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39600000030

第30章 文教拾贝(4)

回眸元、明、清时期的丽江教育

泗群

历史上丽江的汉文化教育,在云南和全国都具有特殊性,以至与山水相连的周边府州县相比,情形不同。这一特殊性就在于:从元代开始,历经整个明代,以迄18世纪初的清康熙年间,丽江长期处于历代封建王朝施行的羁縻政策下,成为一个特区,由纳西族木氏土司长期垄断了当地的汉文化教育,平民阶层没有受教育的权利。因此,丽江整个社会教育起步较晚,然而压抑既深,其发乃勃,在清代中后期的两百年中,丽江谱写了辉煌的教育篇章。

一、木氏土司垄断丽江汉文化教育的440余年

元代之前的南宋末年,滇西北一带广阔的古纳西族地域,尚处于“依江附险,酋寨星列,不相统摄”的封建领主时期,中央王朝并未形成对这一区域的有效统治,麽些诸部落各自为政,经济发展与相互往来也是缓慢、松散的,不足以形成联系紧密的“共同经济生活”;民族的“共同文化”仍是世代相沿的古代纳西文化,并无引进、推行汉语言文化的政治经济基础。此际,一个划时代的重大历史事件——“元跨革囊”,改变和推进了丽江的社会历史发展。忽必烈攻灭大理,结束了唐代以来南诏、大理国相继割据五百多年的历史。其时,丽江纳西族木氏先祖阿琮阿良审时度势,顺应历史发展归附蒙元,“迎兵于剌巴江口”,而且积极助兵“同克大理”立功,这不仅使木氏从远近诸多势力中脱颖而出,一统广大的纳西族地域,使这一区域自汉晋设郡县以来,再度纳入了中央王朝的统一治理,从而大大加强了社会经济的联系和发展,开始有了全面接受并推行汉语言文化的政治经济基础。然而自元世祖中统四年(1263年),阿琮阿良实任察罕章管民官起计,直至清初丽江建立学宫后、清廷议准丽江府设学的康熙四十四年﹙ 1705年)这440余年中,木氏土司完全垄断了丽江的汉文化教育,丽江一直没能设学,没有平民教育。

本来,云南于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年)设立行省后,赛典赤、张立道相继倡导儒学,建孔庙、创庙学、购经史、授学田,至元十九年(1282年)“四月,命云南诸路皆建学,以祀先圣”(《元史·选举志》);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四月辛卯,设云南诸路学校,其教官以蜀士充之”(《元史本纪》),丽江已具备了设学的条件。然而上述只是全省普遍情况的记载,并无丽江设学的具体记载。其间有王惠、王升父子先后来到丽江,王升墓志铭有云:“充云南诸路儒学提举……董治大理、永昌、丽江、鹤庆、姚安、威楚诸路学庠,所至庙宇圣像一新。”这说的是他负责监督管理滇西一带的儒学并其业绩,是个总的表述。此言而外,史籍和史料中再无丽江在元代就设立儒学的任何记载了。直到明永乐十六年(1418年),丽江军民府检校庞文郁乃上奏:“本府及宝山、巨津、通安、兰州四州,归化日久,请建学校。”——此际,明王朝立国已经70年,这一上奏事实并奏章内容已清楚地表明,所谓丽江在元代就已设学,乃虚应故事、后世以讹传讹而已。

