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围棋传入日本
一、史书记述
公元57年,日本遣唐使曾来到中国,《后汉书》、《三国志》都比较详细地记载了当时中日文化和经济交流的情况。在我国史籍中,最早记录日本围棋情况的,见于唐魏征等著《隋书·东夷传·倭国》,有“好棋博、握槊、樗蒲之戏”,说明隋时围棋在日本已经较为流行。我国唐朝时,日本前后共19次派遣使者来中国,同使团一起入华的留学生吉备真备(695-775)、辩正等都是围棋爱好者。相传唐宣宗大中二年(848)日本王子入唐,与中国国手、棋待诏顾师言进行了一场比赛,这就是有名的“顾师言三十三手镇神头”,这一传说在日本也是家喻户晓。
享保12年(1727)正月29日,日本围棋四大门派(本因坊、安井、井上、林)掌门人曾签署了一张书状,上面说道:“围棋创自尧舜,由吉备公传来。”日本之有围棋,一般传说是吉备真备于天平七年(735)从中国传过去的。
日本人平山菊次郎所著的《简明日本围棋史》认为,围棋约在1500年前的大和朝初期经过朝鲜半岛传到日本,时间相当于我国的两晋南北朝时期。
围棋传入日本以后,最初是在宫廷和贵族之间流行,而僧侣作为日本古代重要文化阶层的代表,拥有特殊的地位,也较早地接触到围棋。平安时代(794-1192)出现了日本围棋史上最初的名手——被尊为“棋圣”的宽莲法师。相传当时的醍醐天皇(885-930)曾以黄金枕为赌注与之对弈。日本最早的棋书就是宽莲法师受醍醐天皇之命编写的《棋式》,该书现已散佚。日本女作家紫式部的《源氏物语》成书于公元十一世纪,书中多次写到贵族弈棋的场面,从中可以看出围棋在上层社会的流行情况。
现存日本最早的棋谱是建长五年(1253)正月日莲与吉祥丸的对局谱。日莲(1222-1282),乃日本日莲系的鼻祖,不仅在佛学上有高深的造诣,对围棋也素有研究,是继宽莲之后的又一围棋名手。
二、棋所四家
日本的战国时代,自室町末年的应仁之乱(1477),至丰臣秀吉力克群雄,统一天下(1590),整整持续了一百多年。
日本专业棋手兼围棋史专家中山典之,根据赖山阳所著《日本外史》统计,战国武将中有30%~50%为围棋爱好者,三大枭雄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都具有相当的棋力。此时,终于出现了寂光寺僧人名曰日海(1558~1623)的围棋大家,他先后侍奉于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织田信长观览日海精湛的棋艺后,誉称其为“名人”;丰臣秀吉曾举行棋会,赐予天下无敌的日海每年二百石的俸禄;秀吉死后,德川家康一统天下,于江户开创幕府,开始了长达约两个半世纪的统治。
围棋故事
本能寺之变
“本能寺之变”发生于日本天正十年六月二日(1582年6月2日)。当时,织田信长的统一大业即将完成。此前,1582年3月15日,丰臣秀吉奉织田信长之命,从姬路城出发,前往中国攻打毛利。5月,丰臣秀吉面对毛利的四千军队,陷入苦战。丰臣秀吉一面督战,一面向信长发出求援信。
5月15日到17日之间,织田信长召长年与武田胜赖交战的德川家康于安土城觐见,信长的部将明智光秀负责招待德川家康,由于光秀的招待不够完善,被信长取消招待家康的资格。17日,光秀奉信长之命回到阪本城并准备出战。26日,光秀来到丹波龟山城,做好了出战准备。
另一方面,织田信长为支援丰臣秀吉,于5月29日出兵前往京都。5月31日,织田信长来到明智光秀处,明智光秀负责款待,结果当晚送上来的鱼已经坏掉,毫不知情的光秀被信长训斥了一顿。接着,织田信长命令明智光秀离开自己的领地,并前往中国,听从丰臣秀吉的指挥。信长怒气冲冲地离开龟山城,带领百余人进驻本能寺。
6月1日晚,织田信长招当时的围棋高手日海和鹿盐利贤进本能寺,令二人弈棋以助酒兴。两人的快棋下到最后,居然出现了三劫连环的局面。三劫连环是非常少见棋局,形成三劫,对局就会因为双方互不相让而出现同形反复,在现代围棋中,一般判作和棋或者重赛。这一罕见棋局的出现使当场的人都大为惊讶,可谁都没有意识到这将意味着什么。
