变。
首先,在生产方式上,在市场经济下,工业取代农业,机器大生产和雇工经营,突破家庭经营的局限,生产规模化、专业化和社会化,市场“看不见的手”调节与引导资源配置。企业成为最基本的经济组织形式,他们为实现最高利润,跨越时空地域范围,在成本最低的地方生产,在价格最高的地方销售,在广阔的市场上进行自由的生产与销售。在自由、广泛的市场上,市场自行调节生产与销售,国家管理相对弱化;信用生产、信用质量、货真价实、不假冒伪劣是通则,是市场运行的基本前提。
其次,在分配方式上,一切生产要素和产品都要通过市场来分配,包括各种市场资源和劳动产品。分配的形式是交换,交换的原则是等价,自由、平等、协商、诚信、规范是基本的行为准则。
生产与分配是经济运行的最主要问题。在市场经济下,生产与分配是在市场化的、自由的、高效的条件下进行的,而不是无序存在的。生产和分配有各种规则,有些规则是必须规定的,专业、技术规则要规定,如WTO 是具体的贸易规则,还有巴塞尔协议,是金融体系,银行资本监管规则;有些规则是不必规定的,如基本道德理念与行为规范等。诚实守信、规范经营、平等践约,不违反人类文明,不侵害人类健康,是规则中的规则,是市场存在的基石。
抛弃信用伦理和道德,欺诈、坑蒙拐骗、假冒伪劣、赖账等任何违背诚实守信原则的行为都将被视为失信而受到惩罚,被市场淘汰。三鹿奶粉、三株口服液等知名产品质量欺诈,长虹、普尔斯马特等着名企业海外遭遇欺诈,都是信用主体违背诚信原则的典型案例。三鹿和三株因此破产倒闭,被市场淘汰出局;长虹和普尔斯马特因此蒙受巨额损失,企业资源配置严重失衡。如果社会上的企业和信用主体都出现类似的情况,那么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石将不复存在,整个社会的秩序和运行规则将受到严重威胁。
因此,信用经济的发展和健康运行,必须要有一套科学的信用管理制度,在诚信、合规和践约三个维度,奠定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信用管理制度不仅要肩负在全社会范围内倡导诚信意识的责任,而且还要依法依规监督和规范信用主体的信用行为,保证信用主体合法、合规履行承诺和合约,真正发挥社会管理的功能,使信用这块市场经济的基石明确化,使信用规则制度化,从而约束生产、交换、分配中人性的贪婪,环境的污染,利益的冲突和社会的不和谐等。
(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
信用是和谐社会的基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信用建设是重建社会信任关系,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内容之一。社会诚信是和谐社会的标志。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促进和谐社会发展的创新制度安排。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有机统一。
社会信任关系的建立对于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长久以来,人类以群居为主要生活、生产模式,是以社会方式生存和发展的。在群体中,信任成为人与人之间乃至整个社会的重要基础之一。特别是在现代社会,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地域范围无限扩大,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基础远远超越了血亲关系,以往家族式的血亲纽带,已经不足以覆盖人们的活动范围,很多素不相识甚至素未谋面的人,通过电子邮件、聊天软件、电子商务网站等建立联系,乃至发生经济交易,靠的就是诚信的基本原则。如果人们相互之间缺乏信任,不但经济交易无法达成,社会一般交往也很难维持。
社会信任关系的形成与历史、习惯、文化、道德理念等有关。中国千百年来,重视家族利益,强调血缘关系,弱化了社会关系,在社会上不诚实和不信任的现象普遍存在。社会缺乏广泛的、普遍的相互信任关系。比如,很多人在村里一言九鼎,诚实守信,而与外界交往过程中,欺骗、毁约等时有发生,就是受到千百年来的家族血缘意识影响。他们觉得一个村里,乡里乡亲,不讲信用,会让邻居们说三道四,但是走出村子,与毫无瓜葛的人交往,能蒙则蒙,能骗则骗,反正以后可能老死不相往来,骗一把是一把。殊不知,这种想法在现代社会,尤其是信息如此发达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如果村里人人都是这种想法,那么全村造假、欺诈违约,势必危害整个社会的和谐秩序,给别人带来损失的同时,也给自己设置障碍。
构建和谐社会,人们要突破家族、血缘关系,突破封闭的、小范围的信任,建立大范围的、普遍的社会信任,形成新的和谐的社会秩序。建立在诚实守信、相互信任基础之上的新的信用关系是和谐社会的基础,诚信是和谐社会的标志。
信用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信用问题不仅涉及生产、国内外贸易、金融交易等,更关系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市场秩序、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社会管理的目标是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最大的福利。能达到这样目标的制度才能算好的社会制度,而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仅在经济领域适用,在处理社会问题时则往往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基本经济学理论与相应的管理制度安排告诉我们,社会财富与资源是以资本配置方式进行的,以资本配置资源容易造成贫富两极分化,富人更容易获得资源,穷人缺乏话语权与参与权,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贫困阶层会不断扩大,社会财富将越来越集中于少数富人手里。信用制度与信用建设很好地解决了这种方式带来的弊端。