元之后的整个明代,丽江也并未设学。而南邻的鹤庆,自元世祖至元8年(1271年)置鹤庆路,当年就设立学庙,开始了汉儒学教育,这比丽江早出430多年。鹤庆于明洪武时设府,领剑川、兰州、顺州、北胜、蒗蕖、永宁等六州(兰州后改属丽江府)。东邻的永胜境,在元代属丽江路,明代以来为州、直隶州,为府,历属鹤庆府、澜沧卫军民指挥使司、大理府、云南省布政使司管辖,自明初就纳入了中央王朝的一统之治。永胜自明洪武间由驻军屯垦、设澜沧卫时创办儒学,成化二年(1466年)丙戌科出了第一位进士谭昇,为大理府之外滇西北地区最早者,可见永胜的汉文化教育也比丽江早出320多年。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秋,朱元璋遣傅友德、蓝玉、沐英征云南,元末任丽江宣抚司副使、通安州知州的木氏先祖阿甲阿得“焚元符篆”率众归附,亲自赴京进贡朝觐,钦赐木姓,授为世袭丽江土知府,自此进入了木氏势力的巅峰时期。面对高度集权的明中央王朝,木氏深感经济发展和汉语言文化之重,于是“课农桑,兴学校”,自己极力效学汉文化,在其实并未建起学校的情况下,从内地聘汉族文人来任家庭教师,还将其子弟送往鹤庆、大理等地入儒学,一如王崧《云南志钞》云:“元亡而明兴……土司子弟以入黉序为荣,而丽江木氏、姚州高氏尤乐与流寓之文士交游……”。木氏注重引进中原各色人才,“交满天下”,尤对知名文人礼遇有加。明末大旅行家徐霞客,就是应土司木增之邀来丽江的。为“窥中原文脉”,木增还特地请徐霞客为其子批阅作文,并“求为赐教一篇,使知所法程,以为终身佩服”。而对治下百姓则采取“愚黔首”政策,所谓“木氏有例,禁人民读书”。后世引为纳西族教育传统的“天雨流芳”,其实本是木氏对自家子弟的教诲之言。然而面对博大精深的汉文化,即便垄断了丽江文化教育的木氏,也必然有个渐次深入提高的长期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自明初以迄有确切记载的木氏第一位作家木泰(1455-1502年)之诗出现,已是自木得起始的第六世,其间长达100余年,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以木泰发端,历定、公、高、东、旺、青、增、懿、靖,凡十世乃入清朝,此即文学史称“明代木氏作家群”阵容(其中:定、旺、懿3人应有诗联之作而未能流传下来)。除了木氏家族,这440余年里,丽江的旁姓平民阶层就因无缘接受汉文化教育,不存在出现科贡士子和汉语文学作品的可能。整个丽江社会也一直未纳入国家的科举制度。特定的社会历史格局注定:丽江的汉文学,只可能发轫于明代纳西族木氏土司,并由其一枝独秀。

二、孔子后裔、通判孔兴询创立学宫

到了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山东曲阜人、孔子66世孙孔兴询来任丽江土府的流官通判,他见丽江“山水清奇,人才秀美”,自古及今却一直未设学,觉得太不应该了。于是,他向当时的世袭土知府木兴正式提议:应立即开办儒学教育,培养地方士子(“请立学造士”),却受到了阻挠。孔兴询据理力争,还捐出了自己俸禄,历经三个寒暑,终于建成学宫;再五年后的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清廷议准丽江设立府学并定文武学额,次年正式开设府学——这是丽江整个社会汉文化教育开始的标志,亦即木氏垄断丽江文化教育历史时期的下限。丽江自此汇入了中国科举史上最后的两百年!

孔兴询在丽江府通判任上,将近十年,直到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才由樊经接任。由于孔兴询对丽江教育的开创之功,丽江最早的志书——乾隆《丽江府志略》载之为“名宦”:“丽初无学也,自孔公兴询来判是邦,实使肇造,阙功巨焉。”此志书的“艺文志”中,还选载了孔兴询当年撰写的《创建文庙碑记》。

310多年前孔兴询鼎力创建学宫,为历史文化名城丽江的汉文化教育开了先河,永铭史册!

