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发布的《我国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研究》显示,全国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比例已高达49.7%,与2000年相比提高了7.7个百分点,但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满足率却只有15.9%,其中家政服务满足率为22.61%,护理服务则仅为8.3%。空巢老人如何养老已成为一个日益紧迫的社会问题。
浙江省第一个退休生活社区——位于杭州金家岭的金色年华,是浙江省目前规模最大、设施最齐全的退休生活社区,它享受国家发改委重点项目引导基金扶持,在《浙江省老年服务业发展专项规划》中,被列为全省养老服务机构设施建设的重点示范项目之一。
记者走访了一群生活在这里的老人。他们的日子过得怎么样?幸福指数有多高?选择“托老”服务是否老人的本意?这究竟是他们的子女表达孝心的一种方式呢,还是一种出于无奈的选择?百闻不如一见。让我们一起去“金色年华”看看吧……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哎……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哎……带我们走进人间天堂……幸福的歌声传遍四方/幸福的歌声传遍四方”2008年11月27日,正值西方感恩节来临之际,阵阵歌声掌声从杭州转塘金家岭的“金色年华——杭州金家岭退休生活社区”多功能厅传出,“浙大西溪合唱团——金色年华退休生活社区”联谊会正在这里热闹开场。西装革履的银发男士、容光焕发的银发女士们正引吭高歌。他们胸前的红领带、红丝巾分外引人注目。
古稀老人:“住在这里很称心”
金色年华——中国·杭州金家岭退休生活社区,坐落于杭州转塘镇金家岭村,东临一道清澈的溪流,北侧、西侧紧依午潮山国家森林公园,环境幽静,空气清新,远离工业污染。地形地貌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居住风水理念,风、光、山、水皆得,乃老人天人合一,修身养性之地。
今年73岁的胡在三和同龄老伴冬雪花是入住金色年华的第一批住户。“金色年华立项之初,我就开始关注了。最终为自己和老伴选择这儿之前,已考察过很多地方。”胡在三说,选择金色年华是因为在这里老人可以真正的“老有所养、老有所居、老有所乐、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
胡在三花40多万元在金色年华买的是50年期的服务模式。房子为一室两厅,75平方米。房子朝南,还是大清早,太阳已暖洋洋地照进来,站在阳台上的胡在三由衷地说:“对社区我很满意,我老伴也很满意。50年,两代人的养老都可以解决了。”胡在三还把自己选择这里的理由仔仔细细地向记者一一道来。
首先,解决了老人住行的问题。胡在三在杭州市区原有一套住了多年的老房子,没有电梯。胡在三说,我现在身体还不错,上下楼梯没问题。老伴冬雪花的身体没他好,每天要上下六楼已吃不消,有时稀里糊涂地走到五楼,她就敲门了。
其次,这里的公寓,公共设施全部根据老人特点建设标准建造。如各建筑间全部以连廊贯通,无论刮风下雨,老人都可以方便、安全地到达各个公共空间;楼梯台阶设定适宜的高度,整个社区需要的地方都铺设防滑材料、无障碍坡道,每幢楼层配备医用电梯,过道、洗手间安装扶手,走廊宽度远远宽于普通走廊,扶手全部采用圆杆,所有边角采用圆角设计;根据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卫生间等地方还布置了红外感应系统,通过监控终端可知老年人的起居是否正常,既保证老人养老生活的安全,也兼顾老人的隐私权。
“虽然我年轻时很喜欢烧饭做菜,但年纪大后就嫌麻烦了,主要是现在吃不多了,再说老人多有高血脂也不敢多吃。社区内400平方米大餐厅提供的食物口味清淡、品种多样,由营养专家根据老人需要制订的每日菜单,营养结构合理,价格经济,按量定价;小餐厅(包厢)还可根据自己的口味定菜,招待朋友或客户聚餐呢。”胡在三告诉记者,他和老伴一天早中两餐都在食堂吃,早餐品种花样繁多,干的、稀的都有,中午也有十几个菜。一般一荤两素五六元钱。因为家家户户都有厨房、管道煤气,晚饭可以到食堂买点生菜,自己开伙。身体好的老人,还可以骑车到附近集市买点农家菜换换口味。
