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39600000051

第51章 古城棱镜(11)

告别木里

天大亮的时候,我们提着相机走出寺门,去拍摄断壁残垣。东面群山起伏,正对寺庙一段近20公里长的山峦,酷似一位仰卧的男子,两只手似乎还交叉在腹部。这一发现使我们对木里寺的“纯阳世界”加深了印象:人是“公”的,鸡是公的,连山也是“公”的。

当太阳从那座“公山”升起,木里大寺沐浴在明亮的朝阳里,寺庙及其背后的遗址显现出各自的辉煌与悲壮,新寺仿佛是刚从旧址中蜕化出来,而旧址像是被遗弃的空壳,忍受风雨的摧残。旧址的起点是一个下陷的平台(可能原来是厅堂)。往前是一道断墙,墙上长满青草,东西两端均有高墙遗址。再往前,就是原来的大殿遗址,据资料介绍,这里原是一座四楼一底的高大建筑,如今只剩一二层的墙与窗。原来木里大寺那尊高达23.3米的铜制强巴佛(弥勒佛)大概在东侧大殿内,当年洛克到此,为了能拍摄佛头,曾爬上二楼取景,如今佛像没了,寺庙被砸烂了,只剩下一堵堵高墙似乎要向世人证明往日的荣光。

返回寺庙,我特意在寺前高地上拍摄一张全景照,发现新寺的规模无法与旧寺相比,但从被毁灭到恢复重建,已经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又稍觉宽慰。寺西陡坡之上约800米处,还有一座经堂建筑,紧紧贴在崖壁上,显然也是大寺的一部分。此时,昨夜高啼不休的那群神鸡正在院内外自由觅食,小喇嘛们排队进入大殿。老扎巴在门口招手,让我们进去参佛,但交代不准照相。

厅堂内,百十个喇嘛在专注地念经,辨不清他们在念什么,但节奏和旋律是那样庄严神圣,洪钟般的声波仿佛要把整个大厅抬起,平时略嫌空阔的厅堂,此时又显得狭小了。昨晚戴手表穿牛仔的小伙子们,此时被包裹在红色的袈裟里,从凡人变成了神。

拜了一圈下来,只见扎巴手拴一束红布条,在门口向每一位施主祝福,并把红布条挂在脖子上,我们欣然接受了他的祝福。

从后来找到的洛克的照片看,当年的木里喇嘛城从现在的大殿遗址一直延伸到寺西陡坡之上,据洛克介绍:王宫在喇嘛城的最低处,是一座很大的石头建筑,建于60年前(洛克是1924年第一次到达木里的,照此推算,大殿建于1864年——笔者)。欢迎仪式在皇宫前的小广场举行。低沉的喇嘛念经声,喇叭声和海螺声有一种威严感,锣鼓声带来了热闹的气氛。宫殿入口看起来雄伟壮观,两旁竖着两大包刑板,令人不寒而栗。这些一头红一头黑的刑板是用来逼迫臣民服役或用来惩罚犯人的。王宫是木里的办公地,又是他的衙门。

一进门就是马厩,又暗又臭。在马圈旁进去就是一个小院子,院子里那几棵发育不全的小树好像是为了使幽暗的院子增添活力而栽的。我们上了两架又陡又宽的石阶梯,来到一张油渍斑斑的窗帘面前,拿过酥油的手在窗帘上留下无数黑色的印子。一个西番仆人拉开窗帘让我们进去。走过外室,我们来到了明亮的内室,木里王就在这儿接待了我们。

他见我朝他走来,就立即站起来欢迎我,做手势让我坐在小桌旁的椅子上。他坐在我对面。桌上摆了木里的最佳食品。光线从凸窗射进来,他背朝窗子,我看不清他的相貌,他倒看得清我脸上的每块肌肉。

洛克曾在这里拍了一张照片,这张照片也许是唯一能为木里大寺的辉煌作注释的见证。

尼玛天不亮就走了,他要到三区接人。而我们准备当天赶回盐源县城,所以,吃过早饭就交付食宿费,辞别下山。先经过那条箐沟,发现沟边有一座小木屋,以为是水磨房,走近一看,原来是一种水轮驱动的转经房,原理与水磨房一样,但旋转的不是磨盘而是经轮,其用意显然与风吹经幡相似,要让风和水为他们诵读吉祥的佛经。

