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29400000031

第31章 从新旧之分到美丑之辨

创新是戏剧的一个永恒话题。三百多年前,李笠翁在《闲情偶寄》中说:“演新剧如看时文,妙在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着重传奇题材和情节的创新。六十多年前,梅兰芳说:“京剧的思想改革和技术改革最好不要混为一谈,后者在原则上应该让它保留下来,而前者也要通过充分的准备和慎重的考虑,再行修改,才不会发生错误”,主张形式的充分继承和内容的慎重创新。在戏剧持续不景气的今天,重新审视婺剧的创新问题,亟需弄清创新的步伐、形式和目的,走出全面创新、急剧创新的误区,从而建立起新的评价体系——从新旧之分到美丑之辨。

步伐:扭好秧歌

秧歌是我国北方的一种民间舞蹈,在锣鼓的伴奏下,人们摇摆着前进,每前进三步,便后退一步。

在戏剧界,梅兰芳是扭秧歌的高手。他在演出中总是随时随地作出或大或小的创新,今天改一点,明天改一点,后天或许还要改一点。改过三点以后,他就暂时停住步伐,听听台前观众的反应,遇到观众一致叫好的地方,那就固定下来;遇到观众不太满意的地方,就退回原地,再换一个方向,重新起步。这样,在观众面前,梅兰芳的艺术形象每天都是“新的”,三次“新的”加上一次“旧的”,反复打磨几次,就可能变成“美的”了。

梅兰芳一生的艺术实践,也暗合扭秧歌“进三步退一步”的轨迹。第一步,身处京城,先后革除了不少梨园旧习,为之一新;第二步,访问上海,吸收积极的海派文化,分期分批地加以消化吸收,为我所用;第三步,访问欧美苏联,以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进行碰撞,从而获得升华。解放以后,他除了在建国十周年时新排《穆桂英挂帅》以外,一直在打磨自己的“梅八出”,给旧的传统戏以新意,给年轻时新编的戏以传统,也就是把旧戏做做新、新戏做做旧,让新旧两部分相互融合,水乳交融。

喜新厌旧,本是人之常情。实际上,婺剧的那两个保留剧目,观众不仅对剧情了然于心,而且对戏词和音乐也是滚瓜烂熟了。如果前看后看,还是那两个剧目,左看右看,还是那两个套路,天长日久,即使是一流的剧团、一流的演员、一流的后场,观众也难免生厌倦之心。婺剧要永葆青春的魅力,像一块磁铁一样牢牢吸住观众的心,惟一的出路就是创新。但创新不等于“前进、前进、前进进”的高歌猛进,也不等于只知向前、不知后退的一往无前,更多的时候是渐变,一点一点地改变,天长日久,积小变为大变,有时也可以停一停,甚至退一退。停一停不是停滞不前,退一退也不是历史倒退,而是在总体前进的大格局下,停止或者修正前进中出现的偏差,从而回到符合戏剧内在艺术规律的创新轨道上来。

在婺剧界,无论是专业剧团,还是民间剧团,一讲传统,就是一成不变,什么也不能动,尤其是那几个经典剧目,几十年如一日,未免单调乏味;一讲创新,就是突飞猛进,一日千里,而不考虑观众的审美眼光和口味能不能跟上。梅兰芳扭秧歌“进三步退一步”的创新步伐,值得学习和借鉴。

形式:旧瓶新酒

梅兰芳讲的思想改革先行,就是在内容上进行创新,以体现时代精神;技术改革缓行,就是外在形式不变,以继承传统文化。简而言之,就是“旧瓶装新酒”,在保留旧的形式的前提下,注入新的思想内容。

婺剧的“旧瓶”,体现在形式上,就是传统的表演程式、唱腔、服装、化妆等核心的形式,保持不变,至少是基本不变,以延续古典艺术的传统;至于一些辅助的形式,譬如灯光、音响、舞美等,可以适时进行一些改变,甚至是比较大的改变,以利用现代科技的利器。

