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9月28日,“镰仓十盘棋”第一局揭幕。木谷实执黑,一改“新布局”的风格,占低位坚实取地。吴清源则潇洒地捷足先登,构成大模样,黑棋就此陷入苦战。谁知吴清源在第120手时,不慎走出失着,木谷实猛烈反击造成大劫。此时双方均呕心沥血殊死拼杀,忽然木谷实鼻孔流血侧身昏倒,而吴清源由于棋势不妙,血压剧增,似乎鲜血欲从天灵盖中喷出,只顾绞尽脑汁思考,竟没有注意到周围发生了什么事情。后来有读者投书报社质问吴清源说:“当木谷七段鼻血流出,异常痛苦之时,你却佯作不知,只顾继续下棋,这简直太残忍了。你为什么不马上休息一下?你为什么不能说几句照拂的话?你简直是个不懂武士侠义、残无人道的赌棍!”这样的质问自然带有较多的感情色彩,旁观者无法理解在这样重大的比赛中,对局者已经进入“无我”的境地,在他眼前出现的只是棋子、棋盘所构成的变幻纷纭的局面,而无心顾及其他。
打劫的结果白棋净损七目,败局已无可挽回。不想在收官的紧要时刻,木谷实也走出失着,吴清源再次挑起劫争,终于实现逆转,获两目胜。这是一场势均力敌、从始至终苦战不休的胜负大较量。
“镰仓十盘棋”至1940年10月第六局下完后,吴清源五胜一败,将木谷实的交手棋份降为“先相先”(即三局中两局执黑)。
“擂争十盘棋”可以说是一场悬崖上的决斗,特别是在争夺棋界第一把交椅的擂争胜负中,胜者名扬四海、誉满天下;败者一蹶不振,棋士生命就此断送。对于吴清源来说情况更为严酷,因为他是客籍棋士,一旦被人打下擂去,就将身败名裂,东山再起的机会实际上微乎其微。
尽管如此,吴清源在10多年时间内,与日本当时所有的最强棋士轮番决斗了10回,下了近百局“十盘棋”,将他们一一降服于脚下。可以说,他的无与伦比的光辉业绩,正是在“擂争十盘棋”中建立起来的!
继“镰仓十盘棋”之后,1941年,吴清源与雁金准一八段再次进行“十盘棋”角逐。雁金准一是当时在野的棋界长老,德高望重,有“力战之雄”的美称。这次决斗是应雁金氏的要求举行的,由于吴清源当时只是七段,交手棋份应为“先相先”,但雁金表示,想与吴清源以分先对弈一次。以长老的身份,承诺与后辈的棋手分先对局,即已表明他的不平凡的雅量。但是到第5局结束,吴清源4胜1负遥遥领先。有关人士考虑到雁金先生的名声与健康,决定将以后的对局全部终止。
接着《读卖新闻》社又物色藤泽库之助六段与吴清源对垒。藤泽的棋风简朴坚实,若执黑先投,从不给白棋以可乘之隙,因此被赞扬为“黑先无敌”。但他与吴清源相差两段(吴清源此时已升入八段),故按规定对局为藤泽“常先”(即始终执黑)。赛前大多数人估计,黑棋会以压倒优势获胜。结果吴清源4胜6负,保持“让先”的棋份不变。
中日战争的最后两年,吴清源为生活和信仰所驱使,整日颠沛流离日本各地,完全脱离了棋艺生涯。在他的心目中,再次驰骋棋坛的日子一去不返。战败后的日本一片凋蔽,然而有志之士也在废墟上计划复兴大业。1947年7月,《读卖新闻》社派人寻访吴清源,敦请他出山回归棋界,并希望他与桥本宇太郎八段进行“擂争十盘棋”对局。
8月26日,第一局拉开战幕。吴清源虽然执黑先行,但棋艺毕竟已荒废两年之多,结果稀里糊涂败下阵来。棋界人士大失所望:当年的吴清源哪里去了?第2局吴清源执白仍不见起色,尽管他在心里大声疾呼:“绝不能输!”但弈至中盘,行将崩溃的白棋七零八落,已呈必败无疑之势。谁知桥本宇太郎突然开始失常,错着缓手迭出,吴清源终于枯木逢春、乾坤倒转,侥幸获一目胜。濑越宪作当时十分生气,说:“桥本简直是异常,这样好的棋要是再输掉,马上给我赶出门去!”社会上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一到桥本先生该落子时,不知从哪里传来阵阵鼓声,妨碍他继续思考。也有人说:当桥本先生思考时,蜘蛛就从房顶上垂落下来,倒挂在他的眼前……从第3局开始,吴清源终于恢复了本来面目,顺风满帆,势如破竹,至第八局结束,6胜2负将桥本打到“先相先”的地步。
