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游日记——《徐霞客游记》(节选)
[明]徐弘祖
元月二十五日
……北瞻雪山,在重坞之外,雪幕其顶,云气郁勃,未睹晶莹。西瞻乌龙,在大壑之南,尖峭独拔,为大脊之宗,郡中取以为文笔者也。路北一坞,窈窕东北入,是为东坞。中有水南下,万字桥水西北来会之,与三生桥下水同出邱塘东者也。共五里,有柳径抱,耸立田间,为土人折柳送行之所。路北即万字桥水潆流而东,水北即象眠山,至此南尽。又西二里,历象眠山之西南垂,居庐骈集,萦坡带谷,是为丽江郡所托矣。于是半里,度石梁而北,又西半里,税驾于通事者之家。“其家和姓。盖丽江土着,官姓为木,民姓为和,更无别姓者。其子即迎余之人,其父乃曾奉差入都,今以居积番货为业。”坐余楼上,献酪为醴,余不能沾唇也。时才过午,通事即往复命,余处其家待之。
东桥之西,共一里为西桥,即万字桥也,俗又谓之玉河桥。象鼻水从桥南下,合中海之水而东泄于东桥。盖象鼻之水,土人名为玉河云。河之西有小山兀立,与象眠南尽处,夹溪中峙。其后即辟为北坞,小山当坞,若中门之标,前临横壑,象鼻之水夹其东,中海之流经其西,后倚雪山,前拱文笔,而是山中处独小,郡署踞其南,东向临玉河,“丽江诸宅多东向,以受木气也”。后幕山顶而上,所谓黄峰也,俗又称为天生寨。木氏居此二千载,宫室之丽,拟于王者。盖大兵临则俯首受绁,师返则夜郎自雄,故世代无大兵燹,且产矿独盛,宜其富冠诸土郡云。
二月初八
……又东五里,东瞻象眠山已近。通事向许导观象鼻水,至是乃东南行田间,二里,抵山下。水从坎下穴中西出,穴小而不一,遂溢为大溪,折而南去。二里,析为二道:一沿象眠而南,一由坞中倒峡,过小石桥,又析为二,夹路东西行。
五里,至黄峰山北,所引之水,一道分流山后而去,一道东随黄峰而南。始知黄峰之脉,自象鼻水北坡垂坞中南下,至此结为小峰,当坞之口,东界象眠山亦至此南尽,西界山自中海西南,环绕而北,接十和后山。南复横开东西大坞,南龙大脊,自西而东,列案于前。其上乌龙峰,独耸文笔于西南,木家院南峰,回峙雄关于巽位。众大之中,以小者为主,所以黄峰为木氏开千代之绪也。从黄峰左腋,南上西转,又一里,出其南,则府治东向临溪而峙,象鼻之水环其前,黄峰拥其后。闻其内楼阁极盛,多僭制,故不于此见客云。
先是未及黄峰三里,有把事持书,挈一人荷酒献胙,冲雨而至,以余尚未离解脱也。与之同过府治前,度玉河桥,又东半里,仍税驾于通事小楼。读木公书,乃求余乞黄石斋叙文,并索余书,将令人往省邀吴方生者。先是,木公与余面论天下人物,余谓:“至人惟一石斋。其字画为馆阁第一,文章为国朝第一,人品为海宇第一,其学问直接周、孔,为古今第一。然其人不易见,亦不易求。”因问:
“可以亲炙者,如陈、董之后,尚有人乎?”余谓:“人品甚难。陈、董芳躅,后来亦未见其继,即有之,岂罗致所及?然远则万里莫俦,而近则三生自遇。有吴方生者,余同乡人,今以戍侨寓省中。其人天子不能杀,死生不能动,有文有武,学行俱备,此亦不可失者。”木公虑不能要致,余许以书为介,故有是请,然尚未知余至府治也。使者以复柬返。前缴册大把事至,以木公命致谢,且言古冈亦艰于行,万万毋以不赀蹈不测。盖亦其托辞也。然闻去冬亦曾用兵吐蕃不利,伤头目数人,至今未复。儠、古宗皆与其北境相接,中途多恐,外铁桥亦为焚断。
是日雨阵时作,从楼北眺雪山,隐现不定,南窥川甸,桃柳缤纷,为之引满。
(〔明〕徐弘祖撰,摘自朱惠荣校注《徐霞客游记校注》)
滇南见闻录(节选)
[清]吴大勋
丽江街市 郡城西关外有集场一所,宽五、六亩,四面皆店铺。每日巳刻,男妇贸易者云集,薄暮始散。因逼近象山,山水流澌入市,然后东注于溪湖。市廛之民,向以泥泞受困。余思另辟一沟,使水从市外行,非不便民,惧于街市风水不利。因谕街旁众铺,各就门面铺砌石街,于进水之口筑一小闸,晨则下闸阻水,不得入街;暮则启闸放水涤场使净,俾入市者既免于泥泞,又免于尘埃。而水仍由市流行,当无所碍,各铺家所费无几,而便益无穷,城乡之民,无不感惠焉。
