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27400000024

第24章 冥想圣言唵(4)

“唵是那真实(Om Tat Sat)”——这已表明了梵的三重意义。在一开始的时候,婆罗门、吠陀和献祭都依靠它而创造出来。因此,经典所吩咐的献祭、施舍和苦行等活动,总是以吠陀的追随者(信徒)们发出的唵声开始。

唵是所有曼陀罗的本质

唵是所有圣言的本质。在所有的吠陀思想学派里面,尽管它们各不相同,但都接受唵为终极的至高象征。在一些非吠陀的学派里面,也认为它是所有声音中最神圣的。数千年来,它已经受到数不清的灵性探索者的祷告、冥想和崇拜,也被其他不同的灵修实践所使用。所以,唵不仅仅是一个圣言,而且是最神圣的曼陀罗,或者是吠陀中最神圣的音节,包含在它里面的是一股集中的伟大精神力量。

当一个圣言,或者是神秘的音节(在称作“持咒”的实践中)被探索者恰当地念诵的时候,它会向那人释放出内在固有的精神力量。一个圣言是神圣和纯粹的,因为很多探索者在过去都念诵它,冥想它的意义,还受到了它的启迪。唵是这样一个圣言。当一位探索者在不断地念诵唵和冥想它的意义的时候,他的心意会得到净化,他的灵性意识也被唤醒。

一位探索者在开始念诵一个圣言的时候,这个名词的声音和冥想都是相互分离的。但是,随着不断的念诵,声音最终会融入在思想里面。要达到这种冥想状态,在一开始练习的时候是困难的。心意,习惯了身体意识和具体思想所处的水平,无法很快地集中在冥想对象的思想上,因为那是很精微的。另外,它会坚固地反抗任何东西。另一方面,冥想的方法已经决定了冥想的步骤和过程,而心意又藉此而被引导到目标上。这样的步骤和过程,尽管对于探索者来说,看上去是刻板和单调的,但也无可避免。一个人的冥想练习在能够变得有自发性之前,首先必须受到指引。在这种意义上,持咒的实践对于练习冥想来说,是一种极大的支持。

每一个用于练习持咒的曼陀罗都有其内在固有的潜在力量。当一个灵性高度发展的灵魂在念诵一个曼陀罗的时候,它会变得充满力量,焕发出生命力;这样的一个人把这个曼陀罗传给另一个人的时候,也把那股力量传过去。这样一个富有生命力的曼陀罗的力量是必然的。每次念诵它,都是一点滴的震动,深深地进入我们的内在意识。甚至口头的念诵停止了,这种震动仍然以一种分子的方式来持续着。通过长时间地不断念诵,整个心灵都充满着这种曼陀罗的震动,内心充满了神圣和纯粹,很快会产生出一种可感觉得到的转变。基督教神秘主义经典作品《无知之云》的匿名作者写道:

因此这样写着,那短短的祷告贯穿了天空……为何只有一个音节的短小祷告贯穿了天空呢?当然因为这是充满了灵性的祷告,是在高处,在深处,在他灵魂的呼吸里面发出的长音祷告……这是在高处和深处,在我们灵性的呼吸里面发出的长音祷告。无需很多的祷词,只需一个音节足矣。

圣言唵很可能是奥义书的知微者们推崇的,用来实践崇拜与冥想的最简短的词。

此外,《摩诃那罗延那奥义书》把唵描述为歌雅特瑞曼陀罗的本质:“单个音节的‘唵’是梵,阿耆尼是它的神性,它的圣人也是梵,它的比量是歌雅特瑞(gayatri)。

它的作用是与以多样化的宇宙形式而存在的超灵(Paramatman)结为一体。”那就是说,音节唵的真正形象是梵;同时也是用梵来表示,这里也表示为阿耆尼(火);它的仙人是梵;它的比量是歌雅特瑞;它的作用是帮助一位求道者去认识他与至上者(Supreme)的合一。

唵是大地,唵是天空,唵是天堂,唵是中间地带,唵是出生之地,唵是受祝福的官邸,唵是真理的居所。唵,让我们冥想神圣的创造者那可敬的光,加快我们的领悟。唵,他是水、光、气味和食物,也是三界。代表原音的他是所有这一切。

上述出自《摩诃那罗延那奥义书》的诗节对曼陀罗进行了精神上的默念(用梵语),在进行调息(pranayama)期间用来使精神集中。根据摩奴所说,这些曼陀罗需要用精神去默念,在保持呼吸的同时,把精神集中起来。在呼吸停滞的瞬间,用拇指、小指和无名指塞住鼻孔。探索者在练习调息的时候,把精神集中到这些曼陀罗上,潜伏在深处的灵性意识会被唤醒,他也变得适合于与无上自我发生联系。在实践持咒、护摩和冥想的时候,前面带有唵的歌雅特瑞曼陀罗会发出声音。除非探索者首先通过练习调息来把自己净化,否则他并没有为任何这样的灵修实践做好准备。这种调息,是在举行黎明崇拜期间进行,与钵颠阇利在《瑜伽经》所述的瑜伽练习不同。而摩奴所写的在保持呼吸期间的调息则是通过念诵上述的曼陀罗来衡量。在钵颠阇利所述的调息里面,分成三个方面:吸入、保持和呼出——所有三者都可以适当地衡量。

