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39600000008

第8章 市井写真(7)

四方街

丽江古城,元代称大叶场,据说这里是因纳西族先民叶氏族最早居住的地方而得名。唐代曾在狮子山上建有祭坛,叫“普得坛”,以祈求风调雨顺,人寿年丰。“普得”系纳西语音译,即盛大隆重的祭典。由此说明,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狮子山周围已经有众多纳西族村寨。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丽江纳西族首领阿得率众归顺明朝,明太祖赐阿得姓木,并封为丽江世袭土知府。是年,木得开始在狮子山东麓兴建府署衙廨,将“大叶场”更名为“大研厢”。清代至民国为大研里,乃丽江十二个半里之一,后改为大研镇,是丽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大研,即大砚,以取“文化昌盛,人才辈出”之意。明朝丽江第十三代土知府木增有诗曰:

玉岳千层插碧霄,笔峰高峙共迢遥。

峰如玉笋霜毫锐,砚是银湖墨浪潮。

独立风尘随品藻,凭虚星斗贯参廖。

巨灵欲为开文献,着作重光亘代标。

丽江地处金沙江“Ν”字形地带,纳西语叫“依古底”,意为江湾之地。大研古城,纳西语叫“公奔依古底”,意为丽江的“公奔”。纳西语一音多义,一词多义,“公”有多种含意,因此“公奔”这一纳西语地名也有各种不同的解释:一、“公”即背、背子、货物;“奔”有两重含义:做、交易;村落。“公奔”可译作背着背子、驮来货物进行交易的地方。二、纳西古语“公”指马,“公奔”可译为马帮云集之地。清乾隆《丽江府志略》载:“大研里……商贾之贩中甸者,必止于此,以便雇脚转运。”纳西族还有一首民间长歌大调《公陆》(赶马调),歌中叙述纳西小伙在家精心喂养马匹,出门赶马去西藏拉萨,翻过雪山草地,渡过大江大河,驮着茶叶去,满载氆氇回的艰辛历程。三、玉河水(公龙吉)穿街过巷,流经全城,且“公”也指玉器、瓷器,因此“公奔”是为玉石一样瑰丽的村镇。这里,且不论上述种种解释孰是孰非,但“公奔”这一纳西地名,至今已经沿袭了千百年,其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宋、元时期,是茶马古道重镇和重要物资集散地。可以这样说,“公奔”——大研古城,是在集市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直到今天,古城里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大街小巷,仍没有失去商贸的功能。而大研古城之所以成为丽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除特殊的地理条件外,当得益于明代初年纳西族木氏土司从白沙迁居大研古城,大兴土木,在狮子山东麓建造府署衙廨,进而也促进了古城商贸的发展和繁荣。

四方街,纳西语叫“公奔知鲁古”,“公奔”即丽江古城,“知鲁古”意为街市的中心,在志书中称府城市。乾隆《丽江府志略》载:“府城市,在西门外大研里,湫隘嚣尘,环市列肆,日中为市,名曰坐街。午聚酉散,四乡男妇偕来。商贾之贩中甸者,必止于此,以便雇脚转运。丽女不习纺织,布帛皆资外境。合市所陈稻粱、布帛居其半,余则食物薪蔬,无他淫巧也。日用常物,问世亦稀,惟荞糕麦酒,入市者必醉饱乃归。”

四方街是古城的商贸中心,也是丽江的商贸中心。四方街为一四方形的广场,位于玉河西、中两河之间,四周商铺林立,市街相连,四通八达。西面卖豌豆桥与萃文街相连,西北面卖鸭蛋桥直通黄山街,南面连接现文街,北面与卖鸡巷相连,东南、东北为热闹的街市仁和街和街尾街。

四方街这个约二千平方米的集市,一年四季,阴晴雨雪,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人来这里进行交易,粮油果蔬,鸡鸭鱼蛋、柴薪木炭,皮毛皮革,衣服鞋帽,日用百货,陶瓷瓦罐,凡所用及,应有尽有。然而这样一个商品云集,五花八门的集市,各个品种都有固定的摊位,井井有条,毫不紊乱。你要买辣子、烟叶就去街东北角的仁和街口;买陶罐瓦盏,可去街西北角玉河下的小水闸旁。卖豌豆桥是卖鸡豆、豌豆和各种豆类的地方,卖鸭蛋桥则以卖鸭蛋而得名。卖鸡巷从巷口往前二三十米,一路上站满了卖鸡的农民。

