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40300000014

第14章 禅学古史考(2)

此说颇多傍证。《高僧传》三,《智严传》中说:智严……周流西国,进至罽宾,入摩天陀罗精舍,从佛驮先比丘咨受禅法。渐染三年,功逾十载。佛驮先见其禅思有绪,特深器异。智严与佛陀跋陀罗同回中国,《僧传》二说:佛驮跋陀……少受业于大禅师佛大先。先时亦在罽宾,乃谓智严曰:“可以振维僧徒,宣授禅法者,佛驮跋陀其人也。”

他们到长安时,鸠摩罗什已在长安,当5世纪的初年。这都可证佛大先当四百年时还生存。他的及门弟子到中国的有三人:

佛大先:佛陀跋陀罗(死于429[年],年七十一。)、智严、沮渠京声(死在455[年]以后)。

其次,我们要考定佛大先以上的几个人的年代。慧观序《修行地不净观经》云:此一部典名为《具足清净法场》。传此法至于罽宾,转至富若蜜罗,亦尽诸漏,具足六通。后至弟子富若罗,亦得应真。

此二人于罽宾中为第一教首。

富若蜜罗去世已来五十余年,弟子去世二十余年。昙摩多罗菩萨与佛陀斯那俱共咨得高胜,宣行法本。佛陀斯那化行罽宾,为第三教首。有于彼来者亲从其受法教诲,见其涅盘时遗教言,“我所化人众数甚多,入道之徒具有七百”。富若罗所训为教师者十五六人,如今于西域中炽盛教化,受学者众。

昙摩罗(依上文当作昙摩多罗)从天竺来,以是法要传与婆陀罗,婆陀罗与佛陀斯那。佛陀斯那愍此旃丹(震旦)无真习可师,故传此法本流至东州。

(《出三藏记》九)

慧观是鸠摩罗什的弟子,又与佛陀跋陀罗同在建业道场寺,死于宋元嘉中。他的史事知识大概是从这两个大师得来的,故有可信的价值。他说的罽宾一派的世系都是几十年间的事,故更可信。罽宾的三世教首是:

富若蜜罗-富若罗-佛大先(佛陀斯那)又有从天竺来的一支:

昙摩多罗(即达摩多罗)-婆陀罗-佛大先考僧佑《出三藏记集》十二有萨婆多部的世系表两种。一种是僧佑所辑,一种是“长安齐公寺萨婆多部佛大跋陀罗师宗相承”世系,其中有可与慧观所记相印证的。

慧观又说:富若蜜罗去世已来五十余年,弟子[富若罗]去世二十余年。

可惜慧观所序的《修行地不净观经》,今不传了,各种经录皆不载此经的传译年代。此经与庐山所译《达摩多罗禅经》必是同一本子。

僧佑虽载其序,而不记录此经,我们竟不知此书有第二译本。故我疑心此序即是他来南方后为庐山《禅经》作的。此序之作约在410年之后。他同佛陀跋陀罗都栖止建业的道场寺,跋陀即庐山《禅经》

的译主,慧观为作新序,大旨与慧远原序相同,稍补其史实的不足而已。若作序年代在410[年]至420[年]之间,则我们可以推定:

富若蜜多罗(庐山《禅经序》的不若蜜多罗)死于365年左右。

富若罗(不若多罗)死于395年左右。

可知达摩多罗与婆陀罗都是4世纪中叶至下半的人。焦镜法师作《后出杂阿毗昙心序》(《出三藏记》十)说达摩多罗生在“晋中兴之世”,这可证他是四世纪的人(后秦弘始年中,有罽宾律师弗若多罗到长安,与罗什共译《十诵律》,未完而死。此人似另是一人,不是富若罗?)。

慧远序中说达摩多罗与佛大先两人的禅法的不同,很可注意。

他说:达摩多罗与佛大先,其人西域之俊,禅训之宗,弘教不同,故有详略之异。达摩多罗阖众篇于同道,开一色为恒沙;其为观也,明起不以生,灭不以尽;虽往复无际,而未始出于如;故曰,“色不离如,如不离色;色则是如,如则是色”。佛大先以为澄源引流固宜有渐;是以始自二道,开甘露门;释四义以反迷,启归涂以领会;分别阴界,导以正观;然后令原始反终,妙寻其极。

这里面便有了顿渐二门之别。达摩多罗之说近于般若宗的中观(Mādhyamaka);他是从印度来的,故颇有大乘意味。佛大先似乎受罽宾的萨婆多部(Sarvāstivadin)的影响最深,故谨守小乘禅的渐修法门。序中所谓“二道”,即方便道与胜道;“四义”即(1)退,(2)住,(3)升进,(4)决定。用此标准来看庐山的《禅经》,我们只见佛大先的“二道”“四义”笼罩一切,其中似很少达摩多罗的成分。

此书后来被称为《达摩多罗摩经》,真是冤枉了达摩多罗!

