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27800000066

第66章 以文学经典为目的:批评解释学导向(1)

第一节文明与时代:文学批评的经典认知方式及其生命亲证

7.1.1守护经典作家作品与文学批评解释的基本价值信念

正如绪论所述,在文学批评解释活动中,批评家必须建立“文学思潮”、“文学文体”和“文学经典”三大观念的中心地位,事实上,这就是文学批评的基本任务。如果说,“文学思潮”观念的建立,有助于深刻地认识文学的历史变迁与时代流向以及文学创作的无限多样性,那么,“文学经典”观念的确立,则有助于建构文学创作的文明坐标、民族语言文学坐标和时代文学的价值坐标。如果说,“文学文体”观念的建立,有助于深刻地认识文学文体的审美共同性以及每一文学文体的审美传统,那么,“文学经典”观念的确立,则有助于树立每一文学文体的经典作品范式。“文学经典”,不仅标志着“文学思潮”的最高发展水平,而且标志着“文学文体”的艺术形式与内容独创的最高艺术典范。事实上,“文学经典”才是人类文学史的不朽丰碑和人类民族艺术的最辉煌画卷。只有“文学经典”,才能在文学历史长河中显示出不朽的价值;只有“文学经典”,才能在民族艺术的精神史上具有无限美丽的自由启示价值。因此,文学经典观念的确立与文学经典的解释学证明,是文学批评的核心任务。一般说来,文学批评的基本任务在于:评价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与思想价值,确立优秀作品的文学经典意义,守护文学经典的伟大传统。因此,发现并确立时代文学作品的经典价值,坚守并阐释古典文学作品的伟大价值,面向现代与面向古典,向前看与向后看,这就是文学批评的思想方向。

“经典”,是在历史接受过程中不断选择不断比较不断解释的结果,它有“文明与时代”两个认知维度。按照文明的认知维度,经典显示了民族文化的精神价值与生命信仰,显示了民族生活的古老智慧和悠久生活法则,显示了思想的独创性与生命认知的深度。文明的经典,往往具有普世性,它既然能成为民族文明的最高价值信念,那么就可以成为人类的不朽价值法则。按照时代的认知维度,经典更具有时代性价值,只要它能够满足民众生活的广泛精神要求,代表民族的积极进步方向,就可能显示其不朽的时代价值。文学批评活动,永远运行在文学接受与文学解释的历史链条上,永远在文学思想与文学形象的历史传承中,古与今,你与我,共生共在,并不能截然区分。因此,它的经典意识有其双重理据:一是通过经典文学作品与经典文学法则衡量时代文学创作的成就,二是通过时代文学的创新成果挑战经典文学观念,确立时代文学作品的重要价值。这是互动的思想过程,即通过经典评价时代之作,通过时代之作重建新的经典。按照“经典”的时间评价尺度,自应从“文明的经典”与“时代的经典”两个层面进行理论认知。“文明的经典”,是人类不同文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形成的既具民族性思想艺术智慧又具有人类高贵而美丽精神信仰的艺术作品,它既可以是生命的经典又可以是艺术的经典。“时代的经典”,则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民族艺术出自不同的思想和艺术要求,为了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或宗教信仰乃至人类革命运动而创作的经典,它记录了人类生活或民族生活在特殊时代的独特精神生活与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构造了特殊时代的精神风貌和思想灵魂。应该看到,人类在思想文化创造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无数的创作者和原创性作品,这些创作者以及他们创造的作品常常分属不同的思想文化或科学领域,因此,从学科意义上说,经典作家与经典作品观念并不一样。哲学经典不同于宗教经典,诗歌经典不同于宗教经典,科学经典不同于政治经典,不过,远古时期的经典,通常既是诗,又是宗教与哲学,科学与历史,兼容并包。荷马史诗不仅是希腊文学的经典,而且是希腊历史、宗教、政治、地理和文化经典。

