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思维状态。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是否会倾听,是否善交流,会不会独立思考;能不能发现问题,并从多角度解决问题;针对问题的回答能不能进行自我评价;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否得到关注;学生的回答错误或提出的异议是否有人指出,正确的是否得到肯定和鼓励;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是否能够彼此交流和分享见解。
第四,目标状态。学生是否掌握了新知识、新技能,并纳入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中,使其融会贯通;学生在获得新知识时是否积极主动;学生的技能是否得以训练或提高;学生的情感是否得到积极引导;学生操作训练有困难时是否得到了帮助;学生取得成功的时候是否得到鼓励;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是否增强。
第五,生成状态。学生是否全身心地投入专业技能学习,通过每一阶段的专业技能操作训练,是否加深了职业体验,并对今后即将从事的职业更有信心,逐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3.专业技能课课堂教学评价的步骤
(1)实施的指导思想。课堂教学评价是要促进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与反思,所以要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中职专业技能课堂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应从以下几点考虑:第一,由过去单一的评价向多主体参与评价转变。第二,由过去过于注重定量分析向定量和定性分析法相结合转变。第三,由过去过于强调他评向在重视他评的同时更关注自评和互评的方式转变。尤其要重视教师和学生的自评以及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学生对学生的评价。
(2)实施的步骤。
第一,建立评估小组。评估小组要挑选业务水平高,评议能力强,大公无私,作风正派的教师和学生参加,人数5~7人为宜。组长要由教育理论水平高,对课堂教学评估有一定研究,工作认真负责,有较强组织工作能力的教师担任。
第二,统一思想,确立评价标准。评估前要组织评估小组成员学习课堂教学评价的原则和制定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指导思想;学习中职学校不同学科课堂教学特点不同的要求;参考优秀教师的录像课:先进行试评,试评中发现标准制定不恰当的地方,大家讨论可以修改,评议时要依据修改后定下的统一标准和办法为准,但标准和办法一经讨论确定,在评价操作过程中就不能随意改动。
第三,听课评议。听课前评价小组全体成员要事先了解讲课教师的课堂教学大纲、教材以及当次课堂教案,熟悉教学内容和应达到的教学目标,由专人制定好课后问卷,然后进行听课。课堂上评议人员应按标准观察记录好讲课教师和听课学生的实际表现,下课后立即抽部分学生进行调查、测评,由讲课教师写出自评意见书,这些工作进行完后即可开评议会,凡参加听课的成员都要参加评议会。评议开始要先请讲课教师谈谈他备课时的想法,讲课后的体会。评议时要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学生测验成绩,讲课教师的想法体会等,实事求是地进行,评议中不但要按标准要求指出优点和不足,更要探讨上好一节课的方法和规律,这样在大家的评议启发下,相互学习,大家都会学到改革教学、提高效率、提高质量的好办法。
第四,结果反馈。评价是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果的有力手段。通过评价结果的反馈达到课堂教学的调控、改进,应是评价工作努力的方向。
课堂教学评价应主要致力于对学生学习过程的促进或“形成”,以及对授课教师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改进或提高。
对学的反馈。学习受反馈推动的原则已为心理学界所公认。肯定的评价一般会对学生的学习起鼓励作用;通过评价,学生学习上的进步获得教师承认,心理上获得满足,从而会强化其学习的积极性。否定的评价往往会使学生产生焦虑,而适度的焦虑则可成为学生努力学习的动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适当、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提问或检查,是能够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注意力、思考力,从而促进其智力的发展,激励他们创新和创造。
对教的反馈。对教师来说,经常进行的各类评价的结果,可使他们及时获得有关教学过程各个方面实施情况的信息,发现自己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并根据获得的信息修正、调整或改进教学工作。
(四)职业教育教师的评价
1.教师评价的两种基本制度
教师评价是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评价是对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行为、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以及道德水平、人际关系等方面的价值判断。教师评价可根据学校的教育目标和教师的任务,制定相应的指标和标准,对教师个体的工作质和量进行各方面评价,使教师不断改进工作,以实现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就教师评价的目的而言,目前比较普遍的教师评价制度有两种:一种是奖惩性评价;另一种是发展性评价。
奖惩性教师评价通常用于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主要被视为教育教学管理的手段和环节。具体地说,就是通过对教师表现绩效进行评价,得出结果,然后依据这一结果作为加薪、增加津贴、解聘、晋级和降级等的决定。奖惩性教师评价的特点是自上而下的,以甄别为目标的;在形式上具有严肃性、规范性和操作性;在方法上是静止的、横断面的;它关注的主要是教师教学的优劣和教学效益。因此,这类评价,在对教师的规范化管理和检测中具有积极的价值。奖惩性教师评价的优势充分体现了这类评价所具有的管理功能。但是,这类评价也具有自身的局限和不足,在教师的成长和发展中也不可避免地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影响教师主体地位的确立;不利于教师专业发展(自我反思、自我学习、自主探究、自我提炼总结);不利于教师团队精神的发挥;不利于教学改革深层次推进。