丽江开设府学18年之后,于雍正元年(1723年)改土归流,整个社会最终完全冲决了木氏“开门节度,闭门天子”的藩篱,平民阶层中读书人越来越多,“改流而后,士之争自濯磨,出类拔萃者胪有其人……”然而实际上还存在一个后续过渡期。因为旁姓平民阶层接受儒学教育,同样要有一个渐进的过程,这是不可能与政治变革同步的。自1706年开设府学、施行科举制以来,在按学额选拔贡生的定制外,本土士子中考取的第一位举人是1750年乾隆庚午科杨光俊,第一位进士是1829年道光己丑科王春藻——丽江府志所载此之前的举人、进士,实为寄考籍于丽江府的外籍士子。《纳西族文学史》所载以周之松(1774年乾隆甲午科举人)、李洋(1800年嘉庆庚申恩科举人)等为代表的改流后首批旁姓作家,一样清晰显示出这个过渡期。因此1706年府学的开设,虽使木氏不能再继续垄断丽江教育,而其独领丽江汉文化风骚的局面,还必然延续到1723年改土归流之后。本土旁姓知识分子和作家相继出现,是在18世纪的后半叶,这清楚表明:这个过渡期有着数十年。加上这个过渡期,木氏垄断丽江教育和文化就不止所述440余年了。

改土归流后,木氏家族后裔也与旁姓平民一样走上了科举之路,有不少考选为贡生、副榜、文武举人,有的还成为着名诗人和教育家,如木正源(羲民)、木坤(芷园)。江山依旧,丽江的文化教育则已非木氏独领风骚,而是同诸多旁姓平民一道“百舸争流”了。

三、玉河书院与雪山书院

丽江于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正式开设府学那年,江苏江都人樊经来任丽江府的流官通判。由于丽江府新设学,又是缺乏汉学基础的土府,朝廷议准的办学规模较一般的府要小,“止设廪生三十名”(《光绪丽江府志稿·学额》)。廪生,是享有廪米补助的定额生员。可知丽江初办学时,能够进官学的生员很有限,后虽办学规模扩大,又有增生、附生,但那是后来的事了。因而樊经到任不久,就提议创办书院,作为对官学的补充,以接纳更多学子入学。

这时候,丽江的土知府仍是木兴。数百年来,木氏禁止人民读书,但此际朝廷已议准丽江府设学,大势所趋,木兴也持支持态度了。他与樊经共同在学宫旁选择地址,着手修建书院。但经过三年多未能竣工,房舍已受到风雨摧残。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新一任通判、浙江仁和人余文耀到任后,将这所已大体建成的书院修葺一新,亲笔题匾“玉河书院”,聘请府学教授张揆亮任书院主讲,使得远近学子济济一堂来在书院栖身、从名师就学了。玉河书院,是丽江科举史上创立最早的书院,比改土归流后创立的雪山书院,早出15年。此际,余文耀还特地撰写了一篇《玉河书院记》,记述玉河书院建成,强调培育人才是地方主官的重要职责,对丽江学子们寄予厚望。这篇记,写于玉河书院建成开学“极一时之盛”之际,气象雄阔,叙说明晰,成为丽江教育史上一份真切的历史记录。樊经、余文耀两位通判接力创建玉河书院,取得了预期成效。这是他们继前任孔兴询,为丽江教育做出的历史贡献。

然而,玉河书院并没长久留住这个势头,办学仅二十多年就维持不下去了。

这有多方面的原因,由于师资不继,经费不足,而且生源多又被首任流官知府杨馝、府学教授万咸燕创建的雪山书院“抢”去了,这应是最主要的原因。又则,玉河书院原址地势低湿,房院狭窄,确也不利于办学,总之难以为继了。事实是:仅二十多年后,玉河书院便告“久经倾废”,这是乾隆五年(1740年)定稿的《丽江府志略·学校略》明确记载的。这款记载又说:乾隆四年(1739年)来任的第五任流官知府管学宣重立玉河书院,每年议给束修银(即教师酬金)12两——这一定额,与其时府境20个义学馆中的大多数馆相同,这就表明:迁址重立后的玉河书院,无论办学规模、教学层次还是师资、教师酬金,都已等同于一般义学馆了。就是说,开办的是基础性启蒙教育,生源是学童,而不是已取得秀才资格、进入科举竞争的士子。因而虽重立,与雪山书院已不在同一办学层次,只仍旧称为玉河书院而已,学校的性质属义学,是民办官助;雪山书院则以应科举为目的,是官办。

