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38100000014

第14章 创作讴歌新时代的艺术精品(3)

评剧《秦香莲》中的秦香莲由小白玉霜扮演,她认真研究剧中人物,揣摩唱腔,即保持了白派艺术的演唱特点,又对白派艺术有所突破,从而丰富和发展了白派艺术。她的反调唱腔“琵琶词”深沉细腻,委婉悲切,把秦香莲的性格发展表现得层次分明,个性突出,富于典型意义。还有席宝昆塑造的陈世美,非常重视挖掘角色的内心世界,在表演上颇具创新。“琵琶词”一场中他在唱词只有两句唱及念白没有发挥的情况下,采用了细腻的做功:面部表情的变化,眼神的变化和多变的外在动作,将陈世美看到秦香连时那种心急如火、如坐针毡、只能恼于心笑于面的复杂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

着名戏剧学家张庚先生曾提出:“戏曲艺术应该从民俗性文化出发,走还戏于民、雅俗共赏的道路”。《秦香莲》通过了三次整理和排演,集中了中国评剧院众多创作者的智慧和劳动,可以说是一个集体创作的结晶。

为了弘扬民族艺术,推广和普及评剧艺术。1955年,长春电影制片厂将评剧《秦香莲》搬上银幕,在全国放映并被评为1956年优秀电影。小白玉霜、魏荣元和席宝昆都获得了优秀表演奖,每个人各得一枚金质奖章。影片在香港,以及印尼、泰国等东南亚国家上映时都获得很高的评价。

六、《杨三姐告状》中的杨三姐

《杨三姐告状》是评剧的代表剧目,也是成兆才的经典剧目。这出诞生于20世纪初,根据真人真事创作的经典剧目,历经近百年,魅力不减,盛演不衰,至今仍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

1955年,中国评剧院成立后,对《杨三姐告状》进行了整理重排,将原连台本戏改编为单本剧。删去了杨三姐游城隍庙、杨二姐鬼魂托梦等恐怖迷信的情节,但改写的戏与原剧风格不一致,清官私访断案的情节仍予以保留,结果因不够理想而停演。至1962年再度对剧本进行改编和整理,删去了许多可有可无的人物和场次,特别是改写了后面的三场戏,重新塑造了杨厅长,揭露出他为沽名钓誉而明断命案的思想实质。

整理后的《杨三姐告状》由新凤霞、赵丽蓉等主演。为了排好整理后的这出新戏,新凤霞曾去滦县访问杨三姐。可当她满腔热情地到滦县后,却遭到杨三姐家人的阻挠,不让她和杨三姐见面。起初新凤霞很不理解,后来经过访问杨三姐的哥哥杨国恩及周围村民,她才理解了杨三姐及其家人的苦衷。在封建社会里,一个十几岁的贫家农村姑娘,抛头露面,与有财有势的富户打官司,竟奇迹般地打赢了,这成了当时轰动城乡的新闻。不仅各种大小报刊纷纷登载,而且还被编成了鼓书、皮影、戏剧纷纷上演。其中有的文章和剧目捕风捉影,胡编乱造了一些低级趣味的情节,丑化了杨三姐,给杨三姐和她的家人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加之,当时杨三姐的婆家被定为富农成分,她本人也被定为富农分子,政治压力很大,不愿接受采访,也就不难理解了。

经过一番努力,新凤霞还是与杨三姐见了面,但是没有深谈。看着眼前这位沉默寡言、表情木讷的农村老太太,她真不敢相信,这就是当年那位勇敢、机智、性格泼辣的杨三姐。当年,她虽然冲破了旧社会的阻挠,伸张了正义,打赢了官司,但仍旧没有摆脱恶势力的梦魇。如此,新凤霞对杨三姐这个人物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据说当年16岁的杨三姐找人代写了诉状,随后便拿着状子来到滦县县政府,状告高家害死其姐。当时滦县代理县长牛成是个“贪官”,只要有人来打官司,从来不管谁有理无理,只认谁送的钱多钱少。倔强的杨三姐以死抗争,大闹公堂,历经坎坷和艰难。当时村里的村民得知杨三姐和哥哥要到天津告状时,都很佩服他们的勇气,杨姓家族每户还捐了一块大洋,用以资助杨家兄妹申冤告状。最终高等检察厅厅长到滦县微服私访,了解事实真相,并取得证据,决定开棺验尸。

