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39600000010

第10章 市井写真(9)

自古以来坞古就是铺面林立,熙熙攘攘的商业热街,从四方街一直延伸到狮山脖脊。纳西话用汉字音译,无论你如何挖空心思,寻找与汉字读音相符的语音,许多发音是绝对找不出同音字,只能选个略近似的音取代。我的汉族朋友们千万别按汉文字的原意去理解,不然会失之千里,适得其反,闹出笑话。比如:纳西话“急仲歌单聊,”意思是“云中鸣孤鹤”。其中“聊”字的发音偏差大,连地道纳西人听了都难一目了然。

我讲的“坞古姑娘”故事,跟古城饮用水密切相关。一提到坞古,上了岁数的古城纳西人,脑海里会浮现出几百个石板台阶上挑水上山的纳西姑娘们。

别看古城家家流水,户户垂杨,俨然是一个姑苏城。但是20世纪60年代末以前,没有自来水。八百年的沧桑岁月,生活在坞古的人,比山下城里人更多一重体力活,就是每天早起,到城里阿溢灿井,或三眼井,白龙潭,挑水上山倒入大缸供饮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习以为常,无可非议。

为何坞古人会居住在山上自找苦吃,这绝不是他们没眼光,他们精明得很。

丽江木天王在八百多年前建造这座古城前,是花尽了心思。他曾带领了建设城镇街道、水利方面的匠人到苏杭一带作了认真考察借鉴,根据丽江的独特环境,充分利用象山脚下的泉龙潭和不远处突兀在坝子的狮子山,把城建在面朝东方、向阳挡风的狮子山下。至今古城气温比周围高两三度。又引来玉泉水分支流经城市街道民宅旁,既滋润了城市,又可洗涤石板街面,使古城一尘不染,让人神清气爽。

丽江被金沙江团团围绕,形成天然屏障。只有南面与外界陆路相通,攻守自如。历史上南诏国与吐蕃屡次想把丽江这“美女”“强娶”过去占为己有,但屡屡不得手。这功劳除了金沙江的守护,也与纳西先辈的智慧和英勇善战分不开。土司姓木,担心城外筑了城墙变成汉文的“困”字。纳西先民思想开放,能尽量吸收外来文化,学习各民族的优点以充实自己,至今能吃汉族、回族、藏族的各类饮食,从不忌讳。又能与各民族以诚相待,所以没有城墙的古城一直安然无患,完好保存到如今。

关于街道,纳西先民是根据天上七星分布系列设计,为了不让与古城相依为命的狮子旺脉流泄,给狮子挂上一条旺盛的人气组成的金项链,以锁定旺脉。

聪明的先辈首先修了一条坞古街道,顶端建了“接风楼”用来迎接外地来丽江古城的官方要员,凡外来的商旅之客必经“坞古”街入城。人们从坞古下来就到四方街直进“降乐过”(现在的现文巷),直通木府,纳西话称呼大理叫“降乐”,“过”是街巷,这条街尽是精明的大理商人做生意,所以叫大理街。人们看到坞古街生意火旺,趋之若鹜。坞古街一似昆明正义路、上海南京路,成为商业繁盛寸金地。人们远看坞古街道,真像一条金项链挂在狮脖上。项链挂上去了,但人要生活就离不开水。

古城里又没人挑水卖,用水只能靠自己下山挑。每个家庭男人都有一双抓大钱的金手,纳西族妇女勤劳无比,她们任劳任怨,能上山砍柴、能下地干活,能做生意、能做家务,能写文章、能刺绣,妇女们对待生活,像竞赛一样热情高涨。

小女孩从小就传承上辈的美德,抢做家务。父母们会根据自己小女孩的年龄、体格、高矮、力气,专为她们制作水桶扁担,带着她们下山挑水,逐渐把挑水这一负担转交到女儿肩上。女儿们为了家庭,无怨无悔地默默承担了这份挑水上几百个台阶的家务。

丽江坝没有外来流经河流。海拔5596米的玉龙雪山直插苍穹,把天河里溢出的圣水从云层吸引过来变成白雪,又融化成清凉泉水流淌到坝子里滋润万物,流遍古城。就像长江、黄河、澜沧江、怒江、雅砻江等众多江河,发源地在青藏高原。笔者原以为长江发源处肯定是从地底冒出汹涌的激流,过后在可可西里观察其发源地时才恍然大悟,原来都是像丽江雪山,积雪融化后汇流而成的,这就是丽江的流水,没有污染的圣洁之水。

