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营长听着、听着,一反常态,吃饭或吃或停,脸色也呈现出悲痛的神色,最后让警卫员将白晟喊来,白晟三脚当两步急忙跑来,跪在马营长前面,哭诉生意失败,要求以身抵债,当牛做马来还这笔仁义债……不等白晟说完,马营长站起来硬让他坐在饭桌边椅子上,叫人重新热饭菜,让白晟一道吃饭,白晟不敢,但马营长的话他又不敢不听,只好半个屁股勉强坐上。吃饭间,马营长也淌着泪水向白晟讲述了他幼时的情况:“马家是个大马场主,父亲有俩老婆,我的母亲是大老婆,因生我时难产而丧生,狠心的后娘将我丢弃在马厩的后面,命不该死,我母亲的丫鬟将我偷养起来,后娘病死后,父亲才领我回家,谁让我俩苦命人碰在一起,是‘真主’还是你们纳西族的‘三多神’?我帮你的二十三驮商品,本是我同情而送你的,并不希望你赔还,即便借你,你逃回丽江,我也值不得到云南来找你,现在我更佩服你们纳西族最‘忠实的做人准则’。现在你先在这里休养一段时间,我愿再助你一臂之力,但事先说好,仅是这一次,赚也好,折本也好,不必远道来这里了……”
半个月后白晟身体康复,马营长一言九鼎,赶紧让下人准备好马群,叫白晟重进拉萨。临走,马营长语重心长地对白晟说:“大树底下好乘凉,你要找个可靠而有地位的纳西磋本为师,还要在当地找个藏族老婆当保护伞……”
东山再起
白晟再次进藏请了锅头(也是向导),一路上见山很高,水很长。人逢喜事精神爽,这回他感到山也欢来水也笑,轻轻松松地重到拉萨。人们这回对他都另眼相看了,因为他虽然家贫如洗,但有个大靠山。他把商品寄存在经纪人家中的第二天,就带了青海的土特产去拜“仁和昌”的大老板赖耀彩先生,赖先生与白晟年纪不相上下,但他在茶马古道上最有威望,中甸以下的土匪团伙,也很尊敬他,从不给他为难。听了白晟的经历,就答应,以后白晟的马帮可以尾随赖家的马帮,但不要打旗子。帮助的人多了,他不卑不亢。他汲取别人的经验,“困知勉行”。
下霜前,他转回丽江,家里人高兴,逼着白晟结婚,但白晟说,还没喜房,入睡哪里呢?等我赚了钱起了房子后再说吧。他送给原配王氏一只金戒指以安其心。
白晟在拉萨娶了一个藏族妻子,于是我就有了藏族外婆,我的藏族外婆先后生下我的母亲和大舅。
白晟进藏第六年留下钱给大外公白晃,让他起了两院同样规格的房子各居一院。第七年就跟王氏结婚了。从大哥处接来了母亲,让王氏奉养。王氏本拟随夫到拉萨,但白晟耐心说服她,赴藏之日长,母亲已年逾七十,奉养的时间不多了,大哥负担不小,不能再给大哥奉养了。王氏低头不言。白晟母亲和王氏婆媳二人,亲如母女,过得非常和睦。第三年王氏生下我二舅。外祖父在1912年将14岁的女儿(我母亲)和12岁的儿子(大舅)从拉萨带回丽江,请王氏照料,让大舅读私塾,顺便把外甥赵焕然领去做助手。
白晟做生意,稳扎稳打,从不赊欠(钦口)别人的商品,同时囊中还留下多余的现款,谨防生意场中变幻莫测,所以他的利润不多,但几年的努力,已发展到六十多匹牲口。1922年白晟感到赶马帮,不如专做麝香、大烟生意,于是留下部分牲口,其余全部卖给赖家。他走康定、德钦、拉萨,专从事这个门路,又接了大儿子让他学习化验真假麝香的方法。儿子人聪明,经他收购的都是真货,就在德钦租了一间房子,让他在德钦专门收购,并给他留下一个副手,又让夫人(我外婆)在盐源收购。白晟则专门将麝香运送到印度推销。他不会英语,专门请老华侨杨守其家代销,另给报酬,非常顺手。但他第四次赴印度,主雇双方验货时,检验出来的麝香都是假货,交易不成,还损害了自己的声誉。
天哪,这是作孽呢?他羞愧得无地自容,但仍然回店中,亲自化验,确认其中有部分是真的,别的全是假的,把真的请人出头卖掉,别的都扔进印度洋里。
事后才查到,原来我的大舅头两年还挺认真的,以后就以少东家自居,学会了抽大烟、赌钱,其他事不管,人家来卖麝香时,也不进行识别,全让副手过称付钱,结果假货源源不断进店,使外公蒙受损失,信誉扫地,恨不得把大舅一口咬死,但虎毒不食子,只好认命。
