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建立人性化的制度。一般来说,制度影响人的行为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制度作为一种带有强制性的社会规范来直接规约人的行为,一般表现为规则、条例、规范等,具有强制之意味;另一种是制度通过本身所蕴含的一定的道德价值和伦理精神来影响人的观念,这是一种内化、自律的方式。这两种方式相辅相成、相互协调,共同引导着人的行为朝积极方向发展。在实践中,实施者往往强调了制度的规范性和硬约束性,却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制度本身所应具有的一种张力。如何发挥制度本身的张力,是与制度的设计紧密相关的。保持制度必要的张力是必要的,其中,树立以人为本的制度价值观,建立人性化的制度是尤为重要的。制度是一种规范手段,但是终极而言,制度是为人的,服务于人的,对人性的尊重和敬仰是制度的应有之义。
罗尔斯说:“公正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保持制度的公正性是必要的,“制度的伦理缺失必然导致实施中实践支持度和理论信服力的缺乏,也极易导致权利义务关系的不平等及利益运行机制的混乱。制度的核心在于公正的守护,在于最大限度地实现公正,而公正是由民主、平等、自由等精神予以表征的,因此构建合乎伦理的课程改革制度,就要在课程改革中要重塑民主、平等、自由之精神。”
(四)塑造力: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归宿
在特色学校的结构体系中,这是结构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是特色学校的最终目的,特色学校的创建不是以外在的某些存在为指向的,而是以人的内在性为指向的,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旨归的。特色学校的创建便是源于人的发展的多样性,人性的自由性,受教育者是生动、具体的人,有着与生俱来的个人禀赋和多个性需求,任何教育者没有理由去限制和规约学生个性的发展。传统学校的培养体制下,我国的学校大都呈现出死板、一致、落后的弊端,建设特色学校,丰富学校的培养体制,形成百花齐放的教育教学模式,正是新时代对教育的呼唤。
江苏省太仓市沙溪高级中学校长杨炳坤写道:“一所学校的美丽我们可以有不同的选择,校长的美丽是学校的美丽,办学条件的美丽也是学校的美丽,品牌教育的形成也是学校的美丽,但我想学生的成功才是学校的美丽。当我们在参观校史室的时候,我们看到从我们的学校走出了那么多的成功人士,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学校如此美丽!”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通过良好的教育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其人生的幸福和完满。如果因为教育的滞后与死板,压抑了学生多样的发展,使更多学生沦为“单向度”的人,这往往不是教育所应该做的。特色学校的特色不只是反映在学校的办学、管理、经营等方面的,更是反映在学生的个性的发展上的,二者是一种手段与目的的关系,手段总是为目的服务的,而不是相反,如果手段凌驾于目的之上,任意地践踏目的,那便是本末倒置,即是说,特色学校的创建过程是以学校的办学、管理、经营等形式表现出来的,但是,这永远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的。
五、特色学校的过程模式
(一)目标定位阶段
目标定位是特色学校创建的第一步,加强对自身条件的全面认识,建立一个良好的目标定位,对于一个特色学校的形成至关重要。在特色的形成方面,有的学校可能之前已经具备了某种学校发展的特色,比如体育运动的特色,艺术教育的特色,创新活动的特色等,这些学校需要将这些特色进一步深化、细化、内涵化,走出真正的素质教育的特色来。而大多数学校并没有一个现成的可供选择的特色,往往需要学校领导从纷杂的教育日常事务中选择、筛选提炼,这需要进行艰苦的工作,将学校长期形成的或近期的成果进行总结,将日常的创建工作进行梳理、比较。
