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是孤独相随,心中挥不去无限伤悲,总想拥有春光的明媚,祈求真诚地敞开心扉。在那严冬给我温暖,在那黑夜给我光辉,无私的友爱最珍贵……”在浙江省海宁市长安镇一幢残旧的职工宿舍楼,盲女艺人谢晓曼深情地为我们唱起了由其丈夫竺盛祥作词谱曲的《友爱万岁》。
拄着双拐的竺盛祥神情专注地看着爱妻,有些腼腆地说:“这支歌是我求婚时送给晓曼的聘礼。”
谢晓曼与竺盛祥因音乐而结缘。从2001年起,一家三口开始登台表演歌曲、相声、小品等节目,至今已参加过全国坐式排球锦标赛开幕式、中国桐乡菊花节开幕式等大型演唱会的表演。一家三口自编自演的音乐小品《爱》曾夺得“江南文化艺术节”家庭才艺大奖赛唯一的金奖,被誉为残疾之家的“吉祥三宝”。
抛家离乡:多难灵魂找到栖息地
1967年的一个冬日,谢晓曼在湖州一个普通家庭呱呱坠地。一岁多,正是学走路的时候,邻居看晓曼老是摔跤,提醒她父母带孩子去看医生,结果很不幸:女儿遗传了父亲的白内障。
就在不懂事的孩子们“瞎子、瞎子”的嘲笑声中,晓曼慢慢长大了。因为她的眼疾,所有的幼儿园拒收;到了上学的年龄,仍是一样的遭遇。当晓曼得知自己的一位邻居是一所小学的校长后,她天天去磨:“叔叔,我要读书,让我读书好吗?”好心的校长被感动了,破例收下了她。
别人上课是眼耳手并用,但晓曼只能用耳听,每次考试交的都是白卷。“我书读了三年半,却没写过一个字。”晓曼说。三年后老师婉转地劝她:“晓曼,你别再来学校了,你家里条件也不好,还是跟你爸学点艺术吧。”当时晓曼的父亲虽然眼盲,却是湖州湖剧团的琴师,吹、拉、弹、唱都有一手。父亲把不幸带给晓曼的同时,也把他的艺术天分遗传给了女儿。小小年纪的晓曼很早就显露了艺术天赋。在校的时候,音乐是她的最爱,音乐老师也非常喜欢她,学校有什么活动,就让她上台献唱。
无可奈何地离开了学校,晓曼除了帮母亲做家务外,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她一有空就去路口听高音广播,并很快就能把广播里的各种越剧流派唱腔模仿得惟妙惟肖。她参加湖州市越剧清唱比赛,还获得过一等奖。她父亲的同事把她引荐到上海红楼越剧团,当时徐玉兰、王文娟、孟丽英等名家听了称赞不已,但又遗憾地告诉她,不能收她,因为越剧很需要用眼神和观众交流,可你的眼睛……那一刻,晓曼的心都碎了,“我的眼睛真的没希望了吗?”伤心的父母抱着一线希冀带她来到上海华山医院,然而高昂的手术费以及要面临的术后风险,让他们望而却步。上海回来后,晓曼决定改学“不要表演,站着说唱就行”的苏州评弹,五年间,唱遍了江浙沪大小书场。
1989年4月,为了追求自己的音乐梦想,晓曼离开家乡来到举目无亲的海宁,走进由雪豹集团组建的残疾人“自强艺术团”,在这里她遇上了比她早两个月来的竺盛祥。也许是命运给予的磨难太多了,拄着双拐的竺盛祥帅气的脸上隐隐有一丝的忧郁。
竺盛祥来自宁波镇海农家,1岁多时,竺盛祥发高烧没有及时医治,得了小儿麻痹症,从此双腿永远站不直了。看到同龄的孩子可以爬树踢球,竺盛祥不知有多羡慕。8岁那年他缠着父母非要上学,父母只好让同校的哥哥每天背着他去学校。很快,他成了一名勤奋好学的学生。
转眼哥哥小学要毕业了,但竺盛祥还有两年,怎么办?父亲买来了双拐,对竺盛祥说:“给!今后它们就是你的双腿!”竺盛祥拄起双拐一迈步就跌倒了,但“狠心”的父亲仍逼他上学。一次又一次跌倒和站起,他被摔得头破血流。终于,他能拄着双拐走路了!