一直到60年代末,未用上自来水以前,除了夏天雨水流淌,城河不干净而不饮用外。古城的人,多数人绝早就挑河水饮用,古城人挺爱卫生,约定俗成的保护河水规矩,谁都严守不违,也可以说不敢违背。可能怕小孩不懂事造成流水污染,用一个迷信说法教育小孩:“谁在河里倒垃圾撒尿,他妈妈的奶头肯定会生疮溃烂。”这一句足以震慑小孩心灵,足足让我们古城人遵守到垂暮之年,不敢有丝毫违背之举。虽然迷信早已破除,随着年龄的增长,增强了维护公益的道德观念,早已不再用迷信说法约束自己。但那一句震慑心灵的警示语,为了保持河水清洁,宁可信其有,不愿斥其无,足以让任何人不敢越雷池一步,也许会遵守到来世。

说到挑水,每逢雨季,全城每家每户拿出水桶扁担到离家近的水井挑水。阿溢灿井水清洁甘甜,但挑水的人太多,排长队等待费时间。很多挑水人不惜跑远路到白龙潭挑水。白龙潭池面大,水清凉,打水方便快捷,成群结队的挑水者来往穿梭在石板路上。坞古少女显示出练就的本领,迈着矫健的步伐,飞也似的超越而去。人们会羡慕地夸赞:“真不愧是坞古姑娘”。

坞古姑娘练就了一身挑水本领,也锻炼出了一个好身材,苗条结实、灵秀,又有生意头脑。纳西人常说的“闹市前后的姑娘比人强。”说的是她们见多识广,有心计。难怪古城有句俗话:“娶媳要娶坞古女,嫁女莫嫁坞古男”。疼爱女儿的父母们,谁愿让女儿肩挑一担水爬几百台阶。

回忆以前我祖母及父亲王丕震讲述过我祖上的事:一百多年前,我祖上到山东曲阜做官,娶回孔家一位缠足小姐回到丽江坞古老家。苦不堪言的是,莫说让她挑水,让她空身上下石阶路都无法独自行走,逼得搬迁到新院巷居住。纳西妇女从不缠足,生活重担挑在妇女肩上,缠了足只怕男人不敢娶她。尽管在汉族都市里三寸金莲受人推崇,但生活在滇西北高原的丽江古城,缠了小脚意味着毁灭自己的美好生活。想不到我祖上犯了这种常识性错误,居然还有其他重踏旧辙的丽江男人。天晓得是不是被爱情所迷醉。

随着自来水的使用,古城人丢开了挑水这一日常琐事,坞古女人笑逐颜开。

八百年岁月里,压在一代一代女人肩上的水桶扁担丢开了,生活轻松了,可以养花种竹美化环境陶冶性情了。

但是,随着交通的便利,人们追求舒适,不愿爬坡了。坞古街道逐渐萧条冷落,铺子关闭,变成了空巷,坞古街在人们的记忆当中慢慢消失殆尽。是啊,汽车上不去,单车也得扛上去,多累人。

真是风水轮流转,商街有商街脉象,怪不得30年代在“蒙过可乐”组建闹市不成功。坞古街商脉不灭。在改革开放,丽江腾飞的今天,坞古这商脉又被独具慧眼的商界人士看中,坞古街又兴旺起来。

吃饱喝足,营养过剩的人们觉察到不能一味讨好味蕾的贪婪。过去想吃一顿饱饭,吃几块肥肉的欲望随着顿顿山珍海味的烦腻,变成了遥远的历史,像梦一般逝去。人们又对粗茶淡饭和运动给予了青睐,有道是“民以食为天”,但吃得太好身体也承受不了,出入以车代步,睡席梦思、躺皮沙发看电视……初始感觉舒畅,但随之而来的是说不清道不明的病痛。人们啊,自己对自己太关心了也适得其反。有道是“人生在世是来吃苦的”,锻炼去,自己没事就去找点苦吃。人们又注意“虐待”自己,与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一块爬山流汗,经坞古街转狮子山,去万古楼。俯瞰古城、看玉龙雪山、看文笔峰、看震青山日出、看马鞍山日落,享受古柏明月夜。选购琳琅满目的坞古街货物。

