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27800000065

第65章 小说艺术的形象化与自由的小说批评(13)

王安忆《纪实与虚构》中关于家族的神话,就是从母亲延伸开去的,叙事者对母亲的理解冲动,成了她的寻根的精神动力。家族的历史是运用追溯法写成的,由母亲追溯到外婆,由外婆追寻到外祖母。男性家族是无根的,这省去了她叙事的许多麻烦,她把这一生活背景在上海与杭州之间展开,然后,延伸到绍兴柯桥。母亲的世界展开了,“我”突然发现“母亲是个孤儿”,应该说,发现这一契机,很容易展开并深化“勇气”这一主题。“母亲做过工,教过书,最后到了军队就像到了家。”这里,有许多值得表现的重大历史主题,而且能够显示“母亲”在生命的历史活动中所具有的巨大的生活勇气。母亲是如何战胜孤独的?母亲是如何变得坚强勇敢的?母亲是怎样对待爱情与生活的?等等,这些问题,只有展开前面提到的“勇气”主题才能深化。

毕竟,王安忆没有那种莫言讲我爷爷我奶奶的风流韵事的勇气,这个复杂的主题又被放逐了,因此,王安忆只好转到异化这一主题上来。在王安忆的叙事话语中,逐渐呈现出这样叙事倾向:在母亲的性格里,有许多不合时不入流的东西,有积极的,有消极的,而这一切又与母亲所投身的文化革命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一主题所具有的文化意义,在于一些革命家庭几乎都有这样的传奇,那么,这一切变化又该如何去深化呢?显然,这是说起来轻松做起来难的事。王安忆的叙事话语,是这样展开叙述的,“母亲总是坚持说普通话。为什么不说上海话,而我为什么又那么渴望说上海话,母亲还不准我和邻家的孩子往来。母亲从来不带我们去看越剧这种带有村俗性的剧种。”“和同学挽胳膊过路也是不允许。”几乎我所渴望交朋友的方式,都被母亲阻止。母亲确信,弄堂里只能培养出市侩之子,母亲这种所独有的固执观念,显然带有革命者的习气。不说也明白,这种异化是不知不觉完成的,几乎每个阶层的价值取向,都与这种异化有关,这种普遍性的异化是多么悲哀的事实。变来变去,让人们找不到航向,王安忆看到了这一事实,却没有真正的焦虑,她遵从这种自然的惯性,或者说是宿命吧。

现在,关于母亲的生存勇气和生命异化,就可以找到一些答案了。母亲不愿提起过去,因为过去对她意味着屈辱,过去的流亡、孤儿们的痛苦生活以及亲戚的假面,使她看透了市民的本质。她生活的勇气,一半就来源对这一阶级的仇恨,另一半则来源于她对革命和同志之情的向往。正如列宁所指出的:一唱起《国际歌》,无产者便成了朋友。在同志之间没有孤独感,这就有了母亲的奇异爱好:“行军的快感就在于,你一直在向前走。行军的快感还在于前面有什么等待你,你却不知道。”因此,母亲总是以革命的观念来判断人与人的关系,只有敌与友的情感关系了。情感在这种异化关系中被误置,这是历史造成的,如果在这一问题上更深地开掘下去,那该多好。遗憾的是,她对寻根历史的兴趣和家族神话的兴趣,比对这类生命哲学的问题思索有趣得多。这样,不可避免地导致她不停地修饰红灯笼,尽量让红灯笼眩惑一些,其实,她母亲的优越感和快乐意识更值得开拓。那是在军队建立起来的敌友观念,那是在军队中建立起来的乐观自信,那渡江的历史和作为英雄的自豪,导致她有了生活资本,她就具有了不同于市民阶层的气度。在精神深处,革命者对市民阶层具有优越感,这是革命者的优越感,这种优越感和勇气与人的情感异化问题,是亲密地联系在一起的。这正如今天有钱人、富翁富婆所具有的优越感相似,这种优越感,真实展示了社会的悲剧性。不仅是王安忆,几乎大多数作家都放逐了这一历史性主题,莫言似乎照顾得好一些,他的《断手》、《红耳朵》、《怀抱鲜花的女人》,就有了较深的开掘。人的社会意识,人的社会仇视感和蔑视感中,有许多政治文化经济因素的作用。单一的价值取向,常使人类戴上有色眼镜看人;人与人之间的利用与被利用关系,深刻地显示了生命的异化与生存的悲剧。这就需要作家有反向性思维,即善于从这些真实的社会现象思索更为深刻的问题,从而消解任何时代价值取向的价值特征,使人类生命的价值取向有着更为人性化的精神特质。