以上的考证,只到第4世纪为止。4世纪以上,我们就在迷雾里了。从不若蜜多罗和达摩多罗,一跳就到僧伽罗叉。《出三藏记》十引失名作者的《僧伽罗刹经序》云:僧伽罗刹者须赖国人也。佛去世后七百年生此国;出家学道,游教诸邦;至犍陀,越土甄陀,罽宾王师焉。高明绝世,多所述作。此土《修行经》,《大道地经》,其所集也。又着此经。

此序作于苻秦建元二十年(384),元明《藏》本皆说是道安作的。

其时道安未死,序中所说史实当有所本。佛去世在前5世纪之初,则僧伽罗叉当是纪元后第2世纪至3世纪的人。但罗叉的《道地经》,在2世纪下半,已由安世高摘要译出,故罗叉的年代至晚当在第二世纪的前半,或至2世纪中叶尚生存,而其书已到中国;正如后来佛大先尚生存,其书也已到中国了。

旧来传说往往把释迦的年代提早二三百年。故凡用“佛灭度后若干年”计算的年代,都只是存一个大概而已,都不能作为正确的计算。

僧佑记萨婆多部的师资,罗叉在第二十九。他又引齐公寺的本子,罗叉(众护)在第二十六。僧伽罗叉行化于罽宾,罽宾即Kashmir,亦译罽贰,在当时为萨婆多部的中心。大概僧伽罗叉是“有部”的大师。

僧伽罗叉虽在“有部”,却是一个折衷派的学者。他的《僧伽罗刹集经》便是采集各家造成的。他的《修行道地经》也是采集各家的书造成的。《高僧传》一,《安世高传》说:初外国三藏众护,撰述经要为二十七章。高乃剖析护所集七章,译为……《道地经》。

《修行道地经序》云:众护“总众经之大较,建易进之径路”。

《修行道地经》第二品有偈云:从若干经采明要,立不老死甘露言。

我们在上文说过,“瑜伽遮罗”(禅法)本是印度各宗派所同有,本不是佛教所独创。佛教各宗派之中,也各有他们的“修行道地”。僧伽罗叉采取各经的《禅法要义》,编为二十七章,其书明显扼要,故成为禅学的名着,不但风行西域,且能风行中国。

不但罗叉的《道地经》采集各家的。庐山所出的《禅经》也就是几家合成的。鸠摩罗什在关中译的《禅经》也是采集诸家合成一书的。僧睿序罗什所译《禅经》云:……寻蒙抄撰众家禅要,得此三卷。初四十三偈是鸠摩罗罗陀法师所造;后二十偈是马鸣菩萨之所造也。其中五门是婆须蜜,僧伽罗叉,沤波崛,僧伽斯那,勒(胁)比丘,马鸣,罗陀《禅要》之中抄集之所出也。六觉中偈,是马鸣菩萨修习之以释六觉也。初观淫恚痴相及其三门,皆僧伽罗叉之所撰也。息门六事,诸论师说也。菩萨习禅法中,后更依《持世经》,益《十二因缘》一卷。《要解》一卷,别时撰出。(《出三藏记》九)罗什采自罗叉最多,而罗叉本书自说“从若干经采明要”。这可见这些书的折衷的性质了。

僧睿所记的《禅法》作者,与庐山《禅经》序首所记稍有不同。

同者三人:

优波崛、婆须蜜、僧伽罗叉。

庐山《禅经》所无者四人:

鸠摩罗陀、马鸣、僧伽斯那、胁比丘。

《庐山经》序又有最早的三人:

大迦叶、阿难、末田地。

除了僧伽斯那无可考外,其余九人都见于《付法藏因缘传》及僧佑所记两种萨婆多部世系之中。

大迦叶本是外道,后归佛教。阿难是佛的忠实信徒。据《阿育王传》四,末田地是阿难弟子,后来在罽宾传教。这几个人大概多是前五世纪上半的人。

优婆崛是佛去世百年后的人,其年代当纪元前4世纪。《阿育王传》说他与阿育王同时。阿育王的年代,经近世学者考定,他即位约当纪元前273年,死时约当前232年。优婆崛似乎在他之前。