1918年农历七月初二,此时距杨二姐死亡已将近四个月了。消息不胫而走,乡亲们奔走相告,在验尸的前几天就有村民从方圆数十里外赶来,期盼着“开棺”后的最后结果。由于现场围观的人太多,挤在前面的人不断被维持秩序的法警用马鞭抽打。棺材启盖后,杨二姐身上的几处致命刀伤清晰可见。至此,真相大白于天下。

高占英被判处死刑后,并未立即执行,杨以德只是把高占英羁押在监狱之中,目的是想再敲诈高家一笔钱财。杨三姐和哥哥听说后,恐怕高家买通狱方私下里再把高占英给放了,决定再去天津“顶案”,兄妹二人在天津艰难度日近七个月,直到1919年10月6日,高等审判厅才将高占英执行绞刑。令人遗憾的是,由于信息不通,杨氏兄妹未能在现场亲眼看到处决高占英。等他们闻讯赶到刑场时,已经执行完成了。在当日的《益世报》“本埠新闻”中刊发了一则短讯:“滦县高占英谋杀其妻一案,经高等审判厅判决,判处死刑。”

杨三姐回到家乡后名声大振,乡亲们均引以此为豪。囿于当时那个年代,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滞后,已经定亲的杨三姐遭到退亲,无奈嫁给了本县双柳树村一户富裕人家。新中国成立后,杨三姐家被定为富农成分。为此,杨三姐心中多有些怨气,不愿见来访的各方人士,情有可原。

好在评剧《杨三姐告状》历经近百年,经过多次整理改编,终成经典,受到了一代又一代观众的喜爱,也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优秀演员,她们用自己精湛的表演艺术,塑造了英勇不屈、性格倔强的杨三姐形象,这不仅感染着观众,也感染着她们自己。

据中国评剧院资深人士统计,仅中国评剧院所演出的《杨三姐告状》,至今已经不低于3000场次。

七、越南英雄《阮文追》

评剧《阮文追》是中国评剧院1965年根据越南报告文学《像他那样生活》改编的。由马泰、新凤霞、李忆兰等主演。

《阮文追》讲述了1964年美国国防部部长麦克纳马拉窜到西贡。越共地下别动队指挥部为炸死麦克纳马拉,在公路桥下埋好炸弹,青年团员阮文追执行引爆任务后被捕。在敌人酷刑的折磨下,坚贞不屈,被判死刑。为了声援阮文追,全市掀起罢电、罢水、罢车等大罢工,并引起国际声援,敌人不得不宣布缓期执行。但最终还是被秘密枪杀,英勇就义。

当年,剧作家黄宗江作为周恩来的选戏顾问,经常来到《阮文追》排演现场。导演张玮介绍说,保持着戏曲的特点,用比较单纯有力的笔触,勾画出阮文追在对敌斗争中的磅礴气势。比如他在牺牲前答复记者问题时说:“我为什么兴高采烈?因为我生活在波澜壮阔的革命运动中,我能够成为这个运动中的一员,感到十分骄傲,十分幸福……”他高唱:“地狱之门我敢撞,万重刀山我敢冲,为了创造新世界,自愿含笑做牺牲。”以此表现英雄人物的革命激情。

《阮文追》公演后很受观众欢迎,是当年红遍北京,而现在很少有人提到并知道的一出好戏。该戏唱腔优美,演员阵容整齐,虽然现在没有再现荧屏,但只要是五六十岁的观众,脑海里都会有印象。很多20世纪60年代的评剧爱好者,从唱词到唱段都记得特别清晰。也许是因为有马泰和新凤霞,演出效果特别好。