往沟下一看,下方还有几座。这种别致的水转经轮,把自然崇拜与宗教崇拜融为一体,颇为别致。

下到半坡,前方山梁上兀立着一堵碉楼的断墙,两边是深谷,前后是陡峻的山脊,地形十分险要。砂土舂捶的墙体被风雨剥蚀得只剩下筋骨,看得出这里是当年从理塘河到木里大寺的唯一通道的关口,居高临下,视野开阔,真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木里寺即便只剩下这堵墙,也值得去看看。

从木里寺到县城,一路顺畅,时逢星期天,县城找人不便,但小城人的热情友好使我们如愿以偿地找到想要的资料。太阳落山的时候,我们终于爬上棉亚垭口,回首一望,只见木里县城方向的天边飘着一朵红色的云,似乎在向我们招手。

再见了,木里。不知何年何月,我们又再次相会。

盐源见闻

10月24日晚,当东方天边升起圆月的时候,我们正急驰在盐源坝西面那条笔直的大道上。路过“金苹果加油站”,顺便向“纳汝”姐妹告辞,约九时许,我们在县城一家不错的宾馆安顿下来。

当晚,在县城一个大排档里点了一桌丰盛的晚餐,大家举杯相庆,同时向李冬红和小杜告别——他俩明天就赶回宁蒗、丽江。我和余老师则继续前往西昌、冕宁。

好几天未洗澡了,当我浸泡在温热的浴缸中,一种对美好生活的知足感便渗透全身。

25日一早,我和余老师便租一辆三轮摩托车直冲县城后面的制高点——烈士陵园,拍摄县城全景。在此一望,整个盐源坝子和县城都尽收眼底,视野中除了建筑、道路和田野外,还有不少柏树。直观上,盐源坝子比丽江坝子大多了,只是没有丽江坝平坦。

吃过早饭,送走李冬红他们,便前往县政协文史办和县政府史志办,路上,见人家门口放着一个火炉,灰烬中袅袅升腾一股轻烟,散发出柏木的幽香,这让我想起儿时在家乡过年过节,大人们总爱在香炉里燃上几片柏木,让一个宅院都充满清香。此地多柏树,历史上曾有过“柏兴府”和“香城郡”的名字,原来种柏烧香也是纳西族的传统。

盐源古称“笮”,汉代设“定笮县”;五代至宋末为“贺头甸”(据和即仁老先生说,纳西语称盐源为“和敦”,可能“贺头甸”即来源于此)。其中唐初曾设“昆明县”;元设“盐井千户所”,置“润盐县”;明设“盐井卫”;清置“盐源县”。

笮者,纳西语之人也。据县志办主任邓荣安先生的考证,“古时代称‘笮’的地区甚广,大约相当今岷江上游的阿坝、甘孜两州,以及南山雅安地区,凉山州牦牛山以西地区,其先民,《华阳国志》云:‘皆夷种也’。但自秦以后,史书中称‘笮’便专指今盐源县了。”这基本可以看出纳西先民流动与集聚的线索,而古定笮县地域广数万平方公里,它包括大笮(今盐边、米易县和攀枝花市之大部);笮秦(今冕宁西部和木里县);还包括西昌之一部分,并管辖今云南大理和丽江部分地区,比如大理洱海,历史上曾被称作“昆明湖”,而西昌、盐源到丽江、大理一带,汉代统称为“昆弥蛮”或“昆明族”。所以,定笮是汉代到唐代古纳西民族的活动中心。

现在的盐源县城是新中国成立后修建的,原来称盐井镇,即古代之“白盐井”也,明、清时的县治“卫城”,在今县城以东15公里处,称卫城镇。而定笮县治则只有一些土墙根,称为“土城”,在县城与卫城之间。据当地学者考证,定笮旧城平面布局为方形,面积1.13平方公里,城墙周长1.4公里。当我们赶到土城遗址时,只看见一道土坎躺卧在苹果园中。至于“诺济城”、“昆明城”和“双舍”等与纳西族历史相关的遗址遗迹,由于研究考证的缺乏,只有一些猜测和推想,而现有的遗迹亦得不到保护。可以说,纳西族在盐源的历史,一部分仍然埋在地下,另一部分也将埋入地下。