凄凉晚景
祸不单行,白晟的母亲去世后,夫人王氏也相继辞世,我的藏族外婆在我母亲举行婚礼时到过丽江一次(1921年)。回藏后不久,看到外公的境遇,叹息成病而离尘。这更使外公再也鼓不起勇气,终于倦鸟知返,回到家中,给两个儿子办了婚事,将祖墓十多冢全部竖成一样规格,用条石和墓碑的“佳城”,请和志敏、王廷英、白凤祥三人作墓联,又买了足够家庭食用的水田,在房后附近又买一块疏河水岸的高地,让别人托土基,然后亲自捡掉砂石,变成该水域第一块水浇田。把赵焕然送到仁和昌家(赖敬庵称:赵焕然、李子芳、杨超然、黄嗣尧是赖家的商业人才)。又将大舅送易生源号当先生,舅妈己将行李送到号上有五六天了,但大舅都在别人家里豪赌不归,外公只好让舅妈将行李取回,谢绝易生源号,从此对大舅恨之入骨,不让同桌吃饭。大舅心中有愧也让开不理,维持相安无事。
1925年,大姐房子失火,外公从仅剩下的钱中替姐姐起了一座楼房。
二舅妈是大研镇人,不会种地,就在四方街租了一个卖布的摊位,又用300元“半开”买了密士巷一所房子,让二舅从事皮革生意。1939年外公重病,大舅送汤倒尿,外公也不拒绝,含着泪水看着他,反正是父子,也许外公对大舅也感到内疚了。
访抗日军人遗孀刘美清
和尚武
金秋时节,艳阳高照,丹桂飘香,在全国人民欢庆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过了中秋又迎国庆之际,我约朋友老李慕名拜访了刘美清老阿奶,再向其儿子、儿媳采访,感到这位老人的不平凡,启迪着我们后辈如何面对人生挫折,如何弘扬纳西族的传统美德。
一、农家院中 初识刘阿奶
9月30日,一路金风送爽,我们乘车从金山坝穿则古村,朝良美行政村美自村行驶,田野里,片片待收的玉米和大豆,展现出丰收的景象,将一种清润润的舒爽送进车窗。沿途村寨青瓦房舍、果树、鱼塘,从车窗外掠过。到了古朴、秀美、宁静的美自村,下车走一段小道,就到了刘美清老阿奶的大门口,抬头就见“十星级文明户”的牌子挂在门框正中。进入院里,北边为楼房,西边为平房,南边是畜圈房,这是一个典型的农家小院。一个略弯腰、穿着整洁纳西服装的老阿奶,操着地道的金山东南部纳西口音,招呼我们往北楼堂屋休息。环望全院,院里两排粮架上挂满了金黄色的玉米棒,一串串红透的辣椒挂满了屋檐下,一大堆长条的东瓜和磨盘般的南瓜放在院子天井之南,压弯了树枝的大红石榴泛着清香,猪圈鸡圈里猪鸡欢闹,一派丰收的金秋气息,这是一个勤劳能干的纳西人家。刘阿奶一头银发、面容慈祥、双目明亮、精神矍铄,显示出不凡的气质,一点儿也看不出已是84岁高龄的老人。经过介绍访谈,得知刘奶奶籍贯是江西省萍乡市湘东镇新湄村,1927年农历正月十三出生,读过六年书,在家乡经历了抗日战火的洗礼,对日本侵略军在家乡的滔天罪行无比仇恨,对抗日的军人非常崇敬,于后来嫁给了丽江籍抗日爱国军官和鉴清,成为纳西人的媳妇,这一嫁就经历了人生曲折悲喜大起大落的六十二年。
二、相依为命 共渡难关
和鉴清是丽江县金山乡启柯村人,自幼勤奋读书,擅长体育活动,民国时期在读丽江中学时,参加万米赛跑,获得冠军,人称“万米”、“万米叔”。后来参军,担任后勤军需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随国民革命军第六十军参加了着名的“台儿庄战役”,经历了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战后调到国民革命军第五十八军,先后参加了武汉会战、江西上高会战、长沙会战,逐级提升为五十八军中校军需主任等职,是丽江籍抗日爱国军官之一,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过贡献。抗战胜利后仍在江西驻军,1948年到江西省萍乡市接新兵时,经人介绍,与刘美清相识相爱,结为夫妻。