人们要了解远古希腊与荷马,唯有通过荷马史诗,所以,荷马史诗成了希腊全部思想文化艺术和科学的起点,是民族文化的最初原典。随着科学的独立与分工的形成,学科意义上的经典具有决定性意义,人类不再需要也不可能生产包罗万象的文化原典。相对而言,人类思想文化和科学艺术的经典观念,根据其影响力和接受范围,可以分成两大经典系列:一是普遍思想意义上的经典,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我们的思想和信念,民族文化精神生活的基本价值皆源于此。二是具体学科意义上的经典,它直接决定了学科的建立和学科的发展,当然,在人类思想文化的全部经典中,宗教经典和文学经典具有最广泛而普遍的意义。坚守文学经典作家作品立场,就是为了捍卫文学的真正自由价值。经典作家作品,有时,几十年乃至上百年才会真正诞生;流行性作品如草木之荣枯,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没有特别的意义,只不过,我们必须澄清长期以来困扰我们的庸俗观念,那就是:“经典全部是艰深难解之作”。事实上,文学经典乃至文化经典,决非只有艰深难解之作,也有通俗易懂之作,像《圣经》并不艰深难懂,《论语》是口头言谈,《道德经》是诗体作品,但是,它包容着丰富复杂的思想文化内容。远古文化经典或民族文化经典强调诗性与口头特征,现代文化经典则重视逻辑建构与科学命名。这是经典的二重性,既要保持经典的诗性与口头性,又要追求经典的立法性与逻辑性。从接受意义上说,文学经典的诗性与口头性具有决定性价值,但是,从思想解释意义上说,文学经典必须具有自己的律法性与独创性。当然,个体性创作与人民性创作不一样,前者更具抽象性,后者更具口头性,基于口头性的文学创作更具广泛的民众接受基础,基于精英性的文学创作更具艺术的高度和思想高度。无人不追求作品的经典性,但是,经典并非主观自为的,它是天才的产物,也是艰苦劳作的回报。经典作家作品,是历史淘选的产物,时代有那么多作家,为什么此一作家作品可以成为经典,而彼一作家作品则不能,这就是历史比较与综合选择的结果。作家的创作,无论他最初的动机是什么,但不可能只出于功利目的。人难免有功利目标,例如,有的作家就是为了改变自我的生活境遇而写作,即通过写作的成功,最终改变了自己的生活境遇乃至人生命运,不过,在我看来,不是因为他有改变境遇的动机而能成功地创作,而是因为他/她具有写作的才能。创作才能永远是第一位的,具有创作才能的人,自然不可能永远处于非创作境遇之中,这是他/她的天命。

功利目的,只是创作意志与动力,但不是创作本身。如果有创作天才,而缺乏意志动力,自然不可能成为作家,但是,功利动机是外在的,创作才能则是内在的。也许正是在功利或超功利的意志作用下,作家的全部生命活力被调动了起来,于是,作家进入了忘我的创作状态之中,全部的才能得到了自由的发挥。当作家认可了创作的价值,他/她会为了文学而献身,这时,作家就进入了纯文学的超功利状态。许多外在因素左右着作家的创作,创作的作品面向社会成了作家最重要的标志。创作的功利目的不会为人考虑,即不论作家存有怎样的动机,都不必计较,只须在意作品的质量,因为动机好坏并不直接决定作品的好坏,而且,动机只具有猜测性效果,不具有真实客观依据。文学创作者的作品,构成了文学的历史,有限的文学作品,可以被纳入读者或批评家的视野之中。优秀的作家作品,通过自己的劳作或机遇,获得公开出版和发行的机会,此时,无数的作品就进入了公众视野。作品淘选的过程,就是比较选择的过程,即人们在同时代的作品中总要选择好的作品或影响大的作品阅读。时代性作品可能有两种命运:一是极具思想影响力或艺术召唤力,指引民族生活的道路或满足人民的审美要求,通俗的作品和先锋的作品,皆可能获得这样的效果,当然,通俗的作品在大众那里具有极大影响,而先锋作品则在精英那里具有极大影响力。这两种艺术状态,往往在艺术诞生的时代,就受到人民的广泛关注,成为文学接受的时代事件,甚至成为文学的时代经典,例如,鲁迅的作品和金庸的作品。二是淹没在无数作品之中,没有得到批评家或大众的真正重视,处于被人遗忘状态,这既可能是通俗作品,也可能是先锋作品,其中,真正好的作品,等待未来的批评家或读者重新发现,而真正劣质的作品,则会消失并且被人遗忘。文学史上提供了大量作品,尤其是在“出版革命”之后,写作和发表变得过于容易,作品的生产量过大,而接受者或文学史叙述的容量毕竟有限,文学史叙述只能针对经典作品发言,或者针对最具时代意义的作品发言,因为有的文学作品构成了特殊的文学事件,成了时代生活的重要见证。

