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38200000011

第11章 毛泽东读《三国演义》(1)

《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中国古典四大名着之一,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所着,是四大名着中唯一一本根据历史事实改编的小说,也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是史书与讲史、平话文学与民间文学交融的结晶。

纵观中国文学史,《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有影响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它不仅在华语世界拥有绝对广泛的读者群,也受到外国,特别是日本人的广泛欢迎,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

在《三国演义》诞生之前,三国故事就已在中国民间源远流长。元末明初的罗贯中在综合民间传说及民间艺人创作的话本、戏曲、平话的基础上,结合西晋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史料,并根据自己对社会人生的体悟,创作了《三国志通俗演义》,书中反映了丰富的历史内容,人物名称、地理名称、主要事件与《三国志》基本相同,且根据明朝社会的实际情况对三国人物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夸张。

《三国演义》以史为据,描写战争;以儒家思想为本,强调“忠义”。反映了魏、蜀、吴三个政治集团的政治与军事斗争,以及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描述了从东汉灵帝中平元年(184年)黄巾起义开始,直至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吴亡、西晋统一为止的百余年历史,大致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该书叙事“据正史,采小说,证文辞,通好尚”,刻画了众多英雄人物,上演了一幕幕波澜起伏、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成功刻画了近五百个人物形象。人物性格也是在《三国志》留下的固定形象基础上进行再发挥,其中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关羽、张飞等人物形象脍炙人口。

对于《三国演义》的整体叙事重心来说,刘备和曹操两大军事集团占有中心的地位,双方之间的矛盾、对立和冲突,组成了全书结构的主线,孙吴方面则处于陪衬的地位。而在刘备与曹操的对抗中,罗贯中表现出明显的“尊刘抑曹”的思想倾向。

鲁迅在《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中称:“因为三国的事情,不像五代那样纷乱;又不像楚汉那样简单;恰是不简不繁,适于作小说。而且三国时代的英雄,智术武勇,非常动人,所以人都喜欢取来做小说底材料。”

在毛泽东喜读的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着中,《三国演义》占有重要地位。不仅如此,它还是毛泽东最切近实际并加以运用的书。《三国演义》中所载政治、军事斗争及谋略故事,启迪着毛泽东的智慧,丰富了他的斗争经验。在毛泽东的一生中,他谈论三国故事纵横捭阖、如数家珍,应用三国典故也是娴熟自如、恰到好处。

第一节读《三国演义》七十年

一、少年时代把《三国演义》当历史书读

在毛泽东的童年时代,当他识的字足够看一些简单的故事书时,他便弄到一些自己大致能看明白的小说。在他住的那个小山村里,书是极少的。大家都爱看的,正好是《水浒传》和《三国演义》这两本小说。前者讲的是一百零八将聚义的壮举,后者讲的是三国打仗的故事。毛泽东对这两本书入了迷。在农忙中,一有空闲,就读这两本书。

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坚决反对他读“闲书”“杂书”,却允许他读《三国演义》。究其原因,大概是毛顺生本人对这部书印象极佳,认为这部书儿子可以读吧。父亲把毛泽东送到韶山井湾里,在毛宇居开设的私塾读书,也允许毛泽东带上这部书。毛泽东课余仍然着迷于这部书,达到了手不释卷的程度,甚至在课堂上偷看这部书,可谓是十足的少年“三国迷”。

有一次,毛宇居讲《增广贤文》,学童们正在摇头晃脑地朗读、背诵时,毛泽东却在静悄悄地偷看《三国演义》,毛宇居走到毛泽东身边时,他才警觉,迅速用《增广贤文》盖在《三国演义》上面,假装和其他学童一样摇头晃脑地读了起来。但还是被毛宇居发现了,他厉声喊道:“毛润之!你在干什么?”

“遵老师嘱咐,我在读《增广贤文》。”毛泽东回答。

“那你给我把书背出来!”毛宇居扬一扬手中的竹板说,“你若背不出,我这竹板可不认人呐!”

