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宏伯(1911年—1990年),评话演员。本名鹏。江苏昆山人。曾就读苏州公学。15岁从师杨莲青习长篇《包公》,次年登台,在上海中小型书场代书,后在苏沪城镇演出。23岁在苏州“凤园”、“壶中天”等书场演出,崭露头角。30年代末抵沪,演出于沧州、东方等大型书场及各电台,红极一时。40年代初拜黄兆麟为师习“前《三国》”。顾宏伯台风大度,手面规范,善将京剧各行当的表演程式化入其演出中,故所起角色身份鲜明,个性突出。对所起包公脚色,改传统的黑面为深紫色,音调改“铜锤”为老生;性格既庄严肃穆,又风趣幽默,形象丰满,别具风格,有“老包公”之誉。说表飘逸洒脱,节奏感强,手面动作常同说表密切配合,使说、演和谐统一。在演出实践中,不断丰富《包公》书情,增加了“捉拿郭槐”和“鞭打郭槐”等情节,并对刘太后和李太后等作了细腻刻画,具有“大书小说”的风格。1950年当选为上海评弹改进协会副主任。率先组建评弹实验小组,任第一组组长,编演了《白毛女》、《劫军火》、《接政委》等中、短篇书目,以及《将相和》、《武松》、《鸳鸯剑》、《水浒外传》等长篇评话。1959年加入长征评弹团,又编演了现代题材长篇《红日》。1960年苏州评弹学校成立后,曾数度任教。有徒吴君玉等。
6.长篇弹词:十三妹——徐剑虹、李娟珍(30回)
徐剑虹、李娟珍的“十三妹”曾经响誉书坛。众所周知,《十三妹》的原创者本是邢瑞亭,但徐李伉俪演来特色鲜明,配合默契,栩栩如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故《十三妹》便成了徐剑虹的代表作。
徐剑虹本名徐芒砺,自幼酷爱评弹,新中国成立初期即介入秦礼祥先生组织的上海联社票房,擅唱蒋调,由于徐芒砺与徐绿霞、李伯康同住在一条弄堂里,故后来这位票友正式拜徐绿霞为师下海说书,他的唱腔继承了徐绿霞的独特风貌,在众多师兄弟中堪称唯一。但他的说表风格不像乃师妙语连珠、放荡不羁,倒有几分太先生李伯康儒雅典范、中规中矩的书卷气。加上其太太李娟珍在表演上流畅利落,十分放得开,两人合作可谓文武兼备、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7.汪雄飞代表作品及角色长篇评话:三国·关羽(30回)
汪雄飞(1922年—1994年),评话演员。原名幼琴,江苏苏州人。少年从父汪伯琴习《三国》,13岁登台。后又拜汪如云为师,习“东吴书”(《赤壁之战》一节);1950年又投师张玉书补“荆州书”(关羽攻拔襄阳至败走麦城一节)。由于勤奋好学,广采博取,技艺日进,遂跻身《三国》名家之列,自《三闯辕门》至《汉津口》20多回书为其拿手;自《土山降曹》至《古城会》20多回书又独树一帜。复致力于评话创新。50年代初,得潘伯英等帮创,编演长篇评话《太平天国》。1959年参加浙江省曲艺队(今浙江曲艺团)。60年代前期,常深入农村、海岛,编演不少反映现实生活的短篇评话。曾参与改编长篇评话《林海雪原》;为加工、说好此书,曾于1978年赴牡丹江,深入林海,收集素材,体验生活。1983年退休后,记录所演说的《三国》(200多万字),由施振眉、刘操南、毛节威整理。1989年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了“评话《三国》丛书”,包括《五关斩六将》、《诸葛亮出山》、《血战长坂坡》、《关羽走麦城》、《刘备雪弟恨》五集,共百余万字。其书艺精湛,嗓音洪亮,精、气、神充沛。擅起脚色,手面吸收京剧身段,所起关羽、张飞最为传神;故有“活关公”、“活张飞”美誉。曾任中国曲协浙江分会副主席、顾问。
8.杨斌奎
杨德麟代表曲目长篇弹词:描金凤(苏州书22回)
