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29100000008

第8章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意义与使命——政治建设的视角(2)

同时,日本政府将留学生政策确定为面向21世纪最重要的国策之一。1983年日本政府在《日本政府21世纪留学生政策提案》中指出:“在未来的21世纪的世界中,日本不仅要经济实力强大,与此同时在各个领域中也要不断强大起来。因此,留学生政策的制定对提高日本的国际声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由此可见日本对于留学生政策的高度重视。[7]

综上,任何一个国家,无不借助高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发展来推动自身的政治建设。大力发展高等教育,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步伐,也成为众多发达国家取得政治建设成果的一条基本经验。

二、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为政治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中国近代意义上的大学自诞生之日起,就肩负着“教育兴国”的重任。与西方高等教育的发展史相同,在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中“知识论”和“政治论”的哲学观也是冲突不断。在大多数时候,“政治论”占据了其发展中的主导地位。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运动的蓬勃开展,加上按照苏联的高教模式对我国高教体系进行改造,把我国高等教育一下子推上了以“政治论”为主的轨道。而“**********”期间,“政治论”哲学观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乃至被西方学者称为“主义的大学”阶段(阿特巴赫语)。改革开放以来,过度政治化逐步得到纠正。回顾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与政治建设的历程,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在我国高等教育“认识论”与“政治论”的冲突中,在整个社会变化与发展的历程中,既出现过高等教育为政治带来积极影响的正面例证,也有高等教育为政治建设带来消极破坏的反面例证。改革开放以来,当我们遵循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正确处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在高等教育事业获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也为我国的政治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的发展促进了思想解放和政治理论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获得长足发展,改革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初步形成了适应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多种层次、多种形式、学科门类基本齐全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高级专门人才。高校汇聚了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界90%以上研究人员和80%以上研究成果,积极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在国家政治理论创新、国家和区域战略决策咨询、文化建设上做出了突出贡献。其中较为典型的案例是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时任南京大学哲学系教师的胡福明,1978年5月11日,在《光明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由此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在当时的思想解放运动中产生了历史性重大影响,并直接成为改革开放的理论先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高度评价了真理标准大讨论,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决定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说:“不要小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争论。这场争议的意义大了,它的实质就在于是不是坚持马列主义、******思想。”

(二)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的发展促进了大批政治人才的培养

政治人才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骨干,是治党治国治军的中坚力量,是国家急需的人才,是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主导者、协调者和监控者,是管理所有人才的人才,是我国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人才资源开发的关键,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中坚力量和重要保证。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学在优秀政治人才培养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我国也逐步凸显出与西方高等教育现代化一致的特征,即高级政治人才集中从一些优秀的大学产生。

(三)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的发展促进了国际文化和政治交流

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开始在我国得到广泛的重视,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外高等教育发展的有益经验被不断地介绍到我国,在学生与教师方面的交流日趋频繁,教学与科研领域的合作也逐步深入。1978—2007年间,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到121.2万人,其中32万人学成回国。到2007年,我国已与84个国家和地区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建立了教育交流与合作关系,与有关国家政府部门签署了近190个高层次人才联合培养协议,与43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互相承认学历学位协议。30年来,我国累计接受来华国际学生87万人次,向167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中国政府奖学金。2007年,来华国际学生达到19.4万人次,其中学历学生为6.7万人。我国在海外建立了210所孔子学院。[8]可以说,国际化已经不仅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口号,而且已经成为一项具体的实践。伴随高等教育的国际化,高等学校越来越成为中国对外交流和开放的窗口,越来越多的政府首脑出访中国时都会选择在我国的一流高校举行演讲,与中国最有发展希望的年轻人举行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在宣扬其政治思想的同时,加强与中国大学的相互了解,从而促进了不同文化的交流与交融。