此时,文学史叙述绕不过这些标志性事件,但文学史的最终叙述还是经典为主体,这样,经典的淘选就成了最重要的任务。经典淘选有许多标准:一是创作者具有相对数量的作品。在这些作品中,有许多重要作品,这样,经典作家便从时代历史的叙述中脱颖而出,虽然创作不依靠数量,但没有一定数量的作家绝对不是真正的作家,将毕生精力投身文学的人不可能只有一部作品,他必然不断在创作,只不过,他在发表上自我要求严格,例如,卡夫卡,即使是卡夫卡,生前创作了相当数量的作品。二是确有许多创造性的作品。即作家必须有几个富于原创性的作品证明自身的创造性价值,至少要有一部重要的作品,远远超越一般作品之上。三是同时代的作家和批评家会给有创造力的作家做见证。作家生前就获得了巨大影响,这种影响既是读者给予的,又是批评家给予的,文学接受是交流感动的过程,只要有优秀的作品,就会在读者那里获得回声。先锋作品获得回声要困难一些,但真正先锋的作品在同时代人那里依然可以获得重要的反映。文学作品,一旦获得了独立的生命,即通过发表的方式获得了文字确定性,就会形成无限广泛的语言交流空间,此时,无数的读者与作品本身形成对话关系。这种对话关系,就是寻求知音的过程,寻求生命快乐的过程,寻求自由交流的过程。对话本身,必然构成无限自由的解释,解释的过程,就是确证文学价值的过程。正是由于无数接受者的努力,影响大的作家作品就形成了,接受者的内在共同的心声,就是对经典的选择,经典作家和经典作品,在同时代人的选择中产生。

与此同时,经典还有长时段的历史比较过程。即历史中确立的经典成了民族的文化共识,因为这些作品已经活在人们的心中或口头,或者,化成了民族共同的精神记忆。历史的经典有反复确认的过程,“反复确认”,意味着反复解释、无穷解释、不断开掘经典的无穷深意,并在时代文化背景下焕发艺术作品的生命,赋予作品以现代性启示。当然,也有被人认可的《经典》在历史中不断死亡,因为不能随着时代永久长新的作品,在历史接受中就会死亡,因此,必须强调文学对跨越时代的思想与信念的追求。如果说,历史的经典是相对稳定的评价尺度,那么,时代的经典则是富于变化的尺度,即现时代认可为经典的作品,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未必就是经典,人们会淘选局限性认识。相反,那些真正有创造性的作品,可能因为富有生命力而被重新发现或重新解读,不会因为时代的偏见而丧失价值。历史并不总是敞开,历史的作品并不总是在人们的眼前,历史的作品被淹没,有时比当代作品更不容易被真正认识。经典永远是重新解读的过程,也是永远需要解读的过程,实际上,人类一直在读经典,只有在当代,人们才会阅读非经典。历史的作品,非经典作品大多死亡,只有相对经典的作品被保护下来,因而,人们只能阅读伟大的历史作品。有了经典,文学就有了依靠,人类的艺术生命就不会偏离主航道,所以,在历史生活中,创作和发表极其重要,至少保护文本极其重要,否则,经典就找不到依托。我们要不断地阅读文学作品,不断地选择文学作品,让文学作品获得真正的生命力。

同类推荐
  • 教育在民国

    教育在民国

    《教育在民国》由人文学者智效民主笔,作者借由民国时代的教育界往事,比如谈《蔡元培的教育理念》、《胡适谈书院教育》、《梁启超主张通才教育》等,有感而发,顺手拈来,给今人不少启发。
  • 祖国高于一切

    祖国高于一切

    《祖国高于一切》是陈祖芬的代表作,发表于1980年,讲述的是内燃机工程师王运丰,50年代初抛家别妻,带着3个孩子,从德国回国参加祖国建设的故事。在“文革”期间,他被打成“德国特务”,备受折磨,但他忍辱负重,全心全意地奉献自己的智慧才能,为祖国争得了权益和荣誉。 作品以思想开阔、深沉而锋利见长。结构上分“柏林妻子”、“德国特务”、“中国母亲”三个组成部分,时间与空间跨度大,用意识流手法把时间上的跳跃和看似零散的内容巧妙地结构为完整的一体。
  • 看法

    看法

    娄义华:现任职中国先锋作家出版社社长兼党委书记,《香江》文学杂志执行总编。从事新闻工作十余载,先后在《当代诗坛》杂志任编辑;《湖南人口报》记者、新闻摄影记者、编辑;长沙电视台女性频道任编导;新华社湖南分社记者;长沙晚报报业集团《东方新报》社任编辑、首席记者、主编等职。
  • 你是人间四月天:林徽因诗文选

