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25400000046

第46章 参考文献(2)

[4]温元凯.中国传统文化潜结构的改造.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

[5]许苏民.文化哲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6]杨镜江.文化学引论.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7]杨春时.中国文化转型.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4

[8]张岂之.中国传统文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9]赵剑英.世纪之交的中国文化.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4

[10]丁恒杰.文化与人.北京:时事出版社,1994

[11]何亚平,张钢.文化的基频——科技文化史论稿.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

[12]孟繁华.众神狂欢——当代中国的文化冲突问题.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1997

[13]刘永佶.中国文化现代化.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1997

[14]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15]刘进田.文化哲学导论.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16]衣俊卿.文化哲学.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

[17]司马云杰.文化社会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18]杨善明,韩锋.文化哲学.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2

[19]许结.中国文化史论纲.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0]夏建中.文化人类学理论学派.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1]衣俊卿.文化哲学十五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2]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修订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3]赵洪恩,李宝席.中国传统文化通论.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4]李庆霞.社会转型中的文化冲突.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

[25]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26]陈序经.文化概观.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7]顾伟列.中国文化通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8]衣俊卿.现代化与文化阻滞力.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29]王前.中西文化比较概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0]张岱年,程宜山.中国文化论争.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31]曹天予,钟雪萍,廖可斌.文化与社会转型.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32]高占祥.文化力.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3][美]弗雷德里克·杰姆逊着,唐小兵译.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34][美]菲利普·巴格比着,夏克等译.文化:历史的投影——比较文明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35][美]S.南达着,刘燕鸣,韩养民编译.文化人类学.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

[36][美]马文·哈里斯着,李培荣,高地译.文化人类学.北京:东方出版社,1988

[37][美]露丝·本尼迪克特着,王炜等译.文化模式.北京:三联书店,1988

[38][美]马文·哈里斯,张海洋,王曼萍译.文化唯物主义.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

[39][美]克莱德·M.伍兹着,何瑞福译.文化变迁.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

[40][英]雷蒙·威廉斯着,刘建基译.关键词:文化与社会的词汇.北京:三联书店,1997

[41][美]R.沃斯尔诺等着,李卫民等译.文化分析.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42][美]克利福特·格尔茨着,纳日碧力戈等译.文化的解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43][德]彼得·科洛夫斯基着,毛怡红译.后现代文化——技术发展的社会文化后果.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

[44][英]马林诺夫斯基着,费孝通译.文化论.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45][美]马歇尔·萨林斯着,赵丙样译.文化与理性.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46][美]塞缪尔·亨廷顿着,周琪等译.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47][美]约翰·R.霍尔,玛丽·乔·尼兹着,周晓虹,徐彬译.文化:社会学的视野.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47][英]史蒂文·康纳着,严忠志译.后现代主义文化——当代理论导引.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49][美]孙隆基着.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50]阿雷恩·鲍尔德温等着,陶东风等译.文化研究导论(修订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1][德]阿尔弗雷德·韦伯着,姚燕译.文化社会学视域中的文化史.北京:世纪出版集团,2006

[52][英]阿雷恩·鲍尔德温等着,陶东风等译.文化研究导论(修订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二)教育文化学、教育社会学、教育人类学

[51]丁钢.文化的传统与嬗变——中国文化与教育.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

[52]刁培萼.教育文化学.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

[53]邹进.现代德国文化教育学.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2

[54]顾明远.民族文化传统与教育现代化.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55]石中英.教育学中的文化性格.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

[56]郑金洲.教育文化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57]黄书光等.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文化使命.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58]滕星.文化变迁与双语教育.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59]顾明远.中国教育的文化基础.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

[60]赵中建.学校文化.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61]杨全印,孙稼麟.学校文化研究——对一所中学的学校文化透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62]郑金洲.多元文化教育.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4

[63]余秀兰.中国教育的城乡差异——一种文化再产生现象的分析.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64]胡定荣.课程改革的文化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65]吴康宁.教育社会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66]谢维和.教育活动的社会学分析——一种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67]刘云杉.学校生活社会学.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68]马和民.新编教育社会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69]程新英等.转型时期的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0

[70]费孝通.乡土中国.北京:三联书店,1985

[71]费孝通.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6

[72]郑杭生.当代中国农村社会转型的实证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73]王春光.中国农村社会变迁.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6

[74]史万里等.中国农村改革20年.北京: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

[75]周曰礼.农村改革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8

[76]李守经,钟涨宝.农村社会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77]郭晓君.中国农村文化建设论.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78]贺雪峰.新乡土中国——转型期乡村社会调查笔记.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79]冯增俊.教育人类学.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1