三、我国当前政治建设对于高等教育的诉求及高等教育所应承担的历史使命

经过60年的不懈努力,中国作为最具影响力的发展中国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越来越具有影响力。改革开放30年的成果使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华民族正处在崛起的进程之中。从中国国家核心利益出发,我国的战略目标已经定义为,2020年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个战略目标包含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众多方面。而在举国欢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必须看到,作为一个现代化进程中的发展中大国,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还有许多不健全、不完善的地方。在当前形势下,充分汲取人类优秀的政治文明成果,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依然是我国政治建设长期努力的方向和所要追求的目标。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进程中,政府对高等教育已经寄予了厚望,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诉求,迫切要求高等教育在新的历史时期承担新的更大的使命。

(一)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需要高等教育提高公民政治素养

民主政治的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即人民参与国家事务,参与对国家的监督和管理。列宁曾指出:“政治就是参与国家事务,给国家定方向,确定国家活动的形式、任务、内容。”******也说过,民主的方法就是必须让人民“参与政治活动”;而****的方法就是在必要的时期内不让敌人“参与政治活动”,人民怎样才能参与政治活动、参与国家的管理呢?当然有各种条件,而最重要的一个条件,就是要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教育水平和在此基础上的政治素养。广大人民群众没有一定的文化教育水平和在此基础上的公民政治素养,是难以参与政治活动、行使对国家的管理权的。列宁在强调对工农的教育问题时曾说过,“文盲是站在政治之外的”。在我国当今社会,要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让人民群众参与选举、监督、管理等政治活动,也必须大力提高广大群众的文化教育水平和公民政治素养。广大群众的教育文化水平和政治素养的提高,是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条件。历史已经表明,文化和教育的落后,往往是产生和盛行政治上的偏激、盲从、****主义的原因之一;而教育的兴旺发达,则是政治民主与进步的基础性条件。通过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力提高大众的文化和政治素养,使其积极参与政治,正确地行使公民的权利和履行公民的义务,是新的历史时期高等教育所要承担的最为基本的历史使命。

(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要求高等学校加强理论创新

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固然需要我们充分汲取世界各国的政治文明成果,但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照搬任何一个国家的政治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对于我们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而言都是不合适的,唯有加强理论创新,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才能保证国家的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高等学校是知识分子集中的场所,是弘扬民主和科学精神的前沿,也是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代表人士最集中和最活跃的地方,各方人物云集,思想争锋激烈,这种特殊的文化氛围也促使其成为推进社会民主、促进社会公正的制衡器,从而能够在推动政治文化革新、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社会民主的政治文明建设中发挥重大作用。高等学校还集中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一大批高级知识分子,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过程中,要求这些高级知识分子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研究,实现理论上的突破和创新,在实现哲学社会科学自身的繁荣与发展的同时,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作为党和人民事业思想库的作用,从而为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活动提供理论依据,这是高等学校理所应当的政治使命。

(三)建设社会主义国家要求高等学校培养优秀政治人才

政治人才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骨干,是治党治国治军的中坚力量。“我们的国家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要在国际风云变幻的环境中不断发展壮大,必须抓紧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善于治党治国治军的领导干部和各方面人才”。[9]在这一方面,高等教育作为一种普通教育之上的高等专业教育,必须承担更大的使命。这就意味着,在新的历史时期,高等教育不仅要大力发挥思想引导和政治教化的作用,培育富有历史使命感和思想自觉性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更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专业训练和全方位的培养,造就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管理人才和领导人才,造就一代又一代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从而促进政治的稳定、改革和发展。

(四)树立大国开放形象要求高等学校加强国际宣传和国际理解教育

21世纪对于世界各国而言,最重要的问题依然是和平与发展。面临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和文化多元化的世界环境,迫切需要我们提高国民的开放意识。与此同时,我国也正处在大国崛起的时代。举足轻重的中国崛起已经深刻地改变和影响着世界经济格局和贸易格局。在这样的格局中,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树立中华民族的大国开放形象需要高等教育培养世界性的大国公民,并在国际宣传和国际理解教育方面加强工作,推动不同文化、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理解和相互融合,承担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使命。这就要求高等教育,一方面,在人才培养上加入国际化的内容,注重培养具有开放意识的大国公民,拓展公民的国际视野,提高其综合素质;另一方面,要努力提高高等学校的国际化水平,通过提高高等学校的国际化水平,大力宣扬和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促进各国之间的教育、政治和文化交流,实现不同国家、民族之间文化和科技的分享、交流与合作,进而实现不同民族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和共同发展。

