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研究表明,自由度是促进创新环境形成的主要因素。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是促进学生潜能、个性获得充分发展的客观条件。英国教育家洛克指出:你不能在一个战栗的心灵上写上平正的字,正如同你不能在一张震动的纸上写上平正的文字一样。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打开与学生心理沟通的渠道,营造一种真诚、信任、民主、愉悦的课堂心理氛围,让学生受到信任、尊重、宽容、帮助、关注、支持、赏识、鼓励,具有心理的安全和心里自由。在这样的环境中,才会有学习的兴趣、好奇的满足、心弦的拨动、创造的火花、个性的张扬。
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创设愉悦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学中,努力做到“三个一点”和“四个善待”。“三个一点”是指:教师的微笑多一点;学生的表现和施展才能的面广一点;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多一点。“四个善待”是指:对于调皮的孩子,善于保护他们的个性;对于偏科的孩子,尊重他们的选择,鼓励他们扬长避短;对于后进生,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积极引导他们扬长避短;对于优等生,不掩饰其缺点,引导他们创造性地学习和应用知识,努力使其达到卓越并具有特长。
(二)探索型的教学模式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学习过程就是学习者在原有认知基础上通过对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而形成的新的认知结构。所谓同化就是新知识与原认知结构的逻辑体系一致时被纳入,认知结构在量上有所增加;顺应指新知识与原认知结构不一致时,改变原认知结构,使其发生质的变化。从这一原理出发,建立了探索型的教学模式,变教师讲为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
探索性的教学模式是以问题为中心的若干模块组成,其基本操作流程为:首先让学生自学主动发现问题,并在教师指导下确定重点方向,通过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探索进行尝试;对于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则通过小组合作和教师点拨加于解决,当问题得到解决后,再进行深入学习,进行第二轮等探索。
在该模式的具体操作过程中,教师将非常重视学生发现问题的多维性和解决问题的创造性。
(1)注重发现问题的多维性。“发现问题”是探索型教学模式的第一个环节,也就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爱因斯坦曾言: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亚里士多德也说过: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有疑问才能促使学生去主动探索,去创新。老师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时,让学生在提出“是什么、怎么样”的表层问题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为什么这样”、“不这样会怎样”等深层次问题。
(2)注重解决问题的创造性。在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时非常重视学生的求异和求变思维的培养。求异指答案的多维性,求变则是指答案途径的多样性。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突破标准答案、正确结果的定向思维,坚持答案的多维性,鼓励学生大胆发表创见。
探索型的模式以显示自学自悟为核心,较好地处理了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的关系,着眼于问题的不断解决和学习尝试成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该教学模式不仅训练了儿童的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让学生掌握了科学的方法,还形成了儿童对未知事物的积极态度,这种独立探索活动的成功体验,正是儿童整个个性中自主性、自信心的强大支点。
因为个性化教学是一个开放性的动态结构,课堂教学过程是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探索的过程,也是多层次信息传递的过程,因此该模式的教学阶段是动态可变的。
(三)开放型的考评机制
传统意义上的评价着眼于对教育的选择,现代观念下的评价更强调促进发展,即评价的目的在于帮助每一个学生更好地学习与发展。因此,教育评价不仅仅是对教育的价值判断,更是对教育增值途径探索的过程。在考评方面,建立起了激励学生主动发展和创造的开放型的考评机制。具体进行了如下几个方面改革:
1.形成性的作业评价制度改革
正确认识评价功能,是实现这一转变的前提。教学评价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而非教学的终极目标。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中主张教师应采取多种手段,少用总结性评价。作业、测试不仅仅是要了解学生掌握多少学习内容,而且是作为一种矫正性反馈系统,及时了解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是否有效并采取了相应措施。因此,要求教师在学生作业没有达成优秀时,暂时不批作业,给学生再次得优的机会,让学生自我检查反思,教师做适当指导,直到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优秀。
2.1+X的考试制度改革
考试是教育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实施个性化教学也不否定考试,但考试必须围绕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来设计内容和形式,通过考试引导学生把肤浅的、功利主义的学习动机转变为内在的、深层次的发展,由单纯追求分数转变为追求个性全面发展。为此,实行了1+X的考试制度。考试内容不仅仅局限于知识和技能,还包括展示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体现学生个性化的内容。具体说,在1+X考试中“1”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X”指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的实践能力及创新的能力,是体现学生独立、独创,体现个性的内容。
在“X”部分实体设计上,在考虑创造性与实践性的同时,语文着重体现知识的积累性,数学着重体现形式的开放性。对于“X”部分的题目列举如下:十册语文期末测试“X”部分有这样一道题目:人民广场最近种上了许多花草,正在征集要求大家爱护花草的标语,请你也来写一句。这道题着重体现了知识应用的灵活性和实用性,题目的答案可能都不相同,带有学生迥异的个性色彩;又如第十册数学期末测试“X”部分有这样一道题目:育才小学一共有480人,这一天全校学生去博物馆参观,总务处张老师去为他们联系汽车。汽车出租公司有两种汽车,中型汽车能坐30人,每辆要租金100元,大型汽车能坐50人,每辆要租金150元,请你帮张老师算一算,他有多少种租车的方法,怎么租最合理。这道题体现了学习的开放性和知识的实用性。
