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39600000009

第9章 市井写真(8)

听她说,跑城街的有男有女,也有几位善于唱调子的民间歌手。在月光下,在火把照耀下,一起行走在崎岖的小路上,有人就会情不自禁地唱起“谷气”调,于是你唱我和,使艰辛的旅程增添了欢乐的气氛。她说,跑城街的那段日子,使她懂得了生活的艰辛,也增强了她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也是在那段时间里学会了许多纳西族传统长歌大调,通过与歌手们对歌吟唱,使自己得到锻炼和提高。

四方街四周的铺面,大多是商号和富户的商铺,“聚兴祥”、“双和祥”、“永懋”、“大道生”、“元德和”、“恒兴昌”、“宣记”等商号都在四方街开有商铺,主要经营布匹、绸缎、山货药材,以及氆氇、褥子等藏货。许多纳西妇女摆摊做买卖外,也有不少在四方街开匹条铺做大生意的女强人。

街北面卖鸡巷口左手边,是和进士家的匹条铺,由他家的二少爷经营。旁边是裕春和商号的药铺,一般普通的中草药,上至贵重的人参、虫草、藏红花,中成药再造丸、虎潜丸,都能在药铺里买到。每天有两位老先生坐诊给人看病。年久月深,药铺里的几个老店员(小伙计)也成了能给人看病的医生。

现文巷,纳西语叫“见洛过”。“见洛过”,有人这样解释:“见洛”,纳西语指大理,“过”是巷子,“见洛过”即大理客商做生意的街巷。据老人们说,巷子里原有一座寺庙,叫“现云阁”,“见洛过”是现云阁的变音,意为有现云阁的巷子。

现文巷商铺林立,四通八达,是一个十分繁华热闹的街市,巷子里有几家马店,永胜、鹤庆来的马帮,大都在这里歇脚。大米、红糖、茶叶、盐巴、腊肉,以及来自藏区的酥油、奶渣等,主要在这里进行交易。

卖鸡巷是一条比较狭窄的小巷,巷口往北十余米是卖鸡的地方,巷子里有一着名的餐馆,餐馆的主人叫阿意,是丽江有名的厨师。

街东北角仁和街,有好几家商铺经营氆氇、褥子、羊绒、毛线等藏货生意。

往东过大石桥,北连密士巷,南接百岁坊,东通兴仁街。那时,卖鸡巷与仁和街属萃文村,两地的孩子们都在萃文小学上学。

四方街东南街口到关门口,叫知满(街尾),也是一条十分热闹的街道,一条三四米宽的五花石板路,经过几百年来人走马行,已磨得十分光滑锃亮。知满有很多卖布匹和百货的商铺,还有有名的付家酱菜铺。但在我童年的记忆里,印象最深的是宝湘瑞、新丽书社和太和堂药铺。宝湘瑞是一家专门卖笔、墨、纸、砚等的文具商店,店主人是湖南人。一位白发长髯的老人经常坐在柜台后边,面相和蔼慈祥。有时我跟着大人去店里买纸笔,老人就会拿出各种各样的毛笔和一扎扎的白棉纸、贡川纸任我们挑选,还耐心给我们讲解不同纸笔的优劣和价钱。新丽书社是由本地人开的书店,店主姓习。店里不但可以买到从小学到中学的课本,还出售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等着名出版社出版的新书。新丽书社斜对面是太和堂药铺。太和堂是一家在丽江经营历史较久的中药铺,店主姓陈,因医德高尚而闻名。听大人说,有一年丽江发生瘟疫,太和堂配制了大量预防瘟疫的中草药,无偿送给当地居民和从各地来求医的人,防止了瘟疫大规模流行,受到百姓的赞誉。太和堂还兼营出租汽灯、电石灯业务。古城里办喜事的人家,都要去太和堂租用汽灯或用电石作燃料的电石灯。

关门口,场地比较宽广,是卖柴薪和栗炭的地方。往南约200米到万字桥,叫“茨姆紫肯”,意为楸木树下,可能早年这里有一片楸木树林。这里有好几家银匠铺和铜匠铺,还有一户因酿制窨酒出名的人家,还开了一家专卖窨酒的铺子。