玉河书院在1739年重立时,迁址到黑龙潭以南的玉河村。此为新址,即后列为原丽江县、今古城区文物保护单位之处。玉河书院重立后的办学持续了150多年。据1895年成书的《光绪丽江府志稿》记载,它已按义学馆之实,更名“玉河馆”了。而这之前,随着汉传佛教在丽江的兴盛,这个场所又建为通化寺,形成儒学之所与佛寺共存的局面。到了民国时期,在此改办为玉河小学。至此,自始建、重建,前后历经200余年的玉河书院-玉河馆,乃告终结。

雪山书院的情况,与玉河书院不同。丽江于清雍正元年(1723年)改土归流后,首任流官知府杨馝、府学教授万咸燕在雍正三年(1725年)创建了雪山书院,这所书院“来头”更大,师资力量与办学经费更为充裕,办学设施、收藏书籍均优于玉河书院。于是,随着雪山书院的创办,玉河书院便退居于义学馆之列了。

可知其时的书院,一样存在办学竞争。丽江府的几所书院无一例外都是由来任官员创办的,都要体现政绩,竞争便成必然。雪山书院自创办,就一直与官办府学并行、久盛不衰。这所处于中国科举史末期、丽江两百年科举史上后180年的书院,其作用与意义,远远超出了科举本身——不仅丽江历史上所出230多名科贡之士、众多秀才,多曾就读于此,而且这里浓郁的文化教育氛围、旗帜性的引领作用,对汉文化在丽江广泛传播、整个民众教育,都产生了深远影响。载之青史的雪山书院,对于丽江成为历史文化名城,“功莫大焉”!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清廷下谕停科举、兴学校,“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当年,雪山书院遵上谕改办为“官立高等小学堂”,完成了它作为一方科举学校的历史使命。

同类推荐
  • 割据之路

    割据之路

    看古代历史人物,多为时势造英雄,而穿越者证明,英雄也可造时势。海城县处于奉天与辽东半岛之间,是日本人自旅顺北上,侵占东北全境的咽喉要道,在这个小县城,官府、日本人和土匪勾结,欺凌百姓,夺占财产,周家店的周家,为求自保,成立民团,故事便从这里开始……
  • 萌三国

    萌三国

    羽扇纶巾笑谈间,千军万马我无懈。天下英雄谁敌手?NOBODY!剑指苍天,如今我以剑指天涯!萌三国,我写的三国!(请大家多多支持!寒冢在这里谢谢广大书友!谢谢!)
  • 《史记》早该这样读

    《史记》早该这样读

    《史记》是中国千年政治与战略智慧之大成者。《史记》记录的历史正是中国主流政治传统的形成时期,其影响乃至今日。《<史记>早该这样读》以创见性的视角解读《史记》,通过启发式的点评战争、政治事件、政策改革、人物奋斗史甚至宫廷阴谋,领悟《史记》的内在价值,从而揭示中国人灵魂深处的政治基因。天下遍读史记,误读却遍天下。国际政治学者、国务院参事、时殷弘教授带你解密史记,厘清误读细节。
  • 夜雨北衙

    夜雨北衙

    大唐天宝年间,外有安禄山造反,内有不安份的阴谋诡计者扰乱长安城。大理寺卿李慎行奉旨查办案件。一件件古怪离奇的阴谋诡计。一件件不可思议的案件。一件件稀奇古怪的奇人异事。一件件令人欲罢不能的情节。李慎行能不能完成李隆基交给他的任务?长安城能不能恢复平静?大唐的天下将会如何发展,敬请关注小说《夜雨北衙》
  • 神话救赎