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以教师的主体发展为目标的评价。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以人为本,以面向教师未来发展、尊重教师主体地位和人格为前提的评价,是激发教师的主体精神,促使每个个体最大可能地实现其自身价值的评价,是评价者和评价对象彼此建立互相信任关系,教师积极参与、双向互动的教师评价。这种评价旨在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通过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而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这种评价机制使教师能及时纠正自己工作中的缺点,发扬自身的优点,促进自身不断发展,让教师通过内心的体验调整自己的工作方向和目标,高效率地开展通向成功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发展性教师评价,应重点围绕三个方面进行:一是确立正确的评价理念,这是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前提;二是建立客观可测的指标体系,这是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关键;三是形成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这是发展性教师评价的保障。通过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成长的评价体系,引导教师不断地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与反思,形成以教师自评和校长、教师、学生、家长、企业等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从而使教师从多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
2.教师评价的主体
在职业学校教师评价活动中,为了能全面、客观地对教师进行评价,一般都采用多途径、多主体来评价教师。较为常见的教师评价主体有:领导评价。它是教师评价中对教师促进作用最大的一种外部机制。领导评价能否对教师素质的提高起促进作用,同领导者本身的素质评价水平、公正的程度具有极大的关系。
同行评价。它是指教师与教师间的互评。由于教师评价是一项专业性非常强的工作,尤其涉及对教师学科水平、教学技能等方面的评价时,通常需要借助专家或同行教师的评价,才能保证教师评价具有一定的效度。
学生评价。它是指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作为教育产品的直接消费者和教学成果的直接感受者,学生应该是最有发言权的评价者。
社会评价。它是指学生的家长、企业以及社会其他人士、团体对教师的评价。它常常表现为一种社会对教师行为规范的要求和总体性的看法。
教师自我评价。它是指教师通过自我认识进行自我分析,从而达到自我提高的过程。它首先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自我认识能力,包括对自己的教学工作、专业水准、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有所认识,尤其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能力缺陷以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还需要有一定的自我分析能力,分析自己的不足和存在问题的原因,才有可能找到实现自我提高的途径。
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领导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社会评价是评价中的“他评”,都是教师评价中促进教师素质提高的外部机制,即都是利用外部的压力、外部的要求来刺激和规范教师的行为。教师的自我评价则不同,它是评价中的“自评”,是一种教师通过认识自己、分析自我,从而达到自我提高的内在机制,即它是一种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内在机制。教师的自我评价对于促进教师素质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强调教师的自我评价,将有利于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同样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从而最终有利于学生积极的自我意识的形成。没有自我评价能力的教师,是不会有创新精神的。创新精神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对自身和现实的反思,尤其是来源于对自我的不断否定。因此,自我评价在培养教师创新精神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自我评价作为一种教师自己认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从而自己提高自己的过程,对自身观念的更新来说不失为一条有益的途径。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内部动机比外部刺激具有更持续的作用。自我评价作为一种自我发展的动力机制,对于教师的发展来说,是教师专业提高的根本动力。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无论是领导评价,还是教师同行评价,它们要对教师的行为产生作用,最后都需要经过教师自我评价的机制,通过教师的认同、内化,最终才能起到促进教师素质提高的作用。教师的自我评价可以说是贯穿于教师专业成长过程始终的,正是在这些意义上,可以将教师的自我评价看成教师评价的核心。
3.教师评价的方法
从教育评价的历史发展看,教育评价走过了从定性到定量到引入个性评价的过程。从各个教师评价体系的建立来看,基本上是套用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法,采用指标体系打分的方法评价教师。但以人为最终产品的教育领域显然有太多的方面与企业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个人魅力、学生的个体差异都很难用量化的手段来衡量。教师评价的目的是要从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学投入、教学魅力以及对学生的指导和激励方面提高自己的水平,只要能做到这一点就达到了评价的目的。无论全国性教师教学评价标准还是地方性教师教学评价标准,都具有一定范畴的共性:特别注重教师评价的信息源,即证据;强调教师的教学产品,即学生发展的情况;重视教师精深专业知识、广博文化知识与必备教育科学知识三者的整合;重视课内教学向课外学习的延伸;重视学生发展与教师发展的同步;重视教师教学评价与“导师”指导制的结合。评价框架由以下三项构成:能力、态度和业绩。评价内容包括:教师对教学、日常生活、人生道路等方面的指导能力;教师对教育工作的态度和热爱程度;作为教师的责任感;等等。
教师评价的目的是为了监控教育质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评价制度应将教师的业绩与职位、薪水挂钩,将适度的竞争引入教师队伍,既能调动广大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又能加强教师的危机感和责任心,在适当的压力和竞争下,更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