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32200000007

第7章 先秦儒家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3)

四、《礼记》对儒家教育思想的总结

《礼记》是儒家的重要典籍之一,收集了儒家学者论礼、释礼的有关文章,成书年代约在战国末年至西汉初期。《礼记》内有49篇文章,其中《大学》、《中庸》、《学记》、《乐记》与教育的关系最为密切。这些文章对儒家学者的教育思想进行了总结,语句极其简洁。据称,《礼记》主要是儒家思孟学派的作品,反映的思想倾向很明显,但也包含了荀子的一些观点。《大学》、《中庸》、《学记》诸篇主要总结出以下一些思想。

1.“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这是《学记》对儒家教育作用论的总结。凡儒家学者,对教育的作用均进行深入探讨,既强调教育的社会功能,也肯定教育对人自身发展的作用。以教育的社会功能而论,从孔子的“道之以政,齐之以礼”,到孟子、荀子的“得民心”、“一民心”,都是一脉相承的;就教育对人的作用而言,孔子从性相近、习相远肯定知识才能来自于后天的教育,孟子、荀子虽然提出性善或性恶的观点,但各自从不同角度论述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学记》对此概括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2.“三纲领”和“八条目”

这是《大学》对儒家教育目标的总结。“三纲领”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意为一个人首先要发扬天生的善性,然后将自身的善转化为他人,即推己及人,最后在其不同的身份时做到尽善尽美,即“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为了达到“三纲领”的目标,《大学》又提出八个步骤,即“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大学》提出的“三纲领”和“八条目”体现了儒家注重伦理道德和以德治天下的理想和目标。

3.“尊德性”和“道问学”

这是《中庸》对儒家道德修养论的总结。思孟学派认为一个人既要“尊德性”,又要“道问学”,也就是“自诚明”和“自明诚”的道德修养途径。《中庸》有言,“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即由诚而明,得之天性,由明而诚,获益于教育。因此,“尊德性”就是用内省直觉的方法尽心养性,使天赋的道德本性“诚”得以充分发展;“道问学”是指通过学习,使人自身内在的道德本性“诚”得以发扬。孟子的道德修养论涵盖这两个方面,注重内求,也强调环境影响和学习,但前者是主导,故“慎独”在其修养方法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至宋明时期,朱熹和王守仁把“尊德性”和“道问学”分裂开来,各执一端而加以阐发。

4.学、问、思、辨、行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是《中庸》对儒家学习过程论的总结。孔子很重视学习,要求学生在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思考,并付诸行动,是谓由学而思而行的过程。荀子主张“强学力行”,他对学习过程陈述得更为系统完整,分为闻、见、知、行,“学至于行之而止矣”。《中庸》概括的学、问、思、辨、行,既是对孔子、荀子关于学习过程思想的继承,也吸收了孟子注重思考的主张,充分反映“思”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此外,《学记》还对儒家学者在长期教育实践中积累的教育经验进行了总结,提出以下教育、教学原则:预防性原则“禁于未发之谓预”,要求对学生可能会发生的不良现象采取预防措施。

及时施教原则“当其可之谓时”,要求掌握最佳的教学时机,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循序渐进原则“不陵节而施之谓孙”,要求教学遵循一定的顺序,孟子关于“盈科而进”的思想即是此意。

学习观摩原则“相观而善之谓摩”,要求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儒家不仅重视师道,也很强调友道。孔子曾说:“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他把正直、讲信用、见识广博的人称为益友,把谄媚奉承、当面恭维背后毁谤、夸夸其谈的人称为损友。荀子也主张要“求贤师而事之,择良友而友之”。

长善救失原则“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要求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针对性教育,帮助他们扬长避短。这是对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实践进行的总结,并指明学生的个性差别源自于心理上的差别,教师必须要了解,“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

启发诱导原则要求做到“善喻”,即“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这是对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和孟子“引而不发”思想的总结。

