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角色是指由一定的社会身份和地位所决定的个体的行为模式和规范。通过职业技能的教学训练,使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掌握未来职业生涯的技能,这有利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了解社会对不同职业角色的具体要求,并从这种要求出发培养自己的职业角色意识。帮助他们了解自己在社会关系和职业岗位上的地位,领悟社会对职业角色的期待,懂得自己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并朝着职业岗位目标努力,以便为进入社会后,迅速适应职业角色打下坚实基础。
显然,彰显社会而抹杀个体或者彰显个体而无视社会,都有违主体教育理论的终极价值目标。我们应牢记,实现学生个体的社会化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最高境界。
二、主体性学法指导
(一)主体性学法指导的内容
学法是学习的技能和技巧。它带有经验性,我们不否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摸索也可能掌握某些方法,但作为技能、技巧,它不可能在学生中完全自发地产生并实现系统化、科学化。因此,关键还是要靠教师精心指导。学习方法指导简称学法指导,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方法和途经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传授、诱导、矫正,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灵活地应用于学习中,逐步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
学法指导即教学生学会学习,或者说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的信息进行的一种反馈控制。学法指导的目标,简单地说,就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使学生掌握学法知识,练习学习技巧,培养自学能力。因此学法指导的内容可分为学习常规指导如自学、听课、应试等,以及学习能力培养如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等。
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培养正确态度的过程,同时也是教会学生学习的过程。“教会学生学习”是我们对狭义的学法指导的理解。
我们认为,学法指导除了要教会学生具体的学习方法之外,还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战略。简言之,广义的学法指导,包括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品质的培养和学习战略的确立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学习品质是思想品质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也是一个学生的思想品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所要解决的是以什么样的精神和态度从事学习的问题,优秀的学习品质就是以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认真勤奋的求实态度从事学习活动。学习战略是对学习全局的筹划,其核心是学习方向。它所要解决的是为什么学的问题。制定学习战略,就是要确立正确的学习方向,端正学习动机。
(二)学生学习现状的调查分析
对于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方法情况,罗学集等组织对广西1279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其调查结果颇具普遍性,现引述如下。
在学习常规上:有44.7%的学生没有形成基本的学习常规,可见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来说建立基本的学习常规非常重要。但学生明显有按时完成作业的意识和看课外书的习惯,只要加以正确的引导,还是有希望的。
在学习心理上:对学习有比较正确心理的学生约54%,仍有接近一半的学生不能正确调整学习心理。但在碰到不懂问题时能考虑查阅参考资料和参加课外公益活动两项分别达到72%和80%,说明大多数学生是有学习愿望的。在学习能力上:超过一半的学生学习能力较弱。有不少学生晚上难以入睡或在考试时紧张,有紧张焦虑的情绪。
根据上述调查,罗学集等得出了以下结论:
结论之一:从整体上来看,被调查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中有一半左右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这次被调查的学校大多是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或城市学校,如从整个广西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来看应该在50%以下。
这反映了当前职业学校学生素质的现实。
结论之二:从调查中也可以看出,有相当部分的学生对阅读课外书、参加课外活动有相当的兴趣。这表明这部分学生有学习的兴趣,也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但学习不得法,学习的方法不一定正确。因此,非常有必要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结论之三:从此次调查中还可以看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中没有掌握好正确学习方法的人数之多、掌握初中基本知识的贫乏都超出了我们的想象。这两年,没有达到普通高中录取分数线的初中毕业生,甚至不用参加中考的学生都可以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据南宁市几所职高学校的统计,2001年中考200分以下的学生(包括不参加中考的学生)占招生人数的一半以上。这些学生学习成绩较差的原因很多,如应试教育、家庭因素、自己的努力等。但从调查中可以看出绝对不是由于学生的智力低下。
综上所述,以学法指导作为转变教学观念的突破口,用学法指导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让学法指导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它通过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引起浓厚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毅力,调动非智力因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通过使学生从厌学、弃学,向愿学、会学的过程转变,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三)学生学习方法的调查分析
郑俊乾在他的硕士学位论文中,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所做的学习情况调查,则让我们更清晰地看到了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方法状况。
郑俊乾的调查分四个项目进行:学习常规、学习能力、学习心理和学法指导。
学习常规包括制定学习计划,学会课前预习,提高听课效率,记好课堂笔记,回答老师提问,重视课后复习,完成课外作业,做好单元小结,选好课外书籍,开展课外阅读、积累学习资料,科学安排好时间等。问卷根据学习常规所涉及的各方面因素综合提出了较有代表性的10个问题,目的在于了解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掌握学习常规的程度如何。
可以看出,有接近一半(46%)的学生没有养成基本的学习常规,可见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来说建立基本的学习常规非常重要。从第4项明显看出学生有按时完成作业的意识,从第7项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有看课外书的习惯,只要加以正确的引导,选择正确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职业技能还是非常有希望的。
学习能力包括注意力、想象力、记忆力、观察力、思维能力、创造力、口才表达能力、解题能力和应考能力等。问卷中的12个问题,在于了解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能力的情况。