卖豌豆桥正对科贡坊,是一座单孔石拱桥,横跨在坞白大河(西河)上,其西是萃文街,东面是四方街。桥宽丈余,西高东低,站在桥上向东了望,四方街一览无余。卖豌豆桥兴建于明代中期,历经四五百年风雨沧桑,人走马行,五花石桥面已变得无比光滑锃亮。桥虽名卖豌豆桥,但桥上不只有卖豌豆的。记得儿时,桥上有两个小摊:一个是凉粉摊,一个是凉宵摊,还卖一种叫“知锅布”的蒸米糕,两家摊主都是科贡坊巷的居民。来赶街的人喜欢坐在桥两边的石护栏上买碗鸡豆凉粉充饥,或买碗凉宵解渴。桥上常见一位老大妈拿着托盘在卖一种用麦芽糖做成的丝糖,纳西语叫“班生肯”,令过路的孩子们馋涎欲滴。

长大后,读《徐霞客游记》,书中有一段文字,记述徐霞客在丽江访问期间,曾在解脱林为木增校订《云薖淡墨》,并写了一篇文章。木增常命人送来果酒、名点与徐霞客,其中有油煎千层粑粑(酥饼)、麦芽糖做的丝糖(发糖),现将原文抄录于下:“……余以叙稿求进,复令大把事来谢。所馈果酒,有白葡萄、龙眼、荔枝诸贵品,酥饼油线、细若发丝,中缠松子肉为片,甚松脆。发糖白糖为丝,细过于发,千条万缕,合揉为一,以细面拌之,合而不腻。诸奇点。”以上文字说明,早在明代,丽江油煎粑粑、丝糖等作为纳西族传统食品,不但用于招待宾客,也是馈赠亲友的佳品。

“绍坞起此”是四方街最有特色的摊位,位置在四方西南角卖鸭蛋桥下方,有七八张长方形的桌子,一张桌子就是一个摊位。摆摊的并不一定是束河人,但产品大多来自束河,如牛皮做的鞋子、麻线、羊皮领褂、钉皮鞋的铁钉,还有缝鞋子时给麻线打蜡用的黄蜡。除买东西的人外,每天都会有几个来这里钉鞋钉的人。

束河缝制的牛皮鞋,纳西语叫“希皮饶”,一般可以穿十来年,鞋底用四五层牛皮做成,钉有数十颗尖铁钉,一两年后铁钉磨平后,就重新钉上尖铁钉,鞋底依旧如新。

四方街西商铺前面,叫“摆吉赶”,有卖两种货物的摊位,摆摊的都是古城里的妇女,一叫“培起此”——卖麻布的地方,其货源来自丽江边远山区;二叫“妥布起此”——卖棉布的地方,商品主要是本地用铁机织的棉纱布。在古城里,有些妇女结婚后,用出嫁时父母、家人和小伙伴们给的私房钱做资金,开始在四方街摆摊做麻布或土布生意,叫培知紫(摆麻布摊)或妥布知紫(摆土布摊)。纳西族习俗,新娘出嫁前夜,村里一起长大的小姐妹和在外村外地的好友们,都来给新娘饯行,俗称“命贺”。这时,所有前来“命贺”的小姐妹们,都要送给新娘“丹含”(礼钱),未能到场的女伴,也要给新娘带来礼钱。明后天,当又一个小姐妹出嫁时,已经出嫁的也要回来给她“命贺”,送给她如数的礼钱。出嫁前夜,家人和亲戚,也要给新娘礼钱。这是新娘的私房钱,到婆家后,她可以用自己的私房钱,做她喜欢做的一些事情,或纺线织布,或养鸡养猪,或做点小本生意。一些家境比较富俗的人家,姑娘长到十七八岁就开始出来摆摊做生意,即使赚不到钱,但也能从中积累经验,为将来学会一种谋生的手段。因此,在摆麻布、棉布摊的人群中,也有未出嫁的大姑娘。其中有我的一位堂嫂和一位堂姐,那时堂姐还不到20岁,但她已经摆了三四年的麻布摊。摆摊的都是熟人,平时可以相互交流,谈谈心,有事可以互相照应。摊位很简单,只要一高一矮的两张小方凳,高凳用来摆货,矮凳摆摊时自己坐。散集后,把货物用带子捆好背在背上,两只手各拎一张凳子就可以回家了。

