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立足于学校、教师和学生个性,建设特色班级文化
特色班级文化建设不是其他文化的移植,也不是其他文化的翻版。特色班级文化是在班级的主体——学生的活动和交往过程中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班级文化建设要形成自己的特色,必须立足于学校的个性、教师的个性和学生的个性。
1.立足于学校的个性。立足于学校的个性,就是要求充分借助学校优良的传统、校风和学风来建设班级文化。不少历史名校所具有的精神特质,往往可以“成为学生在精神上崇拜的偶像和心灵的家园”,成为班级文化建设的导向和发展的源泉。学生会终身以自己是这所学校的一员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名校的这种精神特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而且能够鼓舞学生确立精神上的自尊和自信,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建设有特色的班级文化的重要立足点。
2.立足于教师的个性。教师的个性品质必然影响着班级文化的建设。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表现在学识方面,更重要的是在人格方面。教师的某种独特的气质、特殊的才能和爱好,都可以成为培养学生特殊才能和丰富学生精神生活的重要资源。有人说,教师多一种兴趣爱好,就多一种与学生沟通的语言,多一条走向学生心灵深处的管道。同样,班级也就多了一种建设特色文化的优势。如魏书生就用“多改变自我,少埋怨环境”和“提高笑对人生的能力”的积极生活态度来感染学生,使学生也变得开朗、乐观;用“善于发展自己长处”的特点来影响学生,使学生也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找到发展自己、战胜错误的信心根据地。由此可见,教师的个性,教师的特色,也是建设特色班级文化的重要立足点。
3.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学生是班级的主体,班级文化建设必然要以学生的实际为出发点,才能找到班级文化建设的起点和基础。班主任要善于通过分析班级学生的特点,如班级学生共同的兴趣爱好、心理倾向和特殊才能,等等,使其成为班级特色文化成长的土壤。学生个体的一些特殊才能,如果能够很好地开发利用,就可以成为班级的特色,发展为班级特色文化的有机部分。如班级合唱队、运动队、舞蹈队以及各种兴趣小组的组成和活动的开展,都可以从某些学生的兴趣和才能开始,逐渐扩大影响,发展成为班级特色。有的教师提出“不怕学生有缺点,就怕学生没特点”,发现了学生的特点,往往就能找到学生的闪光点,找到学生发展的立足点,找到建设班级文化的支撑点。如上文所述,魏书生善于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利用学生自身的优点和长处改变自我、完善自我。这种根植于学生个体发展基础上的学生个体文化,随着学生的发展变化而影响班级,促进班级群体文化的发展,形成班级个体文化与群体文化的互动,进而促进班集体的健康发展。
(三)在创造性的班级活动中丰富班级文化的内涵,促进文化特色的形成
特色班级文化是以班级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活动和交往为基础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班主任应该在分析学校、班级、学生及教师等各方面因素的基础上,对班级文化的发展进行相应的设计和策划。在班级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心理文化、环境文化和个体文化的建设过程中,更要注重文化特色内涵的渗透、积淀和提升。
如魏书生把“自主”的理念贯穿在学生班级生活的方方面面,由全班学生讨论制定班级的“班规班法”,使“班级的事,事事有人做;班级的人,人人有事做”,使班级学生“时时有事做,事事有时做”;学生犯错了自己为班级做好事、或者写犯错的“说明书”、写“心理病历”,指导学生战胜自我,超越自我;鼓励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找到战胜错误的武器;还有,偶尔尝试让学生替老师讲课,等等。这些活动无不体现着“自觉、自主”的班级文化特色。
班主任还应该有意识利用班级发生的小事,在小事的处理中渗透文化的影响,形成有利于文化特色发展的班级环境。俗话说,“教育无小事”,在教育的“小事”中做出大文章。魏书生在班级管理中从选“炉长”到写“炉长”,就是在小事情上做出了教育的大文章。
综上所述,特色班级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需要班主任的精心设计和用心培植,需要通过在班级各项活动中有意识地渗透和积淀。因此,班主任应该根据班级各方面的具体实际,在班级文化特色内涵的引导下,创造性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丰富班级的文化生活,促进班级文化特色的逐步形成和不断发展,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健康发展。
第三节 特色班级建设的形成背景和鲜明特征——兼谈浙江省淳安中学“志远班”的由来
浙江省淳安中学高度重视学校德育工作,树立了人人讲德育、全员讲德育的主导意识,在校内构建了德育工作网络,形成了形式多样化、内容系列化、教育制度化、活动特色化的教育模式,学校德育工作走上了规范化、科学化、特色化的轨道。