坞古街又沸腾起来,狮脖金项链又灿烂了。

古城旧事——一个“50后”古城人的童年记忆

李群育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50后”古城人,我有幸见证了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古城所发生的巨大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实施“五四三二一”保护工程,“2·3”大地震及修旧如旧恢复重建,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为5A级旅游景区等历史变迁。但是,让我最难忘的还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古城居民上山砍柴火、出城割马草、下乡捡粮食、居民养年猪、自制玩具等童年记忆。应该说,这也是“50后”这一代古城人特有的记忆。

上山砍柴

20世纪的五六十年代,每到节假日,古城居民都会倾城上山砍柴。当时古城内还没有燃气电气之类,煤炭也还是稀罕物,古城居民取暖烧水做饭都要靠烧柴火,而且柴火也得自己上山去找。这是一个特殊时期,历史上古城居民所需的柴火,多由古城周边山(农)民背进城来卖,古城居民也有自己要忙的活路,一般来说是没有时间也不必要自己上山去找柴,而进城卖柴则成为周边山民的一条生计。然而,进入50年代农业集体化之后,山民再不能进城卖柴,因为这是必须割除的“资本主义尾巴”。于是,古城居民取暖烧水做饭所需的柴火,就只能靠古城居民自己动手解决,利用节假日上山找柴,自然成了古城居民男女老少齐动员的头等大事。

那时候,古城居民上山砍柴往往是“两头黑”,即天不亮就出城,直到天黑了才回到家。每日的行程少则20公里,多则30多公里。古城居民出城砍柴路线主要分为东路(团山方向)、北路(白沙方向)、西路(长水文华方向),其中,走东路的人最多。东路又分为上下两路。上路,是出城到了现在的金虹路转台附近开始上山,从莲花山背后翻过“放羊坡”,走过“高老不”后,如想走近一点的,可以在附近的山箐中砍;想走远一些的,继续往北就到了称为“巨石桌子”、“白沙花园”、“腊日阁”等地方,路虽远些但可找到优质黄叶栗干柴。下路,则是出城后一直沿着丽永公路走,到了团山8公里处,离开公路经过东南边的山村,再走四五公里的山路便到了可以砍柴的地方;也可继续沿公路走到11公里至14公里处,然后上山再走两三公里崎岖山路便可。上路来时空身上坡,回来时虽挑着柴担却因是下坡,可以走得比较快,一般不觉得路途太长。而下路基本是平路,虽然好走但会感觉路途很长也很累,有一次我们一直走到14公里处才上山,当天来回行程超过30公里,回来时挑着柴担行走在公路上,觉得这路好似越走越长,老是走不完。当时也没有什么交通工具,全靠人背肩挑,女的一般把柴火捆成桶状背回来,男的多用自制的背架来背柴,也有的是肩来挑的,但不必带扁担上山,而是在山上砍一棵小树来做挑担,不能太粗也不能太细,最好是栗树的,要有一定的柔软度,让挑在肩上柴担能适度上下闪动,这样的柴担挑起来会觉得又快又省力,所以我喜欢肩挑。

对于当时的古城居民而言,星期天等于是“砍柴日”。每到星期六,不论是中小学生、还是工人干部,都会相互邀约次日上山砍柴的事,并做好上山的准备工作,特别是要把柴刀磨快,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那时,很多人上山都是穿草鞋,因为人们舍不得穿着胶鞋或布鞋走山路,而且穿草鞋上山还可防滑。如若是冬春时节,临睡前要把草鞋在水中泡一泡,可以增强草鞋的韧性,要不然才走到半道草鞋就会被磨烂。那时,古城居民有手表闹钟的家庭很少,多数人很难准确把握夜里出发的时间。鸡叫头遍,古城巷道深处便会升起阵阵炊烟,接着,通往城外的石板路上,在夜色中不断走过呼朋唤友的匆匆行人,成群结队出城直奔周边山林。有时候到了城外才发现天上的启明星还没有出来,方知时间还很早,但大家还是说说笑笑继续往前赶,一直走到看不清路面的地方再等待天明。记得有一次,我们沿着丽永公路摸黑走到12公里处,天还是不亮,再往前就看不清要走的山路了,于是,就在公路边一块地里的火土堆旁边取暖边等天明,待看清路面后再上山。到下午以后,背着沉重柴火的队伍又从山上源源不断涌入古城,直到夕阳西下、星斗满天,古城石板路上仍然响着人们负重而行的脚步声。星期天浩浩荡荡的找柴队伍出发时,前面的人已经进了山,后面的还在城内;回来时,前面的人已经进城,后面的仍在山上,其壮观的场面,套用当年小学语文课中的一句话,正是“前面看不见队伍的头,后面看不见队伍的尾”。