当时《阮文追》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舞台轶事——两个阮文追。最开始排演该戏时,是由张德福主演的,他扮相英俊,从气质和体形相貌上都很符合阮文追烈士的形象。后来周恩来办公室要在中国评剧院和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中选一台戏,用来招待越南总理范文同。人艺那边《像他那样生活》的主演是于是之、狄辛,实力特别强。于是,评剧院领导提出要换马泰主演,并且围绕着要不要换马泰,院领导和主创人员开了一个星期的会,每天在党委办公室讨论和争论。虽然说那时的马泰正走红,但身体却已经发福了,不太符合阮文追的人物形象。张德福演得还是很不错的,但从唱腔好听和戏的完美角度上看,马泰肯定有自己的优势。最后院党委决定,还是换马泰来演阮文追。接到通知时,导演组又马上找张德福做思想工作,张德福开始想不通,但还是从大局出发,愿意服从组织安排。

马泰接到主演《阮文追》的通知后,压力非常大。首先是只有一个星期的排演时间,其次又是一出要求这么高的戏,而且整个唱腔音乐都要全部推翻,根据马泰的唱腔特点重新构思设计。可谓是,现打锣鼓现开张。

唱腔设计贺飞抓紧为马泰赶写新的唱腔,像“故乡歌”就比原来的加长了,还有“正气歌”的旋律也做了改变。为了更适合马泰的演唱,贺飞和马泰两人一边唱一边改进唱腔,天天熬夜到天亮。白天排戏的时间里,还需要演练各种剧中需要的动作,从对词开始排演。在这中间马泰也主动向张德福请教,两人进行了不少交流。就这样,一个星期不分昼夜地干,总算把戏拿下来了,这里边马泰付出很多。后来演出时,人们看到马泰非常投入,唱“故乡歌”的时候,他真的直掉眼泪,不是悲伤,而是为了表现对家乡那种留恋的情感。在“正气歌”中唱“我愿背着一面鼓”的时候是含着眼泪,很有气势的那种感觉。应该说这个戏他和张德福各有特色,张德福刚气足些,而马泰在情感的处理上更好一些。

最终《阮文追》被选中作为招待范文同总理的剧目。为了万无一失,周恩来总理又几次派人来观摩。在排戏中还有一个插曲:剧中有一个场景是阮文追就义时,需要将阮文追站的台子从后向前推。马泰比张德福的体重要重多了,推起来特别费劲。马泰每次演完以后都要给推台子的工作人员鞠躬,体现出马泰对别人劳动的尊重。

1965年10月9日,周恩来陪同越南总理范文同,以及黄文欢、黎清毅等越南领导人在中南海小礼堂观看评剧《阮文追》。看戏时周恩来对范文同说:“这个戏在当前可以说是中国评剧院的最高水平,也是他们戏曲改革的高峰。”范文同说:“这个戏他们演得很像越南人的生活,只是阮文追的家庭生活写得少了些。”

新凤霞在该剧中饰演阮文追的妻子潘氏娟,为了表现英雄妻子坚贞不屈的性格,新凤霞利用头发的造型,跪搓步翻身并用轻板和散板唱段,成功地塑造了英雄妻子潘氏娟。

演出结束后,范文同感谢评剧院的同志,用这样快的速度将越南英雄阮文追的形象树立在舞台上,并说剧中的主要角色很有吸引力,表现得很生动。范文同赞赏地说:“你们演的越南人,比越南演员演得还要好!”并告诉新凤霞说:“阮文追的妻子潘氏娟不久之后就要来中国访问,到时你可以和她多交流,你会演得更像潘氏娟。”