胡在三说,人一辈子难免会有一段路需要有人护理。这里有护理式公寓,为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及需要照料的老人提供护理,看病可以解决。到那一天我们还可以优先住进这里的护理式公寓。
说起社交圈,没到金色年华前,胡在三经常参加杭州老年自行车队的骑车活动,近的去过富阳、桐庐,远的还去过江苏、安徽。到这里后,胡在三就放弃了。虽觉得有点可惜,但他觉得放弃值得。因为这里有各色休闲娱乐中心:阅览室、网吧、健身房、音乐室、练功房、乒乓球室、台球室、棋牌室、各类手工艺房等,同时配有多功能厅。社区里热心的老人还经常自发组织各类活动。比如每天上午都有的健身操小组,参加的人可多了。一、三、六还可以到多功能厅看电影呢。
胡在三说,在这儿,只要你稍有点沟通能力,就可以结交到很多有共同语言的新朋友。现在胡在三老有所为,正为住户联谊会成立做筹备工作。
工作退休:正值金色年华
金色年华——杭州金家岭退休生活社区距杭州市中心仅22公里。从武林广场出发,开车只要40分钟就可到达园区门口。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这个社区,是由浙江省马寅初人口福利基金会立项、浙江银发事业发展中心建设并经营的,是浙江省目前规模最大、设施最齐全的退休生活社区,是享受国家发改委重点项目引导基金扶持的项目,在《浙江省老年服务业发展专项规划》中,被列为全省养老服务机构设施建设的重点示范项目之一。
谈到“金色年华”名称的由来时,该项目的主要发起人之一、马寅初基金会会长、浙江省银发事业发展中心主任、原浙江省人口计生委主任徐爱光女士说:“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生百岁不是梦,退休生活将是人生中最重要的阶段,不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而是‘夕阳无限好,正值金色年华’。”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老人希望自己能拥有高品质的老年生活,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居、老有所乐、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
“就像我一样,拼搏了一辈子,进入老年期后除了要求身体健康、家庭和谐,也希望高质量的老年生活。比如有一个环境优美、适合锻炼、不断更新知识的学习场所,可以与老年朋友经常一起交流,互换养生心得等。”徐爱光在长期从事老龄事业的过程中,发现有大量与她同样想法的老年人,于是便萌生了创办金色年华的想法。“创办一个针对老年人群需求的、真正意义上的退休生活社区。”
“所谓‘完全’退休社区,就是指人们从退休到重病之前,都能在社区里得到完全的服务。”浙江银发事业发展中心有关人士这样诠释。
作为一个完全退休生活社区,金色年华整个中心分居家服务区、配套服务区、中心功能区和山体公园区四大区块。其中居住部分有居家式公寓、护理式公寓和度假式公寓,包括一室一厅、一室两厅、两室两厅等多种户型(都有独立的厨房、卫生间),入住老人需要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园区还有老年大学、老年活动中心、社区医疗保健中心等配套。今后,金色年华将逐步建成同国际接轨的可以入住3000老人的集居住、疗养、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多功能园林式生活区。目前第一期可入住1078人,今后社区常住健康老人将达到2600多人,光护理人员就有200多人。
空巢老人:“这里让我没了后顾之忧”
当77岁、薄施脂粉的张玲婴从多功能厅走过来时,大家都以为老太太还不到70岁,听到大家夸她年轻时,张玲婴乐呵呵地说:“在这里心情好啊!”