1949年第一个孩子在昆明出世,1950年参加云南起义,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的一名干部。1951年编入解放军第十四军,驻防大理,第二个孩子出世后请长假回到金山乡启柯村照顾年迈的父母。1952年土地改革中,参加农村查田地产工作,后因家庭划为地主,在当时过“左”的政策下,被判三年劳改,后因服刑表现好提前两年释放。释放后的1953年,由留队转安排,到丽江地区工程局担任技术员,在清溪村负责烧制建材技术工作,每月工资39元。1964年第三个孩子出世。1967年6月他患尿毒症,医治无效病故。
1952年土改后,部分嫁给丽江抗战军人的江西、湖南籍等全国各地妇女因政治、经济等原因,以离婚或逃跑等方式离开了丽江,在去与留的艰难选择中,刘美清以伟大的母爱精神,坚定地留在条件非常艰苦的丽江农村与丈夫和子女相依为命,共渡难关。由于丈夫被划为地主成分,她被迁移安置到美自村。当过国民党军官太太的一个外乡女性,所受的政治上批判斗争压力可想而知。尽管采访时刘阿奶只是略微提及,而老李在路上谈道:土改后,她全家住在一间破旧平房,一切物资均被没收。有一次她上山找柴,连一根绳子都没有,扯来茅草编为绳子,捆柴回家。“文革”时,有人诬告刘美清私藏黄金。她被吊在粮架杆上,后核查实在没有黄金,方释放回家。一个江西来的汉族妇女,要成为一个纳西妇女,要过语言关、生产劳动关、风俗关、生活关等,刘美清老人经过努力,学会了纳西语,逐步融入了纳西村民之中,在生产劳动中,积极参加生产队农业生产,她参加过新团水库建设,参加过贵峰山开荒,到过大具、大东炼钢铁铜。在生活中,她用平和、勤奋教导子女,坚持以“忍”字为先,在与村民相处中与人为善,乐于帮助困难人家。所以尽管受到政治运动冲击、批判,但乡亲们还是以宽容的心态,容纳了刘美清,许多好心人给予她帮助。特别难忘的是东园村的唐之鲁的母亲,是从河南省在抗战时嫁给丽江军人的,与刘美清结拜姐妹,遇到困难时,给予刘美清不少雪中送炭的帮助。村里乡亲们见刘美清不会说纳西语,悉心地教她,不会农活,就手把手地教。每当受了批判后,好心的村民们又私下给予她宽慰,纳西人的大爱,使刘美清走过了1952年至1978年二十六年的难关,也熬过了中年丧夫的难关,独立支撑了这个家庭。这二十六年中,她被人斗过、整过,但她以宽宏大量的气魄,经得起,放得下,不记仇,逆来顺受,体现了她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家庭兴旺 安度晚年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刘美清一家迎来了政治上的新生,儿子成人结婚,先后生育了孙子孙女,为刘阿奶带来了祖孙天伦之乐,两个女儿分别出嫁到新团、漾西,各育两个男孩,每到节日,全家团聚,其乐融融。在农村改革后,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刘阿奶带领全家起早摸黑、辛勤耕耘十一亩土地,儿子和家瑞发挥有文化、懂科技、人缘好的优势,会做木匠、石匠、泥水匠,在外打工挣钱,刘阿奶及儿媳在家务农,每年收入粮食万余斤,年年完成国家粮食交售任务,出售肥猪十头以上,经济收入处于全村中上等水平,生活一年比一年红火。她家两次迁建,建起了现在的新院。质朴的儿媳乔莲花是石头乡兰香行政村红星村人,傈僳族,嫁到美自村后,重新学习纳西语言,适应这里的风俗习惯,成为全村能干的农家主妇。全家由纳西、汉、傈僳三个民族组成,孙子在北京工作,结识了一个朝鲜族女朋友,又将要成为四个民族组成之家。这个家庭,几个民族和睦文明相处,是良美行政村、金山乡里有名的民族团结和睦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