新凤霞听后十分感动,她感到自己付出的心血没有白费。虽然这是一部男人戏,自己的角色无足轻重,但是“角多大,德多高”,这是做演员的品质。在排演中,先后有四个“阮文追”和新凤霞配戏。最年轻的张玉海刚从戏校毕业,在舞台上面对新凤霞时这样的大牌演员心情特别紧张,连剧情中阮文追给妻子潘世娟(新凤霞饰演)擦眼泪都不敢。

新凤霞发现之后就对张玉海说:“你不是在给新凤霞擦眼泪,而是舞台上的角色阮文追给妻子擦。”演出的时候,张玉海真的给潘世娟擦眼泪,结果由于紧张,把新凤霞脸上化妆的油彩都擦掉了。观众看到新凤霞脸上的“乌眼青”,禁不住都笑起来。新凤霞在台下并没有埋怨,而是耐心给张玉海传授舞台经验和表演技巧。

这就是新凤霞做人的德行和品质,从来不耍大牌。令人遗憾的是,《阮文追》是新凤霞演艺生涯中最后一次登上评剧舞台。以后,新凤霞因病致残,一代名角的舞台生涯就此结束了。

虽然说《阮文追》有些临阵磨枪的味道,但依旧留下了优美的唱段。这要归功于全体演职人员的努力,以及马泰的勤奋、刻苦和用功,还有周恩来总理“外交无小事”的教导。正是在这次外事演出的敦促下,使得《阮文追》成为公认的精品剧目而保留下来。

同类推荐
  • 粉墨留痕:新中国节目单和入场券珍藏故事

    粉墨留痕:新中国节目单和入场券珍藏故事

    即使不看文字,只翻阅那一张张由旧至新的节目单,新中国的演出乃至文化的发展也如同电影般幕幕现前——这本书就是一部纪录片,真实、生动、有趣。收藏者,可以按图索骥,作为鉴赏参考。演艺人,可以从观演述评中听到一位懂戏的观众的心声,设计者,可以在一张张节目单和入场券上描摹出角动心灵的下一张海报,史学家,可以从故事里读出北京甚至中国的演艺微观史,我们,最普通不过的你我,可以学着像作者一样,亲近演出艺术,享受多彩人生。
  • 精忠报国

    精忠报国

    坚持了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究其动因,当然少不了朋友们不断给我的鼓气,希望我不要半途而废。同时也是剧中人物在时时无形地推动着我,越写越感到非把他们写出来不可。这期间也有一些朋友劝我何必自找苦吃:你写得好吗?你写出来有人看吗?有人用吗?你有钱将它推向社会吗?知道吗?现在“触电”难呢!他们说的都是实实在在的问题。但是,我最终毫不回头地走自己的路。
  • 表演兴趣观摩

    表演兴趣观摩

    本书主要讲述有关青少年表演兴趣爱好的知识内容,包括舞台表演、舞蹈表演、曲艺表演、军事故事演唱表演、乐器表演等内容。
  • 寻访莆仙红砖厝文字

    寻访莆仙红砖厝文字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莆仙地区多姿多彩的民居样式,根据自然和人文环境对古民居进行梳理,进而总结不同地区古民居的特点。其中不仅有对建筑风格和建筑格局的整体描述,也有对雕工、彩饰、门窗甚至楹联等细节的详细介绍。
  • 中国类型电视剧研究

    中国类型电视剧研究

    《中国类型电视剧研究》由十二章组成,分别从学理和实践的层面对十二种主要类型电视剧,即都市言情剧、青春偶像剧、谍战剧、家庭剧、历史剧、儿童剧、农村剧、民工剧、西部剧、军事剧、灾难剧、“红色经典”改编剧展开了多元的思考与探讨。不仅梳理了这些类型电视剧的发展轨迹、生成语境、影像风格衍变规律,还剖析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态势。同时为便于读者阅读和学界、业界同仁的进一步研究,每章后还附有该类型电视剧主要作品年表。
热门推荐
  • 睿智王爷高手妃