婺剧的“新酒”,体现在内容上,就是新的观念和新的情节,从而赋予新的时代精神。在解放前的剧目中,常常有赞美“一夫二妻”的,譬如《珍珠记》、《春秋配》、《花田错》、《千里驹》、《烈女配》、《沉香阁》、《对珠环》、《两重缘》、《绣鸳鸯》等,无不如此。而浙江省兰溪市婺剧团排演的《画眉》,女主角画眉女扮男装,金榜题名,做了南阳知府,造福黎民,而她的丈夫却名落孙山,巾帼不仅不让须眉,甚至还胜过须眉,从而高扬了男女平等的思想,也让观众耳目一新。

家喻户晓的婺剧名作《三请梨花》,是在传统的《紫金镖》基础上改编的,无论是思想观念,还是故事情节,都有了质的飞跃。在《紫金镖》中,樊梨花为了嫁给薛丁山,杀了父亲,违背人伦;而在《三请梨花》中,改为樊梨花与兄长争斗时,不慎误杀了父亲,符合人性。在《紫金镖》中,薛丁山是“三气一请”樊梨花,显示了薛的目中无人和樊的卑微下贱;而在《三请梨花》中,薛丁山是“一气三请”樊梨花,体现了樊的自尊自重和薛的真诚悔过。

时代精神完全可以通过古典戏剧的传统形式来体现,这就是“旧瓶装新酒”的路子。

误区:全面创新

婺剧界有一位资深导演提出了“全面创新”的理论,初看似乎振聋发聩,细想实在匪夷所思。先看一看人家对他的评价吧:“他敢闯禁区,走新路,并从音乐、舞美、表演等方面大搞全面创新。只要能为戏所用,不管古今中外,都拿来为我所用,甚至把西方芭蕾舞的表演也融于古老的婺剧艺术之中。”

不管古今中外,都拿来“为我所用”,这并没有错,不过还要加一个前提,就是“以我为主”。如果坚持“以我为主”,拿来话剧甚至芭蕾舞等现代西洋艺术形式的元素,掺和到婺剧表演中,为我所用,万变不离其宗,婺剧还是姓“婺”;如果放弃“以我为主”,拿来的艺术元素掺和到婺剧表演中,把我吃掉,变成以他为主,婺剧就不再姓“婺”了。当然,在拿来的过程中,还是要有所挑选,有所取舍,最好材质相近,譬如京剧、昆剧可以大胆借用,而话剧、芭蕾还是要慎重一些。从《前后日旺》、《双阳公主》改编的《昆仑女》,拿来了话剧的语言、话剧的念白,淡化了婺剧的表演程式,糅合起来的到底是什么剧?有人说是“话剧加唱”。

婺剧作为一门具有四百年历史的古典艺术,具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品格和能力。为了照顾观众的感受,引导观众的审美,一直以来推陈出新,局部创新,逐步创新,而不是推倒重来,全面创新,急剧创新。今天创新这一点,明天创新那一点,后天创新另一点,积小变为大变,这是符合古典艺术发展演变的内在规律的。

而这位资深导演在“全面创新”理论的指导下,将有“天下第一桥”之称的旧版《断桥》进行创新,结果如何呢?片面突出外在动作的激烈火爆,却掩盖了内在戏情的细致演绎。本质就是借“全面创新”之名,行“去婺剧化”之实。

目的:为谁创新

为谁而创新,为什么而创新?事关婺剧价值体系的重构。这本来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戏是演给观众看的,无疑是为观众而创新;观众需要的是表演好看、音乐好听,需要优美的婺剧,从中得到心灵的愉悦,是为优美而创新。

而在这个人心浮躁的功利社会,戏剧界的价值观被严重扭曲,创新的目的不是为了观众,而是为了能够获奖,有了奖杯,意味着就有地位、荣誉、职称和奖金。而能不能获奖,是由外地专家决定的,演员必须揣摩和迎合他们的口味。而外地专家往往注重改变的幅度大不大,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强不强,所以很多时候折腾得越厉害,获奖的希望就越大,而不问剧目好不好看、好不好听、优美不优美,观众喜欢不喜欢,变成为创新而创新。

