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实施,发展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已经成为学校教育追求的共同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学校教育中的特色班级建设是一个很好的载体,因为特色班级建设是一门潜在的课程,对构建健康文明、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满足学生发展的内在需求,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等方面往往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特色班级建设,关键在于充分张扬学生个性,大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也直接关系到特色学校的品牌,关系到学校的持续性发展。浙江省淳安中学作为一所知名学校,十分重视特点班级建设。他们认为,没有特色班级建设,会影响学校的声誉;获得特色班级建设的成效,就会为提升学校品牌打下坚实基础。因此,搞好特色班级建设,是搞好特色学校的重中之重,他们这所知名学校的工作重点。
第一节 特色班级建设的目标、内容和要求
一、特色班级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特色班级建设是在一般班级建设的基础上,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推进素质教育,体现时代要求,发展学生个性,从而开展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的班级建设。
特色班级建设的目标: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参与;通过班级建设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崇尚文明、遵纪守法,乐于学习、团结友爱、善于交往,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良好心理素质,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特色班级建设的基本内容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是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而课程是学生、教师、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是学校教育为学生发展创设的真正的教育空间。由此,新课程为学校特色班级建设赋予了一些基本内容。
(一)营造体现新课程的班级文化氛围
班级是学生校园生活的重要场所。班级文化氛围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新课程倡导的理念之一就是创造学校良好的环境,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学校非常注重班级的环境文化建设。如班级文化环境的布置就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体现学生丰富的生活和充满激励的氛围,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
(二)建立适应新课程的班级活动形式
班级活动是学生校园生活的基本形式,班级活动对学生的发展起着特殊的影响。新课程强调学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和探究合作学习,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班级活动形式和内容应以学生为主体,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同时,力求贴近学生生活和已有经验,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和发展。
(三)创建符合新课程的班级管理制度
特色班级管理制度是特色班级建设的重要内容,管理制度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传统的班级管理制度强调学生要适应、服从于班级制度,而新课程倡导的是要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因此,必须改革班级管理制度,建立适应学生发展的班级管理机制,如实行岗位轮换,培养、锻炼学生的自我教育和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在班主任引导下,由师生共同来制定班级公约,以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
(四)创办突出新课程的班级建设特色
新课程理念下的班级建设,应重视班级管理的个性化,通过长期的富有特色的班级活动,为教育教学创造优良环境,从而形成不同的班级风格和良好的班风。
三、特色班级建设的基本要求
1.要重视班级环境布置,突出班级环境的趣味性和人文性。每学期开学初要组织学生共同布置好班级环境(新班级环境应在新生入学前由教师完成布置任务),要定期出好黑板报,也可组织和引导学生给自己的班级命名,突出班级精神和班级特色。
2.要改革由教师包办代替的空洞说教的管教式的班级活动模式,建立由师生共同参与,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班级活动新模式。各班要上好每周一节的班会活动,要精心引导学生进行活动,原则上每月举行一次主题班会。班级活动内容要围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阶段性班级工作、重大节日纪念活动等内容为中心。班级活动主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经验。活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要适应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并能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要重视挖掘本市、社区、学校丰富的教育资源,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和感染学生。可采用讨论、演讲、竞赛、展示、欣赏、小品、操作、综合、访谈、考察、调研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同时适时走出课堂,走出校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从而发展学生个性和发挥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3.班主任应成为特色班级建设的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班主任在开展班级活动、推进班级建设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中起着导师的作用;并协调本班各任课教师参与班级建设工作和沟通学校与家庭、社区教育之间的联系;同时,班主任还需要与学生共同合作。班主任工作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要求班主任要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树立高尚师德形象,具有博大的爱生胸怀,善于观察、理解、欣赏和尊重学生,具有强烈的民主意识和事业心、责任感。
4.特色班级建设应成为班级教育教学人员全体参与的工作,每位教师都要关心、支持并投入到班级建设的活动中去。
5.特色班级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基本环境,特色班级文化建设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源泉,从这一意义上说,学生个性发展是在特色班级文化背景下的活动和交往中实现的。因此,研究班级文化,建设有特色的班级文化,把课程改革理念引入到特色班级建设改革之中,对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第二节 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和要求
一、特色班级文化建设在学生个性发展中的意义
(一)发展学生个性是当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20世纪5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生活和经济文化更是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引发了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学习方式乃至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这就必然要求生活于其中的人要有独立的意识、自主的精神和独特的个性。
