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38100000021

第21章 评剧与社会生活(1)

一、“周恩来”唱评剧

评剧适合演现代戏,是一个不断地紧跟时事而努力反映平民现实生活的剧种,是“最有创新精神”的剧种。

评剧奠基人成兆才所创作的一些反映时事的剧目,堪称“与时俱进”,反响极大。当年,发生了一个刺杀日本人的事件,他立即写出了《安重根刺杀伊藤博文》的剧本;出了个杨三姐的故事,他立即写出了《杨三姐吿状》。成兆才以“高级记者”般的敏锐嗅觉,创作出的“紧跟时事”的评剧剧本。新中国成立后宣传婚姻法,就有了《刘巧儿》《小女婿》;反映当时“阶级斗争”的作品就有着名的《夺印》《向阳商店》;紧跟时代需求而出现的作品还有《苦菜花》《金沙江畔》《南海长城》《红色联络站》《野火春风斗古城》等,而且这个传统一直延续至今。

当年手抄本《第二次握手》还在地下流传的时候,中国评剧院的主要创作人员就开始琢磨,这样抢手的作品要是改编成评剧多好啊!但当时的时机还不成熟。

1979年3月中旬至4月底,《中国青年报》每天分期连载《第二次握手》,顿时在全国引起巨大轰动。各报刊零售点早早就排起了长龙,等着买当天的报纸。据说,有的邮局玻璃都给挤碎了。有评论认为:“推动《第二次握手》从‘地下’步入‘地上’,绝不仅仅是转变一个人的命运,更是改革开放初期人们思想解禁、精神松绑的一面旗帜。”

云开雾散之后,中国评剧院抓住时机,迅速作出决定,很快将《第二次握手》改编成评剧。这部小说讲述了丁洁琼在海滨浴场游泳时,被海浪卷走,苏冠兰将其救起。二人生爱,约定大学毕业之后赴美留学。苏由于父亲阻挠未能成行,丁洁琼独自越洋。接着苏父让苏冠兰与他收养的好友遗孤叶玉菡结婚。但苏冠兰倾心于丁洁琼。20年后,苏冠兰在报纸上见到丁洁琼已经结婚,非常痛苦。后暗藏的特务伸出黑手,欲暗杀苏冠兰,叶玉菡用身体挡住敌人子弹。叶伤愈后,苏冠兰与叶结婚。又过去多少年后,丁洁琼冲破重围后归国,苏冠兰方知丁洁琼在美结婚乃是谣言,然而一切都无可挽回了。在故事的最后部分,周恩来总理出现了,力挽丁洁琼留在国内工作。丁洁琼以一个科学家特有的刚毅,摆脱了个人情感的樊篱,接受了周恩来总理的邀请,全身心地投入到新中国的科研事业之中。

这个故事曲折委婉、动人心魄,但问题是,敢不敢把周恩来总理搬上评剧舞台,而且要让舞台上的“周恩来”唱评剧。当时对于领袖人物“出现”在戏剧舞台上还有不同的声音,或者说是顾虑。但是主创人员坚定地表示,我们让总理唱也是有根据的。传统中的帝王将相都是有唱的,他们能唱,我们的周恩来总理当然也能唱,而且唱得要比他们好。在当时的年代还没有出现领袖人物唱地方戏的先例。

有人质疑评剧是否有能力塑造周恩来?其实早在20世纪50年代排演《金沙江畔》的时候,就有人怀疑,评剧能否塑造师政委的形象?那可是党的高级干部……如今,评剧早已经具备了表现领袖人物的能力。主创人员表示,过去没有演过领袖人物,那就从今天开始吧。就是倾注全部心血,也要把周恩来的形象塑造好。在主创人员讨论中,大家回忆起周恩来对评剧事业的关心和爱护。每次到剧场来看评剧,为了不影响观众看演出,从来不提前打招呼。有时还要工作人员提前买好票,以一名普通观众的身份来看戏。

如此,剧院大部分主创人员,都近距离地接触过周恩来,对他的音容笑貌很熟悉。所以说,塑造周恩来首先要求是形似,要让观众接受和认可。青年演员刘建为被推举来扮演周恩来,他具有较好的外形条件,眼睛大大的,个头儿也合适。尤其是嗓子也特别好,适合发挥评剧的唱腔来表现伟人的风采。为了走近周恩来总理,剧院还把他送到曾经演过周恩来总理的金乃千身边去学习,金乃千把扮演周恩来总理的体会,总理的典型动作,尤其是总理的口语特点,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刘建为。