慧远序《禅经》云:……如来泥洹未久,阿难传其共行弟子末田地,末田地传舍那婆斯。此三应真咸乘至愿,冥契于昔。其后有优波崛弱而超悟,智绝世表,才高应寡,触理从简。八万法藏,所存惟要,五部之分始自于此。自兹已来,感于事变,怀其旧典者,五部之学并有其人,咸惧大法将颓,理深其慨,遂各述赞《禅经》,以隆盛业。

慧观序中与此略同,也说五部之分起于优婆崛。僧佑记萨婆多部《十诵律》六十一卷的缘起云:……昔大迦叶具持法藏,次传阿难,至于第五师优波崛,本有八十诵。优波崛以后世钝根不能具受故,删为十诵。

自兹以下,师资相传五十余人。(《出三藏记》三)

五部即(1)萨婆多部(Saruātiuāda,律为《十诵律》。

(2)昙无德部(Dharmagupta),律名《四分律》。

(3)弥沙塞部(Mahisāsaka),律名《五分律》。

(4)迦叶毗部(Kāsyapiya),律与《五分律》同。

(5)婆粗富罗部(Vatsiputriya),即犊子部,其律即《摩诃僧律》。

优婆崛虽是《十诵律》的创始人,他又是一个大禅师。诸书说他“坐禅第一”;又记他感化淫女婆须达,用的理论即是后世所谓“不净观”。《付法藏传》三记他少时,商那和修教他“系念”之法,若起恶心,当下黑石;设生善念,下白石子。渐渐修习,白黑正等。至满七日,心转纯净,黑石都尽,惟有白者。

这也是禅法的方便法门。

婆须蜜,亦作筏苏蜜罗(Vasumitra),译言世友,或作天友。

据《俱舍光论》,他是佛死后三百年时人,着有《众事分阿毗昙》。

又《异部宗轮论》的作者也名世友,《宗轮论述记》称他是佛灭度后四百许年时人,大概另是一人。《出三藏记》集十收有《婆须蜜集序》,却说婆须蜜是佛的及门弟子,佛死后他教化周妬国,盘奈国。

此说似不可信。婆须蜜是很通行的印度名字,而萨婆部大师世友大概是纪元前二三世纪的人。

胁比丘,梵言波奢(Parsva);他晚年出家,刻意苦修,胁不至席,故有此名。

据鸠摩罗什译出的《马鸣菩萨传》(《藏》九),胁比丘是马鸣之师;僧佑所记萨婆多部两种传授表,也都说马鸣直承胁比丘。《付法藏传》则说胁比丘传富那奢,富那奢传马鸣。

马鸣是佛灭度后五百年时人,当西历第1世纪。他先是外道沙门,后归佛教。他有文学天才,为大乘佛教的大诗人。

鸠摩罗陀,亦作鸠摩罗逻多,译言童首,亦言童受。僧睿序《成实论》云:《成实论》者,佛灭度后八百九十年,罽宾小乘学者之匠鸠摩罗陀上足弟子诃梨跋摩之所造也。

玄畅作《诃梨跋摩传》(《出三藏记》十一),说与此同。诃梨跋摩既是佛死后八百九十年时人,则罗陀是4世纪人,或生于3世纪,而死于4世纪。

同类推荐
  • 仙道贵生:道教与养生

    仙道贵生:道教与养生

    《中华道文化丛书·仙道贵生:道教与养生》以“道”为理论基础而博大精深,但它的落脚点却在人世、在现时。与此相应,我们这套丛书亦努力做到文字平和朴实、语言流畅生动、叙述要言不烦、面貌平易近人,以使更为广大的读者都能从中受益,得到有关道文化的比较全面和科学的知识。
  • 安心:济群法师讲禅修与调心之道

    安心:济群法师讲禅修与调心之道

    心的本质,即是宇宙的本质。禅的本质,是觉醒的心。禅修,就是帮助我们开发觉醒的心。唯有找到内心深层的宁静,你才有能力面对自己,享受安静。放慢脚步,此刻,让我们一起聆听自性花开的声音。本书收集了十余篇法师对观心、修心的禅修开示,从禅修的方式观照内心。修心是修行的核心,调适内心的贪嗔痴,方能从生活中各种烦恼中解脱出来,从而达到净化心灵的目的。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言语讲述人生快乐的源泉来自于净化的心灵。
  • 佛家珍言:从容人生的佛学智慧

    佛家珍言:从容人生的佛学智慧

    本书用佛家箴言解释人生哲学,内容包括当冲动时怎么办、当紧张不安时怎么办、当虚荣心太强时怎么办等。
  • 听李叔同讲禅

    听李叔同讲禅

    本书系弘一法师李叔同站在红尘之外,反观世俗,多角度认真探讨现实世界人性、心灵、生存、处世、成功等诸多难题的精华之作,作者精心挑选出一个个耐心寻味、发人深思的精彩故事——每个故事都充满智慧与禅机,蕴涵灵气,是抚平、慰籍生活在喧嚣尘世中人们心录的一剂良药。
  • 佛教故事经典(一)