藏息相辅原则“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要求处理好正课学习和课外自习、活动之间的关系,做到“藏焉修焉,息焉游焉”,既体现两者的不同特点,又能达到相辅相成的目的。

◆学习重点: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但经历代统治者的层层加封和后人的神化、渲染,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俨然成了“摩登圣人”,即便到了近代仍是如此,保皇派固然要抬出孔子,改革派也从孔子思想中寻找依据。所以我们在学习和评价孔子的教育思想时,首先应将他的思想与后人的渲染区分开来,还其本来的面目。孔子创办的私学是春秋末期规模最大、影响最大的一所私学,并在办学宗旨、培养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有了很多创新之处,我们应将他的私学教育与西周的官学教育进行比较,从而分析其在教育史上所作的贡献。孔子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提出过许多重要的教育主张,如有教无类、学而优则仕等,也总结出很多有价值的教育方法。我们对其重要的教育主张,既要认识到在当时的积极意义,也要分析对后世产生的影响;对于有价值的教育方法,更应认真吸取,并揭示其现代的意义。

孟子和荀子均为儒家学派的主要继承人,但因哲学观一为唯心,一为唯物,人性论一为性善,一为性恶,导致教育思想大相径庭。我们在学习孟子和荀子教育思想的过程中,首先要分析他们各自对孔子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其次要比较他们教育思想的不同特点,并分析原因;再次,对于孟子强调个体理性自觉的“内发说”和荀子强调环境影响、师友帮助的“外铄说”应进行分析比较,总结利弊得失,吸取合理的因素。

◆相关文献:

1.罗佐才:《孔子教育思想体系研究》,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2.李雄挥:《孔子的教育哲学》,台北心理出版社有限公司1996年版。

3.刘忠和:《孔子道德教育思想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4.于建福:《孔子的中庸教育哲学》,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版。

5.杨朝明、修建军:《孔子与孔门弟子研究》,齐鲁书社2004年版。

6.赵宗正:《孔孟荀比较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7.张瑞璠:《中国教育史研究》先秦分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8.杜成宪:《早期儒家学习范畴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年版。

9.陈谷嘉:《儒家伦理哲学》,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10.杜维明:《现代精神与儒家传统》,三联书店1997年版。

11.匡亚明:《论孔子的“三十而立”和开创私学》,《文史哲》1984年第6期。

12.燕国材:《孔子的教学心理学思想》,《教育研究》1985年第1期。

13.陈汉才:《略论孔子的诗教》,《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85年第2期。

14.郭齐家:《论孔子教学论中的“情”》,《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1985年第3期。

15.罗裕祥:《试论孔子师德》,《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1985年第2期。

16.王炳照:《试论孔子教学思想中的辩证法因素》,《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85年第2期。

17.陈元晖:《孔子的美育思想》,《孔子研究》1987年第1期。

18.张瑞璠:《辨“学而优则仕”兼及“束脩”》,《教育研究》1985年第2期。

19.杜成宪:《孔子的“学”范畴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1988年第3期。

20.赵光贤:《孔子、儒家与传统文化》,《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9年第1期。

21.俞启定:《试论孔子教学活动中的英才教育特色》,《孔子研究》1990年第1期。

22.艾国清:《孔子之学习三境界说》,《教育研究》1991年第2期。

23.许梦瀛:《论孔子作为教师的优秀品质》,《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3年第3期。

24.傅佩荣:《人才、人格、人文:论孔子的教育理想》,《教育研究》1994年第11期。

25.张腾霄:《从方法论谈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5年第5期。

26.陈超群:《从义利观剖析孔子的教育哲学思想》,《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1995年第1期。

27.陈桂生:《略论孔子的“启发”艺术》,《教育研究与实验》1996年第4期。

28.柯远扬:《试论孔子和儒家的教育理念》,《哲学研究》1997年第2期。

29.闫广芬、李忠:《试析孔子“因材施教”的理论依据》,《教育研究》2003年第8期。

30.于龙斌:《孔子教育思想与现代终身教育理念》,《孔子研究》2004年第4期。

31.周德昌:《孟子教育思想探微》,《华南师范大学学报》1983年第4期。

32.常校珍:《孟子论智育、德育心理和教师心理》,《西北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1987年第4期。

