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科仪是道教徒按照规定的程式、仪范举行各种宗教活动的总称。“科”的意思即为动作、行为、活动的准则。我们常说的“照本宣科”,就是指道士应遵“照”科仪规定的程式之“本”,“宣”演各类宗教“科”范法事。“仪”,指的是典章制度的礼节仪式。我们常说的“行礼如仪”,就是指道士举“行”典章“礼”节,要“如”同照本宣科一样,遵从既定威“仪”。
在道教经典中,“科仪”常与“斋醮”连用,称为“斋醮科仪”。斋醮科仪是道教徒遵循既定的规范,科仪按照规定的程式,在殿堂内进行自我修持,祭祖祀神,在殿堂内外举行祈福谢恩,祛病延寿,祝国迎祥,祈晴祷雨,解厄禳灾,祝寿庆贺等阳事太平斋醮;或摄招亡魂,沐浴渡济,炼度赈济等阴事荐亡斋醮的总称。
道教斋醮科仪音乐,或单称为斋醮音乐、科仪音乐,是配合斋醮科范而使用的仪式音乐。这类音乐,起着烘托宗教气氛,渲染法事情节的作用,贯穿于各项科范仪式的始终。作为一名道士,必须念、唱、奏、打、舞俱全。集歌、舞、乐于一身,才能当好主坛“高功”,开展正常的宗教活动。因此,融歌、舞、乐为一体,称为道教音乐的主要特征。可以说,有多少种斋醮科仪,就有多少种斋醮科仪音乐。现将各种名目繁多的斋醮科仪音乐从整体上归为课诵科仪音乐和道场科仪音乐两大类来进行介绍。
第一节课诵科仪音乐
课诵科仪,是指玄门日诵早、晚课,又称早、晚坛功课经,是道教宫观内日常的宗教活动。相传这一课诵传统始于金代王重阳(公元1112—1170年)创立全真教,建立道教丛林制度,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遵循这一课诵传统,凡住在宫观的出家道士,以敲钟、击鼓为令,每天早晨五更开静,洒扫庭院殿堂,斋沐漱盥,整齐衣冠之后,便上殿讽诵早坛功课经;每天用完晚斋,晚坛的头通鼓声一响,宫观的道士又及时沐浴盥漱,严整衣冠,登坛讽诵晚坛功课经。
一、玄门日诵早课音乐
武当山宫观的早坛课诵程序为:
(一)咏五腔以敬香供水
第三通鼓声后,在殿堂内“琳琅振响,十方肃清”的庄严肃穆气氛中,以咏唱第一首韵腔《澄清韵》开始早坛功课。然后向“大罗三宝天尊”叩头礼拜,咏唱第二首韵腔《举天尊》。再接唱第三首韵腔《吊挂》。咏唱第四首韵腔《香供养》,向“常清常静天尊”敬香供水,叩头礼拜。第五首韵腔《提纲》的音乐,由“散、中散、散”三个乐段组成。前后两段为四乐句散板乐段;中段为四个四言句乐段。中段韵腔单独使用时,成为《反八天》或《中堂赞》。
(二)念八咒以净心安神
敬香供水完毕,还需要念《净心神咒》《净口神咒》《净身神咒》《安土地神咒》《净天地神咒》《祝香咒》《金光神咒》《玄蕴咒》,为正式讽经做准备。念咒腔介于念与唱之间,有明确稳定的音阶律动,但不是成型的歌腔。
上述八咒的全部咒文均为四言句,节奏简单,一字一音,速度越念越快。
(三)讽四经以闻经悟道
早坛功课讽诵的四部经卷是:《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太上洞玄灵宝升玄消灾护命秒经》《太上灵宝天尊说禳灾度厄真经》《高上玉皇心印秒经》。讽诵此四经,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周而复始,秒理自明,以达到闻经悟道,修真养性的目的。
讽经有一定的高音起伏,无明确的音阶律动,类似曲艺、戏曲中的韵白。
(四)诵十二诰以修习诸尊神之训诫文告
道教是一种多神教,崇拜的尊神很多。讽诵早坛功课经,需要从最高尊神“三清”开始,课习各尊神的训诫文告,赞美诸尊神的丰功伟绩,表达课诵者“志心皈命礼”的虔诚之心,逐一叩头礼拜。
所课习的十二诰是:《玉清宝诰》《上清宝诰》《太清宝诰》《玉帝宝诰》《天皇宝诰》《星主宝诰》《后土宝诰》《南极宝诰》《北五祖宝诰》《南五祖宝诰》《七真宝诰》《普化宝诰》。
课习时乐诵此类诸尊神之训诫文告,使用两种不同的韵腔。一种是用于平时的《诵诰腔》,一字一音,依字行腔,旋律非常简单,只诵唱而不叩头礼拜。另一种是用于初一、十五及道教重大节日祀典的《拜诰腔》,在依字行腔的同时,还注重字正腔圆,往往在某一字上,旋律迂回曲折,悠扬婉转,形成很长的拖腔,音乐极为优美动听。乐诵者除诵唱外还要应着音乐叩头膜拜。早坛中的十二曲宝诰,仅第四诰《玉帝宝诰》兼用“诵诰”、“拜诰”二腔,其余十一诰,只用《诵诰腔》。
(五)咏三腔以祝圣、忏悔、皈依
