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40300000015

第15章 楞伽宗考(1)

菩提达摩教人持习《楞伽经》,传授一种坚忍苦行的禅法,就开创了楞伽宗,又称为“南天竺一乘宗”。

达摩死后二百年中,这个宗派大行于中国,在8世纪的初年成为一时最有权威的宗派。

一、引论

在5世纪的晚期,北方有两个印度和尚提倡两种禅学,开辟了两个伟大的宗派。一个是跋陀,又译作佛陀;一个是菩提达摩。佛陀弟子道房传授“止观”禅法给僧稠(480-560),僧稠成为北齐的大师,撰《止观法》两卷,道宣《续僧传》称其书“味定之宾,家藏一本。”止观禅法是南岳、天台一派的主要教义;虽然南岳慧思(514-577)和他的弟子天台智都远攀马鸣、龙树做祖宗,而不肯明说他们和佛陀、僧稠有渊源,我们可以推测佛陀、僧稠是南岳、天台一宗的远祖。A菩提达摩教人持习《楞伽经》,传授一种坚忍苦行的禅法,就开创了楞伽宗,又称为“南天竺一乘宗”。达摩死后二百年中,这个宗派大行于中国,在8世纪的初年成为一时最有权威的宗派。那时候,许多依草附木的习禅和尚都纷纷自认为菩提达摩的派下子孙。牛头山法融一派本出于三论宗,讲习的是大品《般若经》和《大集经》,道宣作《法融传》,凡2433字,无一字提到他和楞伽宗有关系。但是牛头山的后辈居然把法融硬派作菩提达摩的第四代子孙,成了楞伽宗的忠实同志了。还有岭南韶州曹侯溪的慧能和尚,他本是从《金刚般若经》出来的,也和《楞伽》一派没有很深的关系,至多他不过是曾做过楞伽宗弘忍的弟子罢了。但是慧能的弟子神会替他的老师争道统,不惜造作种种无稽的神话,说慧能是菩提达摩的第四代弘忍的“传衣得法”弟子。于是这一位《金刚般若》的信徒也就变成《楞伽》的嫡派了。后来时势大变迁,神会捏造出来的道统伪史居然成了信史,曹溪一派竟篡取了楞伽宗的正统地位。从此以后,习禅和尚又都纷纷攀龙附凤,自称为曹溪嫡派,一千多年以来的史家竟完全不知道当年有个楞伽宗了。

我们看了楞伽宗史迹的改窜与湮没,忍不住一种打抱不平的慨叹,所以现在决定要重新写定菩提达摩一派的历史。

道宣(死在667)在7世纪中叶编纂《续僧传》,很明白僧稠和达摩两派的旨趣和倾向的不同,他在“习禅”一门的叙论里说:然而观彼两宗,即乘之二轨也。稠怀念处,(念处即印度禅法的四念处)清范可崇;摩法虚宗,玄旨幽赜。可崇则情事易显,幽赜则理性难通。

当7世纪中叶,道宣当然不能预料以后六七十年中的楞伽宗变化升沉的历史。然而,正因为他不知道8世纪以后争道统的历史,他的《续僧传》里保存的一些楞伽宗史料是最可靠的记载,可以供给我们考订那个奇特的宗派的早期信史,可以使我们用他的记载来和8世纪以后伪造的史迹相参证比较,考证出后来种种作伪的痕迹来,同时从头建造起一段可信的中国禅学史来。

道宣的记载之外,近年敦煌出现的古写本,和日本保存的古写本,都供给我们重要的史料。

二、菩提达摩

关于菩提达摩的种种传说,我曾有《菩提达摩考》(《胡适文存》三集,页四四九-四六五),发表在八年前(1927),我现在把我的结论摘记在这里:

菩提达摩是南天竺婆罗门种,他从海道到中国广州,大约在刘宋晚年(约470-475),但必在宋亡(479)之前。证据有二:

(1)《续僧传》说他“初达宋境南越,末又北度至魏”,可证他来在宋亡之前。

(2)《续僧传》(卷十九)的《僧副传》中说僧副是太原祁县人,从达摩禅师出家,为“定学”之宗,“后乃周历讲座,备尝经论,并知学唯为己,圣人无言。齐建武年(494-497),南游杨辇,止于钟山定林下寺。卒于开善寺,春秋六十有一,即[梁]普通五年(524)也。”依僧副的一生看来,他从达摩出家必是在他二十多岁时,约当萧梁的初期(约485左右),因为建武元年(494)僧副只有三十岁,已离开北方了。