3.综合性的成绩评价制度改革
学生自主性的发展是以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为条件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认知策略、学习动机及学习成果进行自我评价及调控。因此将较多的评价权力交给了儿童,努力拓展评价的内容,要求每一学期对学生的成绩进行评价从三个方面进行考虑:(1)期末的“1+X”部分测试;(2)综合学生平时课堂表现,尤其考虑学生平时学习的独立性、独创性、自信心、自我约束能力;(3)平时作业情况。
在评价中还采取了以下两种策略:一是学习成果展示策略,即每个学生可以展示一个比较突出的方面,如语文课中可以展示写字、朗读、演讲、背诵古诗、编辑小报等特长,以此来作为评定学生学习成绩的主要依据之一。二是评“星”鼓励策略,即为了体现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开展了作业之星、发言之星、创造之星、特长之星、进步之星、文学之星等评比,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四)创新型的教师队伍
只有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只有富有个性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富有个性的学生。因此,“富有个性”不仅仅是个性化教学的培养目标,也是教师教学工作的准则。学校一直把转变教师角色、建立民主关系、培育教学个性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
1.转变教师角色
《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越来越多的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之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真理的人。在教学中也要求教师从以往的知识的主宰者、传递者变成为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促进者;学生的角色从以往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变成主动进行有意义学习的探索者,变为积极进行实践活动的主体。师生之间在互动和合作学习中开发增值型教学合力。
2.建立民主关系
在民主关系的前提下,教师引导学生做到“四破除”和“四善于”。“四破除”指破除对教师的迷信,鼓励学生与教师进行学术争论和思维碰撞;破除对权威的迷信,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敢于向权威挑战;破除对古人的迷信,敢于推陈出新;破除对书本的迷信,让学生明白书本也会出错,既要向书本学习,也要向社会和实践学习。“四善于”是指:善于标新立异,多问几个还有什么;善于质疑问难,多问几个为什么;善于奇思妙想,多来几个假设;善于合作学习,包括同学之间和师生之间的全方位的合作。
3.培育教学个性
要实施个性化教育,作为教师必须具备现代教育理念、善于想象的品质,并能不断更新知识,培育自己的教学个性。为了便于及时对教师开展个性化教学进行有效的反馈和监控,制定了个性化教学评估表。实践证明,教学评估表起了较好的导向作用。每一个学期学校都会进行个性化教师的评估工作,实施三个梯度的发展策略。
第一层次:体现新意:能应用个性化教学量化表开展教学,教学设计有新意,第二层次:具有特色:在不断创新的同时,逐步形成自己教学上的特色。
第三层次:形成风格:教学上形成鲜明特色的同时,也不断地促使自己成长为一个个性化的教师。
为了更好地培养个性化的教师,学校在每学年的教师奖励中还创造性地开设了11个奖项的评比(最佳绿叶奖、最佳进取奖、最佳奉献奖、最佳指导奖、最佳创新奖、最佳成才奖、最佳质量奖、最佳服务奖、最佳班风奖、最佳敬业奖、最佳领头雁奖等),有效地促进了个性化教师的发展。
第四节 个性化特色教学的绩效分析
个性化的教学,将教学由以教师为本的主导型设计改为以学生为本的主体型设计,取得了明显的绩效,铺就了一条素质教育的新路。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长期以来,学校的教学往往强调由外而内的过程,而无视学生内在潜能的发挥,所以,即使教师教得再多,教师所教也还是外在于学生的,还不能转化为学生的潜能,还不能扎根为学生进一步发展的精神底蕴。个性化的教学却是一个学生潜能的充分发挥和增益的过程,为学生自身潜能的自主开发和丰富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有利的条件。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支持型的教学环境、探索型的教学模式以及求异、求变、质疑想象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进行探索和培养创造能力提供了条件。从发现问题,到自主探索,到寻求合作、解决问题,再进行深层次的探索,符合人们探索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发现问题,主动领悟规律,自主参与学习活动。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成了进行有意义学习的探索者。同时,教师在激发学生探索欲望、引导研究方向、适时给予点拨方面起到了较好的主导作用。
三、有利于减少学生之间的差异
面向全体学生、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是个性化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实施个性化的教学既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更有针对性地作出了“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教学策略。以学生个体差异为出发点,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展的空间,有利于每一个个体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完善。
在教学内容上,对学生必学部分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上,为后进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表现自己的机会,保持了他们旺盛的学习热情,在教学评价上,实施开放型的机制,也激发了学生个性发展。
在这样注重个性发展的课堂上,即使是基础较差的学生也敢回答问题了,也有机会表现自己,也开始变得自信起来。在表现自己的过程中,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学习的兴趣得以维持和增强。
四、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负担真正得以减轻
在个性化教学理念的指引下,教师根本不用通过增加作业的方式来使学生掌握知识。因为它高度重视学生直接认识的一系列教学原则的实施,在课堂教学中因材施教,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这一转变带来的是教学主观效应的实现,是学生将知识更积极地内化,是学生对知识的更透彻地理解和更牢固地掌握,营造出减小学生学习负担的积极、欢乐的教学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