“老师请莫急。”毛泽东不慌不忙地站起来,流利背诵起来,“昔时贤文,诲汝谆谆,集韵增广,多见多闻,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1910年,毛泽东远赴湘乡东山学堂读书,行前,他把杂物卷成一捆,扎到扁担的一头;另一头系着一个篮子,里面装着《三国演义》。课上他拼命用功,课下他经常给同学们讲三国故事,同学们有问题,他也对答如流,同学们称他为“三国故事大王”。这个时候的毛泽东还没有看到《三国志》,更没有看到其他更多历史书籍,因此他认为《三国演义》是历史。据毛泽东当年同学萧瑜回忆:同学中有人说《三国演义》不是历史,毛泽东曾与之发生激烈争论,还和历史教师发生过争论,争论不下,他找到了校长。当校长也不同意他的观点时,毛泽东甚至和校长发生了冲突。

可见,少年毛泽东读《三国演义》有多么痴迷,其认真程度超过了读其他古典文学名着。他少年时代一直把《三国演义》当历史书来读,因此,他对《三国演义》绝不是泛泛而读,只作消遣,而是认真研读,三国故事已经在他的生命中扎下了根。李锐曾说,毛泽东在读《三国演义》等旧小说时,“极其用心,也像读正课一样,打上圈点等记号,或写上批语,这是他一直保持的一种优良的读书习惯”。

1912年,毛泽东考取长沙市湖南全省高等中学(后改名省立第一中学)。校长符定一看出毛泽东将来定成大器,有意栽培他,借《资治通鉴》给毛泽东读。毛泽东才发现自己原来认为的《三国演义》是纯粹的历史是错误的,但他仍然认为这部书是建立在真实历史的基础之上。这个看法一直保持到他的晚年。毛泽东在湖南第四师范(翌年并入第一师范)所写的“讲堂录”中,记载着这样的话:

天下无所谓才,有能雄时者,无对手也。以言对手,则孟德、仲谋、诸葛而已。魏司马朗复井田之议,至易代而后行。元虞集京东水利之策,至异世而见用。

可见在那个时候,毛泽东研读此书已经到了较深的程度,并且有了独立见解。

1918年,毛泽东在杨昌济所授修身课的教材《伦理学原理》上,做了多达12000余字的眉批。其中涉及三国史论,他写道:

吾知一入大同之境,亦必生出许出(多)竞争抵抗之波澜来,而不能安处于大同之境矣。是故老庄绝圣弃智、老死不相往来之社会,徒为理想之社会而已。陶渊明桃花源之境遇,徒为理想之境遇而已。即此又可证明人类理想之实在性少,而谬误性多也。是故治乱迭乘,平和与战伐相寻者,自然之例也。伊古以来,一治即有一乱,吾人恒厌乱而望治,殊不知乱亦历史生活之一过程,自亦有实际生活之价值。吾人揽(览)史时,恒赞叹战国之时,刘、项相争之时,汉武与匈奴竞争之时,三国竞争之时,事态百变,人才辈出,令人喜读。至若承平之代,则殊厌弃之。非好乱也,安逸宁静之境,不能长处,非人生之所堪,而变化倏急,乃人性之所喜也”。

二、读《三国演义》终生不倦

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已经开始从事革命活动,他在论述和讲演里,也经常引用《三国演义》中的例子来说明问题。此时毛泽东为“驱张”,为湖南自治,走出湖南,所到之处,也注意考察三国旧迹。毛泽东在后来同美国记者斯诺的一次谈话中说:“1919年,我曾沿着洞庭湖做了徒步旅行。到保定时,我沿着城墙走了一圈。在北海的冰上散步。《三国演义》里有名的徐州府城墙和历史上也享有盛名的南京城,我都徒步环行过一次。最后,我登上了泰山绝顶,又游览了孔墓。这些事情,我在当时看来,都是可以同我在湖南的经历和徒步旅行相媲美的成就。”

1926年,毛泽东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讲课时,就曾经运用唯物史观分析中国历史与中国社会。据当时学员保存的笔记,毛泽东在《中国政治史与中国地主阶级》的题目下讲道:

中国的历史甚多,而小说史如《三国》《说唐》《水浒》《说岳》等,都是看过的。昔人的思想,多遍(偏)袒统治者即地主阶级。我们是革命者,这种思想,是不可要的。我们以前,虽多居乡,又为农家子弟,但对于农民的真正状况,是不大清楚。即是说我们要造一个锄头。这个锄头,马克司(思)已竟(经)造出来了,即唯物史观之表现是也。

