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少数民族节庆涵盖了神话传说、民间戏曲美术、交际礼节、人生仪式、娱乐游戏、艺术技能、信仰心理,每一个节日几乎都是民族服饰、民族饮食、民族歌舞、民族体育和民族风情的博览会。庆祝形式有的一家一户,有的是群众集会;规模上有全民族的,也有民族支系的。而在在众多的民族节庆中,有的影响面最大、有的最惊险、有的时间最长、有的则以参与人数最多、隆重热烈而驰名中外……可谓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5、复合性和包容性
节庆的形成非一日之功,也非一一蹴而就。节庆是民族文化的综合载体,集一个民族的服饰、饮食、建筑、信仰、文化艺术以及独特的风俗习惯于一体,如畲族“三月三”节,节日的“盘瓠歌”,是祖先崇拜,也是图腾崇拜,体现着民族的生产、生活和浓郁的乡风民俗。现在虽被赋予新的内容和形式,但仍然是一个兼有祭拜、教育、娱乐传统节日,包含了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内容的复合性的文化模型。同时,在我们这样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里,各民族节庆相互融合,共同创造和传承。以汉族为主体的节庆在少数民族地区普遍流行,少数民族节庆也为汉族为主体的节庆所吸收。伴随着人口迁袭和文化传播,那些具有鲜活生命力的少数民族节庆不断向外辐射,成为附近几个民族或一个地区共同欢度的节日,有的甚至向全国和世界辐射,表现出极强的张力和韧性。
【知识小百科】
55个少数民族名称
1壮族2藏族3裕固族4彝族5瑶族6锡伯族7乌孜别克族8维吾尔族9佤族10土家族11土族12塔塔尔族13塔吉克族14水族15畲族16撒拉族17羌族18普米族19怒族20纳西族21仫佬族22苗族23蒙古族24门巴族25毛南族26满族27珞巴族28僳僳族29黎族30拉祜族31柯尔克孜族32景颇族33京族34基诺族35回族36赫哲族37哈萨克族38哈尼族39仡佬族40高山族41鄂温克族42俄罗斯族43鄂伦春族44独龙族45东乡族46侗族47德昂族48傣族49达斡尔族50朝鲜族51布依族52布朗族53保安族54白族55阿昌族
第二节节庆文化的功能与传承
一、节庆文化的功能
1、繁荣和发展民族文化。节庆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意义上,正是各民族干差万别的节庆文化和风俗时尚,构成了民族文化的多姿多彩。民族文化有着一条明晰而绵延不绝的传承链,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积累,形成了本民族深邃的文化记忆和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民族的传统和习俗精华,无一不在传统节庆中得到存活和赓续。对节庆的传承,就是对其所承载的历史文化的繁荣和延续。
2、教化人心匡正风气。节日民俗拥有独特的道德教化的力量。祭祀性节日所表现出的敬奉祖先、家庭和睦、邻里和谐的“和合”精神;纪念性节日对真善美的执着追求及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生产性节日对劳动的重视和热爱;社交娱乐节日所蕴含的忠贞不渝、诚信友爱的观念等,对于尊崇人伦观念、规范言行礼仪、调和人际关系、调适群体生活、提升道德水准乃至构建和谐社会无疑具有其重要作用。
3、调剂社会生活。节日,生活的乐章,时间的驿站。节日里休养生息、庆贺丰收、欢乐愉快。岁首年尾,大忙前后,生产空隙往往是佳节良辰。各族人民在节日中打扫环境,改善饮食,纵情歌舞,长期辛勤劳作的农、牧、猎民稍事休整。节庆活动吉祥喜庆、轻松高兴、热烈欢快,如同生活中的维生素为平凡单调的生活增光添彩,之后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新的生产劳动中去。
4、培育民族精神。每一个民族都有引以为豪的民族精神。而民族精神源自于全民族的文化共识,源自于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无论是农耕文化,还是草原文化或渔猎文化。在民间,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看似单调的日子里,深藏着博大雄沉的优秀文化因子,构成了绵延不断的历史信息链,无所不包地传递着民族心理的密码,为民族精神提供着无尽的营养、彰明的昭示和有益的启迪。其中,文化信息承载最为密集、情感色彩最为浓烈、记忆传承最为有力的,当属传统节日。节日里互相走访,家人朋友共聚一堂,道一道古今事,说一说家常情,共歌共舞欢庆节日,增进的是亲情和友情,而且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小至村寨,大至民族和国家的凝聚力的加强,都起着积极的整合和促进作用。
5、促进经济文化交流。节庆不仅是民间娱乐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契机。几乎每个节日都是集市交易日和文化交流日。节日里群众交换生产资料,改善物质生活,文人墨客谱写诗文、交流习作,政府举办规格不等的庆典。节庆更以其特有的文化内涵、浓郁的民族风情和乡土气息吸引着海内外大批的游客前来观光游览,不仅有益于扩大相互间的交流,增进相互间的了解和沟通,而且对当地的运输、旅游等事业的发展,乃至民族经济的繁荣,也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6、捍卫国家文化主权和世界文化的话语权。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加之社会认识的误区和文化盲点的惯性,民族节庆文化正以惊人的速度简化着、淡化着,有的则渐趋式微,不仅仅是形式的没落,更可怕的是许多美好的东西也被我们遗弃了。当韩国把源自于中国的“端午祭”在联合国注为自己的非物质遗产时,引起了国人的情绪激动。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当我们包括少数民族在内的传统文化一一消失、一一被西方文明代替了的话,我们的文化主权、文化的丰富性和多元性何在?在面对世界多元文化的时候,我们的话语权何在?这是事关国家与民族“软权力”之争、事关维护自己的文化身份、维护中国民族文化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的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立足于本民族的现实文化土壤,实现与世界文化的平等对话,为世界文化做出自己的独特贡献。
二、节庆文化的传承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多元一体的民族,就整体而言,从来就有丰富的节庆文化相伴,一刻也没有中断过、消失过和湮灭过。节庆文化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整合与凝聚作用,蕴涵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闪现着民族的智慧和风采,是中华民族一份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节庆文化就是守望我们远逝的精神家园。
目前,中国社会面临着急速的变革,传统与现代的冲突日益尖锐,加之社会认识的误区和文化盲点的惯性,以及西方节庆的传入与侵蚀,民族节庆文化正以惊人的速度简化着、淡化着,有的则渐趋式微——不仅仅是形式的没落,更可怕的是许多美好的东西也被我们遗弃了。勿庸讳言,文化的时代性的确给民族节庆留下了不少落后的印记,但是,如果我们不能给予应有的尊重和理解,不能以实事求是、辨证地态度去传承,我们民族的根基和灵魂将安之何处?
当韩国把源自于中国的“端午祭”在联合国注为自己的非物质遗产时,引起了国人长久的情绪激动。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当包括少数民族节庆文化离我们越来越远,或一一地被西方文明代替了的话,我们的文化主权、文化的丰富性和多元性何在?在面对世界多元文化的时候,我们的话语权何在?这是事关国家与民族“软权力”之争、事关维护自己的文化身份、维护中国民族文化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的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立足于本民族的现实文化土壤,实现与世界文化的平等对话,为世界文化做出自己的独特贡献。因此,传承节庆文化是今天每一个中华儿女应尽的职责,也是时代和现实的呼唤。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尤其要义不容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