33.隋淑芬:《论孟子的诱导教育法》,《齐鲁学刊》1999年第2期。

34.许梦瀛:《孟子对孔子教育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0年第1期。

35.于建福:《孟子的中道教育观及其价值》,《山东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年第1期。

36.张瑞璠:《全面评介荀况的教育思想》,《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1985年第1期。

37.雷克啸:《论荀子的教育思想》,《山西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86年第1期。

38.陈德安、申国昌:《荀子的学习思想探析》,《山西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89年第1期。

39.周德昌:《荀子的德育理论和方法》,《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0年第3期。

40.刘森、李慎:《荀子教育心理思想探析》,《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年第5期。

41.陈湘源:《试析<;学记>;的非智力因素观》,《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4年第1期。

42.孙迎光:《<;大学>;“间架”与现代德育模式》,《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96年第4期。

43.杨晓:《试论<;学记>;的学习发展观》,《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7年第5期。

44.金景芳:《论<;中庸>;的“中”与“和”及<;大学>;的“格物”与“致知”》,《学术月刊》2000年第6期。

45.陈桂生:《<;学记>;纲要》,《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第3期。

◆思考题:

1.比较孔子私学和西周官学,说明孔子在教育史上所作的贡献。

2.分析孔子提出“学而优则仕”主张在当时的意义和对以后的影响。

3.孔子提出了哪些有积极意义的教育思想?

4.为什么说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分析孔子教育思想对封建社会教育产生的影响。

5.从性善论出发分析孟子的教育思想。

6.从性恶论出发分析荀子的教育思想。

7.比较孟子、荀子的教育思想,各有什么特点。

8.评述《学记》中提出的教育教学原则。

经典选读

论语(节选)

性、习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阳货》)

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同上)

子曰:“中上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雍也》)

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宪问》)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宪问》)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季氏》)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述而》)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公冶长》)

礼、仁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为政》)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八佾》)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泰伯》)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八佾》)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颜渊》)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

同类推荐
  • 悦读MOOK(第十五卷)

    悦读MOOK(第十五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 传媒治理论:社会风险治理视角下的传媒功能研究

    传媒治理论:社会风险治理视角下的传媒功能研究

    本书借鉴传播学、社会学、政治学的相关知识,从传媒与社会治理的关系即传媒治理与治理传媒角度,特别是就传媒如何参与社会治理进行了具体探讨。本书包括社会风险语境概说、传媒参与社会风险治理的可行性、传媒参与社会风险治理、传媒与其他社会治理主体、治理传媒五个部分内容,并联系中国媒介现实列举了大量报道个案以及详细的案例分析。
  • 光华思想政治教育论坛:2008—2009

    光华思想政治教育论坛:2008—2009

    本书是西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老师们的科研成果汇集,还包括该院主持的两次研讨会的部分论文。本思政理论辑刊收录的文章分别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思想政治理论研究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研究三个方面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进行了深入研究,作者都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的一线教师,这些文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有思想、有内容、有深度,值得一读。对于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学生,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具有重要的作用!
  • 边界的瓦解与重构

    边界的瓦解与重构

    《边界的瓦解与重构》绝不是一本简单的关于网络的书,它借用网络的思维方式评判着一个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意识形态。很少人有勇气或者不屑来写这样的一《边界的瓦解与重构:网络语境下的经济全球化与文化本土化》。因为这是对一个冷冰冰的网络及其相互关联的经济与文化进行线性描述的同时,还要用大量的非线性知识结构来进行佐证的论著。不得不承认,这不是一本字字珠玑的书,但是,埋藏在书本深处的一些绝对属于作者自己的真知灼见,和那些压抑不住的理论激情,或许会给那些研究网络的学者们一些启发。
  • 教育评估的体制创新