寻找“开山姥姥”的盐井

此次到盐源的一个心愿,就想去看看纳西先民开采的盐井。当我们提出这一要求之后,县志办主任邓荣安先生便安排小谭老师领我们前去(小谭原来是一位中学教师,近年才调到县志办)。

从县政府出来,往西北绕过一片旧街,已到城外。前面一条干沟,跨沟西行,穿过一个村子,来到坡顶,有几座红砖房,几个工人正在拆卸设备,其余人则在草地上打扑克。一打听,原来这是一口即将封闭的盐井。

我们说想看看“开山姥姥”的盐井。他们说,那要到盐厂附近。

这里说的“开山姥姥”,即盐源历史上流传的摩梭牧羊女。传说是她在放羊的时候发现了盐井,然后才有后来的开发,所以后代尊称摩梭牧羊女为“开山姥姥”,据说过去还有专门的祭祀场所,我们手中的县志资料封面上,即是这个美丽的牧羊女形象。

说起“开山姥姥”,小谭老师颇有见地:“盐源的古代历史,其实是摩梭人的历史”。他从古代的开发到现代的史载,阐述了他的观点。

按工人的指点,我们从坡上下来,到小河边,河岸崖壁上有不少裸露的水管。

小谭说,这些都是过去盐厂引卤水的管子,现在已废弃不用。

过河,不远处就是盐矿厂的大门。厂区有些破旧,路程上到处有白色的盐花。

询问古盐井,几个工人指着一间低矮的房子,说这就是厂内最早的盐井,已经关闭,进不去。

“这是开山姥姥的盐井吗?”

她们说,开山姥姥的盐井在盐灶村。其中一位女工说,她家里还有一个“摩梭盐锅”。

这一消息让我们喜出望外。在我们的请求下,女工领我们走进位于盐矿西侧的盐灶村。

一条窄街,两溜低矮的房子,这就是曾经出现过“盐源八景”之一“井灶浮烟”的盐灶村(现在已有一个过时的名字:工农街)。原来,古代没有钻探设备,熬盐都用盐井自然溢出的卤水。因井水浓淡不匀,盐户便轮流打水,每家在附近设盐灶(盐灶数由官府核准),昼夜不熄,热气蒸腾,于是就有“井灶浮烟”之说。

而盐户熬盐的工具就是纳西人发明的“摩梭盐锅”。由于历代官府对盐业生产都是专营控制,所以两千多年的积累,盐灶村的规模并不像想象的那样宏大。

女工推开门,让我们进去,并向家人说明来意,没想到一家人都取笑我们:“这有什么可看的”。然后指着墙脚那个又黑又脏的东西说:“诺,就是这个”。

我们一看,那盐锅外形像个广口陶缸,高约30厘米,口径约50厘米,锅壁较厚,锅边已经破损,当时锅里还有残留的猪食。原来是用它来做猪食槽的,怪不得要取笑我们。

总算看见一件纳西文物,虽不能确证这是汉代盐锅,但至少是古代制品。我们摄下资料片,并要求女工不要丢弃它,将来有用(据说摩梭盐锅熬的盐质地洁白,因此称该地为白盐井,原因是铁锅含铜。而盐塘镇煮盐工艺落后,盐呈黑色,称为黑盐井。果如此,摩梭盐锅应该是古代纳西人的一项科技成就)。

从女工家往前走,穿过一条小巷,便到小河边。河埂边有一个半块篮球场大小的土坑。女工说,这就是老盐井,前几年才填埋的。由于填埋,已看不出老盐井的原貌,让我们有些许遗憾。而盐井旁有不少房屋的墙体是由煤渣垒成的,块块相叠,不知烧了多少代?熬了多少盐?

古老的白盐井,熬煎过多少纳西人的血汗,如今机井代替了古井,“开山姥姥”的遗址已被填埋,纳西盐工的后代子孙不知去向……看着这些用煤渣叠砌的盐灶房,仿佛累累白骨,让我这个纳西后生心头发酸。

牦牛道上

从盐源向东,跨过雅砻江,翻越牦牛山,就进入西昌坝。盐源到西昌坝图上距离仅180公里,实际走了6个多小时。10月25日晚,我们在西昌城受到市建委朋友的热情接待。

西南地区最早的统治者是秦国,后来是蜀汉政权。秦的首府位于中国西部,而从长安经成都到云南的通道有两条:一条是经汉原、西昌安宁河到攀枝花,然后进洱海地区,称为“零关道”;一条是经宜宾到昭通到滇池地区,称为“石门道”。

