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39600000005

第5章 市井写真(4)

据说王新爷17岁考取秀才,28岁中举,历任禄劝、永仁等县教谕。他在外任职十余年间,一直致力于扩充书院、筹集教育经费、整顿乡塾。1905年辞职回乡,在家设帐授课,因他学富品高,拜师求学者颇多。1909年任丽江学务总董,总理全县教育行政。他努力推广各乡初级小学,重点培植县立高等小学,整顿招生、毕业等新学制。1911年任丽江府督学,指导府内各县办学,推广新课程,推行新学制。1919年,任丽江劝学所长,仍主管全县教育。他在主管教育及授课教学之余,勤读各类书籍,广泛阅览,并不惜重金多方购置图书,其藏书之多在丽江颇有名气。纳西族同辈诗人张恺(字乐轩,秀才,十多岁时,即以才学优异着名)曾有诗赠曰:“坐拥书城高百雉,买山何必贮金钱。”据老人们说,北平法政大学毕业的纳西族着名教育家和志钧、和志坚两兄弟,早年曾受业于王新爷门下;北平大学文学学士、着名作家李寒谷在丽江中学读书期间,每逢假期就到王新爷家读私塾,攻读经史,从而打下了坚实的国学基础。王新爷逝世后,其侄儿们将他的全部手稿和图书用大铜锁锁在几口大柜子里,不让一册流失。20世纪80年代,我参与《纳西族文学史》的编写工作时,才知道由他后人们精心珍藏的全部遗稿和书籍,已在“文革”十年动乱中被洗劫一空。

学字树上边是文昌宫,兴建于明代,由改流后第一任流官知府杨馝迁建。据说大殿神龛上塑着文昌帝君塑像,到我记事时,文昌宫内驻扎着自卫队,大门口有荷枪实弹的卫兵守卫,所以我没有进去过里面。听说过去谈经班常在文昌宫演奏古乐,驻扎团兵后,文昌宫再也听不到悠扬的乐音了。好在驻扎在文昌宫的是地方自卫队,官兵都是丽江人,不像保安团那样扰民,还为地方做了件好事——在文昌宫下、学字树周围,栽花植树,修建花坛,建了个黄山公园,成为附近村民休闲的好去处。文昌宫下北侧,有一块大草坪,是踢足球的好场地。上小学以后,我们用破布、破袜子和棉毛线绕成圆球,放学后就到黄山公园踢,我们叫“抛球此”。20世纪40年代,丽江出了好多足球明星,其中有两位最着名的球星叫姚文和、牛兆龙,姚文和是我们萃文村人,据说他们小时候也和我们一样十分喜欢“抛球此”。记得大草坪下有许多叫“鹦鹉树”的树子,那橘红色的花朵如像一只只美丽的鹦鹉,我们用线穿起来挂在身上互相炫耀。这也是我们孩子们的一种乐趣。

文昌宫旁边,有一户姓吕的人家,靠种周围的几块山地为生。村里人喊这家的老人叫“阿贵秀爸”,可能老人有个儿子乳名叫“贵秀”吧。老人一家十分勤劳,山地周围用野蔷薇和荼靡花围成篱笆,还种了许多果树。老人有个孙子和我是小学同班同学,是很要好的朋友,放学后我们常在一起玩“跳方花格”等游戏。阿贵秀爸家与谈经会关系十分密切。那时,谈经会经常在一些大户人家演奏洞经音乐,谈经会每次活动,我同学的一位叔叔必定到场,主要是做一些服务性的工作,会前通知会员,布置神坛等。据说文昌宫在没有驻扎自卫队前,谈经会的钟、鼓及道具等物件是由阿贵秀爸家保管的。由此推测,文昌宫是谈经会演奏活动的主要场所。我父亲不会玩弄乐器,但他也参加谈经会,主要是念诵经文。谈经会大多在大户人家举行,有好几次,父亲带我去参加谈经演奏会。谈经会成员大多是五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也有三四十岁的中年人,还有两个才比我大五六岁的少年,其中有一个是会长江纯的孙子,叫江朝相;另一个是我的家门,叫牛秀益。他的两位祖父都是谈经会成员,老人见孩子有点音乐天赋,就让他们入会学习演奏古乐,好在谈经会几个月才有一次演奏活动,不会影响他们上学读书。还有一个皇经会,也是演奏洞经音乐,成员大多是手工业者,会址设在黑龙潭玉皇阁。我们村子里有好几个参加皇经会,其中有一位十分着名的乐师叫杨德闰,他平日在铺子里做裁缝,逢会里活动就去演奏古乐,他尤其擅长横笛,在古城里颇有名气。我还听说文明村有位叫许蕴藻的乐师,以吹笛子闻名,人称“许觱篥”(觱篥,bì lì,古代一种管弦乐器),他既不是谈经会成员,也没有参加皇经会,但只要这两个古乐会有演奏活动,都经常邀请他参加。

