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38100000011

第11章 评剧的鼎盛时期(7)

还有位评剧爱好者说,当年他听说马泰住在沙土山街,为了一睹马先生的风采,每天到胡同口等着马泰出现。有一天马泰骑着自行车回家,那位戏迷冒着胆子喊了声:“马泰”!马泰听见有人叫他,便从自行车上下来,可眼前的这位年轻人又不认识。得知年轻人喜欢评剧,马泰高兴地说:“喜欢评剧好啊!明天晚上大众剧场演《南海长城》,你要是想看,就过去找我。”第二天,这位戏迷还真的去了,只是剧院门口人山人海,票也早就售完了,很多人在东张西望地等退票。这位戏迷犹豫了很长时间,终于禁不住评剧的诱惑,找到看门收票的师傅说,马泰是我大哥,请他出来接我。马泰出来后先是一愣,但很快就想起来了,马上将戏迷安排妥当,就赶紧忙着演出去了。这位戏迷说,那天晚上看戏,为了马泰的精彩表演,也为了马泰的情谊,他把手掌都拍疼了。

马泰说过这样的话,交朋友交的是真诚,不能交权和交钱。千万不能指望在朋友身上得到什么。

有专家评论说,一位演员在他从事的评剧艺术中,辛勤耕耘了50年,破天荒地为剧种增添了老生行当。主演了几十出新剧目,受到亿万观众的喜爱,创立了流传久远的马派唱腔,极大地推动了剧种的发展和影响,这个人就是一代宗师马泰先生。他是评剧百年历史长河中男演员挑班唱戏第一人。

十一、北京城中的评剧名伶

评剧虽起源于河北唐山,但很快就在北京站稳了脚跟。经过一代又一代的评剧演员的辛勤耕耘,评剧艺术在不断地发展和创新,其中北京籍评剧演员队伍的逐步壮大,为评剧艺术的辉煌起到了不可忽略的作用。

张德福,北京人,1931年出生在一个贫寒家庭,父亲以响器为业,收入微薄。7岁被送进北京顺治门(宣武门)西市场“四月仙”的评剧班学艺。10岁时,他在天桥“小桃园”戏班拜孙宝亭为师;一年以后,师父见他嗓音响亮、甜润,扮相俊美、表演细腻,便给他归为小生行。以后他在《唐伯虎三笑点秋香》中扮演了唐伯虎,《玉堂春》中饰演了王金龙。

张德福从小在天桥生活过十几年,曾广泛地接触过兄弟剧种,在京剧、梆子、大鼓以及曲艺等民间艺术荟萃之地,触类旁通并借鉴了诸多姊妹艺术养分,使他的演唱技巧十分丰富,既能唱出激越、挺拔的阳刚之气,又能表现抒情婉转的清秀之风,再加之北京语言的滑音润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

张德福坚持正调演唱,并总结出一系列的演唱技巧。在与音乐工作者的共同探讨中,他敢于大胆革新,将音乐演唱中的虚实手法和戏曲演唱的传统技巧,运用到剧中人物性格的塑造之中。在评剧《三里湾》的演唱中有一个全新的大甩腔,就是张德福与音乐工作者一起,经过反复试验后完成的。这一创造为后来评剧的甩腔艺术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以后,《无双传》中的正调慢板等成套的唱腔、《金沙江畔》中激越高亢的越调唱腔、《樱花恋》中的反调慢板、《高山下的花环》中雷军长的进行曲等新唱腔尝试,都是他与音乐工作者共同创造的结果。

在长年的艺术演唱的探索实践中,张德福形成了表演富有激情、人物性格刻画鲜明的艺术风格,深受观众喜爱。他在《高山下的花环》中扮演的雷军长,获得了全国戏曲调演一等奖。在同行中有“千斤道白四两唱”的功夫,是唱、念、做俱佳的评剧小生演员。

席宝昆,1925年生于北京。父亲是纸花工人,也是跳大秧歌的民间艺人。他的母亲唱过莲花落,喜爱京韵大鼓,这一切对自幼饱经磨难的席宝昆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念了四年私塾之后,席宝昆拜孙艳茹为师学评剧小生,同时还拜京剧演员古德才为师学京剧武功。为了练就扎实的功底,以后又拜京剧演员张小亭为师学习武生,经过三年学习,在18岁那年就演出了京剧《挑滑车》《两将军》,颇受好评。再以后,又拜张文生为师学昆曲武生短打戏《武松打虎》《蜈蚣岭》等。