应该说,那时候的星期天,也是最能感受到古城居民家庭温情、街坊邻里之间美好友情的日子。这天,家中能上山的成员天不亮就出发了,而许多留守在家中的老人小孩及因事没能上山的家庭成员,到了星期天下午,也会扶老携幼地到城外二三里的地方,迎接上山砍柴的家人回家,接到家人后,老人小孩都会把柴火分担一部分在自己身上,如同接到凯旋的英雄,一家人亲亲热热把家回。如没有人来接,街坊邻居亲朋好友的家人也会尽力伸出温暖之手。行走百里半九十,对于每一个从山上负重而归的古城人,家人来接的这几里路是何等的重要,何等的温暖,使古城居民的这段艰难经历也充满了温情。

对于古城的中小学生来说,除了星期日,暑假寒假也基本是“砍柴假”。每到假期,我就把每天砍来的柴堆码在家中的走廊边,看着柴码一天天增高,一种满足感和成就感也会不断增大,等到“柴堆等身”,也就是所堆的柴码基本达到了自己的身高时,这个假期也就结束了。

同类推荐
  • 三国志(上)

    三国志(上)

    《三国志》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代的断代史,同时也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三国志》也是二十四史中最为特殊的一部,因其过于简略,没有记载王侯、百官世系的“表”,也没有记载经济、地理、职官、礼乐、律历等的“志”,不符合《史记》和《汉书》所确立下来的一般正史的规范。
  • 世界简史

    世界简史

    《世界简史》的时间节点是从宇宙中的地球,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凡尔赛和约”,是一部独具韵味的世界史,从人类文明的起源讲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把人类文明各种滋味的旅程都重新展现在人们面前。在这本书中,对于古代埃及、古代希腊罗马、欧洲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美国独立战争等,作者都进行了独具特色的描绘,还涉及到了像儒家和道家这样的东方文化。作者没有用枯燥堆砌的文学史料进行陈述,而是用剥离的方式对繁冗的文学史料进行简炼,把这段历史清晰地呈现在人们面前,可以称为世界史的代表作品。
  • 异世孤狼行

    异世孤狼行

    林默原本是一个锦衣玉食的世家子弟,可是异常突如其来的变故却让他的家族变成了一边灰烬。面对着无数的阴谋与背叛,原本有些稚嫩的他被逼无奈之下只得孤身一人走向了一条不归路,一条布满了杀戮与血腥的不归路。且看他是如何从一个单纯善良的少年变成一头横行异世的铁血孤狼!
  • 帝国政界往事:大明王朝纪事(全新修订典藏版)

    帝国政界往事:大明王朝纪事(全新修订典藏版)

    2004年夏天,一部名为《帝国政界往事:公元1127年大宋实录》的历史作品突然问世,因其从人性角度和史料细节中,发现历史的鲜活与真实面目,一时洛阳纸贵,海内风行。作者李亚平也成为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的热门作家,被誉为“黄仁宇之后最会讲历史的人文学者”。此后,备受好评的《帝国政界往事》系列之“大明王朝纪事”等书相继推出,这些作品无一例外,都是从“人”的视角诠释帝王将相,通过入木三分的精彩剖析,全新解读历史巨变与政治迷局,用轻松有趣的独特方式讲出了历史的真相,使人豁然开朗又难以释怀。2015年,《大明王朝纪事》推出全新修订典藏版,读懂朱元璋、张居正、嘉靖、崇祯等传奇历史人物得势与失势之谜!
  • 将臣乱战记

    将臣乱战记

    据说是圣人干架,把空间和时间都给打碎了。“号外!号外!八月初三,长平之战,东汉关羽对战南宋岳飞!有意速来报名!”“隋唐李元霸摆擂啦!能接三锤送宝马一匹!”“秦王下令赐死杀神白起事件引发,收白起的最后时机,谁人敢来?”“李师师和陈圆圆于万花搂较技,百两入场,座位有限,先到先得!亲,有机会一亲芳泽的哟!”“宋玉又出巡啦!姐妹们,拿上瓜果去看呀!”……“唐伯虎!你够了啊!我就是个打铁的,你追着我干嘛?”陈默边跑便往身后怒骂道。“采花贼!给我把秋香留下!”身后以年轻男子双持毛笔怒气汹汹喝道。总之,世界都乱套了。
热门推荐
  • 七情劫之爱恨交织

