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39600000031

第31章 文教拾贝(5)

昔时的雪山书院,就在丽江古城今五一街,兴仁上段与文智下段间街道以北、原地区供销社职工学校内。时过境迁,如今恢复重建的雪山书院虽未能重立于原址,其历史光辉自不泯灭!

四、丽江的义学与私塾

清代丽江的府学、县学与书院,均为官办学校。随着社会性教育的发展,义学与私塾这两种私学不断出现。

私学是与官学对称、由私人设立的学塾(塾,即教学的地方),按性质分为三种:一种是富家出钱,聘请先生来家里教授子弟的教馆——这自明代以来,木氏土司就已独家开设了。木氏禁人民读书,所以丽江再无其他教馆。自丽江府设学,木氏没必要再自设教馆了。新出现了两种私学,即义学与私塾。

义学,是由地方合资聘请先生,在公众之地开设以教贫寒子弟的学塾,也称义塾。而据乾隆、光绪两府志记载,丽江府境内的义学,多是由来任流官创办的,并且给予束修银(即教师酬金)资助。乾隆《丽江府志略·学校略·义学》对此有说明:“因丽江城乡,狃于夷习,无一延师课子读书者,故前后相继设法创兴……甚有子弟不赴学,严惩父兄者,又有百姓不赴学,究其乡保者”。可见当时丽江的义学,不是民间自发组织的,而是由官府创办,并强令入学。官府资助教师酬金之外未敷经费,应是各义学之地公众筹集。

乾隆五年(1740年)编成的《丽江府志略》记载的义学已有20所:忠孝馆、节义馆、白沙馆、束河馆、白马馆、剌沙馆、吴烈馆、七河馆、九河馆、巨甸馆、通甸馆、江西馆、树苗馆、小川馆、兰州馆、下井馆、剌缥馆、剌是馆、山后馆、上温井馆。此际,距丽江府设学仅30多年,可见义学发展是很快的。

这20所义学,有12所在以大研古城为中心的原丽江县境内,其余8所在今兰坪县境。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编成的《光绪丽江府志稿》记载的义学,已达31所,即乾隆初以来150多年间又增加了11所:乐天场、黄登馆、阿喜馆、石鼓馆、鲁甸馆、剌宝馆、东山馆、大具馆、南山馆、江东馆、江西馆(此江西馆与在兰坪境的江西馆同名)。这11所中,有9所亦在原丽江县境。

如述,自1706年设立府学以来190年间,丽江府又先后开设了上述31所义学,在今古城区与玉龙县境合计21所,占总数的2/3,这还未将实已成为义学的玉河书院计入内。众多的义学,对清代丽江汉文化教育的普及,发挥了重要作用。

私塾,即先生私人在家设馆授徒,也称家塾。

虽然丽江已有了官办府学和书院,而义学、私塾这两种民间办学形式,以官学所不能替代、不可或缺的作用,成为对官学教育的补充与生源后备,从而形成了清代丽江官学与私学并行、科举教育与启蒙教育并举的局面,对历史文化名城丽江昔时的社会教育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至光绪末年停科举、兴学校,现代教育兴起,丽江的教育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民国时期的丽江教育

王德炯

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阀门——这一进步亦明显体现在位处中国西南边陲的丽江,在当时废科举、兴新学浪潮的助推下,使教育事业有了一个较大的发展。首先是官方开始注重教育。民国元年(1912年)一月,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公布《普通教育暂行办法》称:“从前各项学堂均改称学校”;“监督、堂长应一律通称校长”;“初等小学可以男女同学”;“小学读经科一律废止”;“清华部颁行之教科书一律禁用”。是年四月,责令将教育行政首脑学务总董改称劝学员长,有关劝学事务责成地方议员乡董兼充,不再设劝学员名目。是年十二月,公布民国教育部教育宗旨:“注重德育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民国二年(1913年),改革学制公布《学校系统令》规定:“初小四年毕业,高小三年毕业,中学四年毕业”。改初等小学堂为国民教育。是年,《学校学年学期及休业日期规程》规定:“以八月一日为学年之始,翌年七月三十一日为学年之终。”这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新规,让当时的丽江教育界一改往日旧貌。