席宝昆少年时期与其他艺人一样,为了谋生,四处拜师学艺,表现出极强的求知欲和坚韧不拔的顽强毅力。日后他将学到的京剧、昆曲的武功和心得,用于评剧的表演和演唱之中,使得他在舞台上的身段和表演别具风姿。

不仅如此,席宝昆还在此基础上刻苦学习文化知识,参加了1954年中央戏剧学院学员导训班学习导演专业;以后又在北京电视大学中国文学史专业学习,均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如此,席宝昆不仅是一位优秀的表演艺术家,还是评剧界不可多得的既懂表演理论,又有导演实践的评剧艺术家,被中央戏剧学院聘为表演系教师。

在多年的艺术实践中,席宝昆饰演了《野火春风斗古城》中的关敬陶、《南海长城》中的何从、《金沙江畔》中的杰仁叶巴、《钟离剑》中的文仲、《夺印》中的陈瘸子等。特别是他在传统剧目《秦香莲》中塑造的陈世美,蜚声香港地区及东南亚各国,并荣获文化部颁发的金质奖章。

席宝昆不仅是一位好演员,还是一位好导演。在《九尾狐》《千年冰河开了冻》《农民泪》《罗汉钱》《秦香莲》等数十出评剧中,他在担任导演工作的同时,还根据需要客串一些剧中角色。

花砚茹,1927年生于北京,7岁拜彩旦演员王德斋(艺名宛香玉)学习评戏,师姐是花砚雯。曾加入过莲剧团、芙蓉花剧团。新中国成立后先是在北京评剧团演出,后并入中国评剧院。

几十年的演出生涯中,花砚茹塑造了众多的彩旦角色,如《刘巧儿》中的刘媒婆、《杨三姐告状》中的裴氏/费氏、《花为媒》中的王氏、《劝爱宝》中的爱宝妻、《会计姑娘》中的五娘、《吹鼓手告状》中的局长太太等,深受观众喜爱。与喜彩莲、芙蓉花、小白玉霜、花月仙、李忆兰、新凤霞、赵丽蓉、谷文月等长期合作,形成了自己的表演风格。她为人亲和,在戏校任教期间为评剧事业培养了大批后备人才。她还参加了多部电视剧、电影、小品的拍摄,与王景明老师合作的《跑驴》现在还不断地出现在京、津舞台上。

2007年,已经80岁高龄的花砚茹再度出山,在中国评剧院白派团排演的新戏《刘兰芝》中塑造恶婆婆焦母。花砚茹在舞台上当了一辈子的绿叶,此次演出的《刘兰芝》,她早年就曾与白派名家小白玉霜合作过。她说:“这出戏小白玉霜在大栅栏的德盛楼演出过,看过的人今天至少也得80岁以上。”此次《刘兰芝》是专门给白派传人王冠丽排演的,虽然花砚茹还是出演恶婆婆,但是更注重人物内心的表现。花砚茹说道:“焦母多年寡居把儿子带大,她认为是漂亮的儿媳妇把儿子的心抢走了,便有了一种失落感,进而转化成强烈的嫉妒心理。焦母把自己经受的封建迫害加倍给儿媳,最主要的表现就是语言的刻薄,这种现象不仅旧社会有今天也有,只不过表现形式不同罢了。希望这个戏让观众在欣赏艺术的同时,能有些道德的启发。”

在中国评剧院,花砚茹是与赵丽蓉齐名的彩旦。按她的说法,赵演“蔫的”,她来“欢的”,几十年彼此配合默契,相映成趣。而在名剧《花为媒》中,她更与赵连喜、赵丽蓉兄妹同台,一个酸,一个蔫,一个欢,共同塑造出令人叫绝的舞台和银幕形象。

陈少舫原名陈玉海,北京人,8岁时由于生活所迫,父亲送他到天桥的“四顺合社”拜师学评剧,开蒙老师格秀海(艺名四月仙)是个文武双全的老艺人。他见陈少舫聪明好学,最初教他唱西路评剧,开始学旦,后改生行,出师后搭班唱戏。陈少舫生旦净丑京评梆曲艺什么都演过,甚至学会了唱大鼓说相声,旁学多能,先后在白玉霜的华北剧社、喜彩莲的莲剧团及花月仙、李文芳、老花玉兰等戏社搭过班,在当时男演员还不被重视的情况下,他却在丑角中发出了意外的光彩,他与李文芳合作,在《三戏牡丹》中饰演的书童和《苏小小》中饰演的真孝顺两个人物初露锋芒,在京津一带产生了强烈反响。