    教育评估的体制创新

    袁益民先生在教育评估体制创新方面所做的这一研究是一项有益的尝试。《教育评估的体制创新》从我国教育评估的历史经验和现实问题出发,以比较开阔的视野,分析描述了教育评估体制的一种新的愿景。论述中既有一般性的介绍,也有深入的分析;既有心得体会,也有理论反思;既有现实感言,也有真知灼见;既有问题的探讨,也有具体的建议,相信该项研究将能引发更多对于教育评估方面的思考。
热门推荐
  • 萌妃驾到:霸王“请起”

    萌妃驾到:霸王“请起”

    《萌妃驾到:霸王“请起”吧》热猛上映了,快来加群来讨论你对小说的评价,加群:466586185。(原来懦弱的她,穿越了。)她,是谁?那么大胆,她是谁?无人不知,她到底是谁?想知道?不告诉你!想要知道,那我勉为其难--------她,天真无邪,法力也并不高多少,却,胆子小!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贪婪的趴在花上玩耍着。虽然他从小就失去了幸福的家庭,但每天就是游手好闲!可,哎~~这世间就是这样子捉弄她。
  • 重生之真理狂潮

    重生之真理狂潮

    沙克·奥尼尔:“保罗·皮尔斯就是真理!”一场意外使得一个球场失意的中国小子灵魂寄留在了还未创造传奇皮队的身体中,看他如何完成自己的前世遗憾,在这群地球最会打球的男人们中间证明自己,由此掀起一场前所未有的真理狂潮!(其他无需多说,向老兵致敬!)
  • 妖神的修炼路

    妖神的修炼路

    从一个强者到一个毫无灵力的凡人就在一瞬间,她发誓一定会活剐那个狐妖!
  • 发菩提心经论

    发菩提心经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神剑神尊

    神剑神尊

    得剑我死了,泡妞说我贱了,人才当废材了,好吧,我认了,我会用剑证明我的存在,
  • 哟,大总裁

    哟,大总裁

    “哟,大总裁,又在想谁呢?”他回过神,对上苏楠似笑非笑的眼,“我……”明明是两个人,两副面孔,却有着一般无二的眼眸。苏楠,你会是那个人吗?想法一闪而过,封谨寒心中涩然。那是不可能的,毕竟那个人……
  • 女儿国记

    女儿国记

    听说那些活着的女人都冲出谷去了,她们在外面着急忙火地抓找男人,冲着男人说:“我愿意嫁与你,你娶不娶我?你要是不娶我,我就揍你!”那男人自是忙不迭地娶她。本来以为是娶了一个母大虫,谁知道她竟是那么贤慧,你说什么她就听什么,真是好听话的女人呀。她低眉顺目,对丈夫百依百顺。
  • 一见钟情:追你到天涯海角

    一见钟情:追你到天涯海角

    她,何楚楚,是季杰的学妹,后来成为他的属下,为了季杰她可以不惜一切从丑小鸭变成凤凰,一路地穷追不舍会让她得到她想要的爱情吗?他,季杰,是何楚楚的学长,后来成为她的上司,冷漠高傲,智商爆表,面对何楚楚的死缠烂打一直视而不见,他最终能接受她吗?
  • 魔王恋爱物语

    魔王恋爱物语

    魔王霸女俘获小女心,帝王追妻路程难。都是同一个女人怎么那么难???
  • 绝代风华:鬼帝绝宠小医妃

    绝代风华:鬼帝绝宠小医妃

    她是二十一世纪古武世家的家主,医毒双绝,却因风华太盛被害身亡。一朝穿越,竟变成了北月王府胆小懦弱,人人皆可欺凌的废物小姐,爹爹不喜,娘亲早死,笑话!她墨樱筱岂能任人欺凌?他是苍穹大陆人人惧怕,冷情嗜血的鬼帝,当他遇到她,强强相碰,会擦出怎样的火花?欢迎各位亲们跳坑^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