杨斌奎(1897年—1972年),弹词演员。江苏苏州人。10岁起从赵筱卿学《描金凤》、《玉夔龙》。出道后,先与赵筱卿拼档,充下手;又与陈鸿奎短期拼档后一度放单档。40岁后进入上海。曾在犹太富商哈同私邸“爱俪园”做长堂会十余年。由于唱堂会需要,并得府邸中文人协助,编说弹词《东周列国志》及《太真传》(后发展为《长生殿》)。之后,先后与长子振雄、次子振言拼档。演出书目除《大红袍》、《描金凤》外,还曾说过《华丽缘》等。1950年参加书戏《小二黑结婚》、《三雄惩美记》演出。1951年编说长篇弹词《渔家乐》。1954年参加上海市人民评弹工作团(今上海评弹团)。曾与杨德麟拼档说唱《描金凤》、《四进士》等,并参加中篇《神弹子》、选回《抛头自首》、《怒碰粮船》等的整理及演出。说表不温不火,稳健老到。脚色分寸感强,恰到好处,海瑞、钱志节、陆子文等均其擅长。后在上海市人民评弹团学馆任教。1947年至1948年曾当选为上海评弹协会理事长。1949年任上海评弹改进协会会长。1962年任上海市曲艺工作者协会理事。传人除二子外,另有徒周剑虹、浦振方、张振华等。
杨德麟(1928年—),弹词演员、弹词音乐理论家。江苏苏州人。杨星槎子。1939年至1941年,在求学同时随父登台说唱《珍珠塔》。1946年师从吴小石习《描金凤》,先在电台单档说唱,后与徐天翔拼档演出。1952年加入上海市人民评弹工作团(今上海评弹团),初与陈红霞拼档说唱《梁祝》,后与朱介生及薛筱卿拼档说唱《西厢记》,1956年后与杨斌奎拼档演出《大红袍》。曾参加《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十五贯》、《神弹子》、《人强马壮》、《李双双》、《假婿乘龙》等中篇演出。对弹词流派唱腔颇有研究,经其记谱、编选的《弹词曲调》、《徐丽仙唱腔选》(部分曲谱)以及《蒋月泉唱腔选》等,已先后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另有《“蒋调”并非“马调”旁支》及《苏州弹词曲调发展浅析》等专论发表。任《中国曲艺音乐集成·上海卷》副主编。
9.蒋月泉
蒋月泉,江苏苏州人,生于上海。1933年师从钟笑侬习《珍珠塔》三个月。接着拜张云亭为师学《玉蜻蜓》,翌年登台演出。1937年又拜周玉泉为师习《文武香球》及《玉蜻蜓》,一度与周拼档,并在“周调”基础上发展成旋律优美、韵味醇厚的“蒋调”,代表性节目有开篇《杜十娘》、《哭沉香》、《离恨天》、《莺莺操琴》、《宝玉夜探》等。此后,“蒋调”即成为弹词的主要唱腔流派。40年代曾与钟月樵、王柏荫等拼档。1949年6月后,在电台连续播唱《白毛女》、《王贵与李香香》等系列开篇,对当时评弹界演唱新开篇有所推动。50年代初参加书戏《小二黑结婚》、《林冲》的演出,并与王柏荫拼档演出长篇《林冲》。1951年加入上海市人民评弹工作团(今上海评弹团),任副团长。为首批入团的18位演员之一。随团赴安徽治淮工地进行文艺宣传。1952年参加并演出中篇《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在书中人物赵盖山唱篇中,发展了快节奏“蒋调”唱腔。同年深入部队生活后,参加创作、演出中篇《海上英雄》。1953年参加第三届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赴朝鲜慰问。自1954年起,先后参加演出的中篇有《王孝和》、《家》、《林冲》(上、下集)、《刘胡兰》、《南京路上》、《白虎岭》、《王佐断臂》,短篇《错进错出》等,另参加编创、演出中篇《江南春潮》,整理、演出选回《玉蜻蜓·庵堂认母》,以及与朱慧珍拼档演出杨仁麟、陈灵犀等协助整理的长篇《白蛇传》,又与陈灵犀合作整理长篇《玉蜻蜓》,并与朱慧珍拼档演出。60年代,先后参加整理、演出中篇《厅堂夺子》,改编、演出中篇《夺印》(后发展成长篇,与余红仙拼档演出)。参加演出的中篇还有《人强马壮》等。60岁后因体弱影响嗓音,极少演出,1978年前后,致力于上海评弹团学馆之艺术教育工作,并在苏州评弹学校为青年演员进行辅导和授课。