1950年陈少舫参加了新中华评剧工作团,在现代戏《九尾狐》中扮演小灶王。他运用走矮子、楦肚子塑造了一个小矮墩的喜剧形象。在《千年冰河开了冻》中他扮演妓院的听差,表演真挚深沉,活灵活现。1953年加入中国评剧院,在《十五贯》中扮演娄阿鼠时曾得到南昆名丑王传凇的传授,丰富了评剧丑行的演技。陈少舫说:“王传凇老师的表演使我茅塞顿开,大大开阔了眼界……受益最深的是我懂得了要根据人物的思想感情,把学到的戏曲表演程式,灵活地运用的到不同人物身上……”

陈少舫的演唱风格丰富多彩,不仅有说唱的评剧特色,还在丑角表演上吸收了曲艺、西路评剧、相声的惯口活等因素。他唱腔朴实、自然流畅,以一种相对简单的旋律表现出丑角人物复杂的思想内涵。

应该说评剧的丑角音乐过去没有固定的唱腔,而陈少舫之后逐渐形成了一系列自己的丑角音乐形式和风格。在《红色联络站》中陈少舫扮演国民党特务刁眼狼,该形象在面对我党地下工作者时表面气势汹汹,内心却极为恐惧,唱腔吸收了京韵大鼓、单弦的音乐旋律,形成了别致的、富有人物性格特点的唱腔。

陈少舫的丑角表演夸张泼辣、可信含蓄。58岁在《卷席筒》里扮演一个十五六岁的男孩子:肥裤、短袄、光头上留一撮黑发,梳了一个朝天锥小辫,用红穗子系着,跑起来一甩一甩的,唱念做可称是陈少舫的生前绝唱。

鸿巧兰原名高月萱,1924年生于北京,幼年拜评剧老艺人张彩亭为师,演旦角。20世纪40年代,她在北京组建“幽兰剧社”并任领衔主演,主要演出剧目有《桃花庵》《败子回头》《打狗劝夫》《玉镯记》《珍珠衫》《李十娘》《望江亭》等,很受当时北京观众的欢迎。鸿巧兰是解放前北京三大主演(喜彩莲、鸿巧兰、小白玉霜)之一。她的剧社是当时北京最有影响的评剧社团之一。40年代后期评剧在北平出现不景气的局面,幽兰剧社除了一直坚持演出外,还吸收了不少名演员,像芙蓉花、刘小楼、碧月珠、吴寿朋等。吴寿朋还带去了他的两个小徒弟喜彩君和喜彩金。这些名演员的加入,为鸿巧兰的剧社注入了新的血液与活力。

鸿巧兰不但戏演得好,在教戏方面也卓有成就,她的幽兰剧社培养了很多旦角演员,如鸿小兰(李如茵)、筱鸿巧兰(喜彩君)、鸿效兰(邢韶瑛)、鸿凤兰、鸿素兰、鸿妹兰、鸿少兰等。50年代初期,鸿巧兰将私营班社改组为民营的“民众评剧工作团”,在整理重排大量传统剧目的同时还演出了不少的现代题材剧目,她的现代剧目代表作是《一朵红花》《四劝》等。在1954年北京市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中她荣获演员一等奖。此后,民众评剧工作团被分成几个团,分别成立了昌平评剧团(鸿巧兰、鸿凤兰任主演)、朝阳评剧团(李如茵任主演)等。

中国唱片社在20世纪50年代为鸿巧兰灌制了《借红灯》《一朵红花》《李十娘》《望江亭》等唱片。鸿巧兰是北京市文联委员,她曾到中国评剧院向年轻演员教授《打狗劝夫》等戏。她为北京的评剧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是北京籍评剧演员的代表人物之一。

同类推荐
  • 连环画(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

    连环画(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

    本书包括;连环画探源、连环画中的图画、连环画的图文并茂、古代连环画赏析、近代连环画的发展等共六章内容。
  • 海派书画艺术散论

    海派书画艺术散论

    海派书画艺术是海派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重在对其作历史性的挖掘梳理与整体性的研究推进,第一次运用经济学的方法对三代海派书画名家的经济形态作了具体的量化分析,考证其市场运作与商业推介;从社会学的角度对三代海派书画家的从艺方式进行了个体与群体关系的考察,对海派书画领袖及名家亦作了独到而具体的研究,探幽抉微,新意迭出。
  • 影视艺术鉴赏与实践