汉源古称牦牛县,所以汉代的零关道在唐代又称为牦牛道或清溪关道,它是着名的西南丝绸之路的重要区段。汉源位于大渡河边,从汉源到定笮(盐源)、大笮(盐边),是从成都平原到云南高原的过渡带,又是汉唐时代中原王朝与吐蕃和南诏等少数民族势力之间的交界地带,这一长约千里,宽约五百里的地域,是古代牦牛羌的领地。至今,西昌西面的山脉仍称牦牛山。当年汉武帝打通“蜀身毒道”,就是选的这条道。而当时的“昆明蛮”,即居于川滇交界地区的麽些等少数民族,阻挠汉军南进,使汉军无功而返。回去的士兵可能为了推脱责任,谎报军情,说昆明湖(洱海)如何浩大,昆明蛮如何顽固等等,于是汉武帝在长安凿昆明湖,造楼船训练海军,决心攻伐昆明蛮,这就是“汉习楼船”典故的缘由。

东汉时张嶷到越嶲侵犯了麽些蛮的利益,麽些蛮奋起反抗,被张嶷“笞杀之”,夺占了盐池、铁矿。从汉到唐的几百年时间,因为纳西族的关系,牦牛道时闭时通,说明纳西先民一直与这条古道息息相关。

当汽车跨过安宁河的时候,我第一次发现西昌坝是那样的美丽;碧蓝的天宇下,金色的田野平躺在两列青山中间,一条安宁河仿佛是血管,流淌着富饶与美丽。往年过西昌,是在寒冬时节,车窗外有披着毡子的彝胞在寒霜中瑟缩,今值深秋,才知道西昌还出产甘蔗。这个长达200多公里,宽约3-5公里的坝子,海拔约1600米,年平均气温17℃,号称“天府第二平原”,是成都到云南之间最大和最丰饶的坝子。我终于理解了为什么秦皇汉武都看重这块土地,为什么纳西先民曾依依不舍,但最终还是不得不放弃它的原因。

同类推荐
  • 最后的黄巾

    最后的黄巾

    “现在,我就要向这大汉向这苍天讨一个公道,什么是公道?那就是公平!我们代表的是黄天,不是皇上的皇,是黄色的黄,黄色代表丰收,是偶们农民的颜色,苍天既死黄天立,岁在甲子天下吉,兄弟们,风水轮流转,今年到我家,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一个名叫李珥的年轻人,本只想做一个安安分分地穿越者,赚点小钱、开个后宫、偶尔装个b什么的,但为什么总是身不由己呢。
  • 唐朝大岛主

    唐朝大岛主

    老天爷把杨恒扔到了荒岛,而且还是一千多年前的荒岛,同时也给了他活下去的资本,从荒岛开始,冒充神仙弟子,收流民,搞建设,成就大岛主之名!
  • 徐福录

    徐福录

    传说海上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有神仙居住。于是秦始皇派徐福率领三千童男童女以及三年的粮食、衣服、药品和耕具乘坐蜃楼入海求仙。然而徐福出海数年未归,究竟是否寻到了长生不死药未可知,跟覃文一起经历不一样的先秦时代吧。
  • 明兽

    明兽

    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女人。书名是女人的脸,简介是女人的胸!而内容则是女人的胴体!脸蛋再漂亮,酥胸再耸美,倘若没有纤细的腰肢和挺翘的屁股,就算不上是一个极品女人!所以“帝尧”只给了“她”一张模糊的俏脸和一个若隐若现的酥胸。至于“她”的胴体是否完美无暇,晶莹如玉,就只有留待诸位去评说了。
  • 梦回龙江

    梦回龙江

    这是一个混乱的世界。虽然还是华夏大地,但汉朝、唐朝、明朝出现在同一个时点,长江、黄河融汇成了一条“龙江”。三个现代人,因为时空裂变,来到这个混乱的世界。三个主角,三方势力的碰撞,势必天崩地裂。什么是人生,什么是历史,什么是华夏的传承?一切尽在此书中。
热门推荐
  • 无尽杀戮之死亡营地