在这一课诵程序中,首先咏唱韵腔《中堂赞》,以祝愿诸尊神“千真拱听,万圣通灵”,“功圆行满,大道证明”。《中堂赞》与早坛课诵开始不久的第五首韵腔《提纲》中的中段,经文唱词虽不同,但旋律却完全相同,使得音乐上前呼后应,和谐统一。
接着咏唱《忏悔文》,回向十方圣众,求忏悔。《忏悔文》音乐与宝诰的《通诰腔》音乐的骨架相同,只是《忏悔文》音乐的旋律起伏要大些。
下一首韵腔为《小赞》,赞颂“诸天诸地转灵机”、“皇王寿天齐”、“万化乐雍熙”。
然后念唱《灵官咒》《土地咒》,向元始、灵宝、道德天尊再次叩头礼拜,在最后一首韵腔《三皈依》的咏唱声、钟鼓法器声、笙箫笛管与丝弦乐器声中,结束玄门日诵早课。《三皈依》音乐与宝诰的《拜诰腔》音乐的旋律完全相同。其经文唱词皆为四言句,词格单一,旋律用“四言五拍”乐句,简单规整。
二、玄门日诵晚课音乐
晚坛课诵程序为:
(一)咏五腔以敬香供水
第三通钟鼓声后,在殿堂内“大道洞玄虚,有念无不契”的虚无飘渺气氛中,以咏唱第一首韵腔《步虚》开始晚坛课诵功课,将登坛诵经的道众引入仙境一般的殿堂。接唱第二首韵腔《举天尊》,向“太上度人无量天尊”叩头礼拜。晚坛的《举天尊》的音乐旋律与早坛完全相同。
咏唱的第三首韵腔《吊挂》,虽曲目名称及出现的顺序与早坛相同,但音乐旋律却完全不同。与早坛《吊挂》比较,晚坛《吊挂》的旋律更加迂回曲折,拖腔非常长,更加悠扬婉转。在音乐意境的描述与刻画方面,是《步虚》的引申和发展。
咏唱第四、第五首韵腔《香供养》《提纲》,向“太乙救苦天尊”敬香供水,叩头礼拜。晚坛《香供养》《提纲》的音乐均与早坛完全相同。
(二)念一咒、讽三经以悟经得道
晚坛功课念的第一咒为《玄蕴咒》,与早坛课诵的最后一咒《玄蕴咒》前后呼应,但重点却不一样。早坛《玄蕴咒》强调的是“浩劫之初”的“乍遐乍迩”,晚坛《玄蕴咒》强调的是“超凌三界途”,“世世为仙家”。前者是四言句,后者为五言句。念完此咒,便正式讽诵晚坛功课的三部经卷:《太上洞玄灵宝救苦拔罪秒经》《元始天尊说升天得道真经》《太上道君说解冤拔罪秒经》。通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讽诵上述引导教徒“救苦”、“解冤”的《拔罪秒经》和《升天得道真经》,达到悟经得道,早日飞升的目的。
(三)诵九诰、念三咒以超生报恩
晚坛课习的九曲宝诰为:《斗姥宝诰》《三官宝诰》《玄天宝诰》《吕祖宝诰》《邱祖宝诰》《萨祖宝诰》《灵官宝诰》《救苦宝诰》《报恩宝诰》。其中《斗姥宝诰》所课习的训诫文告的主宰“斗姥”,是道教所崇拜的仅次于西王母的第二位女神。因此,在晚坛课习时,将《斗姥宝诰》列于九曲宝诰之首。
晚坛课习的九曲《宝诰》,平时只用《诵诰腔》,每逢初一、十五及道教重大节日祀典,有的宝诰则需使用《拜诰腔》。用法是:《斗姥宝诰》先用《拜诰腔》咏唱,歌声悠扬婉转,然后将同一经文用《诵诰腔》重诵一次。这时,才用《诵诰腔》接诵后续六个宝诰。第八个宝诰《救苦宝诰》可以用《诵诰腔》诵唱,也可以用《反八天》咏唱。最后用《诵诰腔》介绍第九曲《报恩宝诰》。
晚坛课习宝诰的《诵诰腔》,音乐旋律与早坛完全相同。不同的是,晚坛宝诰的诰词,除使用四言句式外,还有五言、六言、七言、八言、九言等多种词格的句式。音乐除“四言五拍句”外,还用“五言六拍句”、“六言七拍句”、“七言八拍句”、“八言九拍句”等多种板格句式。不仅如此,《斗姥宝诰》的《拜诰腔》与早坛《玉帝宝诰》的《拜诰腔》相比,在艺术上,《斗姥宝诰》要丰富、华丽、复杂的多。其将单一的音乐主题发展得淋漓尽致,回旋、变奏九次,在我国传统民族曲式学理论体系中,称为“九旋腔”。《斗姥宝诰》可以称得上是现存道教音乐中,旋律最为优美,结构最为严谨,板格最为典型,影响最为深远,音乐最令人心驰神往的韵腔。
(四)咏二腔、念三咒以增福延寿、首成大仙
在此课诵程序中,首先咏唱的韵腔为《小赞》,叩请“青华教主”,“太乙慈尊”,“打开甘露门,接引众生”,音乐旋律与早坛相同。接念《土地咒》,后咏唱韵腔《大皈依》,为道众早日升天,首成大仙,为香客祈风求雨,国泰民安,增福延寿。《大皈依》音乐实际上是《斗姥宝诰》的《拜诰腔》的片段。《供养咒》《结斋咒》念的是施食、斋供,从而结束晚坛课诵。
高功之称的由来
高功是道教行仪时的执事名称,同都讲、监斋等合称为“三法师”,共同主持斋醮仪礼的进行。“高功”之称,古已有之,原是指学问渊博的人。早期道教仪礼比较简单,并无执事高功之称。南朝高道陆修静编的《洞玄灵宝斋说光烛戒罚灯祝愿仪》中以“法师”之称指称高功。唐五代以后高功之称才在道教仪礼中广泛使用,直至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