据说那时居住在丽江的德牧师、安牧师、玉牧师、顾彼得等外国人也经常来铺子里品尝窨酒。丽江有很多做饮食品的“司令”,如因做丽江耙粑出名的“粑粑司令”,因酿造窨酒出名的“窨酒司令”。关门口附近也有一位叫“松籽司令”的老大妈,她炒的松籽果实饱满,皮薄,香脆可口。老人凭她炒子的一手绝活,维持着一家人的生活。

茨姆紫肯往南到南门桥,纳西语叫“巴坞”,汉名叫八河街。一条不到半里长的街道,聚集了十几家面馆和众多卖粑粑凉粉的摊点。这里是丽江东南片区、七河及鹤庆进入丽江古城的交通要道。

东河串底坞一带,有好几家马店,往返于藏区的马帮大多在这里歇脚。串底坞与阿溢灿之间,有一块空地,纳西语叫“汝起当”,意为卖草场。每天,住店的马帮需要大量的饲草,割草卖草成为当地一些居民的经济来源。

横跨在玉河上的双石桥、大石桥、卖豌豆桥、小石桥、万子桥、南门桥等石拱桥,是古城的重要交通枢纽。这些石拱桥都没有台阶,主要是为便于木轮车通行。那时还没有胶轮车之类的车辆,像大木料等一些重件,靠叫“吉称”的木轮车通过一座座石桥运送到古城的大街小巷。抗战期间,白沙飞机场成为驼峰航线的重要中转站,美国的运输机经常从古城的上空飞过。记得五六岁时,有一天已临近黄昏,街上已很少行人,四方街经过一天的热闹后,商铺都已关门,一片冷冷清清,突然传来一阵嘟嘟的响声,一辆吉普车从萃文街北面飞驶过来,车上坐着几个穿着军服的外国人。汽车从豌豆桥上驶过,经过四方街,向街尾街方问驶去。据说这些洋人是从白沙飞机场过来的,要去位于王家庄的耶稣教堂做礼拜。

这是我见过的第一辆汽车。可能是由于地方人士的劝阻,以后就再也没有看到美国兵的吉普车开进古城里。但也从这一事例说明,古城里的卖豌豆桥、万字桥等明代石拱桥,历经数百年风雨沧桑,依然是多么坚固呵!

那时,古城里没有打扫街市的清洁员,但四方街和各条街道,每天都保持着干净整洁,即使十分隐蔽的角落,也见不到一堆垃圾。清晨,家家商铺先要打扫铺子前的路面,然后才开门营业。市场里的菜叶、果皮、稻草秆、麦草秆以及各种废弃的垃圾,都是农家上好的肥料。一大早,附近种地种菜的人家就会来四方街凊扫垃圾,然后用竹筐、大撮箕挑回去做肥料。每隔十天半月,警察局就会带着在押人员放玉河水冲洗四方街,使五花石板铺成的街面变得十分光洁。平日走在路上,你会偶尔看到买菜卖菜的人掉在地上的几片菜叶,但决不会看到一片巴掌大的纸片。人们认为纸张是用来写字,是十分神圣的,只要见到一片废纸,无论写过字没写过字,都要搜集起来,然后拿到大石桥边的字纸炉里焚烧。用今天的话说,这也是一种文化吧。

纳西族有许多节庆,每个节庆有毎个节庆的街市,每个街市有每个街市的文化内涵。在古城四方街也有许多极具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节庆街市。清明节扫墓,立夏舂麦饵块,五月端午节,六月“塔毕”(祭祖)、火把节,七月中元节,八月中秋节……无论节庆大小,每到过节前,远近的农民背着自家的农副产品到四方街出售,再买回一些食物和祭祀用的香火。如立夏节家家都要吃米、麦饵块,立夏前一天,就会有大量米、麦饵块上市。清末纳西族诗人杨菊生在组诗《花马竹枝词·四月》中写道:

一盘火腿最肥美,异样馒头舂作团。

知是今朝初立夏,儿童亦解倍加餐。

舂作团的异样馒头,即大米和小麦舂制的饵块,说明立夏节吃米、麦饵块是古代传下来的习俗。

清《光绪丽江府志稿》载:“端午则彩囊满市。”记得幼时,每到端午节,母亲就会带我去四方街逛端午会,街市两旁摆满了各色各样的彩囊(香包),有的放在茶盘里,有的放在小簸箕里,还有用五颜六色的布料缝制的狮、象、鹿、马、猪、鸡、牛、羊等常见和不常见的动物,纳西语叫“阿余阿当”,是端午节的吉祥物。平常父母很少给我买东西,这天却毫不吝惜地从钱包里掏出镍钱币,给我挂上香包,又叫我任意挑几只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在我童年的记忆中,这是十分快乐、美好的一天。

往事如烟,岁月如流。时隔六十多年,读纳西族着名女作家赵银棠的回忆录《旧社会的纳西族妇女》,真实、生动地描写了四方街端午节街市。她在文中写道:“每年的农历五月五日——端午节,四方街上卖米摊子一带,原先仅仅卖些五色线、香包、艾叶、雄黄药包、麦秆编织物之类,后来花样一年比一年增多,甚至成为一个大规模的妇女针线物品展销会。从上午7时左右开始,一直热闹到下午三四点,凡是妇女做的手工物品,各用漂亮的捧盘陈列出来……除了妇女和孩童的时兴饰物以外,也有特制的绣花笔筒、绣花墨盒套、绣花烟插子、眼镜盒、钱包等等……卖的多,买的也多。在这个节日里,许多妇女各有出色的成绩展出,收入自然也不少。”

腊月二十四,是送灶神的日子,街上会有许多卖糯米糍粑和用麦芽糖做的小糖粒的摊点。据说这天晚上人们送过灶神之后,灶王爷就要回天上述职,向天帝报告人间发生的各种好事坏事。因此,送灶神家家户户要供糯米糍粑和糖,灶王爷吃了糖,就会替人间说好话;灶王爷吃了糯米糍粑,他想报告坏事时,舌头就会被糍粑粘住。至今,我还记得贴在厨房灶王神位上的一副对联:“上天奏好事;下地降吉祥。”

进入腊月,随着春节的临近,古城四方街一天天热闹起来。正如纳西谚语“达瓦纳西努”(腊月纳西人像发疯似的忙碌)所形容的那样,忙着备办年货的人们,背着篮子,拿着提兜,有的还推着木轮车,像发了疯一样穿梭于四方街闹市中。腊月的年货街,商品包罗万象,应有尽有,吃的,穿的,用的,只要人们过节需要的物品,无论路程多远,商贩们也会从四面八方贩运过来。四乡的农民也会将自家饲养的鸡、鸭,自家塘里养的鱼,还有各种农副产品,以及薪柴栗炭等,都背到四方街来卖,再买回自己家中需要的东西。萃文街、黄山街、巴坞、窖肯、蒙空、街尾、阿益灿等通往四方街的街道上,像潮水一样涌动着人流,那摆放在路两旁的一篮篮、一筐筐鸡、鸭、鱼、蛋和各种瓜果蔬菜,使平时觉得十分宽敞的石板路,显得特别窄,特别拥挤。在四方街,更是只见人头攒动,摩肩接踵,要是再背上个篮子,不但挤进去难,想挤出来也难。那热闹的景象,与丽江最热闹的三月会、七月会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腊月似乎感觉不到寒意,许多人是在紧张、忙碌的卖年货买年货中度过的。直到腊月三十早上,四方街上还是人声鼎沸,有买有卖,不到中午街市上就悄无声息,见不到人影了,人们都回去过年了。出门做生意的外地人,也要赶在除夕全家吃年夜饭前回到家里和家人团聚。

