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是人的健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和任务。要克服心理健康教育只是单纯的矫治心理障碍的偏向,要积极预防心理问题,系统培育心理素质;要克服心理健康教育中单一的心理保健的做法,积极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要克服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单一途径的做法,全方位优化外界心理环境,全面结合渗透,适量开课,必要的心理测试,多形式的个别咨询等;要克服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上的“假”和“空”,牢牢把握学生的思想、心理脉搏,紧密结合学生的思想、生活、学习等实际。
创业教育在职业教育中既有必要,也有现实的可能。对于在职业教育中的创业教育,一是强调已有职业者的创业,就是在自己的职业岗位上不断创造新的业绩;二是没有职业者的创业,通过自谋职业,为自己创造就业机会和工作岗位,同时也可为别人带来就业岗位。创业教育应当成为职业学校全体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特别要把创业意识的培育作为教学的重点,从高一新生入学始抓起,以后逐步强化。要在学科教学和专业理论、专业技能教学中渗透创业教育,培养创业品质,提高创业能力。
“三自”教育即“自律、自立、自强”教育,是中国现代教育家经亨颐先生于1923年任宁波中学校长时所倡导的一种教育思想和管理模式。“三自”教育顺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对人的主体意识的呼唤。“三自”教育符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三自”教育符合职业学校学生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实际,呼唤和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从一个全新的角度上更新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思路和方法,并使学校德育工作系列化,充分发挥了学校德育的整体优势。
3.改革评价体系,建构主体性评价模式
要改革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模式”下形成的学习评价机制,需要充分考虑职业学校学生的已有基础,尊重学生在学科和专业学习上的特长和爱好,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指导思想,建构主体评价模式。
主体性评价要求变学校评价、教师评价为学生自我评价、纵向评价,变重视学习结果评价为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变学期评价、学年评价为“小步走”、单元评价、任务评价,真正让每一个职业学校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长。
四、职业教育主体性教学体系的特征
(一)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价值追求
职业教育主体性教学体系的基本特征,首先表现在“学为中心”、“一切以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为中心”上。从各教育主体的相互关系看,学生、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处于其他所有主体共同关注和作用的焦点上,是各主体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一个共同指向。教育系统外部诸主体构成了直接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至关重要的外部环境,它一方面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另一方面还通过教育系统的工作,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学校教育和管理主体则代表着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意愿,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师作为最基本的教学主体,对学生的德、智、体、美等的全面发展产生着深刻而深远的影响,研究学生智能结构、水平差异与个性需求,适应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角色的转变是教师的首要任务。从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看,学生、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是其他所有教育教学工作的目的和归宿。教学工作是学校一切工作的中心环节,学校其他所有教育和管理工作都应当服务并服从于教学的需要;在教和学这对互动的主体中,学始终处于中心地位,是学的个体需要和发展决定着教的内容和方法,而不应该相反。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我国学校教育的行政化趋向严重,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存在着唯上不唯实、重社会化不重个性化的倾向,似乎我们什么都想到了但却唯独没有想到学生的实际需要。比如在对于国家教育方针中的培养目标的理解和实施上,由于行政化“惰性”的作用,包括学校在内的教育管理部门都试图把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为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人才,按照“全才”的模式来培养和要求我们的每一个学生,这不能不说是一种乌托邦式的美好愿望。
职业教育主体性教学体系的提出,力图将各类教育主体的教育功能整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类教育主体在培养学生主体的特色发展、特长培育中的正相互作用,为职业院校的教学改革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全面整合职业教育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因素,紧紧围绕学生主体这一中心,把学生推向前台,让学生获得充分的、自主的发展。
(二)一个属于职业教育自己的教学体系
职业教育主体性教学体系是在主体教育理论的指导下,立足于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实际,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规律提出的、一切以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和发展为核心的、属于职业教育自己的教学体系。职业教育的主体性教学体系是由核心系统、环境系统和动力系统等三个子系统构成的,以建构主体性课堂模式、主体性教学模式、主体性课程模式、主体性管理模式、主体性德育模式和主体性评价模式为着力点的一整套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系统解决方案。
值得指出的是,在我国学校的传统教学体系中,尽管也在强调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但归根到底还是以满足社会需要为前提的。不错,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是可塑的,而且个人服从组织、服从社会也是必需的。但是,假若我们的学校教学体系能够提供一个学从兴趣、学从特长的环境,我们每一个人都能以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去从业、去服务社会,那么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又将会是以何等豪迈的步伐去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呵!
职业教育主体性教学体系的提出,试图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中观层面上,为学生主体的成长、为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和内涵发展寻找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提供一套可以照着做的思路和方法,推动职业教育实现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协调发展,同时加快学生个体社会化的蜕变。
(三)一套推动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操作系统
教学改革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实现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环节。职业教育主体性教学体系为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一整套可操作的解决方案,是一个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符合职业教育规律性的教学体系。主体教育理论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正式形成后,如何把先进的教育理论转化为学校可操作的方法和程式,一直是职教人孜孜不倦的探求目标。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对于职业教育发展道路的探索,几十年来就从未停止过,也不平坦。在职业教育发展初期,我们更多的沿袭的是基础教育的一些制度和方法;后来我们发现了世界上一些发展职业教育的“秘密武器”,但通过认真的实验后又发现由于国情的差别并非完全适用;于是乎,我们似乎又从职业培训,或者叫做“师带徒”的形式中找到了满足职业学校学生顺利“就业”的新路子,但若干年下来却发现事实并没有如此简单。那么,我国的职业教育究竟该如何发展呢?答案绝非唯一,探索仍将继续。但毕竟我们已经看到了一线希望!
职业教育主体性教学体系的提出,在教育理论的宏观和学校教学实践的微观之间,建构了一个处于中观层面的平台,它通过对主体教育理论的现实形式的深入研究,形成了一个由主体性教学、主体性管理和主体性德育为主要内容的教学体系,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宏观和微观的沟通。职业教育主体性教学体系从职业院校学生的实际学习基础出发,以职业院校学生的个体特点和需求为着眼点,在系统地总结和借鉴了已有的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的基础上,寻求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路子,探索职业教育学生主体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因此,职业教育主体性教学体系的提出,既顺应了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潮流,又为职业教育走内涵发展道路、为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一套可以照着做的思路和范式,值得我们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