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打油诗
打油诗属俚俗诗,它诙谐幽默,暗含讥讽,结构松散,韵律流畅,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表达强烈的感情。《说园》除用各种修辞手法之外,还运用打油诗表达自己强烈的感情。
(1)燕子燕子,何不高飞,久栖于斯,坐以待毙。(《说园》四)
这是作者游南京燕子矶时看到景区遭破坏、环境被污染的感受,人未到景点,就听见鸦嗓聒耳,看见黑云滚滚、势袭长江,因此就坐在燕子矶上即景吟出这首打油诗,表示对风景区开矿办厂、污染环境的气愤,诗写得诙谐、幽默,但暗含讥笑,嘲讽当事者之意要远过言表。
(2)我为漏窗频叫屈,而今花样上茅房。(《说园》三)
漏窗的功能是泄景,当作者看到某地新建厕所竟也饰以满壁漏窗,宛若“园林小品”时,就吟出几句顺口溜来讽刺讥笑之,批评主事者和设计者的无知、低俗,表示自己的不满。
《说园》中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是通过比喻、比拟、反向、设问、诡谐、谲辞、反语等多种修辞手法和运用俚俗打油诗来表达的,作者的褒、贬、爱、憎、喜、怒、哀、乐的情感都能得到充分的抒发,并以这种情感倾向感染读者,让读者认同、共鸣,接受作者的观点,自觉地继承和弘扬传统的造园理论和造园技艺,保护风景名胜、园林、文物古迹和生态环境,努力提高自己的历史和文化素养。
(二)语言的时代色彩
先生文章中的语言具有特定的时代特征。它表现在概念、词汇的运用,语言的节奏、句法等方面,使读者读后能鲜明地感受到某个特定时代的气息。例如:
(1)计成云:“三分匠,七分主人。”言主其事者之重要,非污蔑工人之谓。今以此而批判计氏,实尚未读通计氏《园冶》也。讨论学术扣以政治帽子,此风当不致再长矣。(《说园》三)
此段加点之语言,都是“文革”时期迫害知识分子惯用的伎俩,这些话富有时代特点,只有经过十年浩劫,被批斗、吃过苦、受过罪的人,才写得出来,“此风当不致再长矣”是大家的共同心愿。这里还用了个“再”字,内中包含了多少辛酸呵!
(2)今西湖白堤之柳,尽易新苗,老树无一存者,顿失前观。“全部肃消,彻底换班”,岂可用于治园耶?(《说园》三)
“全部肃清,彻底换班”是“文革”期间用于各派夺权斗争的常用语,当时这一派失败了,那么这一派的头头(领导)要全部挨批斗、下台,换另一派的头头(领导)上台当新班子的领导,这就叫做“全部肃清,彻底换班”。现在把政治术语借用到西湖白堤移老柳换新苗上,表示对“尽易新苗”这种做法的批评。西湖白堤东起断桥,经锦带桥而止于平湖秋月,全长一公里,是一条由昭庆寺(现为杭州少年宫广场)通向孤山的游览长堤。早在一千多年前,白堤就垂柳成荫,风光旖旎,唐诗人白居易在杭州做刺史时,最喜欢在此观赏漫游,他的《钱塘湖春行》诗中有几句是专门赞美白堤的:“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沙堤虽不是白居易主持修筑的那条堤,但杭州人民为了纪念这位浚治六井,在西湖蓄水灌田,为人民谋福利的父母官,就把他最喜欢的白沙堤称为白堤。白堤横亘湖上,平舒坦荡,堤岸两边各栽一行杨柳,一行碧桃。每年春天,桃红柳绿,远远看去犹如湖上的一条锦带,“飘絮飞英撩眼乱”正是白堤春色的写照。白堤历经千年,碧桃杨柳总是站在堤岸两边。可是十年“文革”,让白堤上的桃柳也历尽浩劫:有的断胳膊断腿,有的遍体鳞伤、体无完肤,有的还被剥了皮。拨乱反正后重新修整西湖,白堤上的老树都换上新苗了。新苗娇小,白堤顿失前观。即使过了三十多年后的今天,白堤上的杨柳远远望去,仅像一把把伞似的张开着,还形不成帐,更连不成带。
(3)古迹之处,应以古为主,不协调之建筑万不能移入。杭州北高峰、南京鼓楼之电视塔,真是触目惊心。在此等问题上,应明确风景区应以风景为主,名胜古迹应以名胜古迹为主,其他一切不能强加其上。(《说园》四)