    影视艺术鉴赏与实践

    本书介绍了影视艺术与技术发展及其规律,系统阐述了影视创作理论,并对国内外优秀影视作品加以鉴别,赏析。
  • 电视剧城市意象研究

    电视剧城市意象研究

    本书不仅考察了作为“器”的物质城市意象元素,如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弄堂、苏州的小巷等,还考察了作为“道”的非物质城市意象元素,如不同时期的北京的“皇城根下的张扬与猥琐”、上海滩的“搏杀与婉约”、珠江边的“殖民与反殖民”等。
  • 眼力:刘光启自述

    眼力:刘光启自述

    《眼力:刘光启自述》本书选取的各篇论文对我国协商民主的框架与理论、要素与实践、个案与思考作出了全面的思考。
热门推荐
  • 绿的歌:冰心晚作辑萃

    绿的歌:冰心晚作辑萃

    这部《绿的歌》有着举足轻重的价值,它代表着冰心的第二个创作高峰。它里面的《自传》系列、《关于男人》系列,以及论教育的系列杂文,特别是《我请求》、《无士则如何》等,以及像《病榻呓语》、《霞》等散文名篇,都是她晚年的代表作。 这里面不但有一位世纪老人的过人的智慧、超人的毅力、非凡的活力,还有一个特殊时代的独特气息。它将中国带入了一个全新的局面,掀开了历史的全新的一页。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超时空科技

    超时空科技

    一个电闪雷鸣大雨磅礴的中午,一枚来自三百年后的超级指环电脑阴差阳错地被白小刀捡到,从此他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PS:建了人生中的第一个书友群,群号码537092317。
  • 唯我独宠:总裁赖上我

    唯我独宠:总裁赖上我

    她,平凡不过再平凡的人。名字竟然还叫毕韵韬(避孕套)。某公司总裁身付重伤出现在她家,她好心好意照顾,却是引狼入室。会擦出什么火花?前任竟是某公司总裁对手。某公司总裁默默问她:你到底什么身份啊!这么多人为你死心塌地,但是,女人,你只能是我的!
  • 上官大小姐之云瑶奇缘

    上官大小姐之云瑶奇缘

    上官云瑶是上官府最普通平凡的小姐,上有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傲娇姐姐和高冷腹黑的哥哥,下有天真可爱讨人喜欢的弟弟妹妹,她既不是最年长的也不是最年幼的,而且诗词歌赋都比不上哥哥姐姐,只有西门府的西门亦儿和慕容府的慕容紫嫣是她的好姐妹。上官云瑶本以为日子就会这么平淡地过下去,不料一个婢女的出现,西门家族从中作梗,导致上官府败落,上官云瑶家破人亡。一夜之间她从一个富庶的大小姐蜕变为勇敢坚强的平民少女。因为她一直铭记着自己是上官云瑶,是上官府的小姐,她要撑起这个已经败落的家。她想起老人曾经说过她在千里之外还有一个家境富裕的哥哥,她可以去投奔他,帮助她恢复上官府往日的辉煌……
  • 《我们那些年还在一起》

    《我们那些年还在一起》

    讲述残疾人蒋可欣童年时期跟伙伴们在一起的回忆,那时候她还是个十分健康的漂亮女孩。
  • 兽王传说

    兽王传说

    兽王立于天地之间挥手便可移山吼可引来来万兽兽王是神!!!!!
  • 屠魔灭界

    屠魔灭界

    没有人一开始就站在万物之首,你是,我是,就连神也不例外。但是这令人难以忍受的天之王座的空白期也即将结束了。从此我将站在天上。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重生之娇妻专宠

    重生之娇妻专宠

    他抛弃结发妻子,让情人上位,最后被那贱人联合自己最信任的兄弟将自己害死!死后变成一缕幽魂,才看清谁才是自己该要珍惜的人!重生一次他发誓:“孟月茹,这一次我姜伟宁负天下,也不负你!”可是为什么,当他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男人时,她却抛下他们的孩子从他生命中消失了!
  • 赤魉

    赤魉

    牛鬼蛇神,魑魅魍魉,皆是世人眼中所谓的恶鬼。魉,哪怕在众多恶鬼之中,也是最不起眼的那个。混迹于闹市中的小乞丐,听着人们编造的上古传说,也从未有过英雄的壮志,却不经意间卷入了一场暗涌的纷争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