民国元年(1912年)六月,丽江迅速成立了教育分会、组织教育研究会。是年八月,在指云寺创设乡立喇嘛蚕桑传习所,让无一技之长的喇嘛学习蚕桑。民国二年(1913年),石鼓初等小学堂改为高、初等两级小学,增设石鼓、白马女子国民学校各一所;“丽江教育分会”改称“丽江县教育会”;省立第六师范复办,校舍设府中学堂,招收五年制师范生两班。是年年末,丽江府农业学堂改称丽江等六县乙种蚕业学校,又由府中学堂迁回原“考棚”,蚕桑传习所续办。其间由于限定初小四年、高小三年,并将初小校改称“国民学校”,因而把在高小里读了三年毕业后的学生,被百姓尊称为“秀才班”,还写成大红榜贴在大门旁以示庆贺;边远农村子弟中只要出了一名“秀才班”学生,除贴红榜外,还大摆宴席,亲友祝贺,引为全村之荣。

丽江大研镇在历史上一直是丽江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同时也一直是丽江教育的中心——民国元年(1912年),就将原官立高等小学堂改名为“县立高等小学校”,由木坤接任学务总董,本省优级师范文学科毕业的桑即栋为校长,高小学生四班,计226名。民国四年(1915年),则将萧公祠县立女子初小,改为高、初两级小学,并归并成立义正甲第二、第三两校为一校,同时又普及国民学校若干个,当时全县共有63个学校,学生达2285名。教育与实业相得益彰、互动发展,是此一时期的重要特色。地方上把丽江龙王会和骡马会上所收税款,几乎全部都投入办教育,到民国十八年(1929年),丽江形成了以大研镇为中心辐射全县的一个较为可观的办学教育规模,全县初、高小学校已达91所,学生2508人。值得一提的是,民国十八至二十五年间(1929-1936年),即由和志坚担任县教育局长的七年间,全县的基础教育规模又有了新的发展:全县初、高小学校由原来的91所猛增至230所,比七年前翻了2.53倍;全县教育经费也由原来的银圆6000圆增至17000圆,比七年前翻了2.83倍。据当时相关资料载,到和志坚担任县教育局长的第三年和第四年,丽江除了初、高小学校外,各类中学、中专学校也趋于完善:丽江府中学堂、师范传习所、蚕桑学堂、省立中学、师范学校等设于大研镇,并逐步辐射周边。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九月,云南省召开县长和教育局长会议,丽江因教育业绩突出,省政府主席龙云颁奖赠“丽水增辉”匾一块,时任教育局长和志坚因工作成绩优异,受教育厅长颁奖赠“宏宣铎化”匾一块。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省立三中改为丽江中学,和志钧、范义田、和志坚先后担任校长。民国三十年(1941年)毕业的高七班不到30人,考上出国留学预备班的有2人,赴美留学的有杨凤、方宝贤、和惠桢3人,这是继清末民初周冠南、李耀商、李汝哲、李汝炯之后的第二代留学生,他们都是具有“天雨流芳”厚重历史文化积淀的一方金生丽水之骄子。

先后任过丽江县教育局长的,都是一些在当时受过良好教育、又具相当才干和能力的学者型官员。继和志坚之后,还有王人吉、李觉民、赵锡胜等人。在一任又一任教育局长的努力下,至民国末期,全县统计的各类学校达247所(中学3所,小学244所),学生13800余人,教师400余人。虽然坝区和山区、半山区的教育不尽平衡,但总体来说是处于逐步发展和提升阶段。