经过几个月的排练,正式演出终于临近,“周恩来总理”就要登场了。当剧中“周恩来总理”起唱的过门奏响时,观众席中发出阵阵躁动,观众似乎在议论、在猜疑,“周恩来总理”也唱评剧?随后,“周恩来总理”终于开口唱了,片刻,剧场内立刻安静下来。一曲终了,观众席中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这掌声是观众对周恩来总理的爱戴,也是对评剧艺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认可。

二、两个“刘巧儿”

20世纪50年代轰动全国的评剧《刘巧儿》,是根据陇东解放区发生的真实事情所编创。当年着名评剧演员新凤霞饰演剧中女主角刘巧儿,轰动全国;特别是在1955年《刘巧儿》拍成电影之后,两个“刘巧儿”都成为全国的知名人物,一个是刘巧儿的扮演者新凤霞,再有就是生活中刘巧儿的原型封芝琴。

封芝琴,1924年5月出生于华池县悦乐镇上堡子村,父亲封彦贵为她取了个乳名叫封捧儿。4岁时,她被父亲许给张湾村的张柏儿为妻。18岁那年,父亲嫌张家贫寒,又将她许给了朱家后生。后来,张家按照当地“抢亲”习俗,将封捧儿抢到了家中,封捧儿的父亲便以“抢劫民女罪”将张家告上华池县司法所,司法裁判员未做深入调查便召集朱、张、封三家当事人,当庭宣布张柏儿“抢亲”婚姻无效,县警卫队还把抢亲的人全部抓了起来,一对鸳鸯就这样被拆散。为了讨还公道,与心上人结为夫妻,当年4月4日,封捧儿毅然翻山越岭八十余里到庆阳城,找到陇东专署专员马锡五告状,请求为自己申冤作主。马锡五经过调查研究后,于5月29日,在悦乐镇召开群众大会,公开审理了封捧儿婚姻案,宣布封捧儿与张柏儿的婚姻有效,让这对有情人终成眷属。婚后,封捧儿为自己起了个新名叫封芝琴。

1944年3月13日,《解放日报》报道了封芝琴与张柏争取婚姻自主和马锡五专员明断此案的经过,轰动了陕甘宁边区。边区文艺工作者袁静等人便根据封芝琴争取婚姻自由的故事创作了《刘巧告状》的眉户、秦腔等诸多地方戏种。

当年电影《刘巧儿》在全国放映之后,不仅演员新凤霞成为新闻人物,刘巧儿的原型封芝琴也成为当地十里八乡的大名人。一时间,封芝琴收到了来自全国的大量来信,继当年“自主婚姻”之后,再度成为新闻人物。但那个时候,两个刘巧儿(封芝琴、新凤霞)还不认识,更没有机会见过面。

“文革”十年,新凤霞和封芝琴均受到冲击和迫害。“文革”结束后的1980年,新凤霞得知封芝琴的遭遇后,感同身受,当即给封芝琴写了封信:“我们两个虽然没有见过面,但却是很亲近的……我从1949年演《刘巧儿》就对你很熟悉。听说你在‘文革’中也受到迫害,我很同情和难过……我身体好一些,一定来看望你。”从这以后,这一对素未谋面的好姐妹,便书信往来,两情牵挂。

新凤霞由于身体原因,前往甘肃陇东看望封芝琴的愿望一直没能实现,便在1986年3月给封芝琴写信,邀请“刘巧儿”到北京相聚。封芝琴接到新凤霞的邀请信后十分激动,急忙坐上火车赶往北京。

相见时刻,两个“刘巧儿”抱头痛哭。封芝琴事后不好意思地说:“我抱着新凤霞的头就哭,把她的头发哭湿了一大片”。哭够了之后,封芝琴将家乡的特产大红枣、黄花、木耳、白瓜子和小米送给新凤霞,嘱咐她好好补补身子。新凤霞接过礼物又开始抹眼泪,她说:“苦日子过去了,我也和你们一样,现在好啦!”

新凤霞将天津“泥人张”送给她的“刘巧儿”泥塑作品,转送给封芝琴说:“这是你十七八岁时的形象,留作我俩永远的纪念吧!因为有这个反封建婚姻生活中的你,我才成功塑造了舞台上的刘巧儿。”封芝琴不好意思地说:“是你演的好哇,我哪有那么好!”