从2004年8月开始,学校每年招收50位品学兼优、家庭年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贫困生,组建一个特色班,并根据杭州市慈善总会和学校的协商,定班名为“志远班”,至今已招了6年。志远班的开办,使全县更多的家庭贫困、品学兼优的学生享受到了优质教育资源,也给学校带来了新的挑战。特殊的学生,特殊的班级,该怎样进行特殊的教育?机遇与挑战并存,经过5年的探索和研究,已初步形成了“志远班”这一特色班级建设的德育模式。同时“志远班”本身蕴涵的财富,又给其他班级和其他学生注入了生机和动力,还给全校特色班级建设的开展增添了丰富的营养。淳安中学“志远班”特色班级建设的实践研究正延伸拓宽、走向深入。
淳安中学“志远班”学生有以下鲜明特征:
1.十分懂事,但心理很不稳定,普遍胆小,过于内向甚至自闭。与一般学生的家庭相比,志远班学生的单亲家庭人数所占比例特别高,有的班级甚至接近50%,而且大多单亲的原因是父母一方辞世,少数因贫困而离异。这部分同学内心有很强的孤独感,但晓事明理,能理解单亲生活带来的多重压力;也有个别同学由此愤世嫉俗,对生活没有信心,对别人缺乏信任。他们有淳朴、单纯、肯吃苦的特点;也有部分人感到羞耻,感到难堪,憎恨父母怯弱,羡慕旁人舒缓宽裕的家境。由此,志远班的管理往往缺乏家长的热情参与,很多同学必须一切自理,只能成长为“小大人”。过早的承担生活压力导致学生心理成熟的超前,给德育工作带来了不少困难和挑战。
2.家境贫寒,独立意识和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强。砥砺进步的环境给志远班同学带来了一些成熟稳重锐意进取的心理,“人穷志坚”,自我管理能力强,学习上肯花时间,刻苦、勤奋。心理状态比较沉着、稳重,不容易受外界干扰。独立意识和生活自理能力较强,对其他同学也有较好的榜样作用。
3.生活很艰辛,存在较多“毛病”。生活的艰辛,使他们产生了自卑、自轻的心理。他们自我保护意识强,对集体活动没兴趣,受到批评就保持沉默;生活、行为习惯差,协作能力弱;特别留念初中对其影响很大的班主任和老师,比较固执;不会关心爱护别人,有些自私;生活态度比较消极,对前途感到渺茫;易产生心理障碍,学习一有失败就很难在短时间内进行自我调节;心理年龄比较早熟,有很强的“心理歪曲”效应等。
第四节 特色班级建设的建立过程和活动组织——兼谈浙江省淳安中学“志远班”的特色班级建设模式
特色班级,作为学校教学活动的基础单位,是集教学、管理和个性发展于一身的有机统一体,是特色学校的细胞,“细胞”活,学校就活,是学校中的一个“小家庭”。“家”温馨,学校也就温馨;“家”兴旺,学校也就兴旺。因此,应该营造好特色班级这个“家”,让班级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
一、明确“志远班”宗旨,甄选优秀班主任
班主任是班级德育工作的灵魂人物,可以这么说“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有什么样的学生,就有什么样的班级”。学校对志远班的班主任要求非常严格。
1.要公正。对“志远”班的同学来说,“偏心”就是班主任最危险的离心力。在他们的心中可能有太多的“不公”,“偏心”很容易失去同学们的信任。
2.要严格自律、以身作则、身体力行。针对志远班同学的特殊性,班主任在平时的班级管理和德育工作中,只能多花时间,勤到岗、到位,工作必须更细致、更踏实。正面的鼓励是重要的,但做出一个良好的榜样是最重要的。身体力行可以拉近与志远班同学的心理距离。如每周布置同学们写周记的同时,班主任自己也写一篇相同题目的周记,与同学们交流讨论,班主任可以提出自己对某件事件的积极态度和正确看法,使锋芒的批评转化为隐蔽的疏导,从而体现出班主任的魅力和教育的隐性作用。
3.要有预见性,会思考,会研究。志远班的班主任必须学会思考,处理问题要有预见性。必须学会心理分析,掌握同学的心理动态。必须对学习有独到的见解,能进行学习方面的辅导,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也要有一定的高度。
4.要有较强的协调能力。充分调动任课老师、家长和社会的积极性,共同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
总之,志远班德育工作对班主任的要求是要细心,有恒心;会研究,善学习,有智慧;要有学者的素质,慈善家的爱心,研究人员的特质。
二、精心倡导班级精神,大力增强班级凝聚力
有句名言说得好:倡导一种行动,就能获得一种习惯;倡导一种习惯,就能获得一种性格;倡导一种性格,就能获得一种命运。班级精神就是与习惯、性格、命运息息相关的一种班级的品格和素养。
2004级志远班以“奋力拼搏,永争第一”为口号,以“特别有礼貌,特别守纪律,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有志气,特别有作为”为班级精神。2005级以“拼搏进取,决战决胜”为口号,以“不比心境比尽心,不比天赋比勤奋,不比幸福比发展,不比享受比关爱。赶早、奔跑、勤奋、坚毅”为班级精神。2006级以“自律,自觉,自爱”为口号,以“更懂珍惜,更懂关爱,更懂勤奋”为班级精神。2007级以“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为口号,以“纪律严明,意志坚定,学习刻苦,理想远大”为班级精神。
志远班班级精神的倡导,给学生树立起了一面高高的旗帜,引导学生走向光辉的未来,从而也大大增强了班级凝聚力。
三、遵循德育工作原则,科学实施教育策略
1.全员参与原则。让每个人动手参与,使每个人都得到充分锻炼,是克服心理障碍的有效手段。志远班的班主任力所能及地安排每位学生担任班级中不同的管理角色,鼓励同学在活动中相互鼓励和相互帮助,在活动中为他人服务,建立自信心理,树立大公无私的精神。
2.自身引喻、虚实结合的原则。因为志远班的同学有较强的自卑心理,在德育工作中教师要用自身的经历、自己的故事,以及自己所教学生中的成功案例,鼓励他们,感化他们。同时,注意虚与实相结合。
3.“过度”原则。因为志远班的同学具有上述的心理障碍,所以在安排德育工作的强度时采用“过度”策略。即设计的教育强度比一般班级较大,以深深触动他们心灵深处的那根琴弦,真正使教育感染力渗入到他们的内心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