文昌宫往北约二百米,为有名的净莲寺。提起净莲寺,老人们就会讲起建嵌雪楼的诗僧妙明,讲起桑映斗、马子云、杨竹庐等先贤在嵌雪楼聚会吟诗的故事。

民国初年,这里是“桂香诗社”的社址。我开始记事时,这里是双善小学,双石桥附近玉河东、西两边的串底坞村的小孩们在这里上学。那时,从双石桥到净莲寺,要经过一条沿狮子山北端石壁修筑的石板路,叫“二十栏杆”,一级级的台阶蜿蜒而上,直达净莲寺前,十分险峻。纳西族诗人杨菊生有诗曰:

二十栏杆在上头,玉河如带水分流。

桥边剩有碑三尺,不朽诗人马雪楼。

玉河西面的串底坞和萃文街之间,似乎没有明显的界线,一条由北向南的五花石板路,已被千百年南来北往的马蹄磨得锃亮。石板路两旁,瓦屋鳞次栉比,商铺民居一幢挨着一幢。这里是从北面进入古城的要衢,白沙、束河等地的农民都要经过这里到四方街进行交易,人们总要在这里歇歇脚,买碗放上几粒油煎黄豆、两块油煎猪皮的面条,或拿出从家里带来的粑粑买碗凉粉吃。在当时,对于许多人来说,这已经是一顿十分丰盛、可口的午餐了。因此萃文街是面馆和凉粉摊最多的地方,而且有许多面馆以经济实惠、味道可口而出名,如“阿荣昌妈”、“阿益米妈”等,以面馆主人的名字而呼其店名。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位在阿益米妈家帮忙的潘金美(纳西语:大姑娘),每天中午她都会拿托盘端着面碗到街上卖,我们坐在堂嫂的铺子里就可以吃到放着油煎黄豆、油煎猪皮的面条。当然,萃文街也并非全是面馆、凉粉摊,水楼下四方街口也有两家比较高档的餐馆,其中一家因炒“公保鸡”而闻名。还有一家牛肉馆,店主是回族,姓沙,据说到丽江已经有好几代了,他们一家老小都讲纳西话,成了地道的丽江人。还有纸火铺,卖香油、盐巴的铺子,茶馆、裁缝铺等。到40年代中期,还出现了一家西医诊所。

我有位堂嫂也开了一家铺子,她主要卖各种各样竹编的篮子,据说她是承袭了堂大伯“益希爸”卖竹编篮子的生意,做这生意已经有百余年的历史了。堂嫂也兼营茶叶、藏香、氆氆等。堂嫂的生意十分红火,特别是驮茶叶的方形篮子,还有驮盐巴的半椭圆形的篮子,那些跑藏区的客商们一买就是几十对。每隔三五天,束河“巴肯卓村”编篮子的人家就会将成百上千的篮子送过来,进的多,卖的也多,生意十分兴隆。

黄山街口、卖鸭蛋桥西侧,有一杨大妈家,除酝白酒外还做窨酒,规模虽然不大,但在古城里还是有点名气。平日杨大妈在大门口摆了一张小方桌,几个小方凳,供前来饮酒的人品酒聊天。记得有个叫顾彼得的洋人,每天下午四五点都要坐在杨大妈的小桌前,一边喝窨酒,一边用纳西话跟过路的人打招呼。直到太阳偏西,他才起身离座,拄着拐杖,一步一步登上被马蹄磨得锃亮的黄山街石板路,返回他位于狮子山西麓的贺多噶村(金甲村)的住地,天天如此,风雨无阻。