旧说,达摩曾见梁武帝,谈话不投机,他才渡江北去。见梁武帝的年代,或说是普通元年(520),或说是普通八年(527)。这都是后起的神话,并非事实。证据甚多:

(1)《续僧传》全无此说。

(2)僧副一传可证梁武帝普通元年达摩在北方至少已住了三四十年了。

(3)杨玄之《洛阳伽蓝记》(成书在547[年])记达摩曾游洛阳永宁寺,此寺建于北魏熙平元年(516),达摩来游正当此寺盛时,约当516[年]至526[年]之间。

(4)不但7世纪的道宣不记达摩见梁武帝之事;8世纪沙门净觉作《楞伽师资记》,(敦煌写本)其中达摩传里也没有此事。

(5)这段神话起于8世纪晚期以后,越到后来,越说越详细了,枝叶情节越多了。(看胡适同上书,页四五八-四六一)这可见这个神话是逐渐添造完成的。

旧说他在中国只住了九年,依我们的考据,他在中国差不多住了五十年。他在北方最久,“随其所止,诲以禅教”。道宣说他“自言年一百五十余岁,游化为务,不测于终”。我们推算他在中国的时间,上可以见刘宋之亡,下可以见永宁寺的盛时,其间大约有五十年。印度南部人身体发育甚早,所以少年人往往显出老态,很容易被人认作老人。达摩初到中国时,年纪虽轻,大概已被中国人误认作老头子,他也乐得自认年高。后来他在中国久了,真老了,只好“自言年一百五十岁”了。(《洛阳伽蓝记》也说他自言一百五十岁。)《续僧传》说达摩在北方所传弟子,除僧副早往南方之外,有道育、慧可两人。慧可传中说:达摩灭化洛滨,可亦埋形河涘。后以天平(534-537)之初,北就新邺,盛开秘苑。

这可见达摩死在东魏天平以前,所以我们假定他死在西历530左右,那时他的弟子僧副已死了六年了。

道宣记达摩的教旨最简单明白。8世纪中叶,沙门净觉作《楞伽师资记》,(有巴黎、伦敦两本,朝鲜金九经先生有排印本。)记达摩的教旨也和道宣所记相同,可以互相印证。我们用《续僧传》作底本,遇必要时,用净觉的记载作注释。《续僧传》记达摩教义的总纲云:如是安心,谓壁观也。如是发行,谓四法也。如是顺物,教护讥嫌。如是方便,教令不着。然则入道多途,要惟二种,谓理行也。

壁观是达摩的禅法,即是下文说的“凝住壁观”。四法即是下文说的“四行”。安心属于“理”,发行属于“行”,下文分说:藉教悟宗,深信含生同一真性。客尘障故,(《师资记》作“但为客尘妄覆,不能显了。”)令舍伪归真,凝住壁观,无自无他,凡圣等一,坚住不移,不随他教,(《师资记》作“更不随于言教。”)与道冥符,寂然无为,名“理入”也。

这是从“理入”安心的路。虽然不废“凝住(巴黎本《师资记》作“凝注”)壁观”,但注重之点是“含生同一真性”、“无自无他,凡圣等一”的理解,所以称为“理入”的路。

行入者,四行,万行同摄:

初,报怨行者,修行苦至,当念往劫舍本逐末,多起爱憎;今虽无犯,是我宿作,甘心受之,都无怨怼。

二,随缘行者,众生无我,苦乐随缘;纵得荣誉等事,宿因所构,今方得之,缘尽还无,何喜之有?得失随缘,心无增减,违顺风静,冥顺于法(《师资记》作“喜心不动,冥顺于法”)也。

三,名无所求行。世人长迷,处处贪着,名之为“求”。道士悟真,理与俗反,安心无为,形随运转。三界皆苦,谁而得安?经曰,有求皆苦,无求乃乐也。

四,名称法行,即性净之理也。(《师资记》说第四条稍详,云:“性净之理,因之为法。此理众相斯空,无染无着,无此无彼。智若能信解此理,应当称法而行。法体无悭于身命,则行檀舍施,行无恡惜。檀度既尔,余五亦然。为除妄想,修行六度,而无所行,是为称法行。”)道宣叙述达摩的教旨,是有所根据的。他说:识真之士从奉归悟,录其言语,卷流于世。