为了早日减轻家里的负担,中考成绩优异的竺盛祥报考了中专。得知自己考了全校第一,竺盛祥欣喜若狂,然而命运再次和他开了玩笑,因为体检“不合格”被拒之门外。他不甘心,转而到当地的一所高中求学,可常常有老师劝他:“盛祥啊,你书读得再好,将来哪所大学会要你啊?”“盛祥,你家经济条件这么差,还是早日去学门手艺算了。”
一年后他辍学了。找工作,到处碰壁。他只好买来电器维修书自学,开始给别人修收音机、电视机,赚点小钱维持生计。空余时间,他开始攻读音乐、文学。
竺盛祥勤奋好学的身影,自强不息的精神,感动了一位健康善良又美丽的姑娘。但很快姑娘的父母就发现了,刚刚燃起的爱情火花被生生掐灭了。
“老天,你为什么这么残酷啊?”他用泣血的心写了一首歌《爱的呼唤》来祭奠自己逝去的爱情。“在我童年天真的年纪,我拥有许多梦的美丽……在我少年向往的年纪,心中充满着美好的希冀……却不想在我青春的年纪,渴望需要的爱离我而去。……啊爱呀爱,我深情地把你呼唤!”
1987年9月,宁波市举行文艺汇演,竺盛祥饱含深情的演唱一举成名,《爱的呼唤》拿下了演出、创作两个一等奖!
他被安排到当地的一家福利企业上班。
音乐结缘:共筑一个“完整”的家
1989年2月,竺盛祥放弃了“铁饭碗”,带着自己的艺术梦想,走进了海宁“自强院”。很快他就成了艺术团负责人之一。当时,艺术团人才众多,唯独缺女声独唱演员。
晓曼的到来,让竺盛祥眼前一亮:“这不是最佳人选吗?”
于是每次排练民歌,竺盛祥都把话筒递给晓曼,又把自己作词作曲的歌让晓曼演唱。初来乍到,竺盛祥就像大哥哥一样处处关心她。艺术团组织外出,同事说:“晓曼,你眼睛又看不到,去干吗?”晓曼说:“我想感受一下大自然的气息,听听鸟叫也好啊。”于是,竺盛祥就成了晓曼的“眼睛”。大家开玩笑,“咦,你俩倒真是天生一对!”晓曼羞红了脸,但心里甜滋滋的。而竺盛祥在日常的接触中,也对晓曼暗生情愫。两人相爱了。
1990年春天,艺术团到温州演出,当时观众里有温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医生和护士,晓曼坎坷的身世、精彩的演出,让他们唏嘘不已,他们想:“晓曼的眼睛会不会还有一线希望啊?”
温州残联原理事长王鸿铨带着晓曼来到温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受了医生细致的检查。检查结果是可以开刀。晓曼征求竺盛祥的意见,竺盛祥马上说:“哪怕只有一丝的希望你也不能放弃!”
有“好心人”在得知竺盛祥让晓曼到医院治眼睛一事后,都来劝他:“晓曼眼睛好了,还会嫁给你吗?”竺盛祥听了只是憨厚地笑笑。倒是晓曼忍不住了,她问:“若我眼睛好了,你会怎么样呢?”竺盛祥知道晓曼的意思,毫不犹豫地回答:“如果你觉得还值得选择我,那请选择我,如果你不选择我了,你也没错!我决不会阻挡你!”
就这样,在竺盛祥的陪同下,晓曼在温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免费做了手术。每天一大早,竺盛祥拄着双拐,拎着晓曼爱吃的馄饨,挤公交车来到医院,晓曼住的那幢楼没有电梯,竺盛祥就拄着双拐到四楼。听着由远而近的双拐发出的艰难的“笃笃笃”声,晓曼心里暗暗发誓:无论结果如何,我一定选择他!