在我的记忆里,顾彼得是一个秃顶、戴金边眼镜的快活小老头。看他的穿着和悠闲自在、无所事事的样子,心想这个叫顾彼得的洋人一定是个大富翁吧!后来才知道,其实他只是个靠薪金生活的办事人员,受重庆“工合”组织的派遣,到丽江组织民间工业合作社,跑这家,跑那家,为扶持地方小手工业奔忙着。时隔六十余年,今天读顾彼得先生的遗作《被遗忘的王国》,在他笔下所描写的丽江景物和人情世故,依然感到十分亲切和真实,不由使我想起童年的岁月,想起20世纪40年代丽江古城的许多往事。

玉河萃文段是木桥、石桥最集中的河段。从双石桥到黄山街口卖鸭蛋桥约五六百米的河面上,总共有15座栗木桥和2座石拱桥;卖豌豆桥南北两头各有一排水楼。因地处四方街口,这里是整条街最热闹的地方。我堂嫂的铺子就在卖豌豆桥迤北、水楼的西面。

在我四五岁的时候,四方街发生过一次火灾,一夜之间将卖鸭蛋桥一带的数十幢民居铺面化成一片火灰。这次火灾也殃及有着百余年历史的科贡坊。科贡坊是丽江古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是丽江文化灿烂辉煌的一个缩影。科贡坊虽然不大,却很有名气。科贡坊巷,纳西语叫“牌坊过”,意为有牌坊的巷子,位于四方街西面,正对卖豌豆桥。科贡坊十几户人家,在清代中晚期百来年间,先后出了两位进士、好几位举人和拔贡。清嘉庆六年,巷里的杨兆兰、杨兆荣两兄弟,一个中了举人,一个考上了拔贡,道光十七年,杨兆荣的儿子杨硕臣又中了举人,人们就称之为“一门三举”。还有更大的一桩喜事,给巷里增辉添彩。道光九年,巷里的学子王春藻中了进士,成为继龚勃之后的丽江第二位进士。为此,官府在巷口建了一座两层楼牌坊,取巷名为“科贡坊”。光绪十八年,科贡坊巷的和庚吉也考中了进士,成为丽江历史上的第七位进士。科贡坊火灾后,因走茶马古道致富的萃文村富商牛文伯(系和庚吉外甥),捐资将科贡坊改建为三层门楼,他同时受舅父的影响,在省立中学附小的基础上,创办了文伯小学。

科贡坊巷之得名,与进士王春藻分不开。据说,王春藻字碧泉,家住狮子山麓萃文村(据考:那时科贡坊巷与桃源巷一样可通狮子山,也与黄山街相连,王家原住在科贡坊巷顶处)。他早年常去净莲寺读书,考中进士后一直在外地做官。

净莲寺诗僧妙明到外地云游时,专程到湖南永定看望在此任县令的王春藻。后来得知王进士病故于湖南任上,十分悲痛,写了一首《挽王碧泉明府》,以悼念这位早年曾鼓励、帮助过他的丽江纳西族进士。诗中写道:

福得山林曾痛饮,潇洒风月共清谈。

古来未有回头水,万里魂销意不甘。

王进士为官清正廉洁,鞠躬尽瘁,辛劳成疾,病殁于湖南任上。他两袖清风,没有财产留给家人,他的后人们一直过着清贫的日子。那时,我知道王进士还有两家后人,一家住在科贡坊巷,他家有位叫阿闰的大妈在豌豆桥边卖凉粉,她做的鸡豆凉粉十分有名;还有一家住在萃文街,做土杂生意。

说到萃文村的文人,老人们常会讲起清咸、同年间纳西族着名诗人杨品硕,说杨老夫子字大田,是位贡生,他学识渊博,才气过人,是一位正道直行,不计世俗毁誉的文人。他中年因避乱居处不定,时常流离在外,妻病死,老亲在堂,儿女尚幼,生活上遭到不少困难,曾亲自盘菜园种菜营生。后来,又在家设“易安馆”教学,丽冮科贡之士,多出其门下。他诗名特着,留下了数千首诗。杨老夫子还有一家后人,住在萃文街玉河边,他家有两兄弟,从事手工业,为人忠厚、勤劳。据说,杨老夫子虽然没有留下什么资产,但留下一部他亲手编订、缮写的手稿,叫《雪山樵吟》,这是他留给后人最宝贵的财富。