最有起色、最有亮点的阶段,当属抗日战争时期。当时丽江出现了有利于振兴教育的几个重要因素:一是因当时日军封锁了中国沿海的对外通道,经丽江到拉萨再转印度的通道成为主要国际交通线——丽江理所当然一跃而为西南茶马古道重镇的地位和作用,为经济繁荣、教育振兴、文化发展创造了难得的机遇和条件。二是西线无战事,而使丽江成为相对和平安宁的大后方。三是抗战前的丽江教育就已经具备了有利于今后持续发展的一定基础条件,只要一有机遇,就会出现更大的进步与发展。在全国军民抗日救亡的关头,一大批西南联大等在内的省内外着名教授、学者纷纷来到丽江从事教育,学习、考察民族文化等。丽江大研镇一时成为省内外人才荟萃的地方,一批毕业于国内外着名大学的学者先后在丽江县中学、国立师范、省立三中担任校长、教员,为培养出一批批国家栋梁之材,助推丽江社会、经济、文化的较大发展,带来了“及时雨”。丽江因特殊的地理环境,受战火影响不大,商业贸易繁荣,大研镇商界及其他人士集资支持,使县内教育得以持续升温。1941年,丽江创办了国立师范,校长是钟亮东,还创办了直属国立师范的“附属实验小学”数个,一个设在大研镇文治村,一个设在国立师范住址南口旁的五台村,还有一个设在南山。致力于家乡教育的本地人士杨超然、周霖等创办了“黄山幼稚园”,木涛轩创办了白马“乐群补习学校”,李寒谷在金沙江畔三仙姑创办了“寒谷小学”,等等;1944年,丽江商会会长牛文伯应承了续办原“省立丽江中学附小”的经费事宜,并将该附小更名为“文伯小学”,省教育厅对此义举大加赞赏,并赠其“嘉惠箐莪”四个大金字的横匾,挂于牛家堂前。

丽江的文墨之风、教育环境也吸引了一大批国内外专家、教授纷至沓来,例如:朱通、皇甫圭、朱安恕、傅永秦、易源湘、夏明、周齐佑、郭甘予、李晨岚、刘鲁也、冯国楣、李明宇、李霖灿、陶云逵、冯瑞涛、秦仁昌以及美籍奥地利人植物学家约瑟夫·洛克、顾彼得(俄)等人,他们有的前来“支教”,有的前来工作和考察。这一时期的发展,由于南迁文化的影响,特别是西南联大师生教风学风的影响,对丽江教育振兴及其整体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有道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丽江也因此走出了一大批为民族独立、国家解放作出贡献的优秀好儿女,以及一大批用满腹经纶、才华横溢报效祖国的专家、学者。

父母的边地教育

和品正

母亲早别于我们,至今已有40余载;父亲去世也有近20年了。于丽江,父母不是什么人物,未见诸报纸杂志,更不见于文物史料,却时常被人们提及,但凡同古城六七十岁的老者谈及家事父母,对方多半会惊喜地拍膝呼出:你父母均是我的老师,你父亲叫和怀琛,是大研高小的校长,他教过我们语文……你母亲叫周永幸,早年在黄山幼稚园,后也在大研高小,教过我们画画与手工……他俩对我最好,如何如何,噢!我还背过你,你还有个弟弟……他们描述得有声有色。

家中至今珍藏着多帧父母在黄山幼稚园与大研高小时与学生们的毕业照,当时我约一两岁,印象不深,描述不了具体的情形。

追忆与母亲相处的最初印象,是在宁蒗县的三棵树小学。那时我已有三四岁了,难以磨灭的记忆便是甜蜜地在母亲的怀里,另外便是一个可怕的“狼的故事”,还有以彩色连环画形式粘贴在小学壁报上的勇斗狼群、舍身护送学生的英雄教师形象。后来,母亲对我讲:当年宁蒗县内狼群猖獗,狼大白天都在学校四周出没;学生家庭居住又很分散,上学都要翻山越谷。因此学生们多半住校,一、二年级学生由学校炊事员帮助做饭,三年级以上,学生们各自做。校内有一幢很长的平房,墙下砌了成排的小灶。做饭时吵吵闹闹,炊烟四起,学生个个炭手油面,不时发生争抢打斗。每周六下午三时结束一周教学,全校教师员工分成几个小组,分头护送学生回家。老师与高年级的学生手握长棍与石块,以防路遇狼群。我与弟弟及学校教师的四五个孩子便被反锁在一间楼房内,有时大孩子讲起“狼叼小孩”的故事以吓唬较小的同伴;时而,又以大人的口气给吓哭的小伙伴壮胆。黄昏时分,教师们才举火把返校。曾经有一次,一位送孩子返校的男教师,在途中受狼群攻击死亡,他便是我记忆中学校墙报上的斗狼勇士。