四方街心处有一排撑着布篷的货摊,衣服鞋帽、针头线脑、梳子纽扣,五花八门,琳琅满目。摊主大多是来丽江做生意的外地人。我有个姓杨的同学,家住在卖鸡巷。他的父亲是四川人,先在四方街摆货摊,年深月久就成了地地道道的丽江人。到了我同学一代,都讲纳西话,说自己是纳西族。

卖豌豆桥与水楼之间有座木板桥,旁边有一小水闸,用来放水冲洗街市。其下方是卖陶器的地方,叫“音起此”。各种各样的陶制品:坛子、罐子、烧锅、碗盏、花盆,应有尽有,这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器皿。

四方街西南面卖鸭蛋桥下方,有两家专门卖竹木用具的商铺,甑子、草锅盖、竹篮、簸箕、篾帽、水桶、木瓢、扫帚等,都是每个家庭日常生活必需的东西。

旁边还有一家纸火铺,逢年过节,纸火铺的生意十分兴隆。

四方街东南面靠近现文巷一带,是卖肉的地方,叫“史起此”,十来张长桌摆满了猪肉,卖肉的全是纳西妇女。据说大研镇的屠宰户们,为解脱平日宰杀牲畜之罪,消灾解难,不惜拿出平日用汗水换来的银钱,尽力多做一些善事。每年农历三月十三震青山庙会,屠宰户们花很多银钱,雇人从几十里外背水煮甜酒,沿途送给朝山进香的人们。不论她们是从纳西族东巴教的“还债”意识或佛教的“消灾解难”出发,无偿送水送甜酒给一路艰辛跋涉、登山朝佛的人们,无疑是雪中送炭。

四方街东北角仁和街口商铺前,叫“酉片起此”,是卖烟叶和阿喜辣子的地方。卖东西的大多是江边人,他们背来货物的同时,也会用葫芦装来一些叫“金蛐蛐”的蟋蟀,每只蟋蟀脊背上有金黄斑点,而且要比坝子里的蟋蟀大。记得儿时,我们用平时舍不得花的零用钱,去买一两只金蛐蛐,然后几个小朋友坐在一起斗蛐蛐。

四方街还有专门卖草鞋的地方,叫“本梅起此”。由此说明四方街货物品类繁多,但每类商品都有几百年沿袭下来的固定摊位。

走在四方街上,每天都会看到许多熟悉的面孔,也会见到许多从各处来买东西卖东西的陌生人。在古城里,大人小孩都知道一位叫“大研里”的老人。老人身穿粗布长裳,腰系红腰带,无论阴晴,头上总戴着一顶竹编的斗笠。他手拄拐杖,不断地在街市上来回踱步。据说老人是市场管理员,是义务的,没有一分一厘的报酬。四方街摊铺林立,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但井井有条,商位摊点,各有所归,卖禽蛋的在卖禽蛋的地方,卖蔬菜的在卖蔬菜的地方,不会发生为争抢摊位而吵架的事。这得益于长期形成的习惯,这是一种没有形成文字的集市法规,同时也要感谢这位叫“大研里”的老人。这位没有薪酬、没有委任状的市场管理员,烈日寒天,刮风下雨,每天在四方街巡游,数十年如一日,从不懈怠。短斤少两,以次充好,都躲不过老人敏锐的眼睛。有卖菜的把菜摊摆在石桥上,看见老人走来,就会赶快把菜背回到卖菜的地方。遇到山里来街上卖洋芋、芒菁、荞子的人,老人就会领他到卖洋芋、芒箐的地方。有时候,摆糖果摊的大娘们会抓一把糖果、一把瓜子放进老人的篮子里,但一到村口,老人就会把糖果、瓜子都拿出来分给邻里的孩子们。

清末纳西族诗人杨菊生在《丽江杂述》中写道:

