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38200000012

第12章 毛泽东读《三国演义》(2)

1958年“大跃进”时期,毛泽东读《三国演义》和《三国志》更勤,并且扩展到读相关人物传记。他还向全党干部推荐了一些列传。他在列车上读了几遍《张鲁传》后,在郑州会议上就张鲁的话题讲了许多话,还就此撰写了长达千字的按语,有些被作为红头文件,发给高级干部。那时,他还要干部们读《刘晔传》,在一份文件上专门批示道:“此传可一阅。放长线钓大鱼,出自刘晔。”

1958年9月,毛泽东乘专列巡视大江南北。一天,他正在车上阅读《三国志》,张治中和罗瑞卿进来。在谈话间,毛泽东说:“吕蒙是行伍出身,没有文化,很感不便,后来孙权劝他读书,他接受了劝告,勤读苦读,以后当了东吴的统帅。现在我们的高级军官中,百分之八九十都是行伍出身,参加革命后才学文化,他们不可不读《三国志》的《吕蒙传》。”

1959年4月2至3日,《北京晚报》连载吴组缃的《关于〈三国演义〉》(三),毛泽东读后,在一旁批示:“请秘书代为查找该文的第(一)、(二)两节,想看看。”毛泽东后来读《鲁肃传》,还对鲁肃的家乡、屯兵之处等作了一些考证。

中国有“老不读三国”的俗话,但毛泽东晚年对《三国演义》却兴趣不减。20世纪70年代,毛泽东患老年性白内障,护士限制他读书看文件的文字量,但在有限的读书文字量中,毛泽东在读《三国演义》上放了很大的比例。他经常在书房里,在游泳池的卧室里翻阅各种版本的《三国演义》,有平装的也有线装的。他还读有关三国的史传,如《晋书》的《羊祜传》《杜预传》等。

根据毛泽东的需要,中央特别做了一些古籍大字本,其中有《三国演义》《三国志》和一些记述三国人物的传记,包括《三国志·吴书·吕蒙传》《三国志·魏书·夏侯渊传》等。

据忻中回忆,1973年,毛泽东还先后两次向他要过《三国演义》,一次是3月9日,一次是5月26日。这两次送给主席的《三国演义》,都是徐业夫秘书让他从中国书店新购来的。忻中还看到,毛泽东晚年在游泳池的书房里,除存放着多种平装版本的《三国演义》外,还一直放有两种线装木刻大字本的《三国演义》。其中一种是上海涵芬楼版,全名叫《三国志通俗演义》。他在生命的最后几年里,常在书房里很有兴趣地翻阅这两部不同版本的三国书。

从可以考证的文字记载来看,毛泽东从少年到人生结束,至少读了七十年的《三国演义》。这在他一生读书经历中是少有的。

第二节“打仗的事怎能照书本?”

一、有人诋毁毛泽东用《三国演义》指导革命

中央苏区时期的毛泽东,在指导实际工作中经常引用《三国演义》的话。据贺子珍后来回忆:1929年前后,在井冈山的艰苦生活中,读书是毛泽东最大的乐趣,他的口袋里常常装着《三国演义》,看过好几遍。他的记忆力很好,看过的书都记得很清楚,而且善于汲取有用的东西,加以应用。

那个时期,贺子珍听说有人诋毁毛泽东,说他指导革命不是用马列主义,而是用《三国演义》,便毫不客气地反驳说:“这种说法不对!我们的党领导土地革命,是受到了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是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作指导的。那时候,马列的书翻译过来的不多,尤其是我们在偏远的山区,能够看到的就更少了。记得当时在井冈山上,只有少数几本马列的书:《共产党宣言》《共产主义ABC》等,毛泽东让用油印机印出来,发到各个连队学习。他还尽最大的努力普及马列主义知识,他同军队中的政工干部经常轮流到各个连队讲课。当然,毛泽东是很熟悉中国的历史的,常常引用历史上的一些典故,作为今天工作的借鉴。古代的文学作品,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等着作中的人物及事件,也常常被他引用来借古喻今。这些发生在古代中国土地上的事例,能够为中国的革命所用,这不是很正常、很好的事情吗?有什么不对呢?”