在这喧嚣与骚动的时代,王安忆和莫言们都情不自禁地陷入了关于家族神话的想象之中。无论是莫言的土匪抗日,还是王安忆的游牧民族的后代,都显得有些喜剧化效果。王安忆的红灯笼的光亮太弱,红灯笼成不了火把,大约与这种家族神话虚构所导致的迷失有关。这种心情,在我看来,确实有点无病呻吟,“吃饱了撑着”,诸如:“没有家族神话也是我的一大苦恼,我母亲给我讲的故事全是新型神话。”“家族神话是壮丽的遗产,是家庭的文化与精神的财富,记录了家族的起源。”“没有家族神话,我们都成了孤儿,栖栖惶惶。”“我们的一头隐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里,另一头隐在迷雾中。”由于王安忆不是探讨生命哲学,而是关心故事,讲起带有游戏性质的故事,王安忆陷入到历史文献中而不能自拔。我猜想,她一定是一边翻阅“二十五史”,找出一些蛛丝马迹,另一边在稿纸上纪实一些电影镜头,“铁马秋风大散关”,马背上的民族何等雄威英武!她从《辞源》上查到,茹姓,北朝柔然族,木骨闾出现了,身上有羊骚气味,穿着戎装的战袍,“他们没有创造一点文明,只留下汹涌澎湃、波涛连天的生命本能。”这个家族的先人融入突厥,叙事者把家族神话又拉近了些,家族神话叙述到了忽必烈时代又近了些。“木骨闾、社仑、都性锁骨儿、朵奔篾儿干、阿兰豁阿、状元茹莱”等杂七杂八的名字,终于,把她的家族神话的架子搭起来了。在王安忆看来:“我和祖先的相会是在无知无觉的骨血里。我的奇想就是我的骨血的记忆,这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纪念。奇想在我的心中活跃,生气勃勃,如泉如涌。”这种历史性想象记忆,全是虚假的自尊心的表现,家族和祖先的豪迈,虽能影响后代的性格,种的遗传,虽然能锻造强健的气魄,但这并不足以显示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没落子孙”,虽如“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血毕竟没有生气。王安忆用一半的篇幅虚构的家族神话,她的寻根就流于形式,而缺乏深度,这种寻根的意图,把她从小说家降格为唠唠叨叨的吹牛大王。这种寻根叙事,由于缺乏真正的叙事意识和生存体验的反思,不知不觉地流入游戏性故事,失去了文学的生命表现价值。