玉水环三面,瓦房屯一窝。

四方街买卖,大半妇人多。

勤劳的纳西族妇女是家庭的主心骨,不但要承担繁重的家务劳动,还要为全家人的生计奔忙。清末民初,纳西族诗人、教育家和柏香在自传《蜗角先生传》中写道“……妻善贾,日用饮食,皆赖取给。”短短11个字,真实反映了是许多勤劳的纳西族妇女,凭着她们的才干和坚韧不拔的毅力,支撑起一个个家庭。

在四方街摆摊做生意的大都是妇女,来街上买米买菜的也是妇女,许多纳西妇女从几十里外的农村、山区背来柴薪,背来五谷杂粮和各种农副产品到四方街出售,然后再买回盐巴、茶叶等一些必需品。她们进城前舍不得让背子将衣服磨破,到街子上才换上出门上街穿的衣裳。

古城里除有许多商户外,大多数居民靠做小本生意和推磨做豆腐、凉粉、干揽皮、磨面等为生,还有不少人从事皮革、纺织、缝纫、打铜、银器等手工业。

据说,科贡坊前清进士和庚吉,父亲是位裁缝,他幼时一边帮母亲推磨,一边念书背书。纳西族的许多家庭,虽然家境清寒,但十分重视子女的教育。

古城里有一批“跑城街”(展知经)的小商贩。每逢鹤庆城街子天,商贩们(其中大多是纳西妇女)成群结队,背着篮子,打着火把,连夜走六七十里路,从丽江步行到鹤庆城。此时太阳刚刚升起,街子才将开市,跑城街的商贩们还来不及歇息用餐,就又忙着到街市上采购丽江市场上需要的货物,衣服鞋帽,针织用品等等。日头已经偏西,赶街的人已经散去,商贩们捆扎好采购来的货物,随便在街边的小食店里吃了点饭菜,大伙儿又开始忙着上路了,他们要在第二天早上赶回到丽江,把从鹤庆城街采购来的货物摆在四方街上出售。商贩们为了赚取一点差价,一个月要赶五六趟鹤庆街,背着七八十斤重的货物,在夜间打着火把来回步行一百多里,为了赶时间,还要马不停蹄像竞走一样疾行,其艰辛可想而知。

难怪人们把赶鹤庆街的商贩们叫“跑城街”。

参加工作后,我常去拜访着名女歌手和顺良,知道她年轻时也跑过鹤庆城街。

同类推荐
  • 东土传教士

    东土传教士

    决定我们一生的,不是我们的能力,而是我们的选择,这是一个关于东土传教士的故事。
  • 大话中国历史——司马锐中华史

    大话中国历史——司马锐中华史

    因为中国文明的源头是外来入侵者带来,这就造成两个结果。一是,民族矛盾激烈,所以中国专制。二是,中国凭空得到得到的外来文明,没有与之对应的社会承载力,也就是缺乏道德水平,因此中国人没有信仰。信仰和专制是一对死敌,它们的斗争决定了文明会朝着两个截然相反的方向发展。作为世界历史上王朝更替最频繁的国家,背后的原因是文明程度的落后。正因为文明落后,在中国集权一定会走向专制,而专制必然走向毁灭。所以在中国历史上,改革不改革,集权不集权,王朝最后都会是死路一条的尴尬局面。
  • 汉主

    汉主

    一个少年,穿越到了汉朝末年,附身到了十常侍之首的张让继子,张继的身上。这本来是魂穿,可奇异的是居然把太阳能充电的手机给带了过来,这怎么解释。更奇异的是,每当闪电划破长空的时候,手机在接下来的一小段时间里面,居然可以连接网络。这,又该怎么解释?其实,彪悍的人生,根本不需要解释。本书就一乐呵,请别较真。
  • 你若来我就等

    你若来我就等

    这是有关几代人的等待和希望的故事。带有先锋性质。
  • 中国历史研究法

    中国历史研究法

    本书由“中国历史研究法”和“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两部分构成,都是梁启超授课讲义。《中国历史研究法》于1921年在南开大学讲授,《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于1926年至1927年在清华研究院讲授。两部作品虽然都叫“中国历史研究法”,然内容上并非前后连贯。《中国历史研究法》共六章,第一章论述了史的定义、意义和范围;第二章回顾并评价了中国的旧史学;第三章讲如何改造旧史学、建立新史学;第四、五章专谈史料学;第六章则阐述史实上下左右的联系。《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在“总论”部分论及修史的目的、史家四长,概说五种专史;在“分论”部分则详细论述了各种专史的体例、特点和撰修方法。这两部著作都是梁启超先生在史学理论方面的代表作,也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史学理论的经典著作,书中总结的治史经验,即使在今天看来也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对于学习、研究历史的人来说其指导作用和启迪意义自不待言。
热门推荐
  • 菌娘