    佛教故事经典(一)

    佛教自传入中国以来,即与中土传统文化相结合,并逐渐发展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中国佛教。由于传入的时间、途径不同和民族文化、社会历史背影的不同,中国佛教形成了三大系,即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和南传佛教。汉传佛教的思想博大精深,我们只择取其中对我们有指导和教益的部分加以学习和借鉴,这也正是本书搜集汇编汉传佛教故事成书的一大原因。本书中的100个故事,取材于佛家的经典典籍,或佛学文学,或关于佛教的民间传说,较为全面地反应了如慈悲、行善、放下、随缘、度己度人等佛学思想,通过对这些故事的阅读和感悟。
热门推荐
  • 千世轮

    千世轮

    千世轮回,道法天则;万古幽苍,冥定青穹!人之命而契天命,吾命有己不由天,熟之万法归宗定青冥;一世轮回脱凡尘,百世轮回得六道而并天辰,终而踏千轮武极动乾坤玄浮震苍穹!子时过,单祈凤月光;跋涉万水流连难过忘,身边流过一滴苦水葬爱化成巅;亦真亦幻的情节梦回几时圆;遗失的忏悔、迷离的眼泪,花里的诏谕完美的沉睡。前世的宿命在今夜里轮回,眼看,狂风又乍起,是老祖的苦唤,此时的罪脸语言的世界,迷失的谎言与真爱的秋千,谁才是此时的狂澜!?
  • 琴瑟袅袅

    琴瑟袅袅

    她,是有着倾城容貌而又背负了灭族之仇的不凡女子,当遇到三个性格身份都不同的男子,她要如何做选择?是玩世不恭聪明机敏的小混混,霸道专宠的剑仙,还是温柔似水、善解人意的王爷?而她的复仇之路,又是否会顺利.......
  • 天地君不仁

    天地君不仁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婆娑世界,一切莫非苦。怨天乎?恨天乎?天非真邪,岂乐乎玩弄世间?我愿诛天!
  • 千断

    千断

    “一念间,沧海桑田;一念间,生死别离;一念间,诸天各地颤动;一念间,尸山血海,一念间成神,一念间成魔······”那是谁的清唱细语,竟让我混沌中醒来,忽然间睁开眼,沉默间细闻,却不知不见,也迷茫困惑,这眼中的天地,这心中的孤寂······
  • 修道佛子

    修道佛子

    变强,不断地变强,才能让这些恶俗的灵魂永远仰望!
  • 懒货在箱庭

    懒货在箱庭

    这是一个整天在家不出门只睡觉的懒货死后来到箱庭后继续睡觉的故事(白辰:等等,我是怎么死的?!迷之声音:睡太久没吃饭饿死的。白辰:……说的好有道理,我竟无法反驳。)
  • 一生为爱唯爱

    一生为爱唯爱

    她的执念是他。为了他,她甘愿变成自己不喜欢的样子,只为能陪在她身边,只为他能看看自己。为了他,她从一个乖乖女,变成了一个女混混。但是,在他看到了她之后,她的一切都成了白费……这本书我我有在另一本书写,这本书不写了,但是改了个名字——腹黑竹马校草,一生为爱唯爱。这是这本书的新名字,大家可以去看。
  • 微夏时光

    微夏时光

    刚入大学,遇见禁欲学长,捡了一只猫。可是,你怎么不告诉我,这是学长的猫。好了现在摊上了一只猫,一只猫就算了。为什么还有个学长。“学长,我养不起你”“没关系,我养你。”
  • 浪漫夏威夷:海鸥带诗飞

    浪漫夏威夷:海鸥带诗飞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婚礼是在一个最特别的场合举行,夏威夷有许多令人难忘的婚礼礼堂:天涯海角、游艇农场,甚至可以包下一列火车、一个海岛,任椰风轻轻掀起白纱,让星光熠熠铭刻誓言??夏威夷的婚礼让所有人喜出望外,心花绽放。本书选取夏威夷十座最梦幻婚礼殿堂、十种最浪漫的夏威夷时光、十家最美丽的餐厅、十家最舒适的酒店、十段最棒蜜月旅程、十佳购物场所,为你打造一场无与伦比的夏威夷婚礼之旅。
  • 走过的人生时光

    走过的人生时光

    本书主要讲述一个人的出生到成为高校的教授的人生经历,讲述自己怎样从破旧、贫穷的小山村到现在的大都市。是一本励志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