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4月29日,记者来到金华老城区铁路新村,在当地朋友陪同下,费了一番曲折,终于在一条看上去十分陈旧的小巷里找到了抗日老战士刘秀兰的家。
这幢建于20世纪80年代的职工宿舍仅有40平方米。几乎没有什么装修,家里的陈设也十分普通,甚至有些陈旧,但却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唯一显眼的是贴在墙壁上琳琅满目的剪纸作品。
在老人平缓的述说中,记者仿佛回到了那个烽火连天的岁月……
千里寻夫为抗日:死里逃生
1922年5月22日,刘秀兰生于安徽泗县刘圩镇,4岁时被父母送到本地比她大两岁的周易家当童养媳。刘秀兰说,她比较幸运,婆婆一直把她当亲闺女看待,婆媳相处和谐。
1937年,16岁的刘秀兰和18岁的周易成了亲。不久抗日战争爆发。1940年3月,周易加入当时在安徽一带抗日的新四军九旅二十七团,成了一名战斗在抗日前线的战士。周易自豪地告诉记者,当时带他们的旅长就是我国著名的张爱萍将军,国务院原副总理、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
1941年,为建立并巩固淮北抗日根据地,根据新四军军部的命令,新四军第三师第九旅奉命进驻江苏,肃清洪泽湖一带的匪患。周易也随旅长张爱萍来到江苏。老人强调说此洪泽湖非彼洪湖(注:洪泽湖位于江苏泗洪县境内,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比湖北的洪湖要大几倍。洪泽湖在历史上就非常有名,相传宋代抗辽女将穆桂英曾在此建墩点将、演兵。抗战时期这里是淮北苏皖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政治、经济、军事及文化中心,淮北行署、新四军四师师部均驻于此,除张爱萍之外,刘少奇、陈毅、张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此亲临指挥战斗,彭雪枫、江上青等3000多位烈士英名就镌刻在这块热土上,震惊中外的血战朱家岗战役,先烈们血染洪泽湖的壮举,都给这片土地留下了辉煌夺目的史页。
1941年5月,周易参加了洪泽湖上清剿顽匪一役,并取得了胜利。此战役引起了毛泽东的高度重视。从此,洪泽湖变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水上抗日民主根据地之一。
当年,周易离家去参军时,妻子刘秀兰已怀孕。5个月后,刘秀兰生下了长子周平。刘秀兰说,当时战火纷飞,鬼子、国民党军、土匪出没。丈夫参军后就杳无音信。但刘秀兰义无反顾地参加了地下革命,成了抗日后方的一名宣传员,帮助游击队送信和散发传单。有一次,刘秀兰给新四军送信,半路上碰到了鬼子,想逃已无路可逃,眼看着鬼子越来越近,怎么办?刘秀兰急中生智,把身上的信揉成一团,塞进嘴巴咽进了肚里。
1942年,日军加紧了对我根据地的“扫荡”,推行“三光”政策,再加上蒋介石消极抗日,不断制造事端,包围封锁解放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进入最艰难的时期。当时华北地区又连续遭到严重旱灾,一批又一批的难民四处逃荒要饭,百姓生活朝不保夕,吃了上顿没下顿,天天挖野菜充饥。但大白天日寇照样进村杀人放火抢劫,有一次,汉奸带着日本鬼子来找粮食,正逢刘秀兰一家正在吃野菜,饿极了的她只管自个吃,小日本叽里哇啦朝她叫了一通,土鬼子(汉奸)就朝她吼:猪都没你吃得多!