    菌娘

    艾泽用最后的金币从贩蛋骗子手中买了一堆被吹嘘的天花乱坠的神蛋,本想简简单单做个好人,却不曾想,最后一颗蛋中竟有秘密——蛋里,居然有一个妹子!她竟然是能够操控细菌的菌娘!!好像很不错的样子,但对光明磊落的艾泽而言,似乎也有不太好啊——决斗时分,让对手因为菌娘的调皮而惨白着脸捂着肚子疼痛艰难战斗,还得夹紧X花憋住汹涌的屎意……哥们,这战斗,我艾泽赢定了啊!
  • 上海特色餐厅

    上海特色餐厅

    本书选取了59家地处上海最热门消费娱乐区域的特色餐厅,荟萃了中外不同菜系,囊括了传统和创新各种烹饪流派,是探寻上海风味餐厅的可靠依据,也是了解上海美食潮流的极佳指南。无论你是想了解上海的饮食文化还是想为旅游准备实用的参考书,这都是不错的选择。
  • 半米阳光的午后

    半米阳光的午后

    “肿么了小弟弟?怎么在撕书啊?”,文睿身边跳出来一个女孩。小浠好奇的打量着这个奇怪的男孩,明明就是可爱的男孩,却是那么让人心疼。这部是一本微小说,是风华的好朋友发生的一些事,风华写下来,是为了鼓励他,和那些自己的梦想被否定的朋友。睿睿小朋友,鑫鑫真心希望你快乐,请快乐吧,你的梦想还没有完全被否定,你还有我啊。
  • 大神仆

    大神仆

    深邃辽远的宇宙空间中,有多少的秘密都在那里巴巴地等待着人们去探索,去发现。神说:派个人过来了解一下吧,不然,我们都等老了。肖礼因着神的意愿而生,肩负着继往开来的艰巨使命,在芸芸众生中历练,在茫茫宇宙中成长。他探得了宇宙中的什么?你想知道吗?那就来读拙作《大神仆》吧!
  • 媞婳

    媞婳

    在这个世界上,爱恨情仇少不了,心灵砒霜自然多。
  • 韩娱之蓝色西装

    韩娱之蓝色西装

    蓝色天空一般的清爽、大海一般的深沉忧郁一种颜色两种选择她像天空他像海、这是他们的小故事,像太阳一样暖暖的、让你心里痒痒的、、、、
  • 民女逆袭:封妃路漫漫

    民女逆袭:封妃路漫漫

    他是天子最喜欢的儿子没有之一,他最不喜欢一类人的就是:王妃。他爹和他哥哥非要塞给他那么一个人,真心无奈。不过要做他的王妃,要做好不受宠爱的思想准备,必要的时候还要有杀人放火、谋朝篡位的勇气哦……“这位小姑娘你叫什么名字?听说是十万两买回来的,这里是许王府,我的家,一纸卖身契在我手,你想要嚣张,得问过我!”……当她唯一的希望被击碎,誓要报仇,但“若牵连了王爷可怎么是好?”……“不就是杀个人,我许鑫泽还不至于窝囊至此,大不了谋个朝!”……诶,可是怎么被朝廷追兵追得连顿好饭都吃不上了……
  • 谜宗者

    谜宗者

    他是一位衰气高中生。他也有过无限的幻想,但只是想想而已,本以为会这么糟蹋的衰气一生。直到收到了一条神秘的短信,就此改变了他的人生。也许偶尔废柴也可能拯救世界,因为没有人会当一辈子的废柴。
  • 无良师父是黑客

    无良师父是黑客

    汝嫣妲也是醉了。情人节前夕和情人分手。她也是单身狗一只了。大喇叭瞬间点下:天下没有好男人!!!……顿时鸦雀无声了。不过,好像是自己卡了吧?等等!突然蓝屏怎么回事?电脑你别不给力啊!
  • tfboys与萌天使

    tfboys与萌天使

    tfboys与一位萌天使的相遇,又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那就敬请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