净觉也说:此四行是达摩禅师亲说,余则弟子昙林记师言行集成一卷名曰《达摩论》也。

昙林也许就是《续僧传》中《达摩传》附记的林法师。传中说林法师当“周灭法时(577[年]),与可(慧可)同学,共护经像”。

道宣生于596[年],死于667[年],他用的材料是六七世纪的材料,比较最近古,最可信。我们看8世纪前期净觉的《楞伽师资记》的达摩传,还可以看出那时的人还尊重道宣所记,不敢妄加材料。到了8世纪以后,有许多伪书出现,如《圣胄集》,《宝林传》等书,大胆的捏造伪史,添出了无数关于达摩的神话。(《宝林传》久已失传,近年日本发现了一卷,中国又发现了六卷,共有七卷,不久将刊入《宋藏遗珍》内。)北宋和尚道原在11世纪初年编纂《景德传灯录》,尽量采纳了这些伪造史料,最不可信。后人看惯了那部11世纪的《传灯录》,习非成是,竟不认得7世纪中叶道宣《续僧传》的史料的真可宝贵了。

三、慧可

菩提达摩的弟子,现在可考的,有这些人:僧副,慧可,道育,昙林。

(1)僧副《续僧传》有传,传末说梁湘东王萧绎(后为梁元帝)曾奉令作僧副碑文,此碑今不存了,道宣所记似是根据碑文。僧副是太原祁县人,从达摩出家后,曾“周历讲座,备尝经论”。齐建武年,他游南方,住钟山的定林下寺,他行逾冰霜,言而有信。三衣六物,外无盈长。应时入里,道俗式瞻。加以王侯请道,颓然不怍。咫尺宫闱,未尝谒近。

既行为物览,道俗攸属。梁高(武帝)素仰清风,雅为嗟赏。

乃命匠人考其室宇,于开善寺以待之。副每逍遥于门,负杖而叹曰,“……宁贵广厦而贱茅茨乎?”乃有心岷岭,观彼峨眉。会西昌侯萧渊藻出镇蜀部,于[是]即拂衣附之。遂使庸、蜀禅法自此大行。久之还金陵,复住开善。不久卒于开善寺,春秋六十有一,即普通五年(524)也。疾亟之时,有劝修福者,副力疾而起,厉声曰,“货财延命,去道远矣。

房中什物,并施招提僧。身死之后,但弃山谷,饱于鸟兽,不亦善乎?勿营棺垅以乖我意。”门徒涕泪,不忍从之。

依此传看来,他虽然和帝王贵人交通往来,但仍保持他的生死随缘的态度,不失为达摩的弟子。

(2)道育事迹无可考。《续僧传》说达摩在北魏传授禅学,于时合国盛弘讲授,乍闻定法,多生讥谤。有道育、慧可,此二沙门,年虽在后,而锐志高远。初逢法将,知道有归寻亲事之,经四五载,给供咨接,[达摩]感其精诚,诲以真法。

(3)慧可又名僧可,俗姓姬氏,虎牢人。他是一个博学的人,“外览坟索,内通藏典”。《续僧传》说他“年登四十,遇天竺沙门菩提达摩游化嵩、洛;可怀宝知道,一见悦之,奉以为师,毕命承旨,从学六载,精研一乘,理事兼融,苦乐无滞。”这似乎在达摩的晚年,达摩已很老了,慧可只有四十岁,所以上文说“年虽在后,而锐志高远”,本不误。《楞伽师资记》误作“年十四”,《历代法宝记》(敦煌出土,有巴黎、伦敦两本,现收入《大正大藏经》第五十一卷。)作“时年四十”,可证《续僧传》不误。

慧可颇通中国典籍,所以他能欣赏达摩的简单教义。达摩的四行,很可以解作一种中国道家式的自然主义的人生观:报怨行近于安命,随缘行近于乐天,无所求行近于无为自然,称法行近于无身无我。慧可是中国文人出家,传中说他能“发言入理,不加铅墨;时或缵之,乃成部类,具如别卷。”据此可见慧可似有文集流传于后世,道宣还见着这部集子,后来失传了。《续僧传》说,有向居士,幽遁林野,于天保(550-559)之初致书通好,书云:影由形起,响逐声来。弄影劳形,不知形之是影;扬声止响,不识声是响根。除烦恼而求涅盘者,喻去形而觅影;离众生而求佛[者],喻默声而求响。故迷悟一途,愚智非别。无名作名,则是非生矣;无理作理,则诤论起矣。幻化非真,谁是谁非?虚妄无实,何空何有?将知得无所得,失无所失。未及造谈,聊伸此意,想为答之。

慧可答他道:

说此真法皆如实,与真幽理竟不殊。

本迷摩尼谓瓦砾,豁然自觉是真珠。

无明智慧等无异,当知万法即皆如。

愍此二见之徒辈,申词措笔作斯书。

观身与佛不差别,何须更觅彼无余?