“电视塔”是新事物,20世纪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后,电视普及了,全国各大中城市为了接收和播放电视,都在本地选制高点建电视塔,这是好事,但是有些地方将它建在风景区,这就无形中破坏了风景名胜和古迹,先生当然不会视而不见的,就公开提出批评了。
另外,《说园》书上用的电视、电视塔、缆车等都是当时新用的名词,也富有时代色彩。让读者感受到时代的特有气息。从《说园》的语言中能反映以下几点时代的特点:第一,十年浩劫时,风景名胜区和园林、文物都是重灾区,几乎全部遭到破坏,连树木花草也不例外。
第二,拨乱反正、百废待兴时,许多风景名胜区和古园林得到整理修复,由于人才奇缺,现有的造园者和管理者缺少历史和文化素养,所以不能做到修旧如旧;第三,改革开放后,经济建设发展迅速,旅游业发展也很快,但由于基层领导者和管理者思想修养和文化修养都跟不上形势,不能全面地、长远地看问题,在风景区开矿、办厂、造大宾馆、建电视塔,在古园林中开商店,造成景区园区新的破坏,既污染了环境,也破坏了生态平衡。第四,改革开放后,思想解放,言论自由,先进的知识分子敢想敢说,所以,先生敢于亮观点,敢于批评,敢于提建议,《说园》也就应时而生。
四语言的音乐美
《说园》朗读起来琅琅上口,语调有高低,声音有强弱,音韵铿锵有力,听起来抑扬顿挫、优美动人,这是运用叠音、双声、叠韵、回环、顶真等修辞手法以及语序变化所造成的。语言音乐美是以语言的声音为物质媒介,诉诸人们听觉,以语言的节奏来表现出美的音韵。请看以下分析:
(一)叠音、双声、叠韵
双声是两个音节的声母相同,叠韵是两个音节的韵母相同,双声叠韵的运用,使语音流利,语句声音抑扬顿挫,如果双声配叠韵则音调会更加和谐优美。例如:
(1)西湖满觉陇——经通幽,数峰环抱,故配以桂丛,香溢不散而泉流淙淙,山气霏霏,花滋而馥郁,宜其秋日赏秋,游人信步盘桓,流连忘返。(《续说园》)
“淙淙”、“霏霏”都是叠音字,“流连”是双声,“馥郁”、“宜其”、“盘桓”都是叠韵。叠音使音响优美,双声配叠韵,使音调和谐,悦耳动听。
(2)能配以凉馆竹阁,益显西子淡妆之美。……他日待我杖履其境,从容可作小休。(《说园》四)
“从容”是叠韵,“小休”是“双声”,双声与叠韵连用,婉转铿锵。
(3)济南珍珠泉,天下名泉也。水清浮珠,澄澈晶莹。(《说园》四)“澄澈”是双声,“浮珠、晶莹”是叠韵,双声配叠韵,和谐优美,悦耳动听。
双声叠韵词都声音婉转铿锵,声调回环优美,能造成一种和谐悦耳的音乐美感。
(二)回环
语言回环是以词、词组或句子为单位,利用语序回环往复的变动和巧妙配合(有时为了适应表达的要求,不但语序上有所变动,而且词语上也有所变动或部分更换),表达两种事物相互制约或相互依存的密切关系,可以揭示出两个事物的对立统一关系,语言活泼有趣,结构整齐匀称,含义深刻精警,耐人寻味。如:
(1)故黄石山起脚易,收顶难;湖石山起脚难,收顶易。黄石山要浑厚中见空灵,湖石山要空灵中寓浑厚。(《续说园》)
这里有两组回环句。一组是:“黄石山起脚易,收顶难;湖石山起脚难,收顶易”,说的是黄石假山堆叠与湖石假山堆叠的难易不同。另一组:“黄石山要浑厚中见空灵,湖石山要空灵中寓浑厚”,把黄石假山与湖石假山进行对比,从中分别揭示出两者的优点来。
(2)刚以柔出,柔以刚现。(《说园》三)“刚以柔出,柔以刚现”,通过语序变动和个别词的更换,揭露出两个事物对立统一的关系,含义深刻精警,语言活泼。
(3)……造园之道正亦如此,所谓实处求虚,虚中得实,淡而不薄,厚而不滞,存天趣也。(《说园》四)
这里是把语序作些变动,词语个别变换,组成回环关系。回环的语序变化,使造园的实与虚、淡与厚、薄与滞之间的相对关系表达得更周密、更完整,园林也更富自然之趣。
回环不但能使表达的意思更加深化,所反映的事物不断向前推进,深入地揭示事物的辩证关系,语言活泼,显得精辟警策,而且形式整齐、匀称,声音抑扬铿锵,具有回环往复的音乐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