术后的晓曼视力一度达到0.03,但遗憾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因视神经萎缩,晓曼的眼睛又恢复了原状。
这次手术后,两个人的心贴得更近了。一天,竺盛祥带着一首自己作词作曲的《友爱万岁》来到晓曼的宿舍,“晓曼,这首歌我想男女二重唱,你看行吗?”竺盛祥满怀感情地把歌词念给晓曼听,又轻轻地哼起曲子,歌声深深地引起了晓曼的共鸣,她由衷地赞叹“写得太好了”。听到晓曼的夸奖,竺盛祥鼓起勇气,说出了一直埋藏在心里的话:“晓曼,我们结婚吧。”
没想到晓曼的父母坚决反对:“你自己眼睛已不便,还要嫁残疾人?将来怎么生活?”“他家条件太差,以后负担重。”然而晓曼丝毫没有动摇,父亲知道女儿的脾气,最终不再阻挡。母亲却哭了:“我养了你二十多年,你却……”
没有玫瑰,没有戒指,也没有山盟海誓。1992年3月,这对艺术搭档成了人生伴侣。
1997年1月,他们迟来的爱情结晶——儿子子健降生了。令人伤心的是,夫妇俩一直担心的事也发生了——儿子的眼睛不幸遗传了晓曼的眼疾。
他们的不幸很快传到了省残联,当时的理事长林清和马上联系了时任浙医一院的院长、眼科权威专家王竞。在子健8个月的时候,王医师给他的右眼开了刀,11个月时又对子健的左眼动了手术。遗憾的是由于孩子视神经在胚胎时就已发育不全,所以虽然白内障拿掉了,但子健还是需要戴1800度的眼镜来矫正视力,每年需定期复查配镜。
幸福奥秘:人生与残疾无关
10岁的竺子健目前就读于长安镇辛江小学,是班里的文艺委员。
竺盛祥说儿子成绩优秀,是校文艺活动积极分子,征文、奥数屡屡得奖,还是《南湖晚报》的小记者。
在竺盛祥看来,儿子虽然视力残疾,但一样可以拥有健康的心灵,健康的人生。从儿子懂事起,他就有意识地购买有关残疾名人的书念给他听,后来父子俩又一起看,张海迪、史铁生、霍金……2005年,子健参加海宁市中小学生征文大赛,他写的《学习霍金 战胜困难》得了一等奖。
谢晓曼说:“我们是残疾人,在很多人眼里我们是不幸的,但我们的每一天都是快乐的。”在晓曼的眼里,自己一家虽然残疾,但仍拥有美好幸福的人生。
儿子常常对她说:“妈妈,我每天放学回来老远就能听到你快乐的歌声。”晓曼说:“宋祖英说,‘把歌声融入生活中’,我就是这样。”
谢晓曼从艺20余年,登台表演达700多场(次),去过香港、台湾等地,出访过日本,被台湾媒体誉为“大陆盲人音乐家”。她先后获得过第三届全国残疾人歌手大赛银奖、全国首届乡镇歌手电视大奖赛唯一的民族唱法一等奖等佳绩,是嘉兴市十大歌手和海宁市的十佳歌手。1995年,她在东京音乐厅为亚太福利大会作“压台”表演,一人自弹自唱,连续唱了《茉莉花》、《四季歌》等6首中、日歌曲,《读卖新闻》、《朝日新闻》等配发照片给予了报道。
近几年,为方便照顾儿子,晓曼已逐渐减少了演出。“万一有一天嗓音倒了,如果有一技之长,照样能养活自己!”在这一想法的驱使下,她又报名参加了盲人按摩技术班的学习,通过考核,取得了盲人“高级按摩师”的资格证书。
在“自强院”,她开了间盲人按摩室。虽然目前生意比较清淡,但她对未来充满信心。谢晓曼乐观向上的精神感染并激励了许许多多的残疾人。大家推选她担任嘉兴市盲人协会副主席、海宁市盲人协会主席。
在简陋的按摩室里,我们看到一边靠墙的书架上摆满了各类医学按摩书,这些书竺盛祥有空就会耐心地读给她听。晓曼说,作为盲人协会主席,我不能只要求自己积极向上,还要鼓励其他盲人朋友向上,有时间我就会和盲人朋友电话沟通。“我觉得,作为残疾人,社会的关爱固然重要,但经济上还要靠自己努力。”
2003年,竺盛祥取得了浙江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自考专科文凭,并被评为“全国自学成才先进个人”。之后,竺盛祥又拿到了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文凭。
除了工作,竺盛祥业余时间还常在各类报刊中发表作品。2006年3月起至今,就已在《南湖晚报》的“嘉兴球迷论坛”发表了50多篇评论文章。
竺盛祥说,虽然我们的物质生活并不富有,但绝对是精神上的富翁。
“你们快乐的源泉是什么?”
竺盛祥不假思索地回答:“家庭和谐是人生最大的乐趣。”
晓曼说:“平时一家人在一起说说笑笑唱唱,我们三个人的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再大的风雨也能扛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