除此之外,日本鬼子还在汉奸的带领下天天挨家挨户搜查抗日战士和后方宣传队,每次鬼子拿着枪进来,就逼着他们一家老小:“说!是不是宣传队的?”问不出什么就把他们家的东西乱砸一气,又恶狠狠地朝刘秀兰打去,刘秀兰说鬼子好狠哪,都让我落下后遗症了,至今每逢阴雨天被打的地方还会隐隐作痛。更可怕的是只要鬼子觉得有点嫌疑的,就统统抓起来,把他们集中在操场上用机关枪扫死。
有一次,鬼子得知该村一名妇女的丈夫是“共军”,把这名妇女和5岁的儿子抓来审问后,杀人不眨眼的鬼子把母子俩活埋了。刘秀兰说,当时鬼子活埋百姓,一个坑活埋60个人,那些侥幸逃走躲在山上手无寸铁的村民只能眼睁睁看着亲人被活埋。
后来,鬼子不知是从哪里得知了风声,说刘秀兰是宣传队的,就上门来抓,扑了个空,鬼子逼问刘秀兰婆婆:“你家媳妇是不是宣传队的?”“不是!”“把人给我找来!”“不晓得逃荒到哪里了?”见问不出什么,鬼子就劈头盖脸地把婆婆打了一顿。当时好险呀,刘秀兰其实就躲在隔壁邻居家。
鬼子走后,刘秀兰带着才4岁的儿子连夜告别年迈的公婆“出逃”,可是满世界兵荒马乱的,能逃到哪里去呢?刘秀兰决定去找丈夫,可丈夫生死未卜。刘秀兰只能抱着一丝侥幸,下决心走到天边也要找到丈夫。
刘秀兰之前听人说新四军九旅到江苏洪泽湖打仗了。可洪泽湖在哪呢?她也不知道,她只知洪泽湖在安徽的东面。于是,她背着儿子一路乞讨着往东面赶。她不敢走大路,只拣小路走,一有动静就往高粱地里钻。有一次碰到国民党,实在没办法躲藏了,只能一边“老总老总”地叫,一边不停地哀求,幸而他们还算有点人性,把她娘俩臭骂一顿就放行了。刘秀兰说,碰到鬼子就完蛋了,她亲眼看到躲藏不及的老百姓被鬼子用刺刀活活挑死的惨状,末了还把小孩的尸体挂到树上。这样血腥的场面,一路上刘秀兰常常碰到。
也不知走了几天几夜,母子俩终于碰到了新四军,那一刻她仿佛看到了救星。费了一番周折,一个姓马的主任又通过营长帮她打听出来:周易还活在人世!
之后,丈夫部队就把刘秀兰安排在部队后勤处,鬼子来洪泽湖扫荡的时候,她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娘子军,跟着部队连续33天在芦苇荡里和敌人浴血奋战,取得了中国革命战争史上著名的33天反“扫荡”斗争的胜利。
剪的都是幸福花:苦尽甜来
尽管生活条件一直很苦,但从小刘秀兰就心灵手巧,尤其喜欢剪纸,没纸她就拿树叶当纸剪。看到村里其他大妈大婶剪了新花样,她看过就能学会。刘秀兰除了会剪各种各样的花鸟动物外,没上过一天学的她还会剪福、禄、寿、禧等字,刘秀兰说自己是剪一个字学一个字,有空就向识字的人请教,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如此“不耻下问”,今天的刘秀兰已能阅报写字了。
“工夫不负有心人”,几年的树叶剪下来,刘秀兰剪的东西开始有模有样起来。四邻八乡的乡亲家里遇到红白喜事都会跑来请她帮忙。刘秀兰也将剪纸技术“学以致用”,开始摸索着替人做绣花鞋、绣花枕头,深受乡亲们的欢迎。
到了丈夫的部队后,刘秀兰就给战士的枕头、军帽、军鞋上绣红五星,刘秀兰说,当年从首长到战士无不夸她心灵手巧。
新中国成立后,丈夫从部队转业,为了支持丈夫的事业,刘秀兰全身心在家照顾四子二女。平时附近居民需要帮个忙剪个纸什么的找她,刘秀兰总是乐呵呵的有求必应。热心的刘秀兰为此还成了社区居委会的小组长。
子女一个个有出息长大成家后,周大伯也离休回家了,闲时就养养花草,不巧的是记者去采访时,88岁的周大伯腰部骨折躺在床上休养已有一段时间了,但巧的是有一盆放在窗台上周大伯养了好多年的仙人球开了对白花,那花儿在夕阳照耀下,闪着银光,令人称奇不已。