[80][美]明恩溥着,午晴,唐军译.中国乡村文化生活.北京:时事出版社,1994

[81][德]O.F.博尔诺夫着,李其龙等译.教育人类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82][奥]赫勃尔特·茨达齐尔着,李其龙译.教育人类学原理.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83][法]玛丽·杜里——帕拉,[法]阿涅斯·冯·让丹着,汪凌译.学校社会学(第二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三)教育学、教育史

[84]陈桂生.教育原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85]叶澜.教育概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86]黄济,王策三.现代教育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87]胡德海.教育学原理.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1998

[88]叶澜.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报告集.上海:三联书店,1999

[89]叶澜.新基础教育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90]袁振国.当代教育学(修订版).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91]毛礼锐,沈灌群.中国教育通史.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

[92]孙培青.中国教育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93]孙培青,李国均.中国教育思想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四)课程与教学论

[94]王策三.教学论稿.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95]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比较教育研究室.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教学.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

[96]江山野.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课程.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1

[97]李秉德,李定仁.教学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98]吴康宁等.课堂教学社会学.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99]吴永军.课程社会学.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100]张华.课程与教学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101]李定仁,徐继存.教学论研究二十年.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102]蔡宝来.现代教学论的发展反思与构建.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1

[103]钟启泉,崔允漷,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04]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05]傅道春.新课程中课堂行为的变化.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06]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07]郭华.教学社会性之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108]黄甫全.课程与教学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109]王鉴.实践教学论.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2

[110]张楚廷.课程与教学哲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111]单文经.教学引论.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

[112]李定仁.教学思想发展史略.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4

[113]李定仁,徐继存.课程论研究二十年.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114]裴娣娜,杨小微,熊川武.现代教学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115]钟启泉.现代课程论(新版).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116]王鉴.课堂研究概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117]周彬.叩问课堂.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118]陈大伟.建设理想课堂——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反思与改进.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119][美]小威廉姆E.多尔着,王红宇译.后现代课程观.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120][美]ThomasL.GoodJereE.Brophy着,陶志琼,王凤,邓小芳译.透视课堂.上海: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121][日]佐藤学着,李季湄译.静悄悄的革命——创造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综合学习课程.长春:长春出版社,2003

[122][德]F.W.克罗恩着,李其龙等译.教学论基础.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123][美]帕梅拉·博洛廷·约瑟夫等着,余强译.课程文化.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8

(五)教育改革、课程与教学改革[124]王宗敏等.教育改革论.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1

[125]袁振国.教育改革论.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

[126]黄宇智.现代教育改革论.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1993

[127]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128]钱伟源.基础教育改革研究(第二版).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

[129]高林飙,庄兆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

[130]叶澜等.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的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研究报告集.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131]杨小薇.转型与变革——中小学改革与发展的方法论.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132]叶澜.“新基础教育”论——关于当代中国学校变革的探究与认识.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133]葛金国等.课程改革与学校文化重建.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

同类推荐
  • 当代中俄传媒转型比较研究

    当代中俄传媒转型比较研究

    社会转型一直是社会学研究的热门话题,其中中国和俄罗斯的社会转型又最具有代表意义,有关两国社会整体转型研究以及两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外交等各个领域转型的比较研究成果十分丰富,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中俄社会转型学术研究方向。功军博士后的出站报告《当代中俄传媒转型比较研究》就要出版了,这是关于两国社会转型与传媒变革比较的第一本学术专著,其所取得的开拓性和创新性成果,是值得庆贺的。
  • 语言艺术全书2

    语言艺术全书2

    说话实在小觑不得,所谓人情世故。一大半是在说话里体现。良好的口才并不是天生的,它是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塑造的。语言是一个人不可缺少的传达思想的工具,更是门艺术。人不是孤立存在的,都在与他人的交往中生存。而我们用来交往的基本手段就是语言。
  • 和谐社会论纲

    和谐社会论纲

    本书为学术性专著。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近年来我国社会建设最重要的战略决策之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亦成为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之后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成果之一。如何结合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全球化的时代大背景,深化和谐社会理论,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践提供可能的理论支撑,是我和我的学术朋友们近年来共同探讨的问题,这本《和谐社会论纲》就是我们思考的结晶。和谐社会理论理论内容博大精深,实践意义重大深远,我们的思考还是表层的、初步的,是谓"论纲"。如果它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并能将关于和谐社会的研究引向深入,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 科学发展观概论

    科学发展观概论

    科学发展观是一个大家都耳熟能详的词汇。但是对于其本质、目的、内涵和基本要求,又都知之甚少。这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层对发展的指导思想是步步深化的;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是有重大突破的。
  • 童年的秘密(精典教育)