《唱赞奥义书》的四个诗节暗示了唵事实上就是歌雅特瑞曼陀罗的本质:

生主孵化出众世界;又从它们那里孵化,孵化出元素:从地上孵化出阿耆尼(火),从中间地带孵化出瓦驭(风,vayu),从天上孵化出阿迪雅(太阳,aditya)。他孵化出这三位神;又从它们那里孵化,孵化出元素。《梨俱吠陀》诗节来自火;《夜柔吠陀》诗节来自风;《娑摩吠陀》诗节来自太阳。

他孵化出三种知识(也就是三吠陀);又从它们那里孵化,孵化出元素。

Bhur来自《梨俱吠陀》,Bhuvah来自《夜柔吠陀》,Svah来自《娑摩吠陀》。

圣言唵表示至尊梵(Supreme Brahman),代表不可分割和无分别的纯意识的种子曼陀罗。照这样来看,所有其他曼陀罗或神秘音节,代表着至尊神性(SupremeGodhead)独特的一面,皆源自于唵,只不过是唵的不同形式。

所有崇拜的开始

所有的仪轨和典礼,其符咒和祷告词都以圣言唵开始。《薄伽梵歌》说:

因此,吠陀的跟随者按经典的规定履行祭祀、布施和苦行的时候,总是从Om(唵)一词开始。寻求解脱者应该不求回报地用Tat(塔)一词来进行各种祭祀、布施和苦行等行为。呀,普瑞塔!Sat(萨)一词是指祭祀的目标——绝对真理与良善,也指举行这种祭祀的人,还指为取悦至尊主而从事的一切与绝对本性相吻合的祭祀、施舍和苦行活动。在对至尊主没有信心的情况下所进行的任何祭祀、布施和苦行,都称为“非存在”。它们是不持久的,对今生和来世都没有用。

因此,探索者在履行任何的崇拜,实行任何的布施,实践苦行,或者举行任何祭祀典礼的时候,念诵圣言“唵·塔·萨”(Om Tat Sat,梵的三个称号),任何缺点和不足都可在这样的行为里得到克服。换句话说,不完美的献祭、苦行、布施和崇拜行为都可通过带着信心念诵“唵·塔·萨”来达到完美。钵颠阇利称唵为至尊神性的指示,或者是vachaka:“表示他(上帝)的词是唵。”Vachaka这个词意思是指一种特别类型的指示。念诵它,随着无知和幻觉的面纱从他的头脑中被移去,会有一股力量把探索者潜在的灵性意识唤醒。钵颠阇利说:“念诵这个(唵)和冥想它的意义[便是道路]。”也就是说,念诵圣言唵,同时又冥想它的意义,是通向自我知识的道路。“通过这样做,得到了自省,摧毁了障碍。”那就是说,念诵唵和冥想它的意义的首个表现是,提升了我们内在的自省力量。随着这种力量表现得越来越强烈,所有把个体的私我从无上自我中分离的精神和物质障碍都开始消失。

钵颠阇利主张,念诵圣言唵,必须伴随着冥想它的意义。两者必须同时进行。

仅是机械地念诵唵而不冥想它的意义并不会产生出想要的效果。对于这一点,《唱赞奥义书》指出,仅仅是作为诵读的一部分来发出唵声的人,以及明白唵真正意义的人,两者皆可履行同样的崇拜;但是带着知识、信心和冥想去崇拜,会产生出更强更有力的效果。

心意的净化

念诵圣言是转化和净化心意的最有力工具。从已被净化的心意中会产生出一幅清晰的图像。根据吠檀多经典,其他的净化心意方法是,恪守道德、无私的行为、布施、实践苦行、与圣人联谊、仪式性的崇拜、正确地履行责任,以及各种形式的忏悔。但是,这些都没有口头上或精神上念诵一个圣言,同时又冥想它的意义那样有效。忏悔和苦行等方法无法除去罪的根源——无明。它们只能净化心的意识层面,却无法穿透潜意识层面,那里隐藏着不洁思想的精微印象,欲望也埋藏在里面。

心意的净化就像清除持久固定在桌子上的墨水污迹一样。由于墨水污迹本身无法从桌面上被除去,只有把清水倒上去才可以把它清除。随着不断地把水倒上去,所有的不洁全都自动地清除出来。持续不断和有系统地念诵一个圣言就像倒进去的清水。这种念诵的振动会深深地进入心里,用它来把里面的不洁清除。

同类推荐
  • 你为什么会浮躁:培养踏实务实的工作作风

    你为什么会浮躁:培养踏实务实的工作作风

    本书介绍了个人产生浮躁的内在原因以及处理方法,旨在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 受益一生的老人言

    受益一生的老人言

    中国有句老话,叫“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为什么要听老人言?因为老人的老,不光体现在年龄的衰老,更体现在智慧的古老、经验的老道、洞察世事的深刻。那些口口相传的智慧,是人间至理,因为它们从生活中来,经历了时间的洗礼,是最纯粹的智慧。用心体会这些智慧,我们就能够从中吸取营养,发现生活的真谛,感受生活的意义。
  • 中国人的95种性格及其命运