培养有独特个性的全面发展的人是当代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共同价值取向,是在教育现状和实践反思的基础上做出的抉择,是社会发展对教育要求的现实反映。我国正在实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培养具有独特个性、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
特色班级是学生个性的发源地,是学生实现社会化和个性化的重要环境。过去只重视集体忽视个体、只重视共性忽视个性、只重视理智忽视情感的班级管理,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已落伍于时代步伐。因此,在基础教育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下,重视特色班级文化建设,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已成为班级教育管理的重要目标和发展方向。
(二)特色班级文化建设在学生个性发展中的积极效应
特色班级文化建设是班级教师和学生在班级活动和交往过程中形成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群体心理及其物化的表现形式。特色班级文化建设包含班级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学生文化和教师文化、群体文化和个体文化。特色班级文化建设对班级学生个性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效应,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导向效应。特色班级文化建设是班级大多数学生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的反映,是班级整体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表现在班风、学风、舆论以及精神和传统中,对班级学生的言行具有鲜明的导向效应。班级文化不仅影响学生个体的行为,也影响班级集体的行为,而且引导班级的发展方向。积极的班级文化能够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对班级应尽的义务和责任,感受到集体的要求和期待。有经验的班主任总是善于利用这种班级文化的导向效应,达到引导学生行为的目的。如著名的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在开展班级教育管理的过程中,通过给学生提出基本的座位自由组合原则——“一是有利于学习,二是两厢情愿”,给学生充分的自主空间,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教育,自我调控,自主管理,产生了很好的效果,使学生学会了“从科学的角度研究人与人的组合,研究坐的位置”,形成了为了学习、为了发展、为了共同进步,科学、理智地选择和组合座位的共识和氛围。
2.驱动效应。特色班级文化建设对班级学生的行为具有重要的激励和驱动效应。积极的班级文化能够形成催人向上的心理氛围,成为班级和学生发展的驱动力。班级文化的驱动效应能够促使学生孕育信心、追求成功和乐于交往,从而形成班级学生之间良好的互动。北京四中丁榕老师设计的开学系列教育活动——“开学四把火”,把开学教育活动分解为四个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活动。第一把“火”——“总结与回顾”展览会;第二把“火”——“展望与思考”记者招待会;第三把“火”——“理想与追求”讨论会;第四把“火”——“团结与奋斗”谈心会。通过这“四会”,使学生充分感受到集体的力量,集体的希望,生发了学生积极向上、不断前进的热情。尤其是团结与奋斗的谈心会,使学生的心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从而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更加激发起为集体利益尽自己最大努力的强烈愿望。
3.规范效应。特色班级文化建设是班级起主导作用的舆论、班风和传统的反映,代表大多数班级成员的价值取向,对学生的行为具有规范效应,起着调控作用,影响学生的行为模式。所以,积极的班级文化建设能够激励和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调节和控制学生的偏离行为,把学生行为引向班级规范的轨道上来。如魏书生在班级教育管理的过程中就十分注意营造“依法治班”的文化氛围,通过引导学生制定和完善班级的各种规章制度,并认真监督执行,依法治班,使学生的行为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形成遵章守法、按章办事的良好舆论环境。
4.陶冶效应。特色班级文化建设尤其是班级精神层面的文化建设对学生的影响是以潜隐的方式实现的。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高尚的道德品质、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真诚、信任、友爱、关心,能够激发学生热爱集体、热情乐观,生发出学生积极向上的情绪体验,并且在学生之间互相影响,进而形成和谐的“心理场”,对学生具有陶冶、感染的效应。如魏书生在班级管理中善于精心策划和设计,赋予班级活动丰富的文化内涵,使学生深受感染和教育。选“炉长”,写“炉长”,就是精彩的一笔:“冬天到来之前,班级要选举为大家生炉子的同学,许多同学抢着报名,同学们就在这么多报名的同学中选出最信任的人来,这位同学一上任,大家就称呼他为“炉长”。
“每位炉长一上任,我就布置学生一篇作文,题目是《炉长》。要求文章中有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活动描写。一个冬天都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从炉长的行动中受到教育,受到鼓舞,通过分析炉长美好的心灵使自己的内心产生共鸣,学会感恩。
“炉长呢?当然也意识到自己的言行已经置于同学们的观察之中,同学们还要写文章表扬他,赞美他,他便格外严格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尽忠尽责。”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从选“炉长”到写“炉长”的过程,实际上就在班级中形成了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浸染着全班的每一位学生。
二、建设特色班级文化的基本要求
建设特色班级文化在学生个性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建设时有以下基本要求值得重视:
(一)深刻理解和把握特色班级文化的内涵及其精髓
建设特色班级文化,首先,班主任必须明确把班级培养成为怎样的班级,把学生培养成为怎样的学生。其次,必须明确特色班级文化建设在班级及学生发展中的重要性,了解特色班级文化对学生的积极效应,从而自觉地把特色班级文化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上。
魏书生对建设怎样的班级,培养怎样的学生,就有明确的意识,并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班级文化的设计和营造。他在广泛参考国内外学生守则的基础上,结合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要求学生在遵守教育部规定的学生守则外,还提出如下要求:“一、辨证地分析自己;二、尊重别人,对别人负责任;三、尊重集体、国家,对集体、国家负责任;四、充满信心;五、意志坚强;六、心胸开阔;七、除关注学校生活、教科书、课堂学习外,对社会、对世界的问题有较广泛的兴趣;八、能做实事,有潜心实干的精神。”据此,在班级教育管理中围绕着“学生应该是自身的主人,是班集体、国家、社会的主人”的目标,组织和开展多种多样的班级活动,如“无批评周”、“治病救人周”、“高效学习日”、“选炉长”、“座位自由组合”……在活动过程中营造出有助于使学生成为“自身的主人,是班集体、国家、社会的主人”的文化氛围,促进学生自我认识、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
再如,有的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引导学生共同探讨和研究班级的发展。
通过设计班徽、推荐班花、创作班歌等活动,引导班级文化的前进方向,逐步形成自己的班级文化特色。学生在推荐班花的文章中写的“杜鹃,繁盛而不臃肿,热烈而不失静雅”,得到全班学生的共鸣和拥护,这样就悄然形成了在教师的引导下的“热烈而不失静雅”的班级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