1994年腊月初,新凤霞与封芝琴再一次在北京相见。那是因为全国妇联组织全国百位老人游北京活动,封芝琴是甘肃推荐来的。当时,北京电视台将两个“刘巧儿”安排到电视台演播室见面,并向观众直播了此次特别节目。

新凤霞向电视观众介绍了封芝琴的人物背景,以及上次来北京的情景。谈话间,新凤霞和封芝琴都不住地感叹,时间过得真快,已经过去八年了,都老了。说完,都在不住地抹泪之后,又是愉快地放声大笑。

四年之后,新凤霞因病去世,封芝琴听说后悲痛不止,像失去自己亲姐妹似的,几天都缓不过神来。封芝琴感叹道:“人家新凤霞是有真本事,全国知名的艺术家。我就是因追求自己的幸福,而被新凤霞唱成了名人。”

其实,封芝琴作为一名农村妇女,也在发挥“名人”的作用。她多年来积极宣传党的政策、倡导婚育新风、参政议政,当过省、县人大代表,县政协委员,乡、村妇女干部,出席过省劳模大会。如今,无论各级领导,还是普通百姓,到了华池县,大都会慕名前往封芝琴的住处,一睹“刘巧儿”庐山真面目。

2009年6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到庆阳视察工作,还专程看望了封芝琴,并与其合影留念。

有人问当年“刘巧儿”勇敢争取到的婚姻生活后是否幸福美满?封芝琴说,虽然在农村,但她和丈夫张柏儿十分恩爱,和睦相处,直到1991年张柏儿去世,夫妇俩几乎没吵过几次嘴。

老人的儿子说,在他的记忆里,除了偶尔吵吵小架,父亲和母亲从未真正红过脸。说起家庭和睦、夫妇相敬之道,封芝琴传授起自己的经验:“有事就得先商量好,相互理解,和和气气,多交流”。封芝琴说,自己的两个女儿、一个养子、三个侄女全部是自由恋爱结婚,自己从未干涉。不仅如此,封芝琴还积极促使其他“小字辈”有情人终成眷属。在封芝琴的带动下,悦乐镇上堡子村出了许多“好婆婆”、“好媳妇”和“少生快富”的幸福家庭。

封芝琴还以“刘巧儿”为名,创办了刘巧儿民间工艺品有限责任公司,注册了“巧儿剪纸”、“巧儿香包”商标,其作品已享誉全国。为此,封芝琴被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委员会,命名为“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的称号。

三、评剧艺术在基层

喜爱评剧艺术的观众都知道,如今评剧市场萧条,观众流失,有识之士撰文呼吁,挽救评剧;岂不知,如今评剧艺术在基层却大受追捧。那些区县级的评剧剧团打破体制束缚,演员激情饱满地唱戏,观众有滋有味地看戏,呈现出一番别样的风景。

1.民营剧团敢于面对市场

2007年,民营企业家刘建国出于对评剧的热爱,投资兴办了民营评剧团——北京凌空评剧团,并兼任该团团长。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这家顺义区民营评剧团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上都取得了双赢,令业内人士刮目相看。

如今北京凌空评剧团已经确立了以赵如意、郑桂芳、李忆霞、小筱俊亭、周连生、刚立民、赵丹红、苏纯飞等老艺术家为龙头,以优秀青年演员李焕、赵立明、沈金伟、小灵玉、王玉静、张天亮、李龙、侯硕等为主演的强大阵容,以传帮带,以老带新,教学实践并联手着名评剧艺术家为演出模式,勇敢面对市场。着名评剧表演艺术家谷文月出任名誉团长、着名张派小生陈胜利、李忆霞为艺术总监,指导评剧团排演传统剧目,满足观众对评剧观赏的不同需求。

自北京凌空评剧团组建以来,已经排演了十余出传统剧目,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其中《无双传》《秦香莲》《打金枝》《茶瓶计》《牧羊圈》《花为媒》《费姐》《杨八姐游春》《乾坤带》《杨三姐告状》等等,不仅为观众提供了丰富的剧目,而且也为评剧的创新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在第七届中国评剧艺术节上,北京凌空评剧团凭借《灶王爷》荣获优秀演出奖。该团团长刘建国说:“这表明戏曲专家和观众对我们的肯定和鼓励,希望能够借助评剧这个舞台,与其他院团进行业务交流和探讨,让年轻演员们得到锻炼和学习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希望能在当今文化体制改革和创新中,在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探讨民营剧团的发展创新之路。”