1948年,《读卖新闻》社又举办吴清源对岩本薰的“擂争十盘棋”决斗。岩本薰棋风清淡强韧,有“撒豆棋”之称,当时他从桥本宇太郎手中夺得“本因坊”桂冠,正值春风得意之时。但吴清源毕竟技高一筹,鏖战至第6局时已5胜1负,将岩本薰降了一格。
1949年,藤泽库之助在棋士升段大赛中由八段晋升九段,成为“当代第一人”(秀哉去世后,日本仅有的九段)。由于战前吴清源曾在“十盘棋”擂台上将他击败过,因此日本棋院不得不考虑,藤泽都升为九段,吴清源岂能搁置在八段位上而不顾呢?于是决定举行“吴清源对六、七段选拔十盘棋”,即集中10名年轻的高段棋手(4名六段、6名七段),让他们轮番向之挑战,作为吴清源的“九段升段试验比赛”。按照规定,吴清源除对高川格、前田陈尔两位七段执黑外,于其他8名六、七段高手均执白棋,而且当时没有贴目的规定。结果吴清源8胜1负1平,被日本棋院赠授九段,时年36岁。
这样,《读卖新闻》社以“争夺真正的名人位之决斗”为题,立即着手筹划“吴对藤泽擂争十盘棋”的计划。这对吴清源来说无所谓,但藤泽却迟迟不肯应战。《读卖新闻》社无奈,只好又匆忙制定吴清源对桥本宇太郎的第二次十盘棋计划。当时桥本刚从岩本薰手里夺回了“本因坊”位,正积极创立关西棋院,是风云一时的实力人物。由于第一次十盘棋吴清源多胜一筹,所以这一次的交手棋份仍规定为“先相先”,结果吴清源5胜3负2平。
然而自从吴清源和藤泽库之助升入九段之日起,命里就注定要进行一场你死我活的较量。经过两年时间的交涉,藤泽终于同意应战。这次十盘棋,曾被称为“昭和二十年代最大的争棋”。结果吴清源7胜2负1平,将藤泽降为“先相先”。为此,社会上的一些知名人士呼吁说:“早该授予吴清源名人位了!”这虽然只是一部分人的意见,并未得到广泛响应,但实际上吴清源已成为日本棋界的“第一人”了。1952年,吴清源与藤泽库之助再次进行“擂争十盘棋”,交手棋份为“先相先”。弈至第6局,吴清源5胜1负,将藤泽击退到定先的地位。据说第6局时,藤泽害怕被击败后有损日本棋院的名誉,故而怀揣辞呈前来对局,如此重大的比赛对棋手产生的沉重压力,于此可见一斑。
1953年,《读卖新闻》社继续主办吴清源对坂田荣男的“擂争十盘棋”。当时的坂田八段是后进棋士中的杰出代表,在各项棋战中都取得超群的成绩,他那剃头刀般犀利的棋风、略带苦涩味的坚忍意志,都预示着他的全盛时期即将到来。广大棋迷也都热切期望,吴清源与坂田进行一场正式的生死决斗。在这场举世瞩目的棋战中,吴清源以6胜2负的成绩将坂田降格到“定先”而高奏凯歌。
至此,吴清源已横扫日本棋坛。但还有一个人当时已四次获得“本因坊”冠军,他就是高川格。高川的棋风被人称做“流水不争先”,严谨的大局观和良好的均衡感觉,使他前后共获得9次“本因坊”的头衔。战后吴清源丧失日本国籍以及日本棋院正式会员资格,只被赠予“名誉会员”称号,因此不能参加每年一度的“本因坊”战的角逐,但人们常说:“吴清源若参加‘本因坊’战,肯定是稳操胜券!”为此,主办“本因坊”战的《每日新闻》社决定:自1952年起,每年举办吴清源与“本因坊”无贴目的三盘棋对局。到1955年,吴清源与高川格在“三盘棋”中,共角逐12局,吴清源11胜1负。因此吴清源又成为高踞“本因坊”之上的超级棋士。在人们的印象中,高川格只要与吴清源交手是上来即输,因此普遍认为他不是吴清源的敌手。但是纵观日本棋坛,已经找不出能与吴清源分庭抗礼的人,因此《读卖新闻》只得将高川格拉出来,作为吴清源“擂争十盘棋”的最后压轴大戏。1955年7月,《读卖新闻》社发出如下通告:
经常为读者介绍最高对局的敝社,决定再次举办吴清源九段与高川本因坊秀格擂争十盘棋之决战。
天才盖世的吴清源自崭露头角以来,人们连年不断地惊呼:谁能击败吴氏?然而被视为当代最强者的雁金、木谷、桥本、岩本、藤泽、坂田等老将新秀皆败于吴氏手下。嗣后,正值众称吴氏难寻轩轾之敌的时刻,一位孜孜不倦地埋头钻研技艺、终于打破前人纪录、建立了“本因坊”四连霸伟业的人出现了,他就是高川氏。因此,敝社在此宣布:又一场世纪性的决战将震惊天下!