    神话救赎

    穿越千年的时光,来到这波澜壮阔的秦王朝……但这对林立来说并没有卵用,作为一个图书馆管理员,他很享受自己的工作,对于这突如其来的穿越,他懵逼了,但这并不算什么……与易小川的相遇,直接让我们的主角傻逼了……没看过《神话》的请绕道,谨献给喜欢神话的朋友……
热门推荐
  • 叶殇:一顾倾人国

    叶殇:一顾倾人国

    上古之战,战神力竭,其魂魄烟消云散誓守八方独有少女,历经千年,辗转万寻。。。。“战神所化魂魄,法力无边,你寻他有何企图?”“这个世上只有我对他没企图”我跨越千年,寻你万里,只是为了有朝一日,我比整个天下重要
  • THE PEOPLE OF THE ABYSS

    THE PEOPLE OF THE ABYS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九灵仙途

    九灵仙途

    法则九分,衍生九灵,九灵合身,得证大道。洛希:“我是最弱的分身,又是最强的本体,分身们,快到碗里来。”
  • 捉不住的梦

    捉不住的梦

    人的一生中有几个十年?有几个人值得等待?又有几个人值得信赖?结果还不都是一样,一样的让人心痛,让人苦不堪言!
  • 温柔对峙

    温柔对峙

    当黎萌百感交集的发了一条帖子,“朋友聚会时男神把他的女神带来了,我该怎么办,在线等!”五分钟后,黎萌发现了某人在无数调侃声中独树一帜的回复,“墙外的红杏开得真好,要不要我亲自过来捉奸?”十五分钟后,酒意正盛的黎萌接到了某个大忙人的电话,“我给你一分钟的时间,你要是再不出来,我就冲进来了。”当呆萌女遇上歌坛巨星,这才发现,原来偶像神马的都是骗人的!
  • 强之路

    强之路

    “啊,你,你不要过来再过来我就要报警!”啊,突破了,我终于突破了!一个学生得奇遇不知引多少人的眼球在此停住脚,《超级学生成神记》超好看
  • 金岗山麓的追忆

    金岗山麓的追忆

    经过一年多的征稿、搜集、访谈和整理,将文化部丹江“五七”干校部分文化名人的访谈等汇编成册。
  • 天地神兵榜

    天地神兵榜

    苍茫星海中,有一座巨大的岛屿,岛屿上生活着几百万的老百姓,在岛屿的最西边,有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子,村子里竟是些老人和小孩,年轻人都被岛上的门派征调走了,说是要修什么榜,可是修了几年也没有回来,一个小孩儿每天都傻傻的站在村口等啊等,直到一天,他等到了。。。
  • 天殇,人类危机

    天殇,人类危机

    大地震期间,外星人劫持了20名高三学生做为新物种的试验品。同学们为了逃脱令人恐惧的环境,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在“狮身人面兽”的帮助下,不但了解了人类物种的起源、恐龙灭绝的真正原因、神话传说中的“龙”“熊人”、“牛头人”等那些“神兽”等等至今仍困扰人类的许多未解之谜,而且学习和掌握了许多高科技知识,学会了“宇宙飞船”的驾驶技术,历经一番血雨腥风,主人公龙宇、轩辕潇睿、东方梦薇终于踏上了返回地球的归途。
  • 邪魅魔尊的复仇妻

    邪魅魔尊的复仇妻

    五岁之前的沐子言天真快乐,觉得自己是世上最幸福的女孩。然而,当利刃划伤面庞,面皮被扒,看着庶姐换脸成功,变成了自己,整个世界轰然坍塌。如果,那刀刃没有剔出她胸中的骨,她不会知道胸口被撕裂的疼痛,亦不知道亲情可以淡漠到绝情。五岁时,她徒手挖出自己的心脏,‘重生’而来,只为仇恨而活。沐子晴,就算是同样扒了你的皮,剔了你的骨,挖了你的心,也仍然填埋不了那刻骨的仇恨!十年囚禁,亲人宠爱,死寂的心,你如何能还?夺你所爱,助你所恨,灭你前程,一点点,终究都要讨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