1928年,毛泽东率部上井冈山,随身携带的书籍很少。酷爱读书的毛泽东要求红军在打土豪劣绅时,发现书籍报纸要全部带回来,还特别提到,要在土豪家里去看看是否有《三国演义》。

不久,毛泽东的书篓里多了一套他爱不释手的书。那是他的部队在攻打井冈山附近的茶陵县的高陇圩时,闯进了谭延闿的老家。谭延闿曾是清末进士,后来出任湖南省都督、湘军总司令。在谭家的藏书中,毛泽东得到了一套《三国演义》。虽说他早年多次读过《三国演义》,眼下再读,却别有新意,从中可以学习许多作战的经验。所以,毛泽东曾说:“这真是拨开云雾见青天,快乐不可言。”

在井冈山里的一个寒冷的冬夜,毛泽东写累了,他放下笔,活动着酸痛的手指,抬头一望,正好与对面贺子珍那双脉脉含情的眼睛相遇。他心头一热,起身走到贺子珍身边,温柔地抚摸着妻子的肩膀,紧贴着她坐下来。“你不困吗?先睡去吧。”“不,我看你写。”“写东西有什么好看的?”“人家想看嘛!”“你呀,你要是想陪我,就看看书嘛。你喜欢看什么书?”“我喜欢《三国演义》和《水浒》。”“怪不得说你是井冈山上的豪杰呢。我也喜欢这两本书。还有《红楼梦》,《红楼梦》也是一本好书。”

在毛泽东看来,《三国演义》也是一种文化程度的标准。他写于1930年5月的《寻邬调查》中专门对能看《三国》的人做了统计:百分之五。

长征时,为了轻装,红军战士在谭延闿的老家为毛泽东找到的《三国演义》没有随身携带,但毛泽东实在太爱看这部书了,就在行军途中让警卫员随时给自己找其他版本的《三国演义》来读。有一次,毛泽东率队到一个村子住下后,对警卫员讲:“你去给我弄部水浒和三国来。”警卫员是北方人,没有听懂毛泽东的湖南话就去执行,他借来一个水壶,回来复命说,实在找不到仨锅。毛泽东听了哈哈大笑,笑过便耐心地告诉他:“我要的不是烧水的水壶,也不是烧饭的大锅,而是中国的古代名着《水浒传》和《三国演义》。这是两部古书。”他提笔在一张纸上写清楚了这两部书名,交给了警卫员;并告诉他今后注意抓紧时间学习,干革命可不能闹笑话呀!

延安时期,毛泽东不但反复地看《三国演义》,还爱看三国戏。1944年6月,延安平剧研究院排演了一些古代题材的戏,其中毛泽东最爱看的是三国戏《古城会》《草船借箭》《捉放曹》《定军山》。每当看这些戏时,他都聚精会神,从头看到尾,边看边评论,看到会心处不断地发笑。他对《古城会》剧中的张飞,对《草船借箭》剧中的鲁肃,不是微笑,而是尽情地捧腹大笑。当台上张飞自夸“我老张是何等聪明之人”那一副得意的神情时,他的笑声尤其响亮。

1945年8月,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前夕,他只挑选了《三国演义》等几种带上。在重庆,毛泽东在繁忙公务之余,便捧起《三国演义》来读。

1947年前后,在转战陕北,艰苦斗争的日子里,毛泽东仍然经常利用行军打仗的间隙读《三国演义》。他还对战士们说:你们现在读理论书有困难,可以先看小说,引起读书兴趣,文化提高后再慢慢读理论书。接着,毛泽东就给战士们讲《三国演义》中的故事,讲得生动有趣。

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期间,华北京剧团到西柏坡演出。毛泽东一连两天观看了三国戏《失空斩》。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仍然对《三国演义》爱不释手,并且经常向身边工作人员和陪同者提出三国方面的问题。据四川成都武侯祠馆长谭良啸回忆,1958年,毛泽东在成都开会期间,来武侯祠参观,曾向讲解员提出这样的问题:“你知道诸葛亮一生坐过几次车,骑了几次马?”这说明毛泽东读《三国演义》很仔细,那些往往为人所忽视的细节他也注意到了。