1932年1月,赣南会议之后,毛泽东被“左”倾分子扣上了“机会主义”、“狭隘经验论”的帽子,又生了重病,带着贺子珍以及警卫班十三人,到瑞金东面二三十里外的东华山,在一座古庙里住了五十来天。他在此处埋头读书,主要读的是《三国演义》。

在中央苏区,毛泽东爱读《三国演义》广为人知,连1932年进入中央苏区的临时中央领导们也知晓此事。他们在剥夺毛泽东的军事指挥权后,经常在《革命与战争》等刊物上发表文章批判毛泽东,把毛泽东爱读《三国演义》也拉出来批判:“把古代的《三国演义》无条件地当做现代的战术;古时的《孙子兵法》无条件地当做现代战略;更有好些博览群书的同志,拿半个世纪以前的曾国藩作为兵法之宝。”

对于这件事,毛泽东在1960年12月25日自己生日与部分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聚餐谈话时说:那时我先后受过三次大的处分。“那时我没有事情做,走路坐在担架上,做什么?我看书!他抬他的担架,我看我的书。他们又批评我,说我凭着《三国演义》和《孙子兵法》指挥打仗。其实,《孙子兵法》当时我并没有看过,《三国演义》我看过几遍,但指挥作战时,谁还记得什么《三国演义》?统统忘了。”

不久之后,毛泽东又一次谈起这件事时说:“1935年前后,当时党内有同志说我打仗的方法不高明,是照着两本书打的,一本是《三国演义》,另一本是《孙子兵法》。其实,打仗的事怎能照书本去打?那时,这两本书,我只看过一本——《三国演义》,另一本《孙子兵法》当时并没看。那个同志硬说我看过。我问他《孙子兵法》共有几篇?第一篇的题目叫什么?他答不上来。其实他也没有看过。从那以后,倒是逼使我去翻了翻《孙子兵法》。

二、毛泽东的军事思想受到《三国演义》的启发

不过,尽管这个时期毛泽东受到了“照着书本打仗”的批判,但他后来的军事着作却一点也不避讳引入三国时的战例。1936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役的战略问题》中,曾明确提到“袁曹官渡之战”、“吴魏赤壁之战”;1937年,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再次提到这两场战争。这两场战争,曹操都是参与者。他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打败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但是,在赤壁之战中,却让对方以少胜多,令自己失去了统一中国的机会。

延安时期,毛泽东仍然对《三国演义》保持浓厚的兴趣。那时候,延安和晋、冀、豫解放区等都先后出版了《三国演义》。毛泽东曾经对搞干部工作的同志说:“做干部工作的同志要看《三国演义》,我看后得益匪浅。”并且很推崇《三国演义》中很多布置兵力的方法。1942年4月,据当时毛泽东的警卫员王涛回忆:

在毛主席身边的几年,我的文化程度提高得很快。后来,毛主席又建议我多看《解放日报》,并教导我可以看看小说。那时,延安出版了《三国演义》。他说:“《三国演义》很有意思,你看看人家是怎么打仗,怎样布置兵力的。”按我当时的文化水平,看《解放日报》还是很费劲的。我一边看文章,一边查辞典,遇到一个生字,就在下面画一道杠杠。往往一篇文章看下来后,杠杠就画得满满的,生字不少。《三国演义》是半文言文,看起来就更加吃力。有一次,毛主席看见我拿着一本《三国演义》在发愁,就笑着对我说:“不一定看通本,可以抽一些片段读。我抽时间先给你们讲讲,讲完你们再看。”毛主席工作那样忙,但好几次利用休息时间,给我们警卫员讲“三国”的故事。每一次,我们都听得津津有味。听过毛主席讲故事以后,我们再去读书,就感到特有情趣,也好懂得。

1959年3月,郑州会议上,毛泽东借古喻今,对三国时期几个主要军事集团的核心人物在“出主意,用干部”这个问题上进行比较,他认为曹操多谋善断,最厉害;刘备也很厉害,却稍逊一筹,“事情出来了,不能一眼看出就抓到,慢一点”;袁绍则属于不称职的领导,“见事迟,得计迟”。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毛泽东同工作人员谈话时说:“(《三国演义》)这套小人书不简单哪,言简意赅。就那么几句话,多少大事多少人物就交代出来了。道理一目了然。孙刘联合一把火烧了曹操,烧出一个三国鼎立。刘备犯了错误,被火烧连营死在白帝城。诸葛亮临危不乱,安居平五路,稳定了蜀国局势。‘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符合辩证法。‘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汉朝的张良和三国的诸葛亮都比较出色。”

1965年12月21日,毛泽东在杭州的一次讲话中说:“国民党的军官,陆军大学毕业的都不能打仗,黄埔军校只学几个月,出来就能打仗。我们元帅、将军,没有几个大学毕业的。我本来也没有读过军事书。读过《左传》《资治通鉴》,还有《三国演义》。这些书上都讲过打仗,但是打起仗来,一点印象都没有了。我们打仗,一本书也不带,只是分析敌我斗争的形势,分析具体情况。”