“我卖房子得到130万,在这里花80多万买了套50年期的服务模式,余下的钱加上两人的退休工资够我和老伴今后的支出了。”张玲婴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17年前,张玲婴丈夫手术后偏瘫。那时,她既要照顾老伴又要照顾八旬老母,于是选择入住老年公寓,三人先是在万江山老年公寓居住,2001年又转到萧山老年公寓,由于这里不允许三人一起住,张玲婴就把九旬老母送到临安的弟弟家。结果,两个月后,99岁母亲就去世了。
张玲婴说,她和老伴从电视上看到金色年华项目后,觉得它阐释的理念“满足中高收入老年人对现代品质养老生活的追求,以及对高档养老机构的期待:将居家养老与机构养老的优点融合为一体,有家的温馨亲切、私密自由,也有机构的专业照料”。特别附合自己的需求,她到现场看过之后马上和老伴拍板定了下来。
开始,张玲婴买的是3年期的短期服务模式,3个月住下来,她和老伴再次做出选择:卖掉市中心处于繁华地段的房子,买这里50年期的养老模式。
其实,让张玲婴下定决心作出卖房决定的原因,除了这里的新型养老模式外,最主要是金色年华贴心的服务。说起金色年华为老年朋友量身订制的“全天候亲情呵护服务系统”,张玲婴不住地夸奖:“真是服务到家了!”
张玲婴老人有一个在美国成家立业的独子。说起儿子,张玲婴很自豪,儿子浙大研究生毕业后,先是到加拿大温哥华留学,后又到美国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并当上了医生。张玲婴说,20年来,儿子回过杭州两趟,第一次是1997年,第二次是2007年,张玲婴说,儿子是拿奖学金在外读书的,很不容易,她理解儿子,当年老伴生病偏瘫了她都没有打电话告诉儿子。
张玲婴和老伴住进来没多久,有一次半夜三更老伴发高烧,物业经理亲自给她老伴推轮椅,看病时还陪着她,身高1.77米的老伴都是物业人员“抱上去”又“抱下来”的。张玲婴说,这真的让我很感动,这里的服务是24小时的,老人有事他们随叫随到。有一次我半夜拉肚子,值班人员也上门服务,亲自送我上医院。
祖孙三代“农家乐”
“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的诗句除了赞美村野家居的生态之美外,还蕴涵着一种延年益寿的养身之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意境,更是久处城市喧嚣之中的人们心所向往的。科学家们考察了世界上一些长寿退休人士聚居的地方,发现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是长寿者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
“这里青山环抱,空气好,环境好。”这是83岁退休教师朱一和老伴之所以选择金色年华居家养老的主要原因。走进朱老师位于金色年华的新家,只见宽敞明亮的大客厅,让主人坐在屋内就可享受透过窗子洒进来的缕缕阳光,站在窗边极目远眺,充满诗情画意,让人心旷神怡的风光尽收眼底。
朱老师老家在江苏海门,退休前在杭州市教育系统工作。记者看到他时,他正大开着门等老伴回来一起去食堂吃中饭。当天上午,朱老师82岁的老伴一直在多功能厅参加联谊会活动。朱老师介绍说,他有三个子女,一个在上海,一个在南京,一个女儿住在杭州。他和老伴住到金色年华,三个子女都很支持。朱老师说,以前,子女想找保姆照顾他俩,但发觉找个好保姆比找对象还难。住到这里,社区里的设施及每个单元的24小时服务把这些难题都解决了,子女很放心。
住在杭州的女儿一家,平时每周双休日都要抽时间出去“农家乐”,以前去的是附近郊区及各县市。自从朱老师住进金色年华后,女儿女婿就带着外孙,到这儿过农家乐了,风雨无阻,每周都高高兴兴地来。“这里环境好,食堂里厨师烧的菜好吃。”朱老师乐呵呵说:“还有各种各样的活动可以参加,他们喜欢来。”
朱老师告诉记者,他住的楼下有一块菜地,女儿一家过来,大家会一起去拔草、翻地。吃着自己亲手种的农家菜,那感觉真是太好了。
工作履历的结束,正是生活上高品质的开始。诚如徐爱光女士所说,这个千辛万苦才办起来的新型完全退休式生活社区,是对社会化养老市场机会和前景的一次全新尝试和有意义的探索。其成功开发的经验和历程不仅对项目本身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而且会大力推动社会参与老年住宅开发的积极性,拓宽老年住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