本地观众和外地专家这两个群体之间,对婺剧的价值评判标准,常常存在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本地观众喜欢美的,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美而新,像《江南第一家》这样的新编历史剧,另一种是美而不新,像《僧尼会》、《牡丹对课》、《雪里梅》这样的传统经典剧目。而外地专家喜欢新的,也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新而美的,像新编历史剧《江南第一家》,另一种是新而不美,像新编历史剧《昆仑女》、《梦断婺江》、《情殇》。本地观众和外地专家之间有一致的地方,就是美而新、新而美这一部分,专家叫好、观众叫座,皆大欢喜;但更有不一致的地方,就是美而不新、新而不美这两部分,严重冲突。美而不新,外地专家觉得你因循守旧,并不看好,而本地观众只要好听、好看就行,才不管新旧;新而不美,外地专家觉得你锐意创新,深受青睐,而本地观众感到既不好听、也不好看,啧有烦言。这就是解不开的症结之所在。谁也无法否认这样一个事实:婺剧作为一种具有旺盛生命力的草根艺术,生于民间,死于庙堂。因此,当务之急是要改变婺剧的价值评判标准,从专家的新旧之分变为观众的美丑之辨。如果演员心中时刻装着观众,婺剧自然永葆青春;如果演员心中时刻想着奖杯,婺剧或许大限将至。

同类推荐
  • 无桨自帆

    无桨自帆

    常言道“世事难料”,渐趋式微的古体诗词,近一时期却大有风行当道之势。且不论老一辈众多爱好者,单就网络上的中青年,越来越多的群体涌入诗词天地,便是中华古典诗词这一国之“雅器”极具顽强生命力的明证。同时,令人感佩的是,诗词创作者与古代士大夫作诗心态几乎无异,往往劳者自歌,非以文章谋稻粱,吟诗填词只为余暇之雅兴。故诗人或抒发情感,或关乎民生,盖出于知识分子自觉良知与社会责任也。
  • 那季落花不悲戚

    那季落花不悲戚

    《青春的荣耀90后先锋作家二十佳作品精选:那季落花不悲戚》作者赵伟的文章正如其笔名“轻过清尘”,纯美中透着轻灵,读起来不但语感美,而且意蕴美,节奏更美。他笔下的人物性情静好,宛如他心中的世界一样。他涉猎广泛,写散文,写诗歌,也写小说,在各种文体实验中展现了独特的才华。
  • 岁月苦吟:雪峰诗词选

    岁月苦吟:雪峰诗词选

    《岁月苦吟:雪峰诗词选》选录的是王雪峰所写诗词的一部分。所录诗词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古体诗,古体诗我基本上采用的是新韵,古体诗中包含了格律诗(近体诗)。第二部分是古体词,古体词也采用的是新韵,是依据《钦定词谱》和《白香词谱》填写的。第三部分是自由诗。
  • 穿过灵魂抚摸你

    穿过灵魂抚摸你

    南太行是一个新的地理名词,泛指山西东部、河南北部、河北南部太行山南麓山地。南太行又是一个人文存在,其中的村庄和代代更替的人群,在一方地域承继和造就了独特的文化品性与风俗人情。《最悦读“榜中榜”书系·中国名家原生态美文精选:穿过灵魂抚摸你》以土著与亲亲历者的身份,对乡土进行了一次深度的观察与发现,具有强烈的实证精神与悲悯气质,是当下乡村书写中最有时代个性与真实色彩的一部乡野画卷。
  • 飞扬青春,梦想中国:浙江大学学生原创文学作品集

    飞扬青春,梦想中国:浙江大学学生原创文学作品集

    本书为浙江大学校团委、人文学院联合推出的大学生原创文学作品集,从历年的校园文学大奖赛获奖作品中精心挑选出优秀作品,汇集成书。目的在于鼓舞青年学生的文学创作,抒发青年学子“飞扬青春,梦想中国”的情怀,也向社会展示青年学子的朝气、才情。内容有小说、诗歌、散文、文学评论等各种体裁。
热门推荐
  • God The Invisible King

    God The Invisible King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不败武神

    不败武神

    武者世界,江寒偶然间得到神奇玉佩,生命潜能不断突破,开始一段传奇!星空苍穹,妖兽横行,群雄崛起;家族,武馆,国家,星球……江寒以万般毅力,坚决守护!
  • 贼猫三