中央苏区时期,有人说毛泽东“照书本打仗”,其实是一种很主观的臆断,如果真是生搬硬套,死啃书本,甚至照着《三国演义》这种白话小说打仗,毛泽东可能一次打胜仗的机会也没有。从书中的战例获得一些启发,开拓思路,并结合战争的实际去灵活判断,继而做出合情合理的决策,才是行之有效的方式。

第三节毛泽东点评三国故事,启发干部思维

毛泽东读《三国演义》重在应用。无论是和中央的干部谈话,外出视察与地方干部谈话,还是在各种会议的讲话中,他经常谈三国,妙语连珠,风趣幽默,他是想借三国中的例子,启发干部的思维。

1949年6月,北平电影制片厂的摄影科长侯波和徐肖冰,一道去香山双清别墅毛泽东的住处,为他拍照。据侯波回忆:毛泽东见了她,“首先问我家乡在什么地方?我回答是山西省夏县”。毛泽东笑着说:“啊,你是关云长的老乡呵,那是一个好地方。抗日战争时陈赓就在你们那个地方打仗。”

据杨尚昆1986年9月5日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召集的一次座谈会上回忆说:

毛泽东有许多事情、许多优点是一般人不了解的。比如毛泽东提倡学习,不是说说而已,他买了很多书来读。他拼命读书,像《二十四史》,他至少通读了一遍,其中有些部分还读了不止一遍。他外出到哪个省,总要预先对那个省的省志及某些县的县志都翻阅一下。见了省里、县里的干部,他总要先讲讲开玩笑的话。比如见到正定县的干部,他就讲,你们那里有个赵子龙。到河南,他就讲关云长不是山西人,是河南人;说关云长本不姓关,因为在河南有了人命案,逃往山西,到了潼关,人家问他姓什么,他一下子说不上来,一看这里是潼关,就说我姓关。后来我看到笔记小说上有这样说的,毛泽东大概也是从这些书里看来的。像这样的掌故,毛泽东知道得很多。

1953年2月23日,毛泽东登上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对陪同的陈毅说:“当年诸葛亮曾对孙权说过‘钟阜龙蟠,石城虎踞’的话,用以概括金陵形势。龙盘虎踞,就是指紫金山像条龙蜿蜒盘旋,南京城像老虎似的踞在那里。今天,这个形势依然如故呀!”1953年毛泽东又一次到南京时再次评价:

我看南京是个好地方:龙盘虎踞。但有一位先生,他叫章太炎。他说,龙盘虎踞“古人之虚言”,是古人讲的假话。看起来,这在国民党是一个虚言,国民党在这里搞了二十年,就被人民赶走了。现在在人民手里,我看南京还是个好地方。

1954年,毛泽东接见嵇文甫时,很有兴致地和他说:“早知道你,你很有学问哪!”嵇文甫说:“哪里!没有什么学问。”毛泽东说:“哎!大学校长嘛,怎么说没有学问呢!”据嵇文甫回忆:毛泽东还由“嵇”这个姓猜测,说我祖父可能是嵇康的后代,并且半玩笑半认真地作了“考证”,列举了一些理由。

1955年3月31日,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讲话。在谈到目前形势时,他说:“不要因为有很多人作了自我批评,以为就黑暗了。这些同志是着重讲了他们的缺点错误,没有讲他们的长处,哪一年参加革命,哪里又打了胜仗,哪里有工作成绩,这些话都没有讲。专看他们这一篇检讨,那么就黑暗了。其实,这是一面,在很多同志身上,这是次要的一面。这跟高岗、饶漱石和关、张、赵、马、黄五虎将不同,他们不能适用这个估计:光明面占优势。”毛泽东在这里说的“五虎将”,也是借用三国典故,《三国演义》第七十三回载“五虎将”,“关、张、赵、马、黄是也”。

1958年,毛泽东在由黄石港坐船到安庆,与陪同的曾希圣谈过不少历史人物,其中三国人物有曹操、诸葛亮,还说,诸葛亮是湖北襄阳人,原籍是山东,又谈到历代地理上沿革的掌故。

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回湖南湘潭韶山冲,和家乡人谈话,说到要让基层干部放手干工作,支持他们,风趣地举例说:“否则的话,人们就会像蒋干一样抱怨:‘曹营之事,难办得很哪!’”