在目标的定位中,要遵循客观原则。世界是一个客观的存在,人类的实践活动只能在尊重客观性的基础上进行,学校所有的客观条件将决定特色学校的创建活动,“特色学校的形成是主观对客观的认识过程,是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历史,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人想‘特’就‘特’,想‘怎么特’就‘怎么特’”。学校的特色选择必须建立在本校实际的基础上,不能采取简单的拿来主义,特色的选择是比较简单的,但是要使特色能够较长时间、有活力地存在下去并不是容易的事情。
学校的教育特色应该来源于校本文化的长期积淀,而创建特色学校的过程则是在深入挖掘基础上的特色扩张。适合于别的学校的特色不一定适合于本校实际,只有建立在自身实际基础上的创建活动才是有效的。早在30多年前,江苏省震泽中学就因承办苏州市哈雷彗星观测夏令营、全国中学生天文夏令营等活动而名声远播。江苏省震泽中学紧紧抓住“晓庵天文”这具有30多年历史的天文观测特色,作为学校特色办学的闪光点,校领导通过挖掘学校特色项目中的内涵特质,拓宽特色办学之路,选择更有综合性的特色建设项目,使更多的师生参与进来,使之体现在学校的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近年来学校抓住多次机遇,打造独特品牌。主要措施有:一是抓住扩校建设之机,投资近30万元修建了高标准的新天文观测台并新辟天文活动室,学生可以在此遥望太空,探讨未知。二是抓住80周年校庆之机,在校园绿地上安置了日晷和司南,在实践大楼安放了浑仪,并在实践大楼门厅装饰了我国古代“天象计时”浮雕。三是抓住数字校园建设之机,开辟“晓庵天文”小站,为天文科普和学生的科学探索提供新的支持。四是抓住课程改革之机,以天文观测和天文知识普及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活动得以蓬勃开展。
多年来科普特色学校的创建赢得了可喜的成效。学校从独树一帜的天文活动到科普教育的全面开花,从引导部分学生探索星空到走上科普教育特色学校的内涵发展之路。
其次,要注重务实原则。特色学校的创建中,务实原则是一个指导行动的基本原则。务实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特色学校的创建是一个过程,过程性是其基本的一个特征。世界是个过程的集合,任何事物都是作为一个过程存在的,都有其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特色学校的创建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它是一个长期艰苦的探索过程,期间会遇到各种挫折,会走不少弯路。如果思想上麻痹大意,以为只要几天、几个月的时间就能建成一所特色学校,这是极端错误的,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其次,特色学校的创建是一个实事求是的过程,其目的是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完善,它需要扎扎实实的工作,绝对不能人云亦云,盲目跟风,或者搞运动式的跟风、作秀,否则,最后受害的只能是学校自身。事实上,“任何主张形成‘运动’,都有变质的危险。理论研究者不对流行风研究与剖析,反而随群众起舞,跟着摇旗呐喊,甚至借‘专家’之名,推波助澜,是很危险的”。
(二)组织发展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主要任务是进一步深化认识,完善组织,形成常规。
在第一阶段,学校上下形成了比较统一的目标认识后,需要进一步深化学校成员对特色目标的认识,在目标建立初期,可能很多人对目标的理解还停留在感性的认识上,没有形成深刻、全面的理性把握,这就有必要加强理论的学习,以理论学习为引领,明确特色学校建设的目标、定位与规划。许多学校的领导对特色学校建设的一些基本概念缺乏科学认识,如存在重硬件建设忽视软件建设、重局部特色建设忽视整体特色建设、重少数特长生(尖子生)培养忽视面向全体学生等误区。由于对特色学校意义认识不足以及对其基本概念的认识模糊,许多学校还没有将特色学校建设放在应有的重要位置,没有对特色学校建设的长远发展做出合理的规划与科学管理,因此特色学校建设也很难取得实质性进展。另外,就是使广大师生认识到开展特色学校建设对于学校发展和教育进步的重大意义,不断增强理论学习的动力和实践操作的积极性,从而形成全校上下共建特色学校的良好局面,这是避免特色学校的创建走向空化的重要保证。