当晚,光秀带领千余人出发,行军至本能寺之后,突然向部下发出“敌在本能寺!”的命令,全军立即包围了本能寺。
翌日拂晓,织田信长遭到光秀的袭击,自绝于大火之中,一代名将就此覆灭。织田信长死后,丰臣秀吉在三天内就除去了叛逆者明智光秀。随后,丰臣秀吉力战群雄,于1590年完成了织田信长所未竟的统一天下大业。直到今天,在日本出现三劫连环还被认为是不祥之兆。
德川家康就任幕府将军以后,召日海去江户,任初代名人棋所。所谓“棋所”,是德川幕府赐予围棋最强手的荣誉称号,其职责是总理围棋事务、指导将军弈棋、垄断围棋等级证书的颁发权等。德川家康每年还支付给日海禄米五百石。日海将寂光寺堂宇号为“本因坊”,自己改名称算砂,是为本因坊鼻祖。这就是流传至今的本因坊名称的由来。
当时因棋艺高超而享有禄米的还有另外三个嫡派,即安井家、井上家、林家,加上本因坊,合称“棋所四家”。在当时战乱中的日本,统治者认识到棋枰如战场,因而酷好围棋,并对棋手大力扶植。这样,围棋不但没有因战乱而衰落,反而出现了日海这样名垂后世的大师和四大门派争先的围棋盛世。
宽永三年(1626),德川幕府建立了“御城棋”制度,每年11月17日,在江户城(东京)的统治者面前举行御前比赛,出战者有“棋所四家”和其他的七段棋手。这成了四大围棋家族展现围棋实力的最好机会。不久,各家围绕“棋所”头衔展开了反复激烈的争夺战。这一时期是日本围棋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自江户时代初期到20世纪40年代,日本在同一时代仅推出一名九段棋手,也称做名人,被视为棋手的最高荣誉。成为名人后,就随时可能被官方任命为棋所。按规定,就任“棋所”需符合下列条件:以棋艺超群而由“四家”一致推荐;在比赛中取胜;得到官命。
夺取“棋所”的最初争霸战是本因坊二世算悦与安井二世算知的对局。从1645年至1653年的九年间,分先对战六局,结果是3:3战和。由于双方相持不下,因而都没能就任名人棋所。算悦死后,算知依靠官场势力,于1668年被官命为“棋所”。然而本因坊三世道悦提出异议,要求争棋。至1675年止,双方酣战二十局,结果算知负十二局、胜四局、和四局而惨败,1676年交回“棋所”。道悦将本因坊传给弟子道策掌门,自己隐退。这次争棋是日本围棋史是最激烈的对抗战之一。
1677年,本因坊四世道策被推举为“名人棋所”。道策被公认为“棋圣”,他一反传统的偏于力战的着法,开创了延续至今的重视全局协调的近代布局理论。1682年道策授四子与访日的琉球第一名手、王子亲云上滨比贺对局,道策精彩地大败对手,显示了当时日本棋坛的高水平。继道策之后,井上四世道节、本因坊五世道知先后任“名人棋所”。1727年,道知去世,这以后“棋所”长期空位。因无出类拔萃之强手,棋坛曾一度萧条。
1766年,开始了本因坊九世察元与井上六世春硕的棋争,翌年,察元以五胜一和的压倒优势战胜对手,成为名人,1770年被批准出任棋所。此后棋界逐步复苏,十九世纪初叶至中叶,围棋活动步入全盛时期。此时,本因坊十一世元丈和安井八世知得棋技相当,难分轩轾,同居八段准名人地位,被誉为棋界的双璧时代。这期间还经历了本因坊十二世丈和与井上十一世因硕就“棋所”位置而明争暗斗的时代。据文献记载,1841年在日本有棋手七段以上8人,六段6人,五段10人,五段以下257人。弘化(1844~1848)年间见于记载的棋手共有431人。
围棋人物
泣血名局
1788年,本因坊家九世、名人棋所察元去世以后,棋所的位置一直无人问鼎。当时代表棋界两座高峰的十一世本因坊元丈、八世安井先知历时数十年,交手77局,胜负相当,直至1827年元丈宣告隐退,两人谁也没有提出就任棋所的请求。
元丈隐退以后,名人棋所争夺战随即爆发,主角是本因坊丈和与井上因硕。丈和利用本因坊家的声望和地位,通过种种不正当的手段,终于在1831年被任命为名人棋所。
井上因硕觉得自己受到蒙骗,伺机反击。1835年7月,在井上因硕的努力下,终于促成丈和与井上家最寄予厚望的棋手赤星因彻的对局,向丈和名人棋所的地位发起挑战。
比赛共进行了四天。因彻执黑先行,首日共弈59手,在“大斜百变”定式中,因彻占得先机。第二天丈和利用残子,在黑地中下出了白68的妙手,一举变后手为先手,奠定优势。此后白70和78连出妙手,继续将优势扩大。