同类推荐
  • 听说

    听说

    本书作者宏玖是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主持《读书俱乐部》节目已经八年。在这八年的时间里,他遇到过形形色色的人,有留守儿童,有顽强战胜癌症的女心理咨询师,有微笑面对白血病的花季少女……作者用真挚的语言将这些人的故事写成《听说》这本书,给人以鼓舞,向读者和社会传递正能量。
  • 莱茵星光:一位爱乐者的欧行漫记

    莱茵星光:一位爱乐者的欧行漫记

    本书是作者借游记的形式谈城市景观、谈文化发展、谈历史故事、谈古典音乐等等。书中不仅有美丽的欧洲图画和引人的历史,尤其是作者把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深刻见解十分丰满地表现出来。文字精当,晓畅易读。
  • 超越:董克仁杂文集

    超越:董克仁杂文集

    古时候,人们与自然作斗争的能力很低,为了趋利避祸,在取名时爱挑些吉利的字眼。汉代及以前,有“无忌、无咎、弃疾、去病”一类的命名,也有仰慕历史上的忠臣良将而尽量选些相近或相同的字眼,如汉高祖的第一谋士张良,后来便有姓张的取“学良、效良、忠良、新良”之类的名字。
  • 窗外诗雨

    窗外诗雨

    从星期一到星期天过得很快,一转眼十五年的写作时间“不翼而飞”。现在,我终于有了一本属于自己的书《窗外诗雨》。我四处打工,到处漂泊,曾几度想放弃创作,只因心中有种无法割舍的情愫,又重新提起笔来。如果你也真的喜欢写作,就不要轻言放弃,要相信这个世界只要有梦想就会有美丽的故事发生。
  • 杰出孩子最喜欢读的感人故事

    杰出孩子最喜欢读的感人故事

    本书收录了来自师友亲朋以及陌生人的感人故事,彰显人世间的真情感。
热门推荐
  • 殇落焉诺此生

    殇落焉诺此生

    落情殇,她的名字,注定她一生为情所伤,为情所害。诛仙柱上,她受尽折磨。他却一眼都不曾看过。她爱过,她恨过,都抵不过她一生的繁华。许诺卿,曾经负过她,也爱过她,他永生永世,只承诺她一人。她含恨而终,下凡,她不在有任何牵绊,可是他的出现,让她为之疯狂,一度成魔,耗费万年修为,都只为了换他一生安然无虞。仙魔旷恋,情诺卿言。泪落殇华,三生三世,只许诺你一人:乱花殆尽,爱恨无悔,只为你一人绽放。
  • 寄婺州温郎中

    寄婺州温郎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一念六年

    一念六年

    世界人口大约七十亿,茫茫人海中,我有七十亿分之一的机会可以重遇你。而我,信这七十亿分之一。
  • 逆天古尊

    逆天古尊

    一念为神,一念为魔……手持创世神兵,修古道,杀神魔!
  • 腹黑殿下:嗜血魔妃

    腹黑殿下:嗜血魔妃

    【暂不更新,请勿入坑!】王牌杀手的她,因为一场爆炸,死后竟沦为穿越后附身的废物小姐,如今她用这具身子称霸这片大陆,先别说,且看她是如何踩渣姐、斗渣男,成为让天下人最敬畏的存在。看那一抹白色的身影都会觉得灵魂在颤抖,听那如同流水一样的声音都会觉得精神海在颤巍……
  • 《绝舞》

    《绝舞》

    一个职业的杀人机器,在执行任务时意外死亡。穿越异世,却背负血海深仇,看女主如何妖临天下。
  • 血印神座

    血印神座

    我,不欲逆天。可,天若亡我。我,便逆了这天。在那九天之上,铸造属于我的神座。
  • 太上金华天尊救劫护命妙经

    太上金华天尊救劫护命妙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异世空神

    异世空神

    我自狂傲,人挡杀人,神挡弑神,天要挡我,我就伐天..........肉身十重,破内为气,养气终结,破空起始。。。有这样一个少年。。。。。。。
  • 特工总裁慢慢爱

    特工总裁慢慢爱

    一天,妈妈闹了自己爸爸的葬礼后,申双夏发现许自己一生的男孩,竟然是自己的亲外甥,而且这个亲外甥还大自己八岁。申双夏郁闷的抬头望天,表示无法接受。从高贵的公主变成私生女,申双夏觉得幸福就像泡沫,经不起触碰。明明都爱得辛苦,却都不敢开口。一个是霸道,一个是无度的谦让与忍受。最终让他们陷入奇怪的爱情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