我六七岁后,父亲鼓励道:已是小伙子了,夜间起夜时应该上厕所啦!父亲手提锄头,用铁锄使劲撞击路边石块,击出一道道闪亮的火花,并大声喧哗着走在我的后边。我则颤颤巍巍地驱动着一双小腿,学校并无围墙,远处树丛中总有两三对发着蓝光的眼睛,也在随我父子而移动,父亲告诉我那便是狼的眼睛。

三棵树小学背山面田,两侧住着些村民,入夜常常锣鼓齐鸣,怒吼声掺和着凄号声由村口引向后山。随后,学校钟声炸响,锅、碗、瓢、盆响成一片,男教师们举着手电筒呐喊着也奔向后山,高年级男生也都纷纷舞棒奋勇追去,女教师与全校学生竭力高呼。母亲告诉说:这是有村民家的小孩被狼叼了,大家正努力营救呢。及时发现的小孩,能在村民与师生的营救下,狼口脱险,保住性命。因狼叼小孩时,不及撕咬,小孩只是惊吓与小伤。如发觉较晚,只能捡回些小孩的衣裤碎片。

同类推荐
  • 被历史尘封的典籍

    被历史尘封的典籍

    ——混沌未名,族群在黑暗中蹒跚前行。中世纪末期,在东方陷入黄色的恐慌时,西方最深沉的黑暗将迎来曙光。最后两次十字军的东征,是西方封建统治者最后的挣扎,他们企图通过掠夺另一个古老帝国的国运来维持苟延残喘的统治。十字军陈兵塞浦路斯,只等时机一到,兵峰就将直抵古老国度埃及的喉咙,截断这个千年帝国的命脉。在这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在这即将席卷整个西方世界的漩涡旁,高加索地区偏北一点的地方,黄祸入侵欧洲的遗民,钦察汗国中的小小部族——尼鲁温,也正在为汗国的野心奋斗着。而这时他们还不知道,某种比黑暗更加古老的恐怖,正裹挟着东西方的灾祸,企图将历史引向另一个进程
  • 汉末之纵横天下

    汉末之纵横天下

    他,当今武术界年轻一代的翘楚,声名鹊起、前途光明。然而,一场莫名的大雾却将他送到了烽火四起的汉末!没有刘备、刘表的皇家血统;没有袁绍、袁术显赫的世家背景;也没有曹操一样强大的家族势力,在这个乱世之中,他又应该何去何从!
  • 井中

    井中

    我们坐井观天,却总相信天空比井口大,是因为我们被灌输这样的思想,还是我们只是以自己的视野看青蛙?青蛙在我们的井中,而我们在另一个井中,可谁知道这个井外的天空我们是否能触碰到?
  • 北大荒传奇之大荒枭雄

    北大荒传奇之大荒枭雄

    在我国东北解放前的几十年时间里,美丽富饶的白山黑水曾屡遭蹂躏。先是日俄战争,老毛子和小鬼子在中国打,接着就是日本鬼子的侵略。家国破碎,民不聊生,社会呈现极度的动荡不安。于是,一些人啸聚而起,占山为王,竖起绿林的旗号。峰山必有匪,草莽出英雄。一时间,泥沙俱下,匪患遍地,关东的山川大地笼罩在一片愁云惨雾之中。故事以浓郁的东北乡音以及胡子奇崛的切口生动再现了北大荒的秀美山川、风土人情、胡匪耻辱的血污以及北大荒人艰苦创业、不畏强暴、英勇抗日的不朽传奇。
  • 乱的盛世