    童年的秘密(精典教育)

    本书揭示了儿童成长的秘密,论述了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的特点和表现。作者蒙台梭利揭示了儿童的心理发展,提出了“敏感期”这一教育理念。敏感期是指儿童在智力、运动、工作、节奏、行走、秩序感等方面的发展都有敏感期。
热门推荐
  • 凌天仙皇

    凌天仙皇

    铁蹄踏破大青山的宁静,遗落在于大青山的陈氏少年回归宗族。资质平平,备受凌辱,忍辱负重,为报母仇。机缘巧合之下,浴龙劫,吞人黄丹,从此走上一条逆天之道。
  • 穿越之拯救地球

    穿越之拯救地球

    2214年,小行星科波菲尔。即将,撞击地球。地球的人们为了拯救地球的文明。联合人类的精英们,共同开放了时光穿梭机“hope”,希望“hope”可以改变历史拯救地球的文明。使这个蓝色的行星可以长存。《穿越之拯救地球》这部书我计划分成三部来写。第一部主角穿越到古代。第二部主角穿回到现代。第三部主角穿越未来。看点:21世纪小人物的成长艰辛历程。中华5000年的灿烂文化。未来科技的惊奇与强大。宇宙太空的华美与绚丽。阴险的政治。血腥的军事。不可调和的社会矛盾。纯真爱情。温馨亲情。等等。。。。
  • 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

    代以来最为流行的古代散文选本之一。清代吴楚材、吴调侯于康熙三十三年编选,有近八百首古文。所选文章语言凝练、短小精悍、乃千古传诵之作,从中不难看出编者细致和周到的眼光。书名为“观止”,于古文选编,其意可知,该书的编选意图就在于尽善尽美,一览此书,即可“观止”古文矣。本书亦有入选不当者,因为选编主要是着眼于考科举时做策论,但作为一种古代散文的入门书,仍有其存在价值。
  • 重生之不入轮回

    重生之不入轮回

    莫小古睁开眼,印入眼帘的是一个黑白相间的世界。死了一回才明白怎么活!当站在生命的起点让你再次选择,又该做如何的抉择?手执轮回印,再戏人间!且看轮回路上,掌握自己的人生!(轻松爽文,欢迎品鉴、收藏!!)
  • 光明之陨落之光

    光明之陨落之光

    无数双手,在黑暗中祈求黎明,外界是什么样子的?我们本该如何?未来该如何书写?帝国的打压,反抗者的斗争,怪物的入侵。世界的分裂。无尽的黑暗,人类用尽一切寻求光芒,寻求正义。在第一次游骑兵战斗中,部分失败者人类被驱逐。但回来的人,却是改变世界的人。就是光芒,他就是人类的黎明。外界的称托让人性弱化,王者世界,适者生存。光在黑暗中选择,另一束光……
  • 竹马倾心——总裁赌心爱

    竹马倾心——总裁赌心爱

    海风带起的海浪拍打着礁石,官以诺手中的报告单飘向了大海之中,眼睛里没有焦点。“欧辰夜,你到底有没有爱过我?”欧辰夜背对着她握紧了拳头,冰冷的黑眸闪过一丝疼痛,停顿了几秒,迈开长腿决然离去,热泪终究还是落在了地板上。他们相遇相知到相恋,为爱守候三年,他对她堪称绝宠,却在相守不到半年之后,他为了自己的青梅竹马,狠狠地掐住她的喉咙。
  • 成功的起点(学生心理健康悦读)

    成功的起点(学生心理健康悦读)

    成功就如同一个圆,有了终点,也有起点。好的起点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起点来自于勤奋的汗水,来自于坚定的信念,来自于自信的微笑,来自于以美丽的心情去工作,来自于快乐不倒翁的心态,来自于好习惯的培养,来自于头脑灵活,善于利用现有条件创造成功……
  • 总裁的替身新娘

    总裁的替身新娘

    一张不属于自己的脸,一个不属于自己的人生,可是一旦走上了这条路就再也没有退路。那个人是颗毒药。
  • 希腊游记(节选)

    希腊游记(节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转身沧海

    转身沧海

    安乔和涂非,“天使”和“土匪”?她是十二年前被蒙住双眼的折翼天使,他是守护她的“土匪”一枚。然而,当十二年后他与她再次相遇,他一眼就认出了她,她亦对他一见倾心。可是,当她渐渐发现那次折翼竟是以为他,他与她的感情究竟是缘分还是欺骗,要相爱还是相杀?