在组织上,也需要建立相应的新的组织来保证特色学校的创建活动,事实证明,良好的组织特征和全面的机构设置是一所学校发展当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没有有系统、有层次的各个部门的配合协调,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是不可能进行下去的,有必要建立相应的组织,做好特色学校创建的每一个环节,诸如宣传、维护、协调、改进、监督等。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建立专门的特色学校创建的监督机构,以便定期地对学校的创建活动进行总结。实践中,很多学校虽然形成了比较全面的特色学校创建的组织体系,在初期的特色学校创建中,学校的工作也能顺畅地进行,但是由于没有建立专门的特色学校创建的监督机构,缺乏系统全面地对创建活动的经验教训总结,也使得特色学校的创建不能及时地发现实施中的问题,也就丧失了及时发现问题、改正问题的机会。
在形成了比较全面的思想认识、建立比较全面的组织体系后,下一步就是解决如何使特色学校的创建能够长期、稳定地开展得下去,防止特色学校的创建后劲不足,虎头蛇尾。当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信息的流转方式呈区域多样化和快速化,知识也成为一个国家、一所学校在竞争当中处于优势地位,取得竞争胜利的重要保障。另外,特色学校的创建,其最终目的并不是要创建一所独特的学校存在,这不是它的本意,其本意是为了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成长,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说,学生素质的发展才是特色学校的最终目的。因此,特色学校的创建有必要和学校的教学科研结合起来。教学科研是一所学校发展自己,保持教育先进性的重要手段,尤其是校本科研,对学校的发展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小学特色学校的建设既需要实践探索,也要理论探索,更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探索。将特色学校的创建和学校的教学科研有机结合起来,使得特色学校的创建依附于常规性的教学科研上,对创建活动的稳定和长久来说,无疑是具有极大推动力的。
(三)巩固完善阶段
在前两个阶段,学校已经形成了比较明确的特色学校发展的目标,并深化了对特色学校的认识,建立了比较系统全面的组织结构体系,这些是特色学校创建的基础条件和重要保证。有了这些条件,便能保证特色学校的创建建立在一个坚实的基础上,但是,对于特色学校的创建来说,前两个阶段的条件并非一劳永逸的,还需要做一些必要的工作,对前两个阶段的创建活动进行经验总结的总体评估,并制定翔实的材料来说明和细化,提出学校的新的发展方向。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前期特色学校的创建工作的主要方面进行总结评价,以形成对创建活动效果和发展方向的正确认识。这些主要方面包括:学校的主题思想、学校教育行为方式、教育环境氛围等。在学校的主题思想上,要进行系统的辨析,完成对其准确的再认识,其中主要包括,看其是否切合学校教育资源配置的实际状况,是否符合学校教育发展的实际水平和教育环境氛围,是否能被学校广大教师认同并掌握其精神和要领。在学校教育行为方式上,要注重考察结构关系的合理性,诸如各教育要素在学校教育整体中所处地位、角色和功能的设计要合理;各要素要求都要有特定质的规定性,以及实现特色主题要求的有效性。其次,注重运作程序的严谨性:教育行为方式的操作标准、策略、途径、手段和方法,以及具体的操作程序的设计与运行要严谨、细致,操作的行为动作与措施要到位。在行为方式的效益性上,要重视教育行为方式自身改革的效果是否明显,教育行为方式作用对象发展变化的效益是否良好。在教育环境和氛围上,重点考虑以下几方面:第一,环境建设的教育性。主要关注学校、班级物化环境校园的布局是否符合合理、整洁卫生、美化绿化的条件,重点是物化环境的教育性是否与学校特色主题要求相统一。第二,主导舆论的激励性。干部的作风是否廉洁、正派,教师的教风是否严谨,学生的学风是否端正,校园大众舆论导向是否健康、正确。最后,人际关系的和谐性。考察以师生关系为主的学校人际关系是否和谐,民主空气是否浓厚,以便形成全校的统一的特色建设的意志,充分允许学校成员个性才能的充分发挥,更好地建设特色学校。
可见,对特色学校创建活动的总结评价不是针对个别方面的,而是多方面的总体的总结评价,这样有助于对特色学校的创建活动进行全面的审视,以对过去的经验和以后的发展方向提出系统的解决策略和方案,将有助于学校创建活动的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