    你是人间四月天:林徽因诗文选

    本书记录了民国一代才女内心隐秘和复杂的情感心路历程。诗歌婉转、轻柔,散文平和中带着大气,是民国灿烂文学史中一道别有韵味的诗歌散文选集。
  • 约好了春天开花

    约好了春天开花

    把生活当做一种人生的旅行,以细腻的笔触、真挚的情感,讲述了友爱、亲情、成长、孤独……发人深省,感人至深。《约好了春天开花》的作者将对生命的诸般感悟,化作诗意的言语,为后来者点一盏心灯,照亮前方的路。它可以让你爱上生活、爱上阅读、爱上书写自己的美丽心情和故事。
热门推荐
  • 异界之乱神

    异界之乱神

    一个不得志的现代青年,在路上捡了一只浑身是血的狗狗后,进入了异界。机缘巧合之下,和修罗王族签下血契,并带着一身仙之力进入修真界闯荡。修道之路,修真为基,仙次之,圣为永生。看华天如何扭转乾坤,成为扰乱世间规则之神!
  • 超神学院之天道轮回

    超神学院之天道轮回

    梦醒了之后,龙飞才明白自己真正在乎的是什么?可是这一切真的可以改变吗?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夺心之恋:爱上龙神大人

    夺心之恋:爱上龙神大人

    她是异世公主,为了救他,全族被灭。为了挽救全族人的性命,她历经五百年杀戮,她找到了他——那个具有让人起死回生能力的人。她步步为营,成为他的邻居,事业上的伙伴,还有……恋人。只为得到他的心脏。他宠她上天,到头来才发现,所有一切遭遇全部拜这女人所赐。当匕首刺入胸膛,他忍着剧痛,残忍却阴冷地笑:“放心,为了不让你们费尽心机再等一个轮回,我不会戳坏它!”原来,所有的一切,只因为他一颗含有龙珠的心脏。五百多年的轮回,每一世,他皆是被取心而死!伤口愈合的很快,再强的法术也愈合不了一切。那一道伤,就像人类所说的割袍断义,而对于他,却是剜心之伤。
  • 那个初夏那个人

    那个初夏那个人

    [本文已弃,切勿入坑]由于不规范操作,作者本人已弃文。以后应该会创新文,希望大家继续支持。第一次写文,放弃很难过,但又无可奈何。现安利好友问问《腹黑竹马在眼前:恶魔,请滚蛋》由衷感到抱歉
  • 蛊缘情惜

    蛊缘情惜

    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埋藏在边疆的古墓,是否能够让你重新面对这个不完美的世界?是否能让你找到生活的真谛?去探索古墓吧!少年!
  • 苍天泪烟雨情

    苍天泪烟雨情

    这是一部悲情小说,故事讲述了女主人公的坎坷人生,和她那一生都看不清的烟雨迷情,让人时而飙泪、时而为她牵肠挂肚。故事的部分情节有作者的影子......
  • 借我一捧寂静的光

    借我一捧寂静的光

    为了保护好朋友顾轻轻,明月光骗了季烨岑。之前的他们从未有过交集,在这之后,他们却再也甩不开彼此,谁叫明月光骗什么不好,偏偏骗了季烨岑的心。七年后,小骗子大学毕业成了小记者,状元流氓季烨岑拿起手术刀做了医生。命运的转盘再次光顾,这一次,他们再不会错过。
  • 游戏都市之部落家园

    游戏都市之部落家园

    今年,我们的第二世界定位在了游戏虚拟,而真正的游戏,却不是他的本身……
  • 威震天宇

    威震天宇

    平凡少年意外坠落异界,威震天穹,战最强修士,斗最狠强者,屠神灭魔,破灭天地,粉碎无上规则,成就天穹至尊。……在未来,在蓝水星,人最大的命运,是生而为人。不甘的先驱者,发明修炼,试图通过修炼,改变命运,摆脱宿命。然而多以虚度一生,无功而返,而悲壮终结。无人知晓,是否有先驱者成功过。只有飘渺无法证实的传说。时光荏苒,在未来,来自蓝水星的许溟,本与修炼无缘,意外坠入异界后,也踏上修炼之路。蛮荒原始,诡异多变,谜团重重的异界,似乎是修炼的好地方。然而此界正在崩塌,正被未知侵蚀。要找到离开的方法,退出按钮。起初的纯朴真诚,很快变得阴郁冷酷。黑暗的世界,在世界完全毁灭之前,逃离。没有谁愿意束手待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