信用经济是以人为本配置社会财富与资源,富人和穷人只要有信用,就有平等地参与竞争的权利与享受社会资源、平等发展的机会,在一切不变的条件下,可以最大化地提高社会公众的综合福利,特别是可以提高贫民参与社会财富与资源配置的机会,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消除贫富差距,弱化社会矛盾,提高社会综合福利,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建立社会信用体系,从根本上讲是适应我国现阶段市场经济建设与发展需要的,是整顿市场秩序、改善社会信用环境、保障信用交易健康发展、建设信用经济的根本举措。健全有效的社会信用体系可以促进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市场经济交易方式走向成熟、扩大并创造市场需求、促进市场繁荣、保持经济持续增长,是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制度性安排。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将为改革开放的中国增强国际经济竞争力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信用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信用问题不仅涉及生产、国内外贸易、金融交易等,更关系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市场秩序、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社会性问题最好的管理办法和目标是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最大的福利,能达到这样目标的制度才能算好的社会制度。而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仅在经济领域适用,在处理社会问题时往往不能仅仅用利润最大化来衡量政策的效果。
我国的市场经济建设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国民经济已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人民生活水平已从温饱走向小康,市场经济交易手段已从现金方式向信用方式转变。特别是加入WTO 后的几年,随着市场的迅速扩大以及国内外经济活动的交融,信用交易理念深入人心,信用交易方式日渐多样化,赊购赊销、消费信贷、信用卡消费等各种信用交易蓬勃发展,信用活动与信用交易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经济活动正趋信用化,信用经济初见端倪。根据国际市场变化与很多国家的发展经验判断,在未来几年里,中国的信用活动将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创造更好的信用制度和信用关系。诚实守信,从古到今都是中国人民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在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过程中,每一个企业和个人都责无旁贷。因此,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不单纯是建数据库、审批机构、提供评级、实现信息共享,更为重要的是,学会运用现代信用的理论、思想、观念和方法,培育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信用文化,推动重信用、讲信誉的良好社会风气,增强发展软实力,达到改善社会信用环境、提升综合实力、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目的。
(三)社会信用体系是市场经济的冷却器
社会信用体系不仅仅针对某一个问题、一个领域、一个系统、一种模式,而是面对全社会,面对政治、经济、管理等一系列问题,是市场经济下社会综合治理的新制度。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既覆盖银行业,也覆盖商业;既为市场服务,也为政府服务;既涵盖征信,也涵盖诚信评价;既涉及信用交易,也涉及市场秩序。
市场经济不是完美无缺的,市场自我调节的作用是有限的。现实中存在很多因素阻碍着市场机制按照其自身最有效的方式运行,从而会出现市场失灵的现象。市场失灵的原因多种多样,不完全竞争、外部经济效应、公共物品的存在、信息不对称都是造成市场失灵的因素。长期的市场失灵必然导致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信用危机和国际金融风险爆发,使市场丧失自我调节的功能,陷入混乱无序的境地。
市场经济崇尚自由贸易,习惯依靠“看不见的手”来调节经济,所以经济过热是普遍的,有时甚至陷入通货膨胀。其根源在于资本、人、企业的逐利性。看到某个行业或某个产品赚钱,大家会一拥而上,资本、人员、设备等都会迅速进入该行业,直到生产过剩、产品供过于求,企业遭受产品过剩的损失,被淘汰出局。
此时,供求关系失衡,需要调节供求关系,才能使产品和资本的供求重归平衡,进而维护经济运行的平衡和市场发展的协调。
在经济过热时期,人们都忙于应付供求失衡带来的狼狈局面,而很少有人关注市场经济的基石和底线——信用。实际上,社会信用体系是市场经济最好的冷却器,由于存在诚信、合规、践约这些基本底线,社会信用体系通过一系列的制度、规则和监管措施,帮助市场经济守住底线,把已经近乎疯狂的人们拉回到公平、和谐、平衡的经济运行轨迹上,保证市场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四)社会信用体系是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制度安排
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石,没有信用就没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秩序。市场经济是发达的商品经济,是建立在信用基础之上的交换经济。信用已成为现代市场经济的一个基本构成要素,一切经济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信用。一旦信用缺失,社会有序运转的链条将被人为割断。我国目前尚存在着相当程度的诚信缺失现象,这种诚信缺失将会产生巨大的社会成本和经济成本,因此,治理整顿失信行为,重新打造诚信社会,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面临的一项重大而艰巨的任务。
在市场经济中,由于信息的不完全与不对称和博弈的不确定性与风险性,各个经济主体在经济活动与交易中需要收集、识别各种各样的信息,需要进行专业的信息处理与风险防范,这些工作往往是经济主体很难完成的,而且运作成本很高。如果这些工作必须由经济主体在交易之前自己去运作和完成,将直接提高其经济活动和交易的成本,并直接降低市场运行的效率。不仅如此,由于经济主体对信息收集与处理的非专业化,往往不能直接甄别风险,不能有效地降低与防范各种不确定性可能给自己带来的损失。因此,在整个市场体系中,需要专业化的信用管理行业及社会化信用服务机构和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它们已经成为市场经济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