    七情劫之爱恨交织

    一段传奇的结束,是另一段故事的开始,一份至爱的摧毁,是另一份仇恨的滋生。
  • 超宇宙史之星辰变

    超宇宙史之星辰变

    每个宇宙都有属于它的传奇,但每个人所拥有的传奇是不一样的。也许有人做医生名震天下,或者有人种田种出绝世仙品,这纯粹是自己努力后的结果,这次我要讲的其中一个也是重生人士。但,他能让所有星系产生变化!
  • 烛葵2012

    烛葵2012

    自幼父母双亡的乔予依惨遇车祸,爷爷将还在昏迷的她带到了爷爷年轻时与小伙伴斥巨资修建的神秘基地益查得,因此还认识了一枚小鲜肉唐亚博。(不过予依一直认为这是在做梦,抱着好玩的心态继续探索益查得的秘密)
  • 上神,白来寻兽

    上神,白来寻兽

    一场布满阴谋的的车祸,让无忧少女白夏变成“实验体18号”,三年后,命悬一线,却被神秘男子所救。命运被改变,昔日美好温馨的家早已化为一场梦,被告知自己的身份,记忆的碎片散落,想要寻回记忆,就必须找回逃脱的妖兽,开启了崭新的人生。阴谋与爱情,友情与背叛,她何去何从?故事的背后,破碎的梦境,那双红眸是谁在呼唤?
  • 游龙戏唐

    游龙戏唐

    家徒四壁,还遇生死官司,陈子明表示大唐不是那么好混的!公主,我所欲也;权势,我所欲也,谁说不可兼得,陈子明一样都不想放过,为达成目标,陈子明开始了华丽丽的混唐生涯,且看他如何翻云覆雨,笑傲大唐……
  • 我是NPC:国民公子是女生

    我是NPC:国民公子是女生

    当下最火全息网游《沉浮》中传奇一般的职业选手,ID千面阎罗的闻人缡在全球玩家的惊鄂中退役,转行成为了网文界的白金大神作家千阎公子。若有千面般将所有玩家玩的团团转,却又如冷血的阎罗将其一一收割所有人的生命,她是《沉浮》的传奇人物,千面阎罗!退役三年,安安分分的写着小说的她本以为就如此的能结束游戏生涯,然而一次突如其来的穿越,她带着玩家面板,进入到了七年前1.0版本还没有开始公测的《沉浮》,成为了唯一一个拥有和玩家一样的面板的NPC!天生异瞳,温润如风;女扮男装,校园公子;公子如玉,作家大神;长发妖娆,少年首领;虚幻千面,玩转玩家;版本升级,迈向星际;浩渺世界,吾主沉浮!阎罗重生,执掌众生!
  • 仙侠奇缘:沉水烟

    仙侠奇缘:沉水烟

    那一天,你为天涯,我为海角,两两相望,不能相依的绝望;那一世,你为明月,我为清泉,形影相错,不能交织的缘错;那一生,你在清水河畔,我在奈何桥旁。三生华发,一生牵挂,我们终究抵不过宿命......
  • 种地的高才生

    种地的高才生

    出身贫困的农村女孩,从出生就不受爷爷、爸爸的喜欢,更被说成不祥之人。和奶奶相依为命,靠自己的努力考上大学,并遇到了自己的白马王子,最后拒绝高薪回乡种地~
  • 死神少女的迷途

    死神少女的迷途

    死神少女的抉择修订版。阎默,一个丧失所有亲人的神灵,为了让自己的姐姐重新回到自己的身边,她找到了一个人类。寻回姐姐的同时心也被偷走了,可是她忘了一件不能改变的事情,她是神,不能和他在一起。
  • 指掌虚空

    指掌虚空

    当恐怖的丧尸出现,已经消失不知有多少年的洪荒妖兽,又重新想要占领世界时,整个世界生灵涂炭。作为这个世界的守护神,修真人士决不允许它们胡作非为。在隐藏暗中数以万年过后,他们又重新出现拯救世界。可是这时外星人突然出现,想要侵占这个世界。他们与妖兽丧尸联手,将人类逼到了悬崖边,距离灭亡只差一步……他是修真界一方巨擎的掌控人之子,可却因没有天资,被外人视为灾星。可他却以永不服输的毅力,克服了无数难以想象的困难,历尽无数挫折,最终拯救了这片世界。从而他也知道,丧尸出现妖兽横行,只不过是星人想要侵略这里,而使用的一种手段。还有更多无法想象,难以想象的事等待他去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