为了以过硬的文化产品竞争市场,《灶王爷》创作者六易其稿,从音乐、美术、服装、道具等方面都进行严肃认真的创作和革新,并且在演出中不断总结和修改,虚心听取观众的意见,做到精益求精。观众赞叹说,这才是原汁原味的评剧,我们爱听!如今,《灶王爷》忙得不可开交,接到全国多个城市的演出邀请,而且还拿到了赴台湾演出的邀请函。

为了开拓市场,该剧团还与北京地质礼堂签署合作意向,在每个月的第一个星期六专场演出评剧。通过市场的检验,剧团演出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演出合同接连不断。从开始资金困难,收入偏低,到现在演职员收入不断提高,市场影响力不断扩大。通过挖掘和整理,恢复了多出传统剧目,特别是为80后、90后年轻演员,提供与名家大家联袂演出的实践机会。在市场创新的同时,本着观众就是上帝的原则,为百姓送上精彩的评剧剧目。

刘建国视百姓为衣食父母,为了对观众负责,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每次演出结束后都要与观众进行座谈,及时将信息反馈给创作人员,对剧目进行合理的改进和调整。

北京凌空评剧团在改革的大潮中走在了时代前列,为评剧的生存和发展探路,为评剧市场效益探路,寻求评剧未来的发展方向,为评剧的振兴和繁荣作出了贡献。

同类推荐
  • 收藏指南(现代生活百科)

    收藏指南(现代生活百科)

    礼仪玉器人类在采集打制石器的过程中,发现了各色“彩石”之美。按照万物有灵观念认为美石--玉是山川的精华,上天恩赐的宝物,具有沟通天地,鬼神的灵性。被用来作为氏族图腾物,氏族首领的标志和祭祀祖先、鬼神的仪礼用品。
  • 印章、玺印(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

    印章、玺印(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

    本书内容包括印章概说、印章的选材、历代各章名家、印章的鉴赏、印章的收藏、细说玺印的产生与嬗变、精品鉴赏、玺印与书画、印石鉴藏等。
  • 中国紫砂壶收藏鉴赏500问

    中国紫砂壶收藏鉴赏500问

    紫砂壶的收藏和鉴赏涉及许多方面的知识,其市场情况也较为复杂。为了便于初学者对紫砂壶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编者编写了这本《中国紫砂壶收藏鉴赏500问》,全书以问答的形式,对紫砂壶的起源、发展、工艺、造型、装饰、鉴别、购买、收藏等方面的情况,以及近来颇受关注的现代紫砂陶艺和紫砂雅玩、实用器皿等,予以全面详细的介绍。本书体例清晰,分类明确,非常便于阅读和查找。同时,书中配用了数百幅精美的相关图片,使读者既能快速地感性认识紫砂壶,又能够由此深入了解其深层次的知识。希望读者能通过阅读本书,切实受益。
  • 中国艺术经典4

    中国艺术经典4

    本书从书法、绘画、建筑、服饰、民间传统工艺等多方面地展现了中国艺术的魅力,让青少年在阅读中受到传统艺术的熏陶,提高自己的人生品味。
  • 黄花梨把玩艺术

    黄花梨把玩艺术

    《把玩艺术系列:黄花梨把玩艺术》是一部关于黄花梨的专著。在《把玩艺术系列:黄花梨把玩艺术》中,读者将会跟着我们对黄花梨进行一番回溯式的探究,深入了解它的历史渊源、惑人魅力和高昂价值的内在原因。不仅如此,阅读《把玩艺术系列:黄花梨把玩艺术》,读者还将对当前黄花梨市场的趋势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把握,从而为您的把玩、保养、收藏乃至投资提供一个有益的参考。
热门推荐
  • 白色眷恋

    白色眷恋

    因为不满皇马6比2的比分,中国青年律师沈星怒砸啤酒瓶,结果电光火石间,他穿越成了佛罗伦蒂诺的儿子,且看来自09年的小伙子如何玩转03年的欧洲足坛
  • 守望的黑狼少女

    守望的黑狼少女

    2542年的地球,宏伟壮丽的浮游大陆顿尔沃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人民奋起抗击压迫剥削他们的王族阶级,鲜红的血液在黑曜石铺就的街道上流淌,但正义的变革改变着国家,反对着战争……在这个贫富阶级层间落差大的年间,瘟疫、穷苦吞噬着人性,黑暗蒙蔽了双眼,随着而来的整个世界的动荡和分列的时代,露娜和她的友人正在努力为人们失去的一切复仇……人们之所以看不见黑暗,是因为有人竭尽全力把黑暗挡在人们看不见的地方……
  • TF之突如其来的爱恋