高等教育既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更是未来的。教育事业在本质上是属于未来的一种事业。在历史的长河和现实的图景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高等教育的发展为政治文明所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足以让我们相信,在未来的时空中,通过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加快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的步伐,高等教育将在政治建设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而在另一方面,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也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多的诉求,只有用一种长远的眼光来发展高等教育,从国家意志和政府的行为上来加大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力度,推进高等教育发展的步伐,才能更好地发挥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

[参考文献]

[1][美]约翰.S.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王承绪,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2]李义军.国外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及启示[J].国外理论动态,2008(09):91-94.

[3]英、瑞两国发展给我们的启示.[EB/OL].http://www.jxetc.gov.cn/web/view.jsp.NewsNo=10063113&;TaskNo=001023008002,2009-10-23.

[4][美]卡扎米亚斯,马西亚拉斯.教育的传统与变革[M].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1:217-230.

[5]王武.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特色及其启示[J].江南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09):1-5.

[6]黄永林.英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动因、特点及其启示[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02):83-88.

[7]徐海宁.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多视角分析[J].江苏高教,2006(02):51-53.

[8]吴岩.高等教育强国——中国教育的新使命[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9(01):4-9.

[9]江****.江****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418.

同类推荐
  • 中外名记者的梦想与追寻

    中外名记者的梦想与追寻

    本书是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社科普及课题的成果,列举了中外著名新闻工作者的生平、职业生涯、新闻思想,其中有梁启超、王芸生、林肯·斯蒂芬斯 、亨利·卡迪尔·布列松等中外著名新闻工作者,这些人也正是中外新闻史的奠基人和开拓者,这些中外名记者的梦想与追寻为当代新闻工作者提供了很好的方向指引。
  • 政府应对境外媒体策略研究

    政府应对境外媒体策略研究

    政府与新闻传媒之间的关系,越来越成为政府“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主动运用传媒提高政府部门执政形象、引导舆论的“新闻执政”理念不仅是西方现代政府的共识,同时也是我国各级政府努力的方向。本书介绍了境外主流媒体、驻华新闻机构及其涉华报道的主要特点,在分析典型案例的基础上,提出了当前我国各级政府应对境外媒体的各种策略。适读对象:各级政府对外宣传管理人员,国际关系、新闻传播等相关专业研究人员及广大师生。
  • 当代美国艺术教育研究

    当代美国艺术教育研究

    20世纪50年代,为了在科学技术方面 迎头赶上苏联,美国教育界将重心放到科学与数学教育上,各级学校中的艺术教育科目受到了生存的挑战。战后美国最著名的艺术教育家之一罗恩菲尔德继承杜威等人的进步教育理念,以有益于创造力与心智的成长这一理由为艺术教育辩护。经过几十年的努力,艺术教育界终于从艺术学科的观点中发展出了以多学科为基础的艺术教育构想。上述内容将在本书第二、三章得到详细阐述。从20世纪60年代末起,哈佛大学“零点项目”的教育家与心理学家为解决艺术教育中的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为艺术教育的具体实施做出了富有成效的设计。这此进本书第四、五章的内容。
  • 节目主持人语言传播艺术

    节目主持人语言传播艺术

    本书试图从传播学和系统论的角度,结合诸如信息论、控制论、传媒生态学、新闻学、美学和语言学等学科知识理论来探索节目主持人语言艺术的传播现象、技巧和规律。
  • 教育的逻辑

    教育的逻辑

    《教育的逻辑》立足现实和本土,着眼未来与世界,努力构建与知识经济和知识社会相适应,以人为根本,以教育公平为基础,以价值教育为灵魂,以能力教育为核心,以教育制度为保障的现代教育理论体系。深刻揭示了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的教育价值与价值教育有机构成的现代教育价值建设内涵,充分表达现代教育的切实性和引领性有机统一的现代教育功能特征。
热门推荐
  • 那一年,我和他的故事