木氏 ……富有一方,僭拟王侯,崇奉佛教,所有营建寺庙,极其华丽,有藏经楼贮藏经,全部经书皆楷书。……所谓藏经阁者,巍然在也,阁之下堂宇极宏敞,今为元旦圣节朝贺之所。明嘉、隆间,木氏有名增者,屡立战功,赐藩司衔,给冠带,颇通文墨,喜吟咏……
丽夷 丽郡夷人有九种,如民家、白夷、鲁倮之类,散处各乡。山外江外,则俅人、怒子、生熟栗粟四种,已远于人类,有茹毛饮血,巢居穴处之风。中甸、维西皆古宗,地近藏,服饰似喇嘛,人最黠。至郡城左右,则摩莎也。性柔弱蠢愚,穿麻布衫、裤,皆甚短,衫袖露肘,裤管露膝,冬则背羊皮一方以御寒。女人头戴帽,形如荷叶,以布为之,黝似漆,富者则用绸。冬时裹用毯,质甚重,覆于首,顶耸而檐垂,名尖尖帽;背亦披羊皮,春夏背色布一方,新婚者用各种色布斗成之,饰以五色丝线以美观焉。足每赤,近亦间有穿履者。《居易录》:栗粟作栗苏,云:多百余岁者,死辄化为虎、豹、熊、罴、毛人诸物。又僰夷近水居,能变牛、马、猫、犬、鹰、雀等物,夜入人家。余在滇十年,未闻此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信然。山外江外诸夷,皆辖于兰州土舍,姓罗氏,本木氏之属刺史也。木氏改官,罗亦仅给、未流顶带,号土舍,世为酋目,夷人信奉之,钱粮亦土舍征解。惟怒子岁有土贡山驴皮、黄蜡、麻布之类,该夷送府中,府为变价解司入奏。(山:东西北皆山也,江:澜沧江、怒江)
夷字 摩莎、古宗各有字,尝有维西所属之喇嘛入内地具呈,乃古宗字,随便一点一勾,或圈几层,或半边圈,皆为字。大约运笔尚圆,直竖横画者绝少。
每数字之后,间一图记,亦为字,形亦圆,与所写相类。呈有数百字,内有数十图记,亦不一体。命通事译之,乃知控一乡约扰害也。(按:所谓古宗字即藏文)转世 往年阅邸抄,见西北土司有转世承袭之说,以为不足凭信。及至丽江,据土人云:往年城内一民家子,生十四年矣,忽有藏中喇嘛僧持衣钵、锡杖赴其家,迎往藏中为大法王。此子欣然应命,见僧人如旧相识,衣钵之类如家常物。
云先世系法王,十四年前圆寂,先谕众徒,将托生丽郡某家为子,十四年当来接取回藏,今如约至,遂同众僧去。观此,则轮回转世之说,其果有之欤?丽之夷人,凡有两三子,必令一子为喇嘛,今子得为法王,荣幸殊甚,骨肉之爱,离别之悲,所不计也。闻此子迎至藏,供养一室,居中危坐,诸大弟子左右前后环绕,教导以规矩,指示以法律,言动必规以正,不使稍得自便,年长形成而后已。此即古者早谕教之道,殊甚善也。藏中有四大法王,乃喇嘛之长,不知其戒行何如,而喇嘛之尊奉之者如活佛然。丽郡喇嘛往往进藏于法王前受戒。传闻法王身故,焚其体,磨骨为灰,和以各种香屑成佛,想即释氏舍身之意欤,然终不能脱离轮回,身虽舍,何益哉!
田亩 吾乡田地以亩计……至于丽江称只、称双。称日者计一日可耕之地;称工者,计一夫可耕之地;称只者,计一牛可耕之地。皆不知有亩数,虽册籍契纸开载,一加丈量,盈溢必多。余在江右,曾见过洪武、永乐年间田契,在滇中又见过吴逆伪号田契也。
溜桶 溜桶最为危险,东川、丽江皆有之。两山相去数十丈,下则激湍奔驶,无可渡越,而铁索桥工程浩大,无力为之,则有溜桶焉。设一巨索,贯于两山之石,用木桶络于索上,人坐其中,前半下垂,直溜如矢过,中须两手攀索以进。
或云马亦可渡,万有一失,则化为乌有耳。
雪 滇中气候,南北悬殊,极南之普洱、永昌,其气偏燠,冬不见雪;至东北之东川、昭通,西北之丽江、永北,其气偏寒,雪早而大且多。丽江冬、春时间有微雨,山上即成雪。中甸、维西冬月以后,雪大封山,行旅竟不能通。惟省城气候中和,冬间雪花飘洒,不甚堆积,偶有冰凌,亦微薄。
丽郡城外二十里有雪山,一名玉龙,蒙氏封为北岳者是也。高耸云际,清光夺目,寒气逼人,虽春夏不甚融,人呼为万年雪。地方有盛事及逢暑时,土人担雪出售,颇觉清雅。产雪蛆,大者如兔,味如乳酥,性极热。有雪山紫金锭,冶热毒有效,用雪水所制也。
商贸 丽江、鹤庆、剑川之行贾其地者,每岁二月往次岁六月始归,皆获存利,借以起家,所产则藏绸、藏茧、罽毯、氆氇、皮革、茜草、红花、催生石……盖以输京局者。