《纪实与虚构》,把我的历史感受和记忆与家族的历史编撰交替叙述,其结构方式是:今—古—今—古—今……十章就是如此变换下来的,最后以自己的创作谈结束。王安忆在这个作品中,塞入了太多与主题不相关的东西,而主题的真正开展却在叙事话语中迷失。不管怎么说,王安忆的这部《纪实与虚构》,引发了我对寻根文学的广泛思考,还引起了我对文学创作价值问题的思考。王安忆的《纪实与虚构》,如果从真正的寻根文学的立场出发,很难称其为小说。我很愿意把它看作是王安忆对自我精神的分析,也愿意把它看作是王安忆不断地写故事所要达到的满足感的表现。寻根文学必须面对生命问题和社会问题,叙事本身,既可以选择历史性视角,也可以选择现实性视角。关键要把握生命之根本是什么?生命之根本是勇气、力量、信心和自由,是希望,是虔诚,是奔放,是战胜焦虑和恐惧。生命之思,最终必须回到自由、美与爱这些关键问题上来,而社会总有力量对个体生命构成压抑和残害,必须反抗这残酷和野蛮,必须反抗这暴力和淫威,因为人的生命不是动物的生命。人的生命,不应是“弱肉强食”的问题,在社会生活中,应该有心态秩序和理性秩序。叙事话语在凸现历史的过程中,应该是对真正的生命的呼唤,对自由的呼唤,对爱的呼唤,最终回到正义、自由、平等上来。以文学形象达到深度思考,不是抽象所能完成的。它使我们想起了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虚构。

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和《族长的没落》,写得何等深刻有力,那里的变形虚构正是现实的折射,那里的愚昧黑暗和残忍,正是作者对生命的自由呼唤。他的深度、广度,他的思想意识,是绝不能以“家族寻根”所能概括得了的,那里的无数神秘莫测的现状,那种原始,荒寒和残暴的野性,那种文明被扭曲、法律被践踏的现实历史之描绘,正是对生命之光的急切渴望,他们的虚构是为了生命之光。王安忆的《纪实与虚构》,有点“名不副实”,说纪实是真,说虚构是假,因为虚构需要真正的想象力。王安忆彻底陷入了现象的历史,她成了历史学家,却穿不透历史的硬核,把握不住寻根的本义,找不到生命的启示录,这是怎样的悲哀!诚然,文学叙事需要历史,创作需要历史精神的考古,但是,历史叙事不能流于考古,否则,就没有精神,没有民族魂。在文学的叙事话语中,如果没有对个体存在的真实关怀,那么,叙事话语中的历史形同虚设,就是历史游戏。历史的悲剧不断重演,显然是失去了历史学的真义,需要看到历史的真理,必须反荒诞,赢得自由。难道找出历史英雄的神奇和伟力,就能解除现代生存的困惑?草莽英雄与政治英雄,被虚构得太传奇和神话化了!正因为如此,历史走不出英雄神话。王安忆的这部长篇小说丢失了寻根的本义,虽然如此,不能不承认她的叙事话语的老到和成熟,也许书写才是她的目的,而思考则不是她的目的。也许应该从书写的角度去评价她,而不应从思考的角度去苛责她了。如果从书写的角度去评判,就不得不承认她的“红灯笼”修饰得很美很有个性,所以,王安忆感到:“书写真是一件快事。”“写信没有对手。”“想象是一件乐事。”“写作是对孤独的安慰。”“我不适合写童话和诗,我拿手的就是小说。”王安忆的写作,至少没有直接的功利目的,写作对她是生命方式,生命需要,所以,她不停地写,不停地发表,生命由此获得延伸。“书写真是一件快事,它使一张白纸改变了虚无的性质,同时也充实了我们空洞的心灵。它是使我们人生具备意义的最简便又有效的方式。”王安忆真正热爱的是写作,而不是思考。在许多哲人那里,热衷的是思考,写作只能对他们构成额外负担,所以,尼采选择诗和格言的表达方式,这种方式相对说来负担轻一些。写作,对许多人是负担,而对王安忆来说,则是乐趣,这是职业作家的最好品性,因为这种乐趣,导致她的话语创造力不会衰弱,生命不会停止。