纳西族的春节从除夕到正月十五,历时16天。春节期间,平时只看见摊点货物,只听见嘈杂的叫卖声的四方街,变成了满是欢声笑语的娱乐场。那经过玉河水冲洗的五花石板,也显得更加干净光滑;商铺虽然没有开门营业,但也挂上了大红灯笼、贴上喜庆的春联。节日里,大研六甲(相当于今天的街道社区)在四方街演戏,有的耍龙,有的舞狮,有的唱滇戏。记得有一年,有个农村演出队来四方街表演麒麟舞,除有麒麟、凤凰、白鹤、梅花鹿等吉祥动物的舞蹈场面外,其中还有一对长年在深山放牧的牧牛夫妇,新春佳节牵着一头牦牛回家拜年。夫妇俩牵着牦牛绕场一周,产下一头小牦牛,小牦牛蹦蹦跳跳,频频向观众致意。

牧牛夫妇朴实的话语,小牦牛活泼可爱的形态,至今仍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

正月十五元宵节,是纳西族新春欢庆活动的高潮,也预示着新的一年春耕备耕的开始。新年过后,盘田种地的庄稼人又要投入到各种农事活动中。由于春耕备耕和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一个以交易竹木农具为主要内容的正月十五“棒棒会”应运而生。正月十五“棒棒会”,纳西语叫“米乐会”,是“弥勒会”的变音,据说是由古城大佛寺庙会演变而来。庙会期间,进行锄头把、斧头把、犁、耙等农具交易,这都是些庄稼人必不可少的物件,很受人们的欢迎。因为所卖的大多是一些棍棍棒棒,故称“棒棒会”。后来,“棒棒会”在四方街举行。随着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各种竹、木农具如锄、斧、镰刀、犁铧等铁农具,还有锅盖、甑子、水桶等生产生活用具,摆满了从四方街口、街尾街、关门口到木氏府署忠义坊前的道路两旁。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到“棒棒会”购买自家需要的农具,顺便把家里的一些农副产品拿来会上卖,真是人山人海,把古城的街道挤得水泄不通。民间有谚曰:“正月十五棒棒会,除了鸡络头,样样都有卖。”说明“棒棒会”东西之丰富,品种之繁多。

丽江的街市,除“公本芝”外,还有“依古芝”、“绍坞芝”、“崩石芝”、“拉刹芝”、“鲁古芝”等集市,有固定街期,上市交易物资有农产品、家禽、畜、皮毛、土布、日用百货及时鲜货等,对促进物资交流,繁荣地方经济,起到一定的作用。

“坞古”姑娘

王宪开

说到狮子山,城里人的纳西话叫“坞古勃,”但这名称主要指西南狮子头,以狮子脖颈为界,有东北腰尾叫“坞伯勃,”现在说的“坞古”,就是狮子脖项挂的金链条。

同类推荐
  • 苍狼战旗

    苍狼战旗

    因为祖上的叛乱,他的家族不容于皇室和元老会。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被推到时代前沿。凭靠着出色的演说才能和军事天分,他在战场上无往不利。然而,风起云涌的社会变革,从来都是伴随着颠覆与权衡。志士未必受推崇,保守者未必被厌恶。他能否像治军打仗那样,在政治舞台上实现自己热血的追求?
  • 重建明朝

    重建明朝

    穿越成了明朝靖江王的世子朱若极,这可是根红苗正的皇室子弟啊,此时清军已经攻破在南京的南明政权,看着这纷乱的世界,朱若极唉声叹气的,“我只想活下去,为什么这么难。”
  • 中国灾害通史:清代卷

    中国灾害通史:清代卷

    本书内容包括:明清和清末自然灾害群发期、清代自然灾害分论、清代自然灾害总论、清代救灾措施与实践、自然灾害与清代社会等。
  • 剥开天书

    剥开天书

    首创条分缕析的独特写作手法,把难解天书《红楼梦》庖丁解牛剖析了个清晰明白,所以看了又看,耐咀嚼,富含营养,福悦相随!再三品读玩味《剥开天书》的过程中,你不断感受、不断验证、不断有新的发现,使我们始而发笑,继而感动,终于不可抗拒迷恋其中了。此书点醒多少梦中人。《红楼梦》不单单是讲人情世故的小说,更是智慧之书,是世世代代中国人可以看了又看爱不释手的神秘天书。
  • 最强重生之五代十国