20世纪50年代是毛泽东读《三国演义》较频繁也较广泛的时期。他那个时候几乎天天读,达到《三国演义》不离手的程度。为了更广泛了解三国时期情况和分析三国人物,他特别注意三国的研究新成果。大概是在那个时候,他读到了现代学者卢弼的《三国志集解》。卢弼是三国研究考证大家,他毕其一生所撰的《三国志集解》为国内文化人所推崇,但毛泽东却经常对这部书提出质疑甚至批评。

1952年前后,毛泽东购置了一部清朝乾隆时期武英殿版的《二十四史》大字本,对其中的《三国志》,毛泽东读了又读,对比着读《三国演义》,在两部书上画圈批注极多。他到外地去,所带一大批他爱看的或者常读的图书中,必有《三国演义》和《三国志》《汉书》《后汉书》大字线装本。

同类推荐
  • 情感真谛(读者精品)

    情感真谛(读者精品)

    人真正生命的诞生个人生存的时候,当努力造成幸福,享受幸福;并且留在社会上,后来的个人也能够享受。递相授受,以至无穷。
  • 朱光潜经典作品选集

    朱光潜经典作品选集

    《谈美》和《谈美书简》是朱光潜两本最为经典的美学入门书,语言通俗易懂,本书将这两部作品合为一辑。《谈美》是朱光潜早年写的一本美学入门书,阐释了中国传统美学思想;《谈美书简》是朱光潜晚年的心血之作,探讨了西方美学思想。《西方美学史》是美学泰斗朱光潜最重要的一部著作,也是中国学者撰写的第一部西方美学专著,具有开创性的学术价值。《谈修养》是朱光潜对自己人生经验和智慧的总结,也是作为过来人的他与青年的亲切谈心。本书针对青年人普遍面对的人生困惑,进行了分析和解答。全书由二十多篇文章组成,话题都是与青年人密切相关的,如立志、心理、伦理观、学问、读书、交友、性爱、恋爱结婚,等等。
  • 雅声楚韵唱渔樵:李雅樵诞辰88周年纪念文集

    雅声楚韵唱渔樵:李雅樵诞辰88周年纪念文集

    本书是一部全面介绍和评点李雅樵先生表演艺术的著作,不仅有李雅樵先生传记和部分纪念性文章,也有其表演艺术、唱腔艺术和艺术心理分析文章,以及李雅樵先生代表剧目的评点文章等。
  • 感动中国的名家散文:思想拾零

    感动中国的名家散文:思想拾零

    感动中国的名家散文》之“思想拾零”收录了中外多位名家的散文,他们有对世态人情的感叹,有看透死生的彻悟,也有在异国的秋思,对故乡的依恋……还有凡间琐事如耳边絮语般在字里行间流淌。他们情之真挚,感人至深,他们语之含义,发人醒思,让我们抚卷静坐,再体会一下这一段段不再复现的名家篇章,再聆听一遍这一首首震动过无数人的心曲。
  • 避免受到伤害的途径

    避免受到伤害的途径

    文字清丽、平易而富有感性,同时涵有女性的精致与细腻,是朱文颖这本作吕的最主要特色。作为20世纪70年代作家的群的代表之一,读者更多了解的是她在小说中创设的优美竟境,本作则以散文随笔和对谈两种形式,从作家对生活的感悟、对文学的理解和阅读习惯等多重角度的为我们展示了其鲜活立体的内心世界。
热门推荐
  • 缘:清冷国师

    缘:清冷国师

    君陌殇本是西楚的皇子,为皇后所出,身份尊贵,出生之时天地异象。他拥有超于常人的能力,却注定此生无心无情,倘若动情则后果不堪设想。自小被送出皇宫,再次归来却是作为东秦的国师。轩暻表面是东秦最不受宠的皇子,实际上却是他父皇最想保护的人。一次有目的的施恩,换来了君陌殇的真心以待,从此,逐步统一整片大陆。君陌殇为了报恩,成了东秦的国师,一步一步助轩暻登上皇位,运筹帷幄替他征战天下。不曾想,自己的真心换来了三尺白陵、一杯鹤顶红。既然是他的心愿,自己便替他实现,只要是他所想。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现代法师——血蔷薇魔王