    贼猫三

    我们飘摇在2013审判日必将到来第七位天使吹响死亡号角光辉来向天际火与血清洗地球消灭撒旦龙之头颅落下一切罪恶来自母体亦必将终于母体灵魂交付于魔鬼手上的罪人悬挂在十字架上接受审判在黑暗结束后牧场重归纯净
  • 恶魔坟场

    恶魔坟场

    男主角丁坦旅游回来,坐车回家,车上的一幕让他惊心动魄:一个邪魅的女子朝他发出冷酷无情的笑,随后车子撞断桥梁,掉进河里。在水里那个女子紧紧抓住丁坦,试图将他溺死在水里......此后怪事连连,那个已经死在水下,尸体都已被警察拉去的女人,又一次出现在丁坦面前,这一次,丁坦还能在她手上逃脱吗?丁坦有一块珍贵古老的秘银,来自西藏一个隐居的牧民。一连串怪异的事情发生以来,这些神秘危险的事情都与这块秘银有关。经过调查,那个鬼魅的女子,很可能是被远古的恶魔附体了,而它一直追随着丁坦想置他于死地,就是因为丁坦手上的秘银是唯一能克制它,阻止它毁灭尘世的唯一圣器。丁坦到底能否逃离恶魔的魔爪,拯救人类世界?
  • 明星皇帝在现代

    明星皇帝在现代

    拍戏遇到蛇精病?蛇精病还是个大帅哥?蛇精病大帅哥居然自称朕?乔麦忍不住扶额,看来她遇到一个奇葩的蛇精病!没办法,只能先领回家养着了,可不曾想这位皇帝陛下居然一不小心成了明星,且看明星皇帝在现代,如何俘获大批粉丝?
  • 仙侣情缘传

    仙侣情缘传

    心善书生,入世随波逐流;知己红颜,花落风雨骤变!夜悲白发,书毁剑指天下;香回玉损,醉笑天涯处处她...
  • 凤逆九霄:废柴逆天三小姐

    凤逆九霄:废柴逆天三小姐

    21世纪第一杀手穿越重生竟成第一废柴云慈淡定表示“这都不是事~”一朝风起云涌,揭下伪装的外表,天下谁与争锋!千里江山,万里舆图,看我扶摇直上九万里,与君泛舟百日青云间!
  • 独觅仙路

    独觅仙路

    那些美艳如花的少女啊,都是过客。那些香喷四溢的鸡腿啊,都是浮云。只有咸鱼和酒葫芦,才是保命成仙的王道!
  • 清太祖努尔哈赤(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清太祖努尔哈赤(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本书介绍了一个足踏北斗天赐神勇的传奇英雄——太祖努尔哈赤。本书在尊重基本史实的基础之上,通过合理的艺术创作,在广阔深邃的时代背景上生动地描绘了这一伟大英雄及其相关的各种人物,勾勒出一幅幅波澜壮阔的战争图画、各具性情的人物图画、绘场绘色的风俗图画及柔情蜜意的感情图画。书中人物栩栩如生,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充斥着野心、杀戮、权谋、奇情。从血染黄沙的征战搏杀,到春意躁动的闺中逸闻;从皇亲贵胄的权力斗争,到市井小民的野趣俗情;从女真部落的繁衍兴盛,到明廷的腐败没落,均有力透纸背的笔墨渲染,如果说朝代是证明历史兴衰的元素,那么一代皇帝的传奇人生则为元素的波澜起伏寄予了无穷的韵味。
  • 雪落桃花开

    雪落桃花开

    我们都在执地追求着自己想象的美好,殊不知,那也许只是自己一厢情愿的幻想而已。但是却因此忽略了身边的真真切切的美丽,直到有一天我们蓦然回首,她却已走远……那一年,雪花纷飞,但是后山的桃花却盛开,桃树下坐着一个少年,一个少女。白玉:“师姐,你的桃树为什么冬天也会开花?”师姐:“那当然,这可是师姐的宝贝!”师姐:“小白,有一天你也会走吧?”小白:“师姐,你呢?”师姐:“我当然不会走了,我要一直陪着我的宝贝。”小白:“那我也哪也不去,就在这陪着师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