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叹比干
打《西厢》八字
(你有心争似无心好)
32.东西二京
打《西厢》三字
(古都都)
33.一鞭残照里
打《西厢》四字
(马儿向西)
34.偷香
打《孟子》三字
(窃闻之)
35.易子而教之
打《孟子》四字
(迭为宾主)
36.将错就错,以讹传讹。
打《孟子》一句
(相率而为伪者也)
37.蟾宫曲
打曲牌一
(月儿弯)
38.走马灯
打《礼记》一句
(无烛则止)
39.农之子恒为农
打《孟子》一句
(耕者不变)
40.核
打《孟子》、《论语》句各一
(果在外、仁在其中矣)
41.鸦
打《孟子》二句
(爵一、齿一)
42.重庆
打《孟子》一句
(父子有亲)
43.其涸也可立而可待也
打药名一
(无根水)
44.辙环天下,卒老于行。
打《孟子》一句
(尽其道而死者)
45.疏影横斜水清浅
打曲牌一
(梅花塘)
46.不重伤,不禽二毛。
打古人一
(斗廉)
47.事父母几谏
打鸟名一
(子规)
48.刮地风
打一物
(拂尘)
49.称人心
打一物
(如意)
50.张别古寄信
打曲牌名二
(货郎儿、一封书)
51.老莱子戏彩
打曲牌名二
(孝顺儿、舞霓裳)
52.鸣金
打《孟子》三字
(使毕战)
53.高朋满座,胜友如云。
打曲牌名一
(集贤宾)
与以上“雅”谜盛行的同时,还有一种民间流传的“俗”谜。以下是清代褚人获《坚瓠集》中所收的一组“一”至“十”的字谜:
百万军中卷白旗(一)
天边富豪少人知(二)
秦王斩了余元帅(三)
辱骂将军失马骑(四)
吾被人言欠口信(五)
辛苦无干夜自嗤(六)
毛女受到腰际斩(七)
分尸不得带刀归(八)
一丸妙药无人点(九)
千载终须一撇离(十)
晚清的谜语以灯谜见多见长,当时灯谜的取材范围十分广泛,有文字、俗语、成语、诗词、人名、国名、地名、花卉和中药等。晚清以来,以文义为特征的灯谜达到了空前的普及,谜格不断增加,谜学上有很大的突破,谜语行家们勇于改革,开创了一些新颖别致的谜艺,如梁章钜设红虎,张起南设外文谜。
据《归田杂记》记载,梁章钜曾以朱笔写一字“词”,猜古文二句,谜底:未同而言,观其色赧赧然。谜底首句紧扣谜面,而后一句呼应书写谜面所用的色彩。
灯谜大师张起南有一外文谜见于他的力作《橐园春灯话》,以“GOODMORNING”为谜面,猜“谭”字,意为“西方言早”。
张起南,字味鲈,号橐南,福建闽侯人,生于1878年。他自幼喜好猜谜,又聪慧过人,10岁时就能在谜会上独自猜射。张起南一生制谜数以万计,著有《橐园春灯话》、《续橐园春灯话》等,被后人誉为“谜圣”。
相传有一年新春,张起南在辰州任职,见窗外大雪纷飞,一眼望去白茫茫的一片,触景生情,巧制字谜一则:“雨余山色浑如睡。”当时适逢元宵节,他便将此谜写在灯上,悬挂在街上,供游人猜射。有位书生看了好久后,抚掌赞道:“此谜富有诗情画意,可谓妙极!”张起南一听,拱手相问:“看来这位公子已胸有成竹,愿当面领教。”那书生答礼后说道:“久闻先生大名,今得以当面请教,实在是小生有幸,请听不才赋诗一首:‘此花自古无人栽,一夜北风遍地开;近看无枝又无叶,不知何处长出来。’”张起南一听,此书生不仅猜出谜底“雪”,而且以诗谜猜谜实属高手,连声称赞:“猜得好!猜得好!”还将自己所著谜书《橐园春灯话》奉赠。
还有一次,有位朋友来找张起南玩,张起南正构思好了一则谜语,便说给朋友听:“两行蜡炬已成灰。请打五言唐诗一句。”朋友听了,沉思良久却猜不出来。张起南解释道:“此谜谜底是唐朝诗人杜甫《月夜》这首诗中的一句诗:‘双照泪痕干’。两行蜡炬——双照,已成灰——泪痕干。”朋友听后,方才恍然大悟。
以理论为主的谜话和以作品为主的谜集,在清朝时期也有大量出版,刊行于世,如周亮工《字触》、毛际可《灯谜》、费星田《拟猜隐谜》、俞樾《隐书》、张文虑《廋词偶存》、高超汉《心园谜屑》、杨小湄《围炉新话》、顾震福《谜隐初编》、唐景崧《十八家灯谜》、张玉笙《百二十家谜钞》、拙园老人《揉园灯谜草》、张起南《橐园春灯录》、薛凤昌《邃汉斋谜话》等近百种,这些谜籍是清朝谜语大发展的见证和总结,是我国古代谜语遗产异彩纷呈的一部分。
第八节民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的谜语
自南宋临安出现了南北垢斋和西斋后,谜社经历了元明两代,到了清末民初,已是遍布各地,蓬勃发展,当时最为著名的有竹西后社、北平射虎社和上海萍社三个灯谜组织。
竹西后社是清光绪年间成立的,寄寓扬州的福建籍谜家高乃超,利用在校场开设的酒家,为竹西后社的组建立下了汗马功劳。该社人多势众,高手云集,拥有马趾仁、王绍俞、孔剑秋、周亮工、张剑南、陈天一、李伯雨等数十位专门从事灯谜研究和创作的行家,实力强大。他们每每以茶馆酒肆或自家私宅作为灯谜活动的场所,或聚首商榷切磋,探讨谜艺;或张灯悬谜招引猜射,娱乐民众。