    TF之突如其来的爱恋

    当霸道的她遇见霸道的他,当可爱的她遇见呆萌的他,当高冷的她遇见腹黑的他。。。。。。。。。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呢。。。。。。。。。。。。。。
  • 脑能

    脑能

    职场金领谭明与落魄权贵余孽刘湘在华夏最大的看守所因为一副眼镜而结缘,谭明佩戴了刘湘遗留的眼镜时,刘湘正被执行死刑,刘湘死后,亡魂执念不灭,灵魂因为眼镜的引导的缘故最后并进谭明的脑海,谭明的灵魂因此而强大,开发了更多的脑域空间,从而凭借超强的头脑不断提升自己的实力。然而这个世界并不太平,国家的气运都会被拥有神器的古国掌控者所窃取,拥有更强实力的谭明也将要履行更多的责任……书友交流群148751602
  • 最后,我们还剩下什么1时间

    最后,我们还剩下什么1时间

    也许,对你来说,这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并没有什么特点的小说;但对我来说,每一个字都是一段回忆,每一章都是一个值得回忆的事情,愿这个我用来念旧的小说系列,能永存。
  • 夏忆使然

    夏忆使然

    在机场的相遇,勾起了夏一六年前的回忆。那是潜藏在夏一心中唯一的故事,在校园的小湖边,无意间她成了别人的画中景,他,校园里鼎鼎大名的校草,萧然。夏一看见了他手中的画,那画清新脱俗,让夏一觉得自己从没有一刻像他画中那么美,他走近了她,淡淡的开口,做我的女朋友好吗?夏一从没有这么近距离的看过他,那一刻,她的心沉沦了,原来世间真的有一见钟情这样的东西,这是夏一当时对他的感受,那个男人跟她平淡无聊的恋爱着,他没有牵过她的手,也没有夺去她的初吻,直到夏一知道了真相,知道她是那画中女人的替代品,她平静的对那个男人说,以后再也别见了,在她转过身的一刹那,却潸然的落泪了。
  • 故乡土热   情深意浓

    故乡土热 情深意浓

    小说记述的是一位名叫韩杨农村青年,亲人的一次重大车祸彻底打碎了他跻身高等学府的美好理想,十多年的寒窗苦读最终会给他换来的却是生活的艰辛和破碎家庭的重大压力。让他从梦想的天堂掉进了痛苦的万丈深渊,期盼的幸福愿望对他来说却是可望而不可及。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幸福是靠辛勤的劳动创造出来的。一个人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做农民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知识、没头脑、没目标、没理想、没胆量。他以自己敏锐的机智和才能带领着家乡的人们艰苦奋战了五年的时间,把家乡建设成一个土肥水美、遍地果香、人人欢笑的人间伊甸园—远近闻名的农村小康新城。
  • 知性女,惑情

    知性女,惑情

    ·~女人扎堆,三个就成戏,主角配角,上场下场,粉墨饰演。面具,生活的潜规则。你有,我有。她们有。面具后的人生,剥离的知性因子。对待生活,扭曲的享乐。道德,利益,自我因环境而变形。曲终,弦落何音。~·【有人说以上简介看的人晕,同意者请看下面。如果不晕,下文可忽略。】·~‖她的梦想就是一个完美的爱情,她幸运抑或不幸,得到了她所要的,但是又终将成为泡影。她爱上的是一个身患绝症的男人。是谎言还是真相。她的朋友一个是游戏感情的妖媚女,一个是可人怜爱的多情女。最终她们将把自己送进怎样的生活?嫁给怎样的男人呢?·~‖
  • 十里桃花,春满面

    十里桃花,春满面

    如果,如果我的世界没有你该多好,可你为什么什么都要和我抢?我爱的,你抢了,爱我的,你也抢了,既然这样,那就一起死吧!
  • 倾城满庭芳

    倾城满庭芳

    在我对爱情懵懂无知时我写下了千古缘之穿越,后来我才知道,真正爱入骨髓是无声无息的,原谅我那篇不成熟的爱情。本文女主是个无权无视的落难千金,脾性不卑不亢,在男主以及周围人的逼迫下成长,后来被发落遇见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将军,一心一意护她周全,她却被一江南刺客带走,不知所踪,刺客一身红袍,那日她说,你穿红衣的样子真好看,殊不知,刺客的后半生为她穿了一生的红衣,原来花开花落,不过是一念成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