我们看这两位通文墨的佛教徒的酬答,可见达摩的简单教义在那第一代已得他们的了解与接受。我疑心这种了解和魏晋以来的老庄思想不无关系。向居士的“迷悟一途,愚智非别”;慧可的“无明智慧等无异”,“观身与佛不差别”,固然即是达摩的“无自无他,凡圣等一”,可是中国文士所以能容易接受这样一种显然不合常识的教义,也许是因为他们久已听惯了中国道家“齐是非”,“齐万物”的思想,不觉得他的可怪了。

同类推荐
  • 听禅闻道静思语:佛学中的人生感悟

    听禅闻道静思语:佛学中的人生感悟

    禅,正是这样一把打通现实与理想的钥匙,以超然物外的智慧、妙趣文雅的吐属,渡人于稚拙之中,醒人于妄执之间。它是世间一道吹面不寒的杨柳风?带我们进入恬静平和的生活。
  • 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是《道德经》的思想精华之所在,其意思为整个自然界,都是在“道”的管理下,按照一定的法则在运行。和谐世界,以道相通,只有学习和掌握了“道法自然”的哲学智慧,才能了解人生之真谛、处世之哲理,才能知天道、明人道、开商道,才能以正确的心态处事、正确的方法做事,拥有快乐而成功的人生。
  • 禅的智慧

    禅的智慧

    本书以参透世理人情的智慧语言,深入浅出地阐释了禅的入世智慧,具体包括:认识自己,禅在心中心中有禅,处处即禅心不妄动,超脱化外原本无物,何染尘埃等六部分内容。
  • 唐代佛教

    唐代佛教

    密教使佛教堕落成为以妖法惑世欺众的巫术,使佛教走八绝境,是在文化交流中流采了一股比其他各宗派更秽浊的脏水。华严宗无非是脑里空想,口上空谈,毫无买际意叉,根本是为统治阶级忠实服务的一套骗人把戏。
  • 慧缘佛医学

    慧缘佛医学

    慧缘佛医学是慧缘上师数十年来对佛教医学研究应用和教学的总结,有很高的研究和实用价值。 慧缘佛医学的问世,不仅向人们揭示了佛教医学的奥秘和特点,其最大的愿望是给各寺庙有志研习佛教医学的僧尼法师们提供一本完善的学习范本,也给对佛教医疗学有兴趣的各界人士提供了一本参考书,书中较详细地介绍了佛医学的来龙去脉,佛教医学神秘的特点及运用方法,并将现代中西医学理论和方法与之相结合,使佛教医疗学更趋于完善,也使之更便于学习和运用。 由于本书是向人们提供一种古老而新颖的医疗保健和养生方法,其中许多方法对很多疑难杂病具有独特和神奇的疗效。
热门推荐
  • 打职业,真的很厉害吗

    打职业,真的很厉害吗

    董枫,一个高一就因为打游戏退学在家的少年游戏天才,一直都是爸爸抚养他长大,正因为这个原因,他爱上了打游戏,无论什么游戏都玩的很好,看他如何组建战队挑战职业选手!
  • 复仇公主VS樱圣恶魔校草部

    复仇公主VS樱圣恶魔校草部

    三个拥有绝美容貌的女生,6岁时因对自己所谓的“家”有太多的憎恨,所以三人选择了离家,并在机场相遇了。遇到贵人相助的她们在十年后,拥有了在世界上任何人都遥不可及的地位。她们又重新回到了儿时充满悲伤和仇恨的国度,展开了一场报仇行动。在樱圣皇家学院,她们的爱情也悄悄降临。冷漠、顽皮,爱撒娇的她们将如何演绎不同于童话的爱情。
  • 梦梦梦里花落知多少

    梦梦梦里花落知多少

    也许我们曾经也错过,至少我们曾经相爱过,有缘再相聚,是天意?还是缘分?你是星光璀璨的大明星,而我,只是你曾经的一个小助理,如今的我,虽然有自己的事业,我却深知自己配不上你,但我还是没能管住自己的心,倾心于你,高攀与你,穷其一生来爱你。当我想放手的是时候,才真正意识到,想放手,原来这么难!我们,还有机会吗?
  • 中国古代的法律形式