现在,刘秀兰除照顾老伴和参加社区活动外,几乎所有时间都花在剪纸上,有时一天甚至要剪上百幅。为此,家里的墙上、门上都贴满了老太太的作品。记者去采访时,带路的朋友一看门上贴满了纸花,马上肯定地说这就是刘奶奶家了。
采访中,86岁的刘奶奶左手拿起红纸,右手拿起剪刀,一会儿工夫,一只只花篮就从刘奶奶手中“溜”了出来。刘秀兰的儿子周坤对记者说,我母亲还会画画哩。说罢,拿出一大叠刘奶奶的画摊开:什么“鹊桥相会”、“猴子献桃”、“过奈何桥”……简直就像办中国民俗画展,看得人眼花缭乱。
周坤说,20世纪80年代,母亲的右眼因为白内障而失明,家人就劝她,现在眼睛不好使了,不要再剪了。但刘秀兰“不听”,有空还是剪啊剪,剪个不停,她说:“我能有今天,全托了共产党的福,我剪的是幸福花。”
一家人生活充实快乐:心怀感恩
周易兄弟两个,大哥当年是骑兵连连长,却在1946年解放安徽泗县的战斗中不幸牺牲了。采访时,周大伯几次提起自己的亲哥哥,思念之情溢于言表。
新中国成立后,周大伯先后在上海铁路、杭州军分区,铁路、公安局等部门工作,最后从金华铁路武装部长的岗位上退下来。20世纪50年代,夫妻俩把18岁的长子周平送到福建前线去当汽车兵。之后,“文化大革命”开始,一家老小为了躲避“武斗”,又从浙江逃回了安徽老家。
1968年,老三周坤18岁,当时南京军区警卫营在安徽招警卫兵,招兵的负责人看到周坤后很喜欢,就动员他报名。于是,周坤又从大哥的手里接过衣钵,成了一名军人,来到南京中山陵8号当了一名警卫兵。
一年后的某一天,首长把周坤叫过去说:“现在派一个任务给你,从今后你去给许世友将军当警卫员。”能给这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将军当警卫员,周坤说,当时我是既激动又高兴。
就这样,从1969年至1971年,周坤一直是将军的贴身警卫,后来还成了警卫班班长。周坤说,许世友将军每日清晨都要起来练武,雷打不动,他真的很佩服将军的毅力。在周坤眼里,这位少林弟子出身的将军是位平易近人的首长。
周坤从小就很喜欢文艺。在南京,周坤是部队里的文艺积极分子,既会拉二胡又会拉手风琴,有空周坤就在大院里自拉自唱自编的歌曲。
有一天,连长郑重其事地找他谈话:“交给你一个任务,教许华山(许世友将军女儿)拉手风琴。”当时比周坤大两岁的许华山在北京空军三十四师开运输机,那段时间刚好回南京休养。于是,周坤成了将军女儿的手风琴老师。每天到南京富贵山军区家属大院教许华山拉手风琴。直到一个月后许华山重返北京部队。
1973年周坤退伍后,组织上把他安排到金华机械厂工作。痴迷音乐的他白天有空就在各处琴行转悠,晚上则到舞厅当乐手,先是弹电子琴,后来是弹钢琴。随着技艺日臻成熟,一些高档酒店纷纷向周坤抛出了橄榄枝,邀请他去当专职钢琴师。2000年,周坤索性从单位出来成了一名职业钢琴手。前年,比利时国际十大钢琴家尚·马龙先生到金华作艺术交流,大师不但和周坤作了面对面的交流,还给周坤颁发了荣誉证书。周坤不无骄傲地说:“我和尚·马龙先生交流的照片还上了报纸呢。大师对我的钢琴水平作了十分肯定!”
周坤自豪地说,我们一家还是艺术之家,除了我,我的兄弟姐妹也都会一手好乐器。
在无锡的67岁大哥周易,样样乐器都会来一手;在铁路上当列车长的大弟弟能打一手好鼓;49岁的小弟初中时就已获过浙江省吉他大赛二等奖,如今是金华吉他协会会长、省吉他协会理事;姐姐妹妹也是文艺爱好者,弹得一手好古筝。兄弟姐妹的才艺,都是自学成才的。
进取心、平和心和感恩心,使刘秀兰一家子虽生活得不富裕,但也充实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