    中国人的95种性格及其命运

    本书从性格理论出发,从众多的性格类型中,列举了如中庸、狭隘、懦弱、懒惰、残暴、认真、自满、自负、大度、勤奋、诚信、正直、豪放、多疑、孤僻、乐观、自卑、进取、顽强、创新、敏感、逃避、自恋、自闭等性格特征来进行分析、阐述,使人们认识到:不仅要利用正面的性格,也要警惕负面的性格。
  • 放轻松:心理专家不告诉你的身心均衡术

    放轻松:心理专家不告诉你的身心均衡术

    东方的神秘宗教,基本上是利用禅坐训练及无我思想来提升、转换意识层次的。这种引起西方人极大研究兴趣的所谓的“道”,其实就是一种整合身心的有效法门,其实质就是让我们——放轻松。放松是为了展现超能力的预备工作。当心念和意识自由时,蕴藏在深处的真实潜能会浮现,而且让人更能体验到美好的事物。享受真正的喜悦、充实、超我的境界。这种神秘经验,可以被视为完全放松的终极境界!
  • 做自己的冠军

    做自己的冠军

    本书系青年人生哲学读物,讲述了冠军们成功和失败的故事,融入了鲜活的案例和哲理性的醒世妙语。
热门推荐
  • 黑君

    黑君

    世界诞生不久,天堂未开,地狱未立,天使与恶魔游荡在人间。这是一个混乱的时代,没有统一的国家,只有一座座城邦被恐怖的荒原包围。魔法、神术、炼金、药剂、斗气种种力量在这里生根发芽,世界开始走向秩序。
  • 本草纲目通俗读本

    本草纲目通俗读本

    《本草纲目》是我国明代医学家李时珍以毕生经历编著的一部不朽巨著,从它面世之日起,就一直为人们所真爱,它的光彩没有因时光的流逝而暗淡。本书收集了《本草纲目》的各种版本,选择编辑了离我们的生活比较近的、实用性强的疗方,并且对其顺序做了比较大的调整,把我们的主要食品-菜部、果部、谷部放在前面,并作为重点。全书详细地介绍了它们的实用价值和加工方法及治疗病方。我们在编辑的过程中,对现今已不常用的,例如:水部、人部、石部只选其一小部分,作为点缀,以保持书的基本完整。
  • 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第八卷)

    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第八卷)

    四大名著是指《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及《红楼梦》四部中国古典章回小说。这四部著作历久不衰,是汉语文学中不可多得的作品。其中的故事、场景,已经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四大名著”的最初提法是“四大奇书”,中国在明末清初最先有了这种说法。李渔曾在醉田堂刊本《三国志演义》序中称:“冯梦龙亦有四大奇书之目,曰三国也,水浒也,西游与金瓶梅也……”清代乾隆年间问世的《红楼梦》原名《石头记》被公认是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本书将这四部书进行了新的编排,选取其中的经典篇章予以出版。
  • 苍生界

    苍生界

    魔道中仙,仙道中魔,人恒为之。魔仙之道,天地之以一顺。善恶之道,天地之以一念。
  • 梦想支离破碎

    梦想支离破碎

    草原上,三个孩子正赶着肥硕的山羊,嘻哈着。“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然而一只带着千百年怨气的里斯海盗船,正无声息的驾往这座与世隔绝的岛屿。灾难即将降临,每个岛民都不能避免。且看这三个孩子,把手中的树枝,换成利剑的时候;且看这三个孩子,互相斗计,各自为王的时候;还记不记得,儿时的愿望与承诺。“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
  • 佛说护净经

    佛说护净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神明大人在都市

    神明大人在都市

    他成为了一位神明,只是这个神明的职位貌似有点不对劲啊!
  • 凤逆天下:腹黑邪王废材妃

    凤逆天下:腹黑邪王废材妃

    丞相府三小姐,世人眼中的废材,软蛋,脓包,是人人可欺的对象,当一场意外过后,迎来的是金牌杀手,斗恶母,欺庶姐,斩杀一切,重生一世,睥睨天下,修元素,契神兽,玩转空间,当她遇上他,“我好看吗?”某王斜倚在池边撑着下巴,“好看,”某女下意识回到,“想不想再看。”“不想,”某男疑惑,“我不好看?”不是,她怕自己再看下去会长针眼。
  • 爱情物语信

    爱情物语信

    大白,平凡普通的男子,只是存活在信件里面,却血肉真实,一段永以为好的感情却遭遇预想不到的中伤,面临分崩离析,是继续、还是选择别过......
  • 末世重生之战神崛起

    末世重生之战神崛起

    末世病毒爆发,本以为即将死去的龙傲天居然重生到末世前!哼哼,那些曾经背叛我伤害我的人,我定让你们百倍奉还。what?他们是好人?哼。那只是他们的伪装罢了。这一世我会踩着背叛者和丧尸的头颅走向人类的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