眼看局势不妙,恩师井上因硕的希望将化为泡影,因彻又急又愧,不断寻找机会施放胜负手,然而终究大势已去,弈至第四日,当丈和下完第246手时,局势已经彻底明朗。
因彻还是不愿投子认输,久久静坐枰前,苦思对策。最终因所受打击太大,加之疲劳过度,当场吐血,昏倒在棋枰前,不出一月,便离开了人世。
因彻与丈和的这一局被后人称为“三妙手之局”或“因彻吐血之局”。
三、日本棋院的成立及吴清源时代的序幕
1853年美国舰队兵临日本,要叩关登陆,整个日本朝野震动,形势告急。围棋界也因此而趋向衰落。先是1862年终止了“御城棋”制度。其次本因坊十四世秀和的继承人被称为棋圣的秀策,在这一年染流行病夭逝。加上明治维新废除了“棋所”制度,各家交还俸禄,棋士的生活骤然贫困。
围棋人物
棋圣秀策
丈和1839年隐退,立其师元丈之子丈策为十三是本因坊。丈策棋力平平,45岁去世时仅为七段上手。其继承人十四世本因坊秀和却棋力非凡,被称为不是名人的名人。尤其值得称道的是,秀和的三个儿子长子秀悦、次子秀荣、三子秀元,以及入室弟子秀策、秀甫皆成棋坛巨匠,其中又以秀策最为有名。
秀策自小聪明绝顶,10岁入本因坊秀和门下,翌年升初段,18岁升四段,但真实棋力已达六段。当时已退隐的丈和名人看过秀策的棋后,不禁连声感叹:“此孩子实为一百五十年来的棋豪,坊门从此可大兴焉!”
秀策十八岁时与老将幻庵因硕八段准名人连弈三局。第一局,幻庵因硕看秀策仅为四段,便让他先摆上二子试试,结果丝毫占不到便宜,就立即要求“打卦”,也就是暂停比赛。
第二天,重开一盘再弈,幻庵不再大意,改为让先。此举秀策以后来被称为秀策流的黑1、3、5开局,幻庵以自己素有研究的白10大斜定式相应。至89手封盘,白稍占优。
改日续弈,秀策在实空落后的情况下,弈出黑127的妙手。高手对弈,引来旁观者无数。众皆以为秀策必输,唯一郎中认定黑棋必赢,引来众人一阵哄笑。那郎中却不紧不慢地说道:“我虽不懂棋,却略通医道。刚才秀策落子,幻庵虽然神色镇定,耳朵却突然发红。此乃人体惊急之下之自然反应,定是秀策弈出妙手,幻庵亦颇难应付。”
结果果然不出郎中预料,秀策以三目胜,此举也被称为“耳赤之局”,随后在第三局中,秀策又一鼓作气,战胜幻庵。
1848年秀策升为六段,并被立为本因坊迹目(继承人),第二年参加御城棋比赛。此后13年的御城棋比赛,秀策共弈19局,竟获全胜。如此成绩,在御城棋赛历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秀策因此被称为棋圣。可惜的是1863年,东京霍乱,秀策不幸被感染,去世时年仅34岁。
1879年本因坊十八世村濑秀甫联合本因坊十二世丈和第三子中川龟三郎和东京的棋士,结成了日本第一围棋团体方圆社,致力于围棋的复兴。另一方面,去林家当养子的秀和之子本因坊十七世秀荣目睹本因坊门的困境,便再次继承本因坊名号,与方圆社对峙,双方一起推动了棋界的繁荣。
这以后涌现出一批围棋结社,如裨圣会、中央棋院、六华会等。经多次分化组合,终于在1925年春,整个棋界合为一体,成立了日本棋院。棋院本部设在东京,并在各地设若干分院。棋院发行围棋杂志、书籍,培养棋手,并确立了段位制度。日本棋院的成立,结束了少数世家垄断棋坛的围棋门阀体系,鼓励棋手们自由争锋,有力地促进了棋艺的提高。这是日本围棋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不久若干名手退出棋院,推雁金准一为盟主,结成棋正社,并说服《读卖新闻》社,向日本棋院提出挑战。本因坊二十一世秀哉为棋院一方代表与雁金准一的决战,使全国的围棋爱好者欣喜若狂,以此为契机,大大刺激了围棋界,使之进一步兴旺起来。厮杀结果,秀哉获胜。其他的对战也因棋院有一批以木谷实为首的年富力强的新秀,致使棋正社败北。1927年《朝日新闻》社登载了大手合(日本棋院的升段赛)比赛情况,其他报纸也纷纷开设了围棋专栏。围棋在日本一步步扎根于一般群众之中,确立了稳固的地位,迎来了黄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