以王安忆的书写才能,必定能写出几十部乃至上百部小说,可以肯定,那必定都是精致的红灯笼,必须相信她的书写才能。她多次谈到:“我要重建自己经验的愿望,但我还只是在我确有的经验基础上,进行一些改造、夸张,我着重的还是抒发。”王安忆惊人的创作速度和创作数量,使人不能不惊奇她的故事演绎才能。在《纪实与虚构》的后记里,她写道:“在这城市里编织故事的最大问题是没有对手。”这一表述,一点也不夸张,王安忆的叙述才能,确实少有可比者,因此,王安忆所面临的超越自我的最大问题是:“不是叙述,而是思想。”只有学会真正独立的自由的思想,王安忆的小说创作才会显得深刻和博大。从《纪实与虚构》里,已经可以看到,王安忆的纪实才能大于虚构才能。虚构不只是把经验的材料加之伪装,更本质的虚构应该富有象征意味,富有陌生化魅力;虚构的怪诞、虚构的鬼气,有时恰好能把现实的问题变得更加鲜明突出。

现代人所具有的焦虑、忧烦意识,显然被加缪、卡夫卡、海勒和乔伊斯、普鲁斯特所夸大了,然而,在这种夸大中,不正感到生活的本质以如此严峻的方式袭来吗?鲁迅的狂人、阿Q、祥林嫂的悲剧意识咄咄逼人,正显示出思考的力量。王安忆所真正需要突破的绝对不是讲故事,尽管讲故事给她极大乐趣,她所最渴望的是穿透生活的内核,是思考,“讲故事,我没有对手”,这不仅可以在中国讲,即使到欧美大陆也可以理直气壮,但是,“思想,我没有对手”,王安忆什么时候可以自由地讲,我等待着。我已太熟悉她的精致的美丽的诱人的“红灯笼”,在照亮前行的夜路上,我宁可选择火把,而不是精致的红灯笼。在这部长篇小说中,王安忆有意识地效法昆德拉小说创作的种种话语方式。这种话语方式的运用,使得《纪实与虚构》具有不少有创造性的思想火花,但是,思想的真正完成,不是仅靠一两个思想警句实现的,必须是精神理想的虚构,它必须是生命意识的理性透视,因此,王安忆需要新的叙事智慧,这就是小说写作本身必要的挑战。正是从思想出发,王安忆小说的形象就变成了批评者的思想激发方式与思想建构依据,真正地理解王安忆的小说形象,意味着小说批评的思想建构就有了形象学支撑。

同类推荐
  • 宋词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唐诗、宋词,各极一代文学之盛,是我国韵文发展史上光芒万丈的两座高峰。《宋词三百首》是最流行的宋词选本,流传深远,最具宋词神韵。
  • 纪实中国2

    纪实中国2

    “纪实中国丛书”整合了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风格的实力作者和作品一同进入市场,给图书文化市场带来回归理性的厚重作品。“纪实中国丛书”策划出版的作品以源于生活、贴近现实,贯穿生活哲理的写作态度,给阅读者带来一种久违的理性阅读、人文阅读的回归。
  • 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儿童趣事的故事

    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儿童趣事的故事

    我们编辑的这套《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包括《清官能吏的故事》、《书生才子的故事》、《农夫诙谐的故事》、《工匠谈闻的故事》、《百姓闲聊的故事》、《儿童趣事的故事》、《世俗流言的故事》、《动物王国的故事》、《万物戏说的故事》和《自然传说的故事》等10册内容,精选了古今中外各种幻想故事、动物故事、生活故事、民间寓言和民间笑话等数百则,是启迪智慧,增长知识,扩大视野的良好读物,也是青少年学习和研究民间故事的最佳版本,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收藏和陈列。
  • 台北咖啡时光:美味寻踪

    台北咖啡时光:美味寻踪

    遍布台北大街小巷的咖啡馆,家家都有自己的经营之道和咖啡经。风格独特的创意咖啡馆,古早味十足的中式咖啡店,遗世独立的山居咖啡馆,热闹活泼的露天咖啡座,温暖柔软的亲子咖啡馆……不经意闯入的某间不起眼的咖啡馆,可能就是台湾文人心照不宣的秘密据点。而我想要述说透过台北的咖啡馆所认识的台北,也远不只咖啡心情,应该有许多曾经遥不可及,即使今日仍然神秘的人事与风景。整个台北,就是我的咖啡馆。
  • 唐诗三百首导读

