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在创造特色中造就特色学校和特色校长
在唐盛昌校长的领导和全校师生的努力下,如今的上海中学已经形成了本部与国际部权重相当、互为犄角、双向互动的双部办学模式;课程设置上注重选择性与个性化,形成“高立意、高思辨、高互动”的教学特色,学校在数字化平台的构建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方面已居国内外领先水平,基本实现“全国一流、国际知名、教育高质、管理高效”的办学目标。在对教育、对学校发展无止境的追求和奋斗中,唐盛昌不仅造就了“上中”的卓越,也铸造了自己的辉煌。“从踏入上海中学那一刻起,我就在构筑与实践着我课程蓝图。”“学校管理的关键是激活教育的内在潜能,并且以经营、战略的眼光,引导学校不断地向新的高峰登攀。这种登攀,需要充分调动学校成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并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优化人力资源。这种登攀,需要创设合理的组织机构与管理机制,促进学校高效运作。这种登攀也是与我的教师生涯、校长生涯及内心体验密不可分的。”
这就是唐盛昌校长成长给我们的启示。
二、邹兴华
(一)基本情况
邹兴华,男,1947年生,1982年毕业于苏州大学物理系,1997年3月任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省教育学会教育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省教育学会创造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省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常州市物理学会副理事长,全国物理学会会员。
在教学上,邹校长注意学习最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吸收物理学科的最新科研成果,把它融进教材,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兴趣。把知识的传授与激发思维、培养能力融为一体,落脚于育人的基点,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邹校长还结合教学实践,大胆探索,进行课题研究,是全国“高中物理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江苏课题组的副组长,是省级课题“优化高中课程结构的研究”的课题组组长,是常州市课题“普通高中分层次教学的研究”的组长。他经过多年研究提出并实施了“分阶段要求,分层次教学,双循环上升”的教学模式,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开创了新路。邹校长的科研论文多篇在全国获一、二等奖,所任班级的物理高考平均成绩均为全市第一。邹校长耕耘不辍,已主编两本专著,发表教育教学论文20多篇。
在管理上,邹校长治校有方,抓住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评估验收的机遇,调动全校教职工的积极性投身于创建工作,使学校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转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完善了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设施,建立千兆校园网。邹校长更注重高素质的教师群体的培养,在市内率先推行了“形象工程”“青蓝工程”“名师工程”和“安居工程”。一批批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成为市内知名教师。教育教学质量也进一步提高,连续几年高考本科率稳定在90%以上,连续三年本科录取的总人数为全省之冠。
邹校长1995年9月获常州市教师华英奖一等奖;1996年4月获常州市第二批教育科研优秀成果奖;1996年9月被评为省中学物理特级教师;1997年9月获江苏省“红杉树”园丁奖银奖;1999年12月被国务院批准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中青年专家。
(二)成长轨迹
1.不幸的少年时代
邹兴华出身富农家庭,在童年时代,父母常遭批斗,他们长年干着最苦最累的活,家境不好不算,还常怀自卑之心。但尽管社会环境恶劣,但家人、学校始终给了他温暖,对他寄予很大希望。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邹兴华萌生了珍惜学习机会,好好学习,将来好好报答家人的最大心愿。1965年高中毕业,由于种种原因,他未能进入高等学校深造,直到“文革”结束后的1978年,他才上了江苏师范学院物理系。是年他32岁,已经是3个孩子的父亲。劳动11年后,几经磨难,他才终于获得了大学入学通知书。
2.新的一页
36岁毕业,他踏上讲台,开始了自己的教师生涯。邹兴华初为人师,对工作充满热情,特别勤奋、钻研,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每天夜自修结束回家,早上三、四点起身赶回学校。勤奋的工作换来了出色的成绩,第一届学生得物理高考状元,学生成绩出色,名声大振。因为教学水平优秀,他被提拔为前黄中学副校长。“我能当重点中学副校长,不仅因为年轻,主要是因为家乡人了解我学习成绩优秀,经历艰辛,教学工作负责,教学质量高。”邹兴华后来如是说。
3.开创辉煌
做了重点中学的领导,对邹兴华意味着什么呢?首先是为他当一名好教师提供了更好的机遇;其次是使他坚定了一个信念:校长必须始终站在讲台上,而且是优秀教师;第三是他进一步认识到教师在学校工作中的地位,在教师中树立了威信,为今后的工作做好了准备。在邹兴华看来,在资深的省重点中学,如果教学不出色,别人就不服,一个好校长首先必须是一个好教师。对此,邹兴华深有体会:
“高考、竞赛成绩出色,教学工作负责的精神使老师接纳了我,我在前黄中学分管基建、财务、后勤,以后的管理工作就显得顺手了。”
“三年和老师一起办公,老师的甘与苦同样享受。同时,我认识到教师在学校中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对学校的看法主要来自任课老师与班主任,社会对学校教师群体的评价就构成了学校的形象主体。”
“优秀教师支撑学校,学校是否发展要以教师为本。校长在第一线,能形成民主,公正的作风,也便于形成团队精神。”
在校长的岗位上,他一直带头搞教育科研,他负责的国家级课题《全国高中物理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提出了“分阶段要求,分层次教学,双循环上升”的教学模式,既减轻了学生的过重负担,又发展了学生的个性特长,受到教育部和物理教学人士的高度评价。
作为校长、党总支书记,他长期坚持在教学第一线,担任高中物理教学工作,教学有特色,注重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质量高,所带班级高考、会考物理平均成绩名列全市第一。辅导学生参加全国物理竞赛有10多名得奖,其中1人获一等奖,6人获二等奖。撰写的两篇专题论文先后在国家级杂志发表并获省一、二等奖,1996年5月获常州市第二批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负责的省级立项课题《优化高中课程结构的研究》在省内高中课程改革方面产生了较大的影响,2000年12月,通过了华东师大崔允颢教授、南师大郝京华教授、省教育厅教研室陆志平主任、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成尚荣所长等省内外课程专家来校现场鉴定结题。并被评为常州市教科研成果一等奖。几年来,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30多篇,出版专著两部。1996年他被评为省中学物理特级教师,1997年获江苏省“红杉树”园丁奖银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