    睿智王爷高手妃

    林月儿一直喜欢陈中天,但她以为陈中天只把她当邻家妹妹。等待流星雨的时候,两人互表心意,林月儿却穿越了。她穿越成了将军府的大小姐,之后又嫁给了王爷叶邵成,做了王妃,并产下一子,过着幸福的生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洛灵

    洛灵

    林洛在池塘里钓鱼,意外的带着阴阳王的记忆穿越到了未来世界,这是个妖怪和人类互相征伐的年代,也是一个阴阳师职业盛为流行的年代。
  • 离婚这点小事

    离婚这点小事

    她亲眼见到老公和另一个女人出轨,她绝望无措,身边却飘来一个声音:“想报复他们吗?”她笃定点头:“想!”“报复十万的,还是二十万的?”暗夜中,她只能看清他的侧脸,来不及思考,她咬牙点了二十万的菜单。只是眼泪还没擦干,她就见到他的车子义无反顾的撞向了那对狗男女。“小姐,二十万的欠款,记得按时打入账户!”他即刻驾车离开,却没想过这一次的擦肩而过,会让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有了牵扯。两周后,她将那张签了名的支票塞进他左胸口袋,“先生,二十万我已经还清,但麻烦你以后不要再来纠缠我!”他站在原地手足无措,他怎么也没到,自己清清白白二十八年,竟会被一个一无是处的女人拒绝,
  • 般若无道

    般若无道

    阴阳干支,乾坤八卦,四象五行,菩提合相。因为家中古玩八卦图而引起的一家人的穿越。“仙”人随处可见,“佛”法面目全非,国度却依然存在。没斗气,没真气,没魔法,竟然是不可思议的“灵力”?功法异类的世界,全新境界的划分,西方超然的地位,一个感天动地的爱情,一场生与死的较量。穿越时空的阴谋,拯救未来的地球。看主角如何一一掀翻,与天对抗,铸造不朽王朝。(古风,长篇,异世,玄幻,无11。)
  • 诗义固说

    诗义固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武道路途

    武道路途

    金灵城二流世家的普通子弟林晨隐忍多年,终于爆发。且看没有过高天赋,没有过多奇遇的他在这武道路途之中有何成就。
  • 万妖山

    万妖山

    张光明是个兽医,原以为会浑浑噩噩的过完一生,谁知却惨遭妖女纠缠,整天痛不欲生。“喂!我是给猪看病的,你一妖兽让我怎么治啊?”张光明掩面痛呼,感觉自己的人生,好似老天开的这个玩笑。
  • 神澜记

    神澜记

    缘起天阑,神魔无界,八荒六合烽烟起,乱世神州祭枭雄。莫道天路有时尽,得求仙途渡长生。世间从不缺少传说,是真是假,是梦是幻,总不得而知,自上古来,生老病死,天灾人祸不断,世人便有驱魔除灾,寻求长生之说。然世事无常,世人面对这些天地异象,周遭怪奇之事,皆无能为力,不得解释。但天地之灵却也玄妙之至,世间总有人能观天地之气象,由日出月落,翻云吐雾诸多自然现象,悟得一丝吐纳之法,得以长寿正寝,后人便道长生一说并非不可为,修行之法便传至今。唯有一事,人生从何来,死往何处,世人至今皆道不明,也寻不到,故日常处事皆以为事行其因,必有其果。因果轮回一说,便也根深蒂固于世人心中。故事便是自这小小青州城开始了。。。
  • 虫祸

    虫祸

    末日临世,天崩地陷,北方邻国俄罗斯在远东一次科学冒险引出弥天大祸,虫军南下,人类遭遇万世之劫,幸存者在冰城-哈尔滨以北建立起公社,心智单纯的少年林永晨成为公社武装长枪队的一员,见证了公社内部血雨腥风般的权谋斗争,北方大虫大兵压境摧枯拉朽,幸存者历经数年苦心经营的公社在劫难逃...
  • 万宇苍茫

    万宇苍茫

    心魔何为?唯心罢了。且看琰墨化身炎魔,今生为销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