    中国古代的法律形式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古代的法律形式》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法律形式的历史演变、中国古代文本中的法律形式、中国古代法中的例、中国古代法的令等内容。
  • 火爆王爷虐情妃

    火爆王爷虐情妃

    她是仇国良国的皇后,仇人慕容君的棋子!拓拔城看着这个妖媚的俘虏冷冷地告诉自己,所以他要羞辱她,折磨她,来雪国耻旧仇!“要杀就杀,这样对一个手无寸铁的弱女子,算什么英雄好汉?”流苏怒问道。拓拔城勾唇一笑:“我就是喜欢对付像你这样的弱女子!来人呀,把她领到本王的寝宫侍女住的地方,安排她为本王洗衣扫地,从此以后,良国的皇后就是本王的正式女奴!”但他没料到这个女奴竟如此大胆!拓拔城拔出她刺入胸口匕首,狞
  • 邪王霸爱张狂妃

    邪王霸爱张狂妃

    她,是现代怪盗,张狂无比,只要是她看上的东西不管是什么,都会到她手上,她,倾城倾国,却素天夜众所周知的废物小姐,但,那只是表面,暗里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才华横溢,只因凤家在天夜的地位足以威胁皇家,为了凤家她装疯卖傻,连自己家人也不知情,他,邪魅非凡。俊美无比,却冷血无情,女人于他,不过是可有可无的玩物罢了,当张狂无比的她遇上邪魅无情的他,会擦出怎样的火花?——片段—【呀,真是不好意思,不注意踩到你了】一个倾国倾城的女子开口,让男子眯了眯眼,只因女子话中的张狂,随即邪魅一笑,【没关系,就用你自己来赔吧】轻轻的一句话,却让女子瞬间变脸,极速后退,却终究逃不出他的手心,看邪王如何霸爱张狂妃……
  • 抉择由心

    抉择由心

    本书的开头对于一篇网文来说可谓是S级难度,非大神文笔无法引人入胜。而大神级文笔对于作者来说自然是抬头望天如仙凡之隔,所以各位将就着看吧。我可以保证的是主角的心性绝对不会让读者失望。凌晨有个强大的本源空间,在其中修炼事半功百倍,但是他却一直无法修炼,空间里养的不是他的食物就是他的宠物。无法修炼的他一直认为所谓炼丹,就是开炉放药草,关炉生柴火,开炉取丹药。没有灵根、不能修炼,也无法阻挡凌晨的脚步,他终将踏上宇宙星辰之巅。—————————————————
  • 腹黑冷王,吃定天降王妃

    腹黑冷王,吃定天降王妃

    为了执行任务,她掉落在架空的王朝,并混入了王府,成为了王府上的丫鬟,本以为能低调的寻找到返回现代的方法,却不料,竟招惹上了当朝妖孽王爷,总是被摁着高调打屁股!他腹黑狡诈,不能招惹。她火爆坚强,却偏偏被他视如猎物,誓死不肯放手……宫廷斗争,机关阴谋,她随着他在深宫中沉沉浮浮,最终尘埃落定,只是,当两人心意相通时,她却寻到了返回现代的方法……为了留住她,他只能将她逼入洞房:“王妃,我们一起生个娃!”【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侠影恩仇记

    侠影恩仇记

    寒剑山庄少庄主凌霄城第一次出庄闯荡江湖便到了遥远的姑苏城商家堡,与天山派,太乙门江湖道友商策擒拿江湖淫邪之徒草上飞,草上飞轻功无双,来无影去无踪,连名满天下的陆云峰大侠都追捕了几年都未能擒获。经商家堡一事,草上飞换恨在心,设下种种圈套陷害自己的结拜兄弟,致使凌霄城身败名裂。寒剑山庄庄主凌岁寒五十大寿,草上飞孤身闯入山庄,揭开迷雾,且凌霄城因缘巧合修习了太乙门的镇派之宝太乙真经上的内功心法,太乙门掌门便暗中施压,正邪两派双重追杀,凌霄城江湖之路坎坷之极。
  • 云中记

    云中记

    高中的我本该平常的上学,平常的升学,平常的毕业,平常的结婚,平常的过完这一生,但却获得了开启修炼界的钥匙。神佛鬼魔,爱恨情仇。这一切都塑造着我,而路又在何方?我欲随风而去,又恐琼楼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