    乱的盛世

    汉高祖刘邦三皇子刘如意,集万千宠爱,万千嫉恨于一身。母妃的困境和吕后的残忍,让他在年少之时,就开始变得冷酷,果断。。。盛世的开端,隐藏着疾风骤雨,易储失败,让他深陷危机。绝境之中,他和虞姬之女虞悦相遇。隔着国仇家恨,却又命运相似的两个人,将何去何从?这乱的盛世的风雨,又该如何平息?当柃琴弦动,一切会渐渐揭晓。
热门推荐
  • TFBOYS:十年誓约

    TFBOYS:十年誓约

    【新人报到】“原来你真的有女朋友了,还让妈妈帮你找,快让我看看,你叫什么?”“嗯,阿姨好,我叫冰雪”“真好,不错,找个时间就订婚吧!”“啊?”
  • 鹿晗因为是你所以我爱

    鹿晗因为是你所以我爱

    一颦一笑,醉入眼眸:一字一句,温馨入心。鹿晗啊,你是如此美好,如此耀眼。有你在的地方,就是天堂。带我到会有你的地方永远都在一起走。你睡着的那瞬间,仿佛世界都安静了,就像梦过的你,你是我生命那个美丽蝴蝶。
  • 宅男男神

    宅男男神

    宅男逆袭,咸鱼翻身。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王者之旅,且看我傲笑联盟。我是一名平凡的宅男,我要为自己成为男神代言。
  • 腹黑男神哪里逃:壁咚99次

    腹黑男神哪里逃:壁咚99次

    他对她说:“我喜欢你。”她说:“我考虑考虑。”第二天,她约他出去:“考虑到你昨天说的话……”她把他壁咚在角落,踮起脚,吻住他的唇,她主动,他更主动,一个转身,反壁咚她。他问她:“你喜欢壁咚还是桌咚?或者床-咚?”她浅浅一笑:“不然我们全部做了吧。”(绝对甜宠文)
  • 探墓特遣队

    探墓特遣队

    神秘的商汤遗迹,未知的上古文明,凶险的浮云神兵,诡异的暗湖魅影,远古的天火族人,,身为当代大学生的我,因为老家一个奇异的青铜碎片,和几个神秘铭文,我的生活从此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一场惊心动魄的冒险之旅即将展开,,诸位且看我慢慢讲述我一生之中,所遇到的匪夷所思,离奇古怪的诸般事迹。
  • 幽梦影

    幽梦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上有仙

    天上有仙

    遇仙者,得机缘,修仙者,得长生,弑仙者,掌乾坤,定万物!道友留步,敢问仙在何处?“巴蜀之地皆是仙!”道友此话怎讲!日你仙人板板,俄浪个晓得!
  • 剑侠奇情

    剑侠奇情

    本书以网络游戏《剑侠情缘叁》的剧情故事为背景,结合部分唐朝历史,修正不少游戏剧情BUG,创作的一部穿越武侠故事……年轻的大学导师一不小心穿越到唐开元年间,附身在一个病怏怏的幼童身上。天性乐观的他,原本只想等长大些了考个明经,混入体制内捞个芝麻绿豆大的小官,跑到一处天高皇帝远的地方偷偷赚点小钱,静静地享受官一代的腐败生活。然而,时间的巨手在他面前缓缓的推开一扇光怪陆离的大门,这里有他熟知的历史人物,如励精图治的李隆基、艳丽丰润的杨玉环、诗才绝艳的李太白等。也有他不曾知晓的江湖风云、武林传说,如寿比南山医武双绝的神医孙思邈、道骨仙风剑法无双的道祖吕纯阳。神秘的九天传说,邪异的西域魔教纷纷登场……
  • 绝世邪王美人无双

    绝世邪王美人无双

    冥界之王,人族少女,他们的命运,即将交织。…
  • 天宸

    天宸

    茫茫宇宙,渺渺星辰。亿万生灵,神者为天。封禁九天,斩开黑暗,重返寰宇宫宸……诸天争战,星辰暗淡。一篇乱天大世,即将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