    那一年,我和他的故事

    每个人都有一段属于自己美好的故事,而我也有!我们在错的时候却遇上对的人,于是我们开起了我们的爱情故事
  • 学会感恩,拒绝抱怨

    学会感恩,拒绝抱怨

    没有人喜欢喋喋不休的抱怨者,宽容感恩的人才受欢迎。不抱怨的人是最快乐的人,没有抱怨的世界是最美好的世界。不批评,不责备,不抱怨;常宽容,常分享,常知足。让这本影响世界优秀人士的心灵励志读物,席卷全球600万人的人生哲思宝典,带你逃离抱怨轮回,踏上幸福快车。
  • 生气不如争气 斗气不如斗志

    生气不如争气 斗气不如斗志

    生气不如争气,要争气,就要有为自己争一口气的毅力和气魄,与其总生别人的气,不如学会自己争口气。人生道路很漫长,途中难免会有杂草、碎石阻挡,而这些只是一种考验,锻炼我们的毅力、耐心,使我们变得更勇敢、坚强,失败乃成功之母!我们不必为了身边的那几块毫不起眼的石头,而放弃一整片绮丽、明媚的景色。我们一定要把握每一分、每一秒,生气不如争气,斗气不如斗志!
  • 爆笑来袭:青梅竹马快接招

    爆笑来袭:青梅竹马快接招

    “小哥哥,你叫什么名字啊?你家在哪啊?你几岁了?你怕不怕黑,你要不要和我一起睡觉啊,我会保护你的!”小女孩一脸正义的说但对方好像是被他屏蔽了似的,良久,薄唇轻启“你这是在变相的说你怕黑。”说罢,便起身进了卧室留下了小女孩在那里纠结10年后,“你只能是我的,记住了”他霸道的说,说完就转身离去了“哎,莫名其妙!"说罢一脸迷茫的她也转身离去
  • 盗心

    盗心

    曾经的王者为了她放弃天下,甘愿平凡曾经的神偷为了他放弃过去,甘愿依附一切,因为爱当火之国的国王,穿越到现代,会是怎样一个精彩?当现代神偷,拐带古代国王,回到现代,又会是怎样一个意外?一切的一切,只能感叹,缘分,天注定!
  • 梦世异界

    梦世异界

    雪飞二月,妍雪在满是蒸汽的玻璃上写上寒星和尹逸,又用手指在两个名字外用爱心圈了起来,傻傻的笑着,想着关于他们的故事,不知什么时候,身后有一个人抱住了她,耳边响起了熟悉的声音:“妍雪,原来你这么喜欢我啊!”
  • 时间的蜕变

    时间的蜕变

    他们从小就是青梅竹马,是大家仰望的对象。但是,两人的个性各有不同,他们能否完成从友情到爱情的完美蜕变呢?
  • 武林宗师

    武林宗师

    复仇与正义,一生与永生,有些事是注定的,即便是超人的意志、最大的付出也改变不了。陆阳陆险兄弟年幼遭灭门之祸,张中将其养大,在报仇的过程中,陆阳恋上周瑶、范嫣、刘茹,却只能克制自己的情感专心学剑,周瑶喜欢顾宁,范嫣喜欢陆阳的弟弟陆险,而刘茹却是一直追杀他的刘元的女儿,陆阳受了多年的追杀报仇的无能情感的失落,他以为刘元便是他的灭门仇人,到最后他发现真正的灭门凶手竟是张中的兄长张北,而张北却是人人称道的武林宗师,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陆险又有怎样的奇遇呢?顾宁最后的结局怎样呢?周瑶兄长周岳会完成他的愿望吗?
  • 猎人之辐射世界

    猎人之辐射世界

    你不会懂十年后的世界,正如你不懂我手中滴血的刀。
  • 命剑

    命剑

    太初末年,坐忘峰圣者以命破情,打破绝情断欲,武道百花齐放,进入圣者时代。坐忘峰上,神剑永镇天下,武道圣院由此而立,无数天才前赴后继,走上这条饮血路。数千年后,十五岁的少年林风以命为凭,得到命剑,打破武道秩序,开启了一个逆天妖孽的崛起神话。人世间,他是唯一的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