科贡坊最高处是和进士家,大门门楣正中嵌着“赐进士第”匾额。其后花园,即退园,是和进士的书斋。记得四五岁时,我跟随父亲去拜望和进士老爷。和进士是我堂大哥的舅父,我要喊他舅舅,但我才是个乳臭未干的小孩,对这位年高德韶的耄耋老人,我也学着年纪比我大的几个侄儿喊他舅老。此时他已是八旬高龄,银须白发,但精神矍铄,和蔼可亲,热情健谈。他在花园书斋里接见了我们父子俩。这是一大间宽敞明亮的厢房,一张几案,几把靠椅,几案上文房四宝,一排排书架上陈列着线装书,整洁朴素,别无其他古玩摆设。在这里我第一次看到了这么多的书。

据说这位前清进士,国学功底深厚,诗文出众,他撰写的许多楹联和诗文,脍炙人口,为时人传诵。那时我知道和进士写的一副楹联是悬挂在龙神祠得月楼廊柱上,因为我还不认识多少字,是大人们讲给我的。

联曰:

丞相祠边,子云亭下,只遗古意茫茫!欣故里依然,胜迹辉流丹阁影。

屏开雪岭,镜拂晴波,不尽余情缕缕!问何时归去,凭栏醉饮绿杨春?

大人们还说,那是和进士在四川做官时,听到重修丽江黑龙潭,便欣然命笔,写了这副楹联寄回家乡,以表达对家乡的关切和热爱之情。

那次拜访以后,在我童稚的心灵里,产生了一种既崇敬又好奇的心情,我常跟老人们询问和进士的一些事迹,想对他的生平和为人有更多的了解。

同类推荐
  • 古墓往事

    古墓往事

    《国家地理·神秘中国》是一套以地域事件为单元散点透视、实地实拍、实证实录的图书,从地理人文风貌,到社会历史心态,有记录,有拍摄,有考察,有论证,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把历史之树的绚丽风采展示给大家。从社会生活的细节上,揭开历史的面纱,看一看神秘中国的精彩。每本书中围绕同一主题生发出的不同故事,就像几片相似的树叶,为中华历史的大树平添几抹生命的绿色。在这里,我们即将看到:秀丽的山川,古老的城镇,尘封的遗迹,神秘的陵寝;我们将接触到:奇石美玉,奇异建筑,珍贵遗产,传奇人物……
  • 三燕大慕容

    三燕大慕容

    三国没落,晋朝崛起,五胡乱华,开启了一个大动荡大融合的时代,来自大鲜卑山的鲜卑慕容,一时间英雄辈出,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以摧枯拉朽之势演绎出一幕幕生动鲜活的人间神话。
  • 日落激流

    日落激流

    本书分为偷袭珍珠港、珊瑚海战役、中途岛大海战、日美瓜岛喋血、马绍尔群岛海战、登陆冲绳岛六部分。具体内容包括:日本舰队奇袭美国军港、山本五十六的“未号计划”、美军攻占吉尔伯特群岛等。
  • 穿越大唐之龙凤珏恋

    穿越大唐之龙凤珏恋

    珏(瑴),合在一起的两块玉。算命先生:你命格奇特,未来另一半与你“同岁”不同年。????玉器店老爷爷:凤珏送你,龙珏有缘自会出现。…………龙凤珏还未团圆,她先穿到了盛世唐朝。为文成公主和亲出谋划策,却被其“旧爱”缠住不放,而这个旧爱竟然是龙凤珏的主人??!!认了弟弟却“狠心抛弃”,被其记恨且永不原谅;好心救人,却成为她的贴身保镖默默守护;偶遇“老乡”,也成了牛皮糖甩也甩不掉;助有情人成眷属,却意外造就了自己的穿越。果然因果皆循环,万般皆是缘。这位公子,我们认识吗?这两个娃娃跟你没有半毛钱关系,请不要随便认亲好伐?
  • 末世君王