    无尽杀戮之死亡营地

    死亡不是结局,也许是一个新的开始。“杀戮战场脱离任务:击杀敌方参与者1人,奖励100血骨,新手额外奖励:白色骨片1枚!失败惩罚:扣除灵魂值10点,灵魂值不足抹杀。”杨劫看着眼前自称引导者的独眼和尚,淡淡道:“我需要明白,这里是什么地方?我们是谁?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这里是死亡营地,杀戮战场团队模式,我们是人,至于存在的意义……”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 火澜

    火澜

    当一个现代杀手之王穿越到这个世界。是隐匿,还是崛起。一场血雨腥风的传奇被她改写。一条无上的强者之路被她踏破。修斗气,炼元丹,收兽宠,化神器,大闹皇宫,炸毁学院,打死院长,秒杀狗男女,震惊大陆。无止尽的契约能力,上古神兽,千年魔兽,纷纷前来抱大腿,惊傻世人。她说:在我眼里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强弱之分,只要你能打败我,这世间所有都是你的,打不败我,就从这世间永远消失。她狂,她傲,她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凌驾这世间一切之上。三国皇帝,魔界妖王,冥界之主,仙界至尊。到底谁才是陪着她走到最后的那个?他说:上天入地,我会陪着你,你活着,有我,你死,也一定有我。本文一对一,男强女强,强强联手,不喜勿入。
  • 盛宠鬼医毒妃

    盛宠鬼医毒妃

    她是银针小神仙元初寒,又是郑王的唯一爱女!他是大齐摄政王,丰离,位高权重。第一次“悬丝请脉,不许碰触!”“本大夫不治妇科病!”一句话引祸端,装病不肯嫁入皇家的她被他识破,且侄妻叔抢,皇妃变婶娘,王爷!你今天吃药了吗?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致命行动

    致命行动

    一个不知道自己身世的人在一个战地基地里完成他的杀手生涯,一次匿名的杀手任务和一群加入的新兵彻底改变了他此生的命运,善变的人心、邪恶的灵魂与异族世界的背后隐藏了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最终将会揭晓。
  • 异世秦陆

    异世秦陆

    这年头,各种穿越,被雷劈?拜托,太老套了。那要是装13被雷劈呢?是不是够新潮?异世的大秦,铁血依旧。江山沉厚,美人如玉,剑如虹。饮罢美酒即抬头,令我铁蹄踏九洲。爱情,亲情,热血,缠绵。《异世秦陆》你值得一看。(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
  • 本宫乃是纯爷们

    本宫乃是纯爷们

    为了解情劫,老子可算是穿越了。可是这肉乎乎的胸脯是怎么回事?我靠,那孟婆竟然坑我,让我投身成了女人!这一朝入了王府,我这可怎么逃?不行不行,还是先赚足了银子再说,晋王殿下,您可千万别看上我啊!哥们格言是:女扮男装迷倒万千少女,男魂女颜征服万千雄心
  • 黑阎都临

    黑阎都临

    一次学校的郊游,一场林中的邂逅,一次情感的考验……这一切的一切,仅仅只是外来者的华丽开篇。好奇、勇敢,使一名异国的勇士穿越时空来到本不属于她的世界,重新开始自己精彩的人生。神秘的身份,多重的性格,引人的魅力,摄人心魄的金瞳……这一层层面纱究竟由谁揭开?职业、学业、社交、科技……一切陌生的新事物她将如何面对?新世纪的暗色之花就此绽放!
  • 征服大女人

    征服大女人

    我家是单亲家庭,我爸有一个漂亮性感的女秘书,我觉得她想做我后妈,所以就想方设法破坏他们。然而我们却偷偷‘好’上了,终于有一天,我爸当场撞破了我们秘密……
  • 鬼府王殿

    鬼府王殿

    天地分五界:人界。天界。炼狱界。鬼府。畜生界。由死入生,由生入死。轮回不过是刚刚的开始····崔浩死去之后,发现自己被打入奇幻的鬼府,一切都是未知的事物。是平庸的等待灵魂的消散?还是奋起感受鬼府的精彩?既然上天给了我一次生存的机会,我定活得比前世精彩!崔浩自此只有一个目标!横刀闯鬼府,问鼎鬼王殿!
  • 三探盘龙枪

    三探盘龙枪

    汉末年,少年郎王义龙,因机缘得九龙真气附身,学成三探盘龙枪,成为一身绝世武功的高人,并报效朝廷,最终成就一番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