……
这一次决战的结果,吴清源在第8局已经6胜2负,将高川本因坊降服。
吴清源自战前的“镰仓十盘棋”开始独霸擂台,连续15年,将日本所有一流棋士与之对局的交手棋份,不是降为相差一段的“先相先”,就是降为相差二段的“定先”。这15年,是他建立辉煌业绩的全盛时代,因此被称为“昭和之棋圣”!
1987年,日本《围棋俱乐部》征求当时的超一流棋手,如加藤正夫、武宫正树、小林光一、大竹英雄等人的意见:谁是围棋史上最强者?虽然也有人举出道策、秀策,但他们一致认为吴清源最强!因为在他全盛时期是所向无敌的。武宫正树曾推崇吴清源是代表昭和时代的伟大巨人,他说:“吴先生富于独创性,他创造的新手、新定式不胜枚举。如果说现在我们作为职业棋手感到很光荣,有一半是托了吴先生的福,那也并非言之过分。吴先生给予现代围棋界的影响就是这么巨大!”
第二节围棋国手陈祖德
陈祖德,1944年出生,围棋国手。1963年11月4日,他以全新的“中国流”布局震撼了日本宫本直毅八段。1965年10月25日,战胜日本九段岩田达明。1984年12月28日,完成自传《超越自我》。1984年,被评为新中国成立三十五年来杰出运动员之一。1999年,被评为“新中国棋坛十大杰出人物”之一。2003年卸下担任了11年的棋院院长职务,重新开始棋士生涯。
在围棋界,他或许不是棋下得最厉害的,但他是新中国第一位在对抗赛中战胜日本九段的中国棋手。在文学界,他或许不是书写得最精彩的,但他获得了上世纪90年代分量非常重的人民文学奖。
一、陈祖德与中国流
围棋的一种布局类型。黑开局后,黑方第一着走星位,第二着走邻角小目(“4.三”),第三着走“3.九”,由此构成的开局走法。
此种布局是中国棋手陈祖德在1965年中日围棋交流赛执黑对木尾原武雄的对局中首次使用,此后又被中国棋手大量采用。当时日本棋手不知道这个是什么布局,非常吃惊。由于是中国棋手最先发明出来的,故日本方面取名:“中国流”。
“中国流”布局的基本思想是:以星小目的配合为基础,以小目为最主要发展方向(不以星位为主要发展方向),迅速向边上扩展地盘。不但重视布局速度,而且最主要的特点是兼顾实地与外势。当对方不得不进入黑阵时,则通过攻击来取得主动。
目前,由于中日韩对“中国流”布局研究的特别深入,该布局黑棋的胜率有所下降,不过依然有不少棋手采用该布局,不少的新手新型依然在产生。
由于1966年到1976年十年动乱,中国围棋技术停止不前。此时,日本棋手经过对中国流布局的深入研究后发明了“高中国流”布局——黑5下在“4九”位置上。由于“高中国流”布局应用较少,研究不是太深入,黑棋胜率相对高一些(约63%)。
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韩国围棋的崛起,他们又发明了“迷你中国流”布局(又称“变相中国流”或“韩国流”)。韩国流布局主要特点是小目开拆的方向面对对方的角,而不是本方的星位。所以,特别注重速度,他们提倡“暴力围棋”。
无论那种中国流布局,都有如下共同的特点:
(1)注重布局速度。
(2)同时兼顾实地与外势。
(3)发展方向是小目方向。
著名棋手林海峰评论说:“中国流布局创立了全新的整体化布局理念。”著名棋手加藤正夫说:“作为布局的型,有名的已有秀策流和三连星,中国流布局也超出了单纯的流行棋艺,将永远流传下去。”著名超一流棋手坂田荣男说:“我下中国流是因为它胜率高,一直到现在都下。”
我国现代围棋大师陈祖德九段在上世纪的1963年11月4日与日本宫本直毅八段的实战对局谱如下图:
此局陈祖德老师执黑中盘胜。
在1965年的中日围棋友谊赛中,中国棋手集体出手,全部使用中国流布局,一举轰动了当时棋界。在此之后,中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浩劫“文化大**”,中国围棋处于停滞不前的阶段,日本棋手则敏锐地开始研究这种“势地均衡,高效高速”的特殊布局。我手中就珍藏有一本日本加藤正夫九段的名著《论围棋战略》,全书重点讨论中国流布局,可以说是中国流研究领域的扛鼎之作。在之后的许多年里,中国流一直最为流行布局使用至今,在最近的国际大赛中依然可以经常见到它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