    唐诗三百首导读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古代丰富的文化遗产,尤其是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巅峰”的唐诗,至今仍是传统文化中最受关注的焦点之一。本书针对市场现状和读者需求,以最经典、最流行的唐诗选本——蘅塘退士编的《唐诗三百首》为底本,按作者分类重新编排,对入选的诗歌篇目进行适当增删,并辅以注释、名家点评、导读三个板块,使读者既能通过精彩的导读语细细品味整首诗作的纯美意境,又能循着名家的视线,直击作品的绝妙之处。
热门推荐
  • 花千骨之忘红尘

    花千骨之忘红尘

    花千骨被悯生剑所杀,摩严耗尽法术一命抵一命将花千骨救了回来,但却被天庭的人带走,并失去了在凡间的记忆,她又会与白子画有什么爱恨纠缠呢?
  • 极限洪荒

    极限洪荒

    刚毕业大学生李逸,带着家庭的压力,女朋友的挂念,每天都辛勤的在保险公司工作,一次并不开心的同学聚会中,一系列的因缘巧合,让他突破重组了自身的基因链,并且从此了解了另外一个平行世界,全新的境界,为了爱人的复活!一段可歌可泣为了一个目的而最终将一个凡人变成最强男人的故事。
  • 子渊诗集

    子渊诗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网球王子同人小说

    网球王子同人小说

    她是个糊涂蛋:“啊啊?什么?”“对,对不起。””哪里是左边?哪里是右边?”他是个高高在上的王子:“还差得远呢!”“还未够水准。”“你这人,太差劲了!”在别人面前,她是个温柔的人,唯有在他面前。在他面前,她是语无伦次,腼腆害羞的,但相处久了。。。他不是个温柔的人,后来他只对她温柔。刚认识不久时,他是多么可望不可即。后来发现,他的手总是冰冷的。原来自己一见钟情,只是自己不知,以为那是崇拜,后知后觉。。。爱上高傲的他,发生怎样的故事?
  • 主流穿越:侠女养成记

    主流穿越:侠女养成记

    一把砍柴刀也能纵横武林?一套“抽风”的拳法也能打遍天下?一个长相不“妖孽”的穿越女生也能风靡万千少侠?呃,答案是肯定的,因为。。。这就是江湖!想知道侠女是怎样养成的?请关注文利新书《主流穿越:侠女养成记》。。。
  • 墨染红尘忆逍遥

    墨染红尘忆逍遥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 融合大陆之生死存亡

    融合大陆之生死存亡

    异界大陆与地球融为一体,地球掀起一场腥风血雨,强者生存,弱者死亡。敌对的我们却成为双方不可分割的部分。''这世界,总有一天我们要一起登顶''朋友,爱人,谁都不缺。
  • 下班抓紧谈恋爱

    下班抓紧谈恋爱

    网络超红人气作品《和空姐同居的日子》作者三十全新力作!!! 非一般的都市巨献 非一般的小说情节 非一般的情感纠葛…… 期待您非一般的收藏推荐!
  • 我是道士不是神棍

    我是道士不是神棍

    原本平淡的生活,却因为一个梦让原本平凡的人变得不平凡,而这些事情都是一个云游道人设定好的,也让我走上了一条诡异的道路,卜算,看相,斗法,观阴阳,看风水……
  • 阴阳双星传奇

    阴阳双星传奇

    鸿蒙宇宙,无边无际,无始无终。茫茫太空,阴阳孕育,情满双星。诡异的星球、神秘的蛰趸龙、有着神奇经历的吃货饕餮仔……少年壮志不言愁!踏破双星、寻觅龙的踪迹,只为一个美好的誓愿!透过一个独特的视角,窥探地球的起源与人类的渊源;讲述远古人类祖先的传奇故事;揭开远古地球那段尘封已久、不为人知的历史!本小说无打怪升级、无系统修炼,但有独一无二的金手指!不喜欢者可以绕道!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