从中可以看出,接近一半(44%)的学生学习能力较弱。第2项和第12项表明,多数学生存在学习和考试的紧张焦虑情绪。第1项、第6项和第11项表明,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积极思考方面存在很大的潜力,我们中等职业学校技能教学一定要充分利用好这些学习能力。
学习心理包括养成良好习惯,培养学习兴趣,端正学习动机,克服学习高原现象,实现学习迁移,科学利用大脑,注意学习环境,防治神经衰弱、解除学习疲劳,正确对待挫折等。问卷也综合提出了较有代表性的10个问题,目的在于了解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学生心理状况。
可以看出,对学习有比较健全心理的学生约60%,仍有40%以上的学生不能正确调整学习心理。但从第1项、第2项和第9项回答“是”的比例较高(76%、72%和71%)中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仍有学习的愿望,希望参与社会实践,在学习过程中努力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去解决新的问题。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运用好这些条件,搞好中等职业学校技能教学是完全有可能的。
学法指导是指教师在学习计划、学习常规、资料查找、学习能力等方面对学生给予指导和帮助。问卷综合提出了10个有代表性的问题,目的在于了解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学习方法上给学生的指导情况及效果。
可以看出,有52%的学生从教师那里得了学习方法的指导,而近一半的学生不能从专业课教师那里得到有效的学习方法指导。从第3项、第6项和第7项看,选是的学生分别达到了87%、83%和75%,说明我们的专业课教师在作业及完成程序与强调新旧知识联系方面得到了学生的认可。
综上所述,以学习方法的指导为突破口,在职业技能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要注重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使自己的教适合学生的学应成为专业课教师职业技能教学中追求的目标。
(四)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1.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指学生顺利完成学习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
它是学习过程中各种具体能力的综合概述,如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等。学习能力的大小、强弱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效率,也决定着学习目标的完成,同时影响着一个人各种潜能的发挥。
在当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的时代,要在有限的学校教育时间内授完所有的职业知识和技能是没有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因此,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任务不只是传授现有的职业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能力,使他们学会学习,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了培养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职业技能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强调教与学的统一,而且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运用多元智力来学习。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和提高的,因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必须从学生的学习特点出发,与时俱进、因势利导地进行。
2.职业学校职业技能学习能力的培养途径
(1)善于了解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的需求高低直接影响着其行为效果,感兴趣的事,乐意做的事,其主观上就主动去做。在技能学习过程中,虽然开始时学生学习具有被动性,但我们只要给学生指明了目标,学生努力可以达标,其学习行为就可以转化为其学习的意志行为。因此,在职业技能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首先应从解决心理动机入手,让学生知道为什么学,达到一个什么目的,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增强学习的信心。
(2)教导有方,解决方法问题。职业技能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进行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贵在“导”,学生的学贵在“法”,只有教有方,才能学有效,学生才能在潜移默化中把教师科学的思想内化为自己的方法,学习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3)加强指导监督,培养学习习惯。职业技能的学习是一个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无疑对各种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大有益处的。由于错综复杂的原因,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一直没有形成,更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培养。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和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要依据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水平,加以指导和监督。
(4)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应当注意认真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培养学生养成制定学习计划的习惯。指导学生制定日学习计划、月学习计划、学期学习计划,让其明确每天什么时间干什么,做到什么程度,心中有了数,学起来也就有了方向。
第二,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职业技能教学大多是在课堂上进行的,学生的学习也主要是在课堂上进行的,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很重要,一般讲应做到听、记、思、解。会听课是指能跟上教师教学进度,听思路、难点重点的解决;记方法、知识点和特殊问题的解决方法,要有课堂笔记;积极思考课堂问题,特别是技能与知识点的联系问题,用什么解决,解决思路,换个途径能否解决,形成思维程序;善于动手解决问题,注重解决问题的规范性。
第三,学会记忆,养成及时主动消化和收集的习惯。没有记忆就没有学习,没有主动消化和收集就没有巩固和提高。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有效记忆有三个时间段,即每天早晨起来后的一个小时、上午八点到十点、晚上入睡前一个小时,称为黄金记忆时段,应引导学生充分加以利用。同时,善于归纳,经常回顾,手脑并用是很有效的记忆。学生通过做作业、练习、实验操作、收集自己易犯的错误等途径,来内化和巩固知识与技能,同时也在此过程中温故知新,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学习能力得以培养。
第四,为人师表,激励培养。教师的言行举止和人格气质直接影响着学生,人常说,有什么样的老师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因此,专业课教师在职业技能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起到示范和榜样的作用。专业课教师要善于运用自身教学过程中的管理职能,恰到好处地激励学生,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战胜挫折的能力。这样做,无论对学生的心理还是意志行为(特别是对学习行为),都是大有益处的,模仿与崇拜内化为学生自己学习的行为动力,激励与磨炼使学习行为变成意志行为,学习能力将大大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