    现代法师——血蔷薇魔王

    法师学院是人类对抗妖魔历史上的一个奇迹,“K.S”是专门为了对付高级妖魔而创立,可是……那个会长却是个腹黑神秘的家伙!
  • 鬼夫凶猛:娇妻乖乖缠

    鬼夫凶猛:娇妻乖乖缠

    公车上被占便宜之后,竟然多了一个鬼老公,他不喜欢我,却还对我那样。几次欺负我都没有成功,鬼老公,你到底行不行啊~~
  • 2007年中国青春文学作品精选

    2007年中国青春文学作品精选

    本书所选文章均为我国2007年度最有代表性的青春文学。选录追求挑选精品和力作,力求能够反映该年度某个文体领域最主要的创作流派、题材热点、艺术形式上的微妙变化。同时,坚持风格、手法、形式、语言的充分多样化,注重作品的创新价值,注重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期待,多选雅俗共赏的佳作。这是我国2007年度最具代表性的青春文学。反映了2007年度我国青春文学这个文体领域最主要的创作流派、题材热点、艺术形式上的微妙变化,同时,在风格、手法、形式、语言等方面充分多样化,注重作品的创新价值,注重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期待,雅俗共赏。
  • 那叶落

    那叶落

    这是一所有近一百年历史的学院—歆睿学院。想要进到这所学校要么得有钱,要么得有学历,如果两样都有那是最好不过的了。一席美丽的棕长发,走过她你会闻到一股淡淡的清香。她可是出了名的千金小姐,此人正是我了。我叫张曼亚。一个清爽的短发,耳朵上并无耳洞,看着往往有着文艺范儿,他是有名的富豪家的儿子—黄嘉恒。美丽大方的梨花头,配上歆睿的校服简直就是一个清纯的学生妹,她是曼亚的闺蜜,从小就一起长大—金星。金氏与张氏可是世交。与嘉恒同样的短发,没有耳洞,一身篮球衣却穿着足球鞋,他可被歆睿的那群花痴们称为“运动王子”他可是出了名的15号。与黄嘉恒在初中时认识。—林舒懿
  • 绝世无双异瞳腹黑小姐

    绝世无双异瞳腹黑小姐

    【永不弃文】[作者q1710754217]原以为这样就到了结局,但她却错了,真正的游戏才开始。她想要什么?权利?称号?还是什么?她只想要个简简单单的生活,那有家人,有朋友的日子。但那六界之事不容刻缓,看她斗皇帝,斗魔主,扰乱六界!
  • 魔尊暴走:妖孽夫君太难缠

    魔尊暴走:妖孽夫君太难缠

    她腹黑,她冷血,她喜欢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她嚣张,她狂傲,她喜欢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他凉薄冷酷,却对她热情如火。为了成功诱拐到她,他强势出击,死缠烂打,无所不用其极。当她的腹黑冷血遇到他的装逼卖萌,当她的嚣张狂傲对上他的无良傲娇,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 无可替代:美国历史上三位伟大总统的自传

    无可替代:美国历史上三位伟大总统的自传

    托马斯·杰斐逊,亚伯拉罕·林肯和弗兰克林·罗斯福是怀着坚定信仰的奋斗者;他们是美国历史的灵魂;他们改写了美国的政治和经济,也改写了世界格局;他们当之无愧称得上是这个世界上最值得民众敬仰和学习的人。然而,对于很多人来说他们神秘而又遥不可及。《无可替代:美国历史上三位伟大总统的自传(励志珍藏译本)》编者研究美国历史多年,力求将他们真实的一生清晰地呈现给每位读者。
  • 药物在左食物在右

    药物在左食物在右

    本书围绕“常见病”这一中心,结合中西医专家多年防治常见病的经验,从疾病认知、中西药治疗、饮食辅助、辅助疗法、预防保健等几个方面入手,对治疗60种常见病的最佳药物、饮食良方等,进行了阐述与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