清末到民初的灯谜组织多如繁星,全国较有影响的谜社还有扬州的竹西春社,北平的隐秀社、学余社和丁卯社,上海的玉泉轩谜社、大中谜社和松江隐社,苏州的西亭谜社,厦门的萃新谜社,晋江的谈虎楼,龙海的文虎社和龙门社,兰州的水晶谜社,枫溪的浣花谜社,潮州的莲社和谜学俱乐部等等。众多的灯谜组织,在普及灯谜知识,促进灯谜创作和培养灯谜人才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使灯谜由文人阶层扩展到有一定文化的平民阶层,大大加快了灯谜的发展和繁荣。
民国初期,灯谜形成了两种不同风格的派别--南宗和北派。当时,谜学家张郁庭提倡以平仄协律的五言或七言近体诗句为谜面的灯谜,主张谜带诗意,独树一帜。一时间,北平地区呼应附和的谜人甚多,因而形成北派。为了便于区别,人们把运用传统的灯谜技艺的表现手法称为南宗。一般来说,南宗的主要特点是虚拢大意,注重典雅,而北派的主要特点则是字字紧扣,注重叶韵。如以“蜜月旅行”猜五言唐诗句“此去随所偶”,又如以“一弯旗影动龙蛇”猜聊目《尸变》,前者属南宗,后者属北派。灯谜技艺的表现手法虽有南宗北派之别,但在实际创作中,却是南中有北,北中有南的,彼此之间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民国期间,谜社谜家所编撰的谜书相当丰富,如张郁庭《谜格释略》、蔡三省《商灯初步》、许德邻《文虎》、韩振轩《古今谜语集成》、孔剑秋《心向往斋谜语》、钱南扬《春灯余话》、徐枕亚《谈虎录》、韩少衡《莺嘤社谜集》、谢云声《灵箫阁谜话》、谢会心《韵谜三百则》、汪雨人《嬉春阁廋词》、邢楚樵《款月轩谜稿》、孙玉声《萍社谜粹》和顾震福《跬园谜刊》等一百六十余册,是十分珍贵的谜语文献。
新中国成立以后,人们对灯谜这一古老的传统文化发生了浓厚的兴趣,灯谜活动蓬勃发展,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雅俗共赏,寓教于乐。在节日或联欢晚会上,猜谜已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文娱项目。近年来,灯谜爱好者的队伍日益壮大,全国众多城市和乡镇企事业单位的群众性灯谜活动频繁,灯谜组织纷纷组建,谜协林立。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日,全国规模较大的灯谜组织已近二百个。
建国后最大的一次灯谜盛会,是1984年2月14日至16日在上海市举行的“春申谜会”。谜会由上海市工人文化宫与上海市电视台社教部、文汇报《周末》专刊联合主办。全国百余城市灯谜团体,近千名灯谜作者踊跃惠寄谜作二万余条。谜会设灯谜廊、灯谜大擂台、春谜馆、赏灯谜馆、音象谜馆、各地谜花馆、征谜评选、谜作展览馆、百科知识谜馆、少儿谜馆、故事谜馆等。谜会开放三天,展出各类灯谜四千条,到会人数达三万四千人次。
灯谜最有意思的普及形式,是山东菏泽火柴厂1985年设计的灯谜火柴盒贴。谜面印在盒上,谜底印在内盒底,待用完火柴杆才能显露出来。这个设计形式新颖,既普及了灯谜,又为“火花”增添了异彩。
随着群众性猜射活动的普及,当代的灯谜创作也进入空前繁荣,表现手法于继承中有所创新,内容上也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试看:“从上至下,广为团结(‘座’字)”;“少年时刻夺分秒(‘明’字)”;“四方栽树,喜上眉梢(环保名词:噪声)”;“金菊飘香扑面来(红楼梦人物:花袭人)”;“不近女色不吃请,廉洁奉公度一生(宋词一句:无花无酒过清明)”;“川水波横,乔木错落参差是,金乌西坠,玉兔东升影双留(汴八景之一:州桥明月)”。这类谜作,紧跟时代步伐,面向现实生活,其宣传教育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上灯谜迅速兴起,到目前为止,大陆和台湾大大小小的灯谜网站已有几十家之多,其中如猜灯谜互动社区、枯藤昏鸦、盛京谜艺沙龙、谜友乐园、游子吟谜社等都是很优秀的站点。
商谜猜谜
小谜友制谜
知识小百科
在中国酒文化史上,能把酒令与灯谜结合起来者,明末清初的著名谜家黄周星要算是第一人,也是迄今为止唯一把谜引入酒宴以行觞政的一位文人。
《廋词》是黄周星把灯谜与酒令结合的典型佳作。当时仅制成小笺,于酒宴上供行觞政用。辑谜160条,每条谜猜一古人,少量则猜二至四位,约有200个古人姓名。谜的风格有别于明代普通谜语,极少赋体,多属会意及借代或离合,如“金仙捧露万年长”射“盘古”,“娄金到午宫,木德甚葱茏”射“狄青”,“鸣金收队后,不禁往来人”射“毕战,许行”等。笺上还书有奉酒范围,内容与谜底结合。奉座中的诗酒友由女客陪饮,无女客则择与谜底美人同姓者代之。《廋词》中的谜都是黄周星编撰之作,颇得当时文人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