    末世君王

    理科男段长歌在熬夜复习的时候昏昏睡去,醒来发现自己竟然成了大明的皇帝。而在深入了解这个世界之后,他发现这个所谓的大明其实是异世界的大明,这世上有术士,有武士,更有政客纵横家野心勃勃。作为一个必将灭亡的异界周天子,他将如何才能挽救国家危难(与自身性命)?日更三章,酌情加更。本书伪历史轻玄幻。
热门推荐
  • 虚空世界之灭神纪

    虚空世界之灭神纪

    叶千情出于一个豪门世家,却是自己在三岁时家门被血洗,由管家带大,但却在叶千情十五岁时管家也因病与世长辞……一次偶然,却发现家门被灭另有隐情,由此为了寻求真相,踏上强者之路,并化名为千羽。
  • 另一片宇宙

    另一片宇宙

    一个意外的来客打破华夏沉淀五千年的发展轨迹,奇妙的魔法绚丽的战技这一切本该小说中存在的东西却都一一出现,意外的来客将会怎样改变世界的格局……
  • 红楼梦(下)

    红楼梦(下)

    一部影响整个华人世界的经典,也是世界文学史上不可磨灭的篇章。胡适说“《红楼梦》这部书是曹雪芹的自叙传。”毛泽东说“《红楼梦》我至少读了3遍……我是把它当历史读的。”张爱玲:“有人说过‘三大恨事’是‘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第三件不记得了,也许因为我下意识的觉得应当是‘三恨《红楼梦》未完’。”
  • 圣骑宗师

    圣骑宗师

    世界浑沌初始之时,次元旅行者们在旅行的途中无意间发现了这个世界他们使这世界上古大陆的古老元素陷入沉睡并创造了新物种在封印古老元素的战斗中也打散了古大陆,原本一整块的陆地散成了四块大陆他们接着创造了人类、杜克、幽光、精灵、麦加、亚克、龙族并留下了他们认知中的元素,我们称这世界为「克尔麦隆」而四片大陆也依照旅行者的名子命名,做好了这一切旅行者便继续了他们的旅行离开了这世界,而重生的新物种们称呼他们为创世者这是一个剑与魔法的世界,四块大陆也各自创建了自己的国家和平了许久…
  • 谐趣武侠:浪迹江湖

    谐趣武侠:浪迹江湖

    一个轻功卓绝易容精妙的少年,一个情深意重痴心爱恋的小姐,一个俊逸潇洒智力超群的公子,一个眠花宿柳情种遍洒的登徒子,……少年如何含辱洗冤?如何绝处逢生,独挽狂澜?江湖各大掌门又如何脱出囚笼,揭穿险恶父子的惊天阴谋?少年如何解开情结抛却情丝?又如何匡扶武林正义?……诙谐趣事,嫁祸诬陷,谋略机智,情爱纠葛,睿智辩才,恩怨情仇,请看本书一步步为你演绎。
  • 阴阳寒热养生智慧

    阴阳寒热养生智慧

    本书在中医阴阳寒热理论的基础上,讲解了不同体质人群不同的养生方式,介绍了使身体阴阳平衡、寒热进退的调养方法。
  • 精英学院

    精英学院

    都市青年沈云进入唐宋精英学院,为人类的未来而战。神圣白龙次魂在身,绝世剑法天下无双,妖族进攻声势浩大,人鱼神殿扑朔迷离,幽灵岛的艰苦试练,觉醒龙变三境界!十三邪魔轮番出场、世界高手各显神通。看沈云力压群雄、斩获神格、救世于水火之中!
  • 撞鬼之短篇集

    撞鬼之短篇集

    大千世界无不其有,而所谓的鬼魂也同样存在于与我平行的另一个世界。常言到:“平时不做亏心思,不怕半夜鬼敲门。”梦魂香《撞鬼系列短篇集》收录了西南苗族传奇乡村诡异故事,其中,的故事情节精彩起伏只有读者去品未了。再这里魂香要对大家说的是“世界本没鬼,而鬼之我心中自塑造出来的。
  • The Well at the World's End

    The Well at the World's End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倾城神女异界游

    倾城神女异界游

    她,二十一世纪艺术学院学生,穿越后却被告知自己本是灵界神女,而此时灵界早已没落千年,在她的守护下,灵界是否会恢复繁荣昌盛?他,龙族大陆第一强者,天赋强大,强势霸道,却甘愿为她自费修为堕入凡世,这一世,他们异界相遇又会擦碰出怎样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