木植 边徼之地,人烟稀少,荒山木植甚多,以道远难运,致摈弃于荒凉寂寞之滨者,何可胜计。余所历东川、永昌、丽江、永北皆然。大约柏树居多,大者可数抱,车夫马脚,往往择其大者凿一孔,燃火其中,可以照亮,可以御寒。
树有脂,火自旺,有因而萎败倾倒者,有仍然敷荣者。
百合 百合以丽江者为最佳,实大而味甘不苦,但产甚少,土人折瓣出售,留其心,复种也。
飞鼠 飞鼠产于金沙江边,丽江、云龙皆有之。其形宛似蝙蝠,大如面盆,毛身而翼飞,其毛红色,脊上皆白伧。皮可为衣,土人取之,食其肉,货其皮。
然皮毛皆脆,不经久,近来价最昂,足取也。其性好烟火,取之者于山林之间薄暮积薪举火,遂成群而来,以弩箭射之,堕于地,箭只中其喉下,盖摩沙、古宗之弩箭颇为神技。
土矿 凡矿皆石,而亦有松土成矿者。丽江回龙厂曾有于硐中挖出松土数斗,弃于道旁,色稍异于别土。有识者携之去,熬得银数十两。
金 金生于水,以沙土淘洗而得,金沙江以此得名,所谓金生丽水者是也。
绿松石 绿松产于藏中,淡绿色,有铁线痕,大者难得。丽江与藏毗连,往年间有估客携至者,近竟无有。闻小儿佩之可免惊风之患。灯下视之,光映四壁。
湖广新出一种松石,色呆,远不及藏松,且无铁线。
(摘自《云南史料丛刊》第12卷)
五个噶玛巴派寺庙和较小的寺庙
[美]洛克
可以这样认为,与其说纳西人是非宗教者,不如说是无宗教者,但同时他们又是极端迷信的民族。虽然我不准备在这里讨论他们的古代宗教,佛教前的巫教在古代纳西族中曾纯洁地保持并存在了很长时期,然而在提到关于噶玛巴派来到丽江的历史时,必须说明纳西人不是所有来到丽江企图立足的各种宗教教派的信徒,对于基督教会也是这样。对于他们来说,宗教活动是一种外在表现的行为,而不是内在的信仰。他们的婚仪,以前是土着祭司(巫师)司礼,今天则多半采用道家的仪式。而举行葬礼时,一般请噶玛巴喇嘛和汉传佛教和尚主持。过去很烦琐的古代丧葬仪式,在丽江坝纳西人中已很少沿用,但在边远地区,如刺宝和完全由纳西人定居的金沙江流域的其他地方,这些古代丧葬礼仪还是比较流行。
纳西族有些氏族,如永宁的吕西(lu-khi)人是格鲁巴派(黄教)的信徒,而四川左所的纳西人却信奉日益衰颓的本教。在永宁的吕西人当中,还信奉一种很古老的巫教,称为达巴。这种巫教的祭司头戴和丽江东巴相同的帽子,但所不同的是他们没有文字,一切祈祷词等完全靠记忆唱颂。
关于丽江纳西族的古代宗教,以及永宁吕西人的达巴,我将另文专论。这里我们只是讨论较晚进入丽江的噶玛巴喇嘛教。除了那些住在丽江县少数喇嘛寺里当喇嘛的纳西人外,在纳西人中喇嘛教的信徒很少。这些喇嘛寺处在日益衰败的状态中,寺内喇嘛人数越来越少。在维西县有噶玛巴喇嘛,也有黄教(格鲁巴)喇嘛,而以前者占优势。在德钦(阿墩子)和奔子栏的喇嘛寺里,信奉黄教的喇嘛几乎完全是藏人,但在维西和丽江的噶玛巴教喇嘛寺中,却都是纳西喇嘛占优势。
在丽江县境内有5个噶玛巴喇嘛寺。现按这5个喇嘛寺的重要性依次介绍如下:
解脱林:这个喇嘛寺在藏语称为奥敏南林(Og-min-rnam gling)。在明朝熹宗时期(1621-1627年),熹宗皇帝亲自赐这个寺名福国寺。它实际建造的日期不得而知,因为这寺曾经一度被火烧,一切记录都被焚毁。现在的寺系同冶十二年(公元1873年)重建,而这次重建与遭火灾时相距53年。
解脱林原来是都松钦巴的第9个化身却英多吉所建,都松钦巴是噶玛巴派的创始人,生于公元1109年,公元1124年授圣职,卒于公元1192年。
在建立这个喇嘛寺以前,这块土地原来是木家统治时期的杀人刑场,后来在这刑场上修建了一座小的汉传佛教寺庙。这个地方的纳西语名为布纳课(Bbue-nak’o),汉文译音为背拿课。另外还称为脑独林和吾妹脑独林,后者是藏语名称的汉文音译,这个喇嘛寺位于芝山上,环境优美,纳西语称芝山为修脱林居(Khyut’o-llu Ng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