蒋月泉说表飘逸清脱,含蓄幽默,描绘细致,章法严密,发挥充分,表达力强。所创“蒋调”,于1949年后,结合不同题材、内容,更不断有所创新、发展,对评弹唱腔艺术的发展贡献尤大。所演现代题材书目,在运用评弹艺术手法表现人物及生活方面,均有成功的尝试和创造。《蒋月泉唱腔选》由上海评弹团编,杨德麟记谱于1986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1989年获中国第一届金唱片奖。曾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四届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第二、三届副主席、上海分会第一、二届副主席。
代表书目:《战长沙》、《刀会》、《莺莺操琴》、《杜十娘》、《离恨天》。
蒋月泉小嗓倒掉唱不出俞调,但本嗓条件很好,中高音区优美,衷气又足。周调唱中速,字多腔少,他则可以唱慢速,字少腔多,借鉴俞调字少腔多的唱法在字与字之间用装饰音、滑音、颤音,加强旋律,使唱腔的音乐性更漂亮动听。他巧妙地把京剧融化到新腔之中,他唱的《战长沙》中有一句“好似蛟龙刚出水”的“水”字上旋甩腔,正是从《打渔杀家》中“桂英儿掌稳了舵呀父把网撒”的“撒”字的上旋甩腔的巧妙运用。这种创造增强了《战长沙》的战争氛围。蒋月泉唱的《刀会》唱出了关公英勇威武庄严的英雄气概。他唱《杜十娘》“倦青楼生涯,期盼过布衣荆钗的正常人生活,偏偏遇人不淑被人出卖”唱出了她的悲忿欲绝。他唱《莺莺操琴》时把长日炎夏的园林景色和莺莺淡淡哀愁的思绪结合起来,抒发了情景交融的特色。他唱《离恨天》时,把一个男青年失恋后的消沉情绪,发挥得淋漓尽致,成了点唱频率最高的流行开篇。创造这一流派时,蒋月泉才23岁。一个青年演员竟成了一个流派的创始人,在评弹界堪称奇迹!
《王贵与李香香》,1950年。
新中国成立后灌了开篇《王贵与李香香》的唱片。虽然在电台上反复播唱,词是新的,唱腔仍是旧的。蒋调要有所发展,要深入生活,接触新人物。
《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留过年》,1952年。
蒋月泉演一个民工赵盖山,春节本要放假回家结婚,突然上级命令要求民工留在工地过年。赵盖山思想斗争激烈,《留过年》如果用唱字少腔多的慢“蒋调”,不符合感情,他破天荒地谱了一档快“蒋调”唱腔,闯出了“蒋调”革新发展的第一步。
《王孝和·写遗书》,1955年。
1955年蒋月泉演《王孝和》中篇的又一英雄人物王孝和,这是一位在新中国成立前夕英勇牺牲的烈士。但他又奉命临刑前不要暴露共产党人身份,以普通工人形象出现,《写遗书》是重要情节中的重要唱段。蒋月泉从语言音乐化及音乐语言化的要求出发,先是表叙监狱走廊里只有一盏五瓦电灯,灯光黄漫漫,在暗淡的灯光下王孝和提起笔来用押腔押调的语音:父母——双亲——大人,然后不起过门,接唱“好容易养儿到如今……”如果起过门再唱气氛就会散掉。蒋月泉用音乐化语言,深含感情地唱到对妻子忻玉英的嘱咐:“……你要好好学习求进步,只要你能幸福过光阴,我就更放心。”七字句下面接五字句是一句新腔,蒋月泉唱得声情并茂,扣动心弦,在排书现场听书的王孝和遗孀忻玉英眼泪夺眶而出,流满了双颊。使在场听书的领导和专家都感动不已。这些声腔突破了过去的“蒋调”,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