    最强重生之五代十国

    一个学生穿越到五代十国,却发现十国的历史不是这样子的,一场场精彩绝伦的战斗,一场场触目惊醒阴险的计谋,防不胜防,这本书是自己幻想出来了,如果和历史不符合请不要计较,谢谢。
热门推荐
  • 偶然相遇,暮然回首

    偶然相遇,暮然回首

    偶然相遇的那一刻,项天奕温尔如玉的站在凌儿面前,凌儿无措的说“我身上没有多少钱。”当他转身离开的刹那,凌儿不知为何突然会心痛!于是她情不自禁的拉住他冰凉的手“你坐里面吧。”暮然回首间,他毫无征兆地出现在她的身边。那时候的她因为失恋而郁郁寡欢,她说“项天奕,没人管我饭了。”他却温柔的说“乖,你的任性我买单。”
  • 双魂体

    双魂体

    两百年前,正邪之战后世间进入短暂的平稳期,少年叶寒烟便在这时出生,但天生体弱,双魂扣体,命不久矣。世间三大派法剑宗、米佛寺、心清道为争夺上古秘法而与这少年小子结下不解之缘,恰时魔道重启血腥之路,一场人性与魔性,正义与邪恶的交战,徐徐拉拉开了序幕......正是:少年英雄夺命路,驱魔之道卫清明。
  • 美女总裁老婆

    美女总裁老婆

    获得魔神传承,从此开启争霸之路!
  • 至尊乞丐修仙传

    至尊乞丐修仙传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水本无愁,因风起皱。他本是尘世中的至尊乞丐,却被仙人带入仙途。他本是一个多情的浪子,却甘愿此生只爱她一人。他本是受人敬仰的正道人士,却被敌所逼堕入魔道。......当高冷美女师父碰上无赖乞丐徒弟,将摩擦出怎样的火花,一切尽在《乞丐修仙传》
  • 天之煞

    天之煞

    一个少年在现代算八字是天煞之命,克死了父母后自杀。穿越到一个修仙的世界,生下来就被人算命是:“天煞之命,变异灵魂。谁碰谁死,孤独一生”。于是他决心修仙问道,不是为了长生,而是为了报复。“既然谁碰谁死,那我就天天碰你们这些仙人,看你们死不死”。
  • 北朝战记

    北朝战记

    战争打破北朝和平的表面现象,各怀心思的诸侯开始争夺天下之主的位子,昔日战场的辉煌与铁血重新到来,英雄们在这一切的引领下拿起武器,北朝打开了乱世的局面。“在这个烽火不绝的年代,想要有一份属于自己的荣耀,除去才干和谋略,也不过是三件事:提刀,上马,杀敌。”
  • 发展的思考

    发展的思考

    本书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反映了山西省柳林县在推进发展改革、转型跨越过程中的工作思路和工作举措。
  • 我身体里的那个她

    我身体里的那个她

    上古神树,圣水,人参,鬼域莲花,永生计划。隐藏在黑暗深处的阴谋渐渐逼近,而我该如何面对?面对那骇人的真相。
  • 从日记到作文

    从日记到作文

    日记主要记录一天内发生的事或思想变化 比较随意 可以是一个主题 也可以是多个主题 甚至是没有主题的自已对自己的唠叨 结构松散 有想到哪说到哪的随便 口水话比较多。作文不一样。作文就是做文章,有固定的主题,与主题相适应的结构和表达方式,行文严谨。
  • 海姆庄园之迷失诱受

    海姆庄园之迷失诱受

    海姆庄园的恐怖势利,复杂的各种关系,不一样瞳孔的暗杀茉莉小姐,